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梁钢筋绑扎结构及盖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52695阅读:3680来源:国知局
盖梁钢筋绑扎结构及盖梁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浇筑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盖梁钢筋绑扎结构及盖梁。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国道和高速公路网的快速建设,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日益广泛,钢筋用量与日俱增,钢筋直径和密度也越来越大,大规格直径钢筋的连接方式,成为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的关键因素,并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施工速度、经济效益和施工安全性。

在以往的桥梁施工当中,盖梁施工采用将主筋一次性排开,箍筋绑扎从整个断面左侧向右侧推进或从两边向中间横向推进的施工方法。由于盖梁施工在高处作业场地非常有限,且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在加上盖梁主筋和箍筋较为密集,特别是箍筋是一种长方形的箍筋套,导致盖梁施工成为整个桥墩最费时、安全风险最高的施工部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盖梁钢筋绑扎结构,其能够提高盖梁的钢筋笼绑扎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盖梁,其包括上述盖梁钢筋绑扎结构,其能够提高效率,提高经济效益。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盖梁钢筋绑扎结构,包括箍筋单元和主筋。所述箍筋单元包括多个箍筋和多个连接筋,多个所述箍筋通过多个所述连接筋串联并且每个所述箍筋沿所述连接筋的轴线方向的投影重合,所述箍筋单元的内部区域用于绑扎所述主筋。所述主筋的数量为多个,所述主筋并排设置于所述箍筋的相对的两条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盖梁钢筋绑扎结构,还可以具有以下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盖梁钢筋绑扎结构还包括马镫,所述马镫与位于所述箍筋的同一条边的所述主筋绑扎。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马镫的数量为多个,所示马镫包括用于设置所述主筋的第一定位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箍筋为双肢箍。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箍筋单元还包括箍耳,所述箍耳设置于所述连接筋。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箍耳包括定位部和弯折部,所述弯折部的一端能够嵌设于所述定位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部包括多个第二定位槽,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定位槽用于嵌设所述弯折部的一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箍筋单元与所述主筋的相交处通过镀锌钢丝绑扎。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盖梁,包括多个上述任一项的盖梁钢筋绑扎结构,两个相邻的所述盖梁钢筋绑扎结构的所述主筋之间为套筒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的实施例中,两个所述主筋通过直螺纹套筒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盖梁钢筋绑扎结构通过箍筋与连接筋绑扎成箍筋单元,再把箍筋单元和主筋的绑扎,使得盖梁的钢筋笼的绑扎过程变得安全可靠并且效率得到提高,能够带来工程施工进程的提速以及质量的可靠,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本实用新型的盖梁通过使用上述盖梁钢筋绑扎结构,其浇筑施工的前期准备工作能够快速完成,提高施工速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提供的盖梁钢筋绑扎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箍筋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箍耳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马镫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盖梁钢筋绑扎结构;10-箍筋单元;11-箍筋;13-连接筋;15-箍耳;152-定位部;1521-第二定位槽;154-弯折部;30-主筋;50-马镫;51-第一定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中心”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盖梁钢筋绑扎结构100,包括箍筋单元10和主筋30。

具体的,请结合图2。箍筋单元10包括多个箍筋11和多个连接筋13,多个箍筋11通过多个连接筋13串联并且每个箍筋11沿连接筋13的轴线方向的投影重合,箍筋单元10的内部区域用于绑扎主筋30。

进一步的,主筋30的数量为多个,主筋30并排设置于箍筋11的相对的两条边。箍筋11为双肢箍,箍筋单元10与主筋30的相交处通过镀锌钢丝绑扎。

请结合图3和图4,盖梁钢筋绑扎结构100还包括马镫50,马镫50与位于箍筋11的同一条边的主筋30绑扎。马镫50用于根据主筋30的不同高度来支撑主筋30。具体的,马镫50的数量为多个,本实施例示出的是5个马镫50的方案。马镫50包括第一定位槽51,第一定位槽51用于设置于主筋30。

箍筋单元10还包括箍耳15,箍耳15设置于连接筋13。箍耳15包括定位部152和弯折部154,弯折部154的一端能够嵌设于定位部152。具体的,定位部152包括多个第二定位槽1521,其中一个第二定位槽1521用于嵌设弯折部154的一端。

本实施例的原理是:

盖梁的施工作业的场所都比较高,尤其是一些跨线桥的盖梁的施工,桥梁墩柱的最高处离地几十上百米都有,这就使得在进行盖梁的钢筋的绑扎作业的时候需要非常小心,并且绑扎耗费的时间也会比较长,这样既不安全又费时。

本实施例的盖梁钢筋绑扎结构100先将箍筋11和连接筋13连接成箍筋单元10,连接筋13设置于箍筋11的相对的两条边上。箍筋11采用的是双肢箍,连接筋13将多个箍筋11串联起来后,整个箍筋单元10呈现一个类似方柱的形貌,其内部区域即用来绑扎主筋30。多个箍筋11相互间的实际分布间距要事先设计好,然后按照规划来通过连接筋13连接。

主筋30有两排,两排主筋30分布于箍筋11的相对的两条边,箍筋11的靠近高墩的一条边上的主筋30与马镫50连接。马镫50上的第一定位槽51在马镫50的中心位置,这样能够快速地将主筋30绑扎在马镫50上的准确的位置。

马镫50与主筋30绑扎后,主筋30便有了一定的支撑,主筋30与箍筋11绑扎时,箍筋11的同一条边上的主筋30的轴线共面且平行。这样能够保障结构的规整,浇筑后所起到的加强结构稳定性的作用也更加良好。

马镫50的数量图示为5个,这样绑扎后能起到足够的支撑作用,又不会使得主筋30与箍筋单元10之间太过密集。

高墩在顶部会有钢筋矗立,这些钢筋与盖梁钢筋绑扎结构100结合后再进行浇筑,能够使得盖梁完工后的稳定性进一步提升,因为盖梁与高墩是构成了一个整体。

而高墩顶部的钢筋与盖梁钢筋绑扎结构100连接也需要定位,这也是耗费时间的一个节点,因此,箍筋单元10就设置了箍耳15来提高绑扎效率。

具体的,先将箍筋单元10与高墩顶部的钢筋连接在一起,高墩顶部的钢筋是直立的,用高墩顶部的钢筋穿过箍耳15。此时,箍耳15的弯折部154环设于高墩顶部的钢筋。

进而绑扎主筋30,待得主筋30与箍筋单元10完成绑扎后又绑扎马镫50。再通过管钳一类的器具来进一步拧动弯折部154,使弯折部154的一端嵌设在定位部152的其中一个第二定位槽1521,以此来使得高墩顶部的钢筋与盖梁钢筋绑扎结构100完成绑扎定位,使得高墩顶部的钢筋与盖梁钢筋绑扎结构100整体形成待浇筑的钢筋笼。

之所以设置第二定位槽1521,是为了使箍耳15与高墩顶部的钢筋产生连接关系时,弯折部154被拧动后能够有个准确的定位,防止拧得过紧而影响整个盖梁钢筋绑扎结构100的外形畸变或者过松而导致盖梁钢筋绑扎结构100无法和高墩顶部的钢筋形成一个整体。

不同的高墩采用的钢筋的型号不一定相同,因此,第二定位槽1521设置有多个,在对弯折部154进行拧动时,只需根据实际的高墩顶部的钢筋的尺寸大小来选择合适的第二定位槽1521来嵌设弯折部154的一端,弯折部154的长短尺寸也可以根据所要嵌设的第二定位槽1521的位置来进行裁剪。

又由于钢筋均有固定的型号,属于标准件,所以不同的第二定位槽1521相互之间的间距也可以做成一定的标准尺寸,使箍耳15能够适用于绝大多数的绑扎定位作业。

在完成一个箍筋单元10与主筋30的绑扎后,又可以进行下一个箍筋单元10与主筋30的绑扎。

这是由于主筋30的长度一般较长,而为了在高墩顶部这样狭小的空间完成绑扎,将箍筋单元10的整体长度设置得不长,以便于挨个挨个箍筋单元10的绑扎并沿着主筋30推进,这样单个绑扎的效率更高,危险系数要低得多。

此外,箍筋单元10与主筋30的相交处均是通过镀锌钢丝绑扎的,这样可以防止箍筋单元10与主筋30有较大松动,使得连接关系更加紧密可靠。

同时,相较于焊接的方式,对操作人员的作业素质要求更低,耗费的材料和能源更少,有更好的经济效益。

由于不用担心安全,所以挨个箍筋单元10挨个箍筋单元10地绑扎,总体花费的时间相对传统工艺来讲还更加少,对于整个盖梁施工的缩短工期也能起到作用。

进一步的,当进行一个箍筋单元10与主筋30之间的绑扎时,又可以用连接筋13与箍筋11同步进行新的箍筋单元10的制作,将本来不得不依次进行的工序分化成能够有部分同时进行的工序,这样大大提高了绑扎的效率。并且这种分而制之的操作方式,能够保障每一个箍筋单元10的质量,进而保障箍筋单元10与主筋30的绑扎的质量,最终保障整个盖梁施工的质量。带来的益处相当可观。

此外,由于是一个箍筋单元10一个箍筋单元10的绑扎方式,一旦有箍筋单元10与主筋30之间的绑扎发现问题,也可以单独对一个箍筋单元10与主筋30之间的绑扎关系进行调整修复,而不用整个盖梁的钢筋笼都跟着排查修复,进一步地节省了时间,缩短了工期。

本实施例的盖梁钢筋绑扎结构100通过箍筋单元10与主筋30的绑扎配合,实现了在高墩顶部这样的小范围作业场所的钢筋绑扎作业,保障了人员安全。一个箍筋单元10一个箍筋单元10的绑扎方式也更加节省工时,提高了绑扎效率,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盖梁,包括多个实施例1中的盖梁钢筋绑扎结构100,两个相邻的盖梁钢筋绑扎结构100的主筋30之间为套筒连接。

具体的,两个主筋30通过直螺纹套筒连接。两个盖梁钢筋绑扎结构100的主筋30先通过直螺纹套筒预拼接,做好标记,再取下第二个盖梁钢筋绑扎结构100的主筋30,将主筋30与箍筋单元10完成绑扎并形成完整的一个盖梁钢筋绑扎结构100之后再与在先一个盖梁钢筋绑扎结构100通过直螺纹套筒完成最后的连接。

这样就可以一个一个地盖梁钢筋绑扎结构100来进行连接,第一个先绑扎好,第二个先根据预拼接来确定位置再进行绑扎,依次进行,不容易出错,且有问题可以及时发现并且小范围地改动。不用重新对整体进行返工绑扎。

盖梁通过采用实施例1的盖梁钢筋绑扎结构100,其浇筑成型前的钢筋笼绑扎过程变得更加安全而高效,有利于提升工程的施工速度,通过效率的提升带来经济效益的提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盖梁钢筋绑扎结构100通过箍筋11与连接筋13绑扎成箍筋单元10,再把箍筋单元10和主筋30的绑扎,使得盖梁的钢筋笼的绑扎过程变得安全可靠并且效率得到提高,能够带来工程施工进程的提速以及质量的可靠,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本实用新型的盖梁通过使用上述盖梁钢筋绑扎结构100,其浇筑施工的前期准备工作能够快速完成,提高施工速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