一种桥梁抗震支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52698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一种桥梁抗震支座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建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桥梁抗震支座。



背景技术:

地震、振动等对桥梁形成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地震发生时,会造成桥梁的挤压变形、脱空以及变位的现象。现在大多数桥梁都在使用板式橡胶支座,板式橡胶支座抗震性能不明显,在地震作用下支座会发生破坏,梁体发生较大的位移,变形以后桥梁修复困难。

传统的滑动摆式摩擦支座有良好的抗震性能,但由于该支座造价比较昂贵,不能全面普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桥梁抗震支座,具有减震能力,发生地震后修复容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桥梁抗震支座,包括支座板、导轨和内挡板,支座板通过下方焊接的钢板可以在导轨上滑动,内挡板安装在导轨上,所述内挡板位于支座板的两侧,内挡板与导轨过盈配合,导轨上固定连接外挡板,内挡板与外挡板之间留有间隙。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导轨材料为高锰钢。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内挡板和外挡板之间的距离为20cm。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内挡板内侧设置有橡胶板。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内挡板外侧设置橡胶板。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外挡板内侧设置橡胶板。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导轨下方设置有方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桥梁抗震支座,通过采用以上结构,当发生较小的地震或振动时,支座板在两侧内挡板限定的范围内来回滑动,通过导轨的摩擦以及支座板与内挡板的碰撞,消耗地震或振动的能量;当发生较大的地震时,支座板对内挡板的碰撞力度加大,支座板冲破内挡板的限制,带动内挡板向两边运动,外挡板与内挡板碰撞,进一步消耗振动能量,而且地震后只需要将支座板以及内挡板进行归位即可,修复容易。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沿Ⅰ-Ⅰ的剖视图。

图中:支座板1,导轨2,内挡板3,钢板4,外挡板5,方木6。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中,一种桥梁抗震支座,包括支座板1、导轨2和内挡板3,支座板1通过下方焊接的钢板4可以在导轨2上滑动,内挡板3安装在导轨2上,所述内挡板3位于支座板1的两侧,内挡板3与导轨2过盈配合,导轨2上固定连接外挡板5,内挡板3与外挡板5之间有一定距离。

支座板1通过螺栓连接在主梁底部位置。

所述导轨2材料为高锰钢,比较耐磨而且韧性比较大。

所述内挡板3和外挡板5之间的距离为20cm。

所述内挡板3内侧设置有橡胶板。当支座板1带动主梁来回移动时,与橡胶板碰撞提高振动能量的消耗。

所述内挡板3外侧设置橡胶板。

所述外挡板5内侧设置橡胶板。当发生较大地震,内挡板3冲破导轨2的束缚于外挡板5发生碰撞,内挡板3外侧的橡胶板和外挡板5内侧的橡胶板可以进一步消耗碰撞能量。

所述导轨2下方设置有方木6。避免了应力集中。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