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锚接式无砟轨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27371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一种锚接式无砟轨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运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锚接式无砟轨道。



背景技术:

我国早期修建的如南京长江大桥等均采用明桥面结构形式,轨道结构采用Ⅰ类木枕结构,枕长3m,断面为160×220mm。但由于既有木枕较容易开裂,耐腐蚀性差和开裂,结构寿命短,传统木枕轨道结构逐步在淘汰。今年来国铁、地铁、有轨电车大量铺设无砟轨道结构。目前无砟轨道主要以现场浇筑为主,圬工量大、施工繁琐、进度慢、对钢桥列车运行冲击振动较大,轨道结构几何状态难以保证。随着高铁技术发展,我国又相继研发了CRTS I型、CRTSⅡ型、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高铁板式无砟均为单元结构,通过凸形挡台、限位凹槽及砂浆层传递等形成复合体系,并传递列车荷载,但该种无砟轨道结构复杂、造价较高,不太适用于一般国铁、地铁、有轨电车,也不适用于钢桥等特殊结构。

因此有必要通过合理设计提供一种新型的无砟轨道体系,使其在确保可靠的支撑结构,减轻无砟轨道的恒载,保持良好轨道状态的前提下能方便运营维护,减小维修工作量,降低投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锚接式无砟轨道结构。其针对预制轨道板设置铸钢支座限位,通过锚固螺栓锚接,将预制轨道板与基础结构锚接为一整体;在提供可靠的支撑结构,使其结构稳定,保持良好轨道状态的同时,减轻轨道恒载,还使得道床整洁美观,方便运营维护,减少维修工作量小和降低投资,保证列车运行平稳、舒适。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了一种锚接式无砟轨道,其包括基础结构以及安装在所述基础结构上的、沿轨道延伸方向铺设的预制轨道板,所述预制轨道板两侧对称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预制轨道板位置的铸钢支座,且所述铸钢支座均与所述基础结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所述铸钢支座包括由底座以及与所述底座垂直的直立部构成的支座主体;所述支座主体上设有至少一道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支撑肋。

优选的,所述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支撑肋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支座主体两侧的第一支撑肋以及第二支撑肋;所述底座上对称设置有若干第一螺栓孔,且所述直立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螺栓孔。

优选的,所述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支撑肋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支座主体两侧的第一支撑肋以及第二支撑肋;所述底座上对称设置有若干第一螺栓孔;所述第一支撑肋以及第二支撑肋中间还设有截面为直角梯形的第三支撑肋;所述第一支撑肋、第二支撑肋以及第三支撑肋相互平行;所述第一螺栓孔沿所述第三支撑肋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预制轨道板与铸钢支座之间、所述铸钢支座与所述基础结构之间均设有缓冲件。

优选的,所述铸钢支座沿轨道延伸方向,按间距500-1500mm均匀间隔设置。

优选的,所述预制轨道板上,沿轨道中心线方向对称设置有至少一对栓锚结构,所述栓锚结构用于将所述预制轨道板与基础结构进行锚接。

优选的,所述预制轨道板以及基础结构上均设置有螺栓孔;所述栓锚结构包括锚固螺栓、第一螺母以及第二螺母;

所述锚固螺栓穿过所述基础结构以及预制轨道板上的螺栓孔,且所述锚固螺栓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从所述预制轨道板的上端面以及所述基础结构的下端面伸出;

所述第一螺母将所述锚固螺栓的上端紧固在所述预制轨道板的上端面上;所述第二螺母将所述锚固螺栓的下端紧固在所述基础结构的下端面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螺母与所述预制轨道板的上端面之间、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供所述锚固螺栓的上端穿过的第一平垫圈以及钢垫板;

所述预制轨道板底部与基础结构之间设置有供所述锚固螺栓的下端穿过的绝缘缓冲垫板;

所述第二螺母与所述基础结构的下端面之间设置有供所述锚固螺栓的下端穿过的第二平垫圈。

优选的,所述钢垫板以及绝缘缓冲垫板的厚度均为5-20mm,长度均为125-300mm,宽度均为75-180mm;所述绝缘缓冲垫板中心设有长圆孔,且所述长圆孔的长向孔径是所述锚固螺栓直径的3倍。

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技术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中的新型锚接式无砟轨道可运用于国铁、地铁、有轨电车等,其针对预制轨道板设置铸钢支座限位,通过锚固螺栓锚接,将预制轨道板与基础结构锚接为一整体;同时在铸钢支座与预制轨道板之间设置高分子或橡胶缓冲材料;可最大程度的降低轨道结构高度,减轻结构恒载;在提供可靠的支撑结构,使其结构稳定,保持良好轨道状态的同时,还使得道床整洁美观,方便运营维护,减少维修工作量小和降低投资,保证列车运行平稳、舒适。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中锚接式无砟轨道(不包含栓锚结构)的断面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锚接式无砟轨道(不包含栓锚结构)的侧视图;

图3为实施例一中铸钢支座的整体结构图;

图4为实施例一中锚接式无砟轨道(包含栓锚结构)的断面图;

图5为实施例一中锚接式无砟轨道(包含栓锚结构)的侧视图;

图6为实施例一中栓锚结构的整体结构图;

图7a为实施例一中钢垫板的结构图;

图7b为实施例一中绝缘缓冲垫板的结构图;

图8为实施例二中铸钢支座的整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需要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在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内。

实施例一: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锚接式无砟轨道包括基础结构500以及安装在所述基础结构500上的、沿轨道延伸方向Y铺设的预制轨道板300,所述预制轨道板300两侧对称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预制轨道板300位置的铸钢支座200,且所述铸钢支座200均与所述基础结构500通过螺栓400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针对一般基础结构,如图3所示,所述铸钢支座200包括由底座1以及与所述底座1垂直的直立部2构成的支座主体100;所述支座主体100上设有至少一道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支撑肋,本实施例中,所述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支撑肋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支座主体100两侧的、规格一致(即形状、高度、宽度以及长度均相同)第一支撑肋3以及第二支撑肋4;所述底座1上对称设置有若干第一螺栓孔5,且所述直立部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螺栓孔6;优选的,所述第一螺栓孔5优选为2-4个,且孔径与螺栓400相匹配,通过现场植筋或预埋螺栓、预埋套管等方式将所述支座主体100通过所述螺栓400以及第一螺栓孔5、第二螺栓孔6与所述基础结构500以及预制轨道板300固定连接。

同时,所述预制轨道板300与铸钢支座200之间、所述铸钢支座200与基础结构500之间均设有缓冲件600,所述缓冲件600可以为高分子或橡胶缓冲材料,且所述铸钢支座200沿轨道延伸方向Y,按间距500-1500mm均匀间隔设置,数量可为3、5、7、9等单数对。进一步的,针对特殊结构,如钢桥等,如图4-5所示,所述预制轨道板300上,沿轨道中心线方向Y’对称设置有至少一对栓锚结构7,所述栓锚结构7用于将所述预制轨道板300与基础结构500进行锚接。

优选的,如图6所示,所述预制轨道板300以及基础结构500上均设置有螺栓孔8;所述栓锚结构7包括锚固螺栓10、第一螺母50以及第二螺母50’;

所述锚固螺栓10穿过所述基础结构500以及预制轨道板300上的螺栓孔8,且所述锚固螺栓10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从所述预制轨道板300的上端面以及所述基础结构500的下端面伸出;

所述第一螺母50将所述锚固螺栓10的上端紧固在所述预制轨道板300的上端面上;所述第二螺母50’将所述锚固螺栓10的下端紧固在所述基础结构500的下端面上。

同时,为加强紧固效果,所述第一螺母50与所述预制轨道板300的上端面之间、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供所述锚固螺栓10的上端穿过的第一平垫圈20以及钢垫板30;

所述预制轨道板300底部与基础结构500之间设置有供所述锚固螺栓10的下端穿过的绝缘缓冲垫板40;为进一步增强缓冲效果,本实施例中,所述铸钢支座200与基础结构500之间也可设有所述绝缘缓冲垫板40。

所述第二螺母50’与所述基础结构500的下端面之间设置有供所述锚固螺栓10的下端穿过的第二平垫圈20’。

如图7a-7b,所述钢垫板30以及绝缘缓冲垫板40的厚度均为5-20mm,长度均为125-300mm,宽度均为75-180mm,且所述钢垫板30可为碳素钢板,中部设有供锚固螺栓10穿过的圆孔70,所述绝缘缓冲垫板40可采用高分子材料或者橡胶耐磨材料等制成;所述绝缘缓冲垫板40中心设有长圆孔60,且所述长圆孔60的长向孔径(即图7b中的d所示方向)是所述锚固螺栓10直径的3倍。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8所示,所述铸钢支座200中,所述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支撑肋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支座主体两侧的第一支撑肋3以及第二支撑肋4;所述底座1上对称设置有若干第一螺栓孔5;所述第一支撑肋3以及第二支撑肋4中间还设有截面为直角梯形的第三支撑肋9;所述第一支撑肋3、第二支撑肋4以及第三支撑肋9相互平行;所述第一螺栓孔5沿所述第三支撑肋9对称设置。

其他结构设置均与实施例一、二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各种实施例可根据需要以任意方式相互组合,通过这种组合得到的技术方案,也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的新型锚接式无砟轨道可运用于国铁、地铁、有轨电车等,其针对预制轨道板设置铸钢支座限位,通过锚固螺栓锚接,将预制轨道板与基础结构锚接为一整体;同时在铸钢支座与预制轨道板之间设置高分子或橡胶缓冲材料;可最大程度的降低轨道结构高度,减轻结构恒载;在提供可靠的支撑结构,使其结构稳定,保持良好轨道状态的同时,还使得道床整洁美观,方便运营维护,减少维修工作量小和降低投资,保证列车运行平稳、舒适。

显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如果对本实用新型的这些改动和变型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方案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将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