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道路用雨水收集回收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68855发布日期:2018-09-18 19:50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城市道路用雨水收集回收利用系统。本实用新型

涉及的城市道路用雨水收集回收利用系统还同日提交了发明专利申请。



背景技术:

全球性缺水已经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对很多地区的缺水人们只能通过打水井的方式缓解,但因为地下水过度开采,水质急剧恶化,地下水也只能靠雨水、河水来补充,其水质无法满足日常使用,且净水很快下渗地下,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制约着人们的用水问题。

传统的做法一者为钢筋混凝土池,其施工周期长,对地形要求高,因地制宜性差,雨水过滤能力差,无法对雨水进行保鲜;二者使用塑料模块储水池,水质易变坏,稳定性能差,现在采用的渗透材料透水性不稳定,且透水性不好,严重影响雨水的入渗、储存,使用大量自然资源,开发或开采时易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雨水快速被排掉,浪费水资源,原有的收集系统能耗大,成本高,有污染,过滤能力低下,容易造成地下水污染的问题;其次路面承重能力过低。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城市道路用雨水收集回收利用系统,其由雨水过滤系统和清水池系统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过滤系统的底部与所述清水池系统的底部相连通,在其连通处构成雨水过桥,其中雨水过滤系统内设置有透水球、透水板,所述透水球、透水板用于过滤雨水;所述雨水过滤系统为直角腰梯形体,其外层为防水透气膜;所述清水池系统为立方体形状,由防水透气膜、透水球、透水板组成,其内部中空的部位为调水井。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城市道路用雨水收集回收利用系统,优选所述雨水过滤系统中所述透水球为球体状,其尺寸范围为Φ50mm~Φ130mm,其填料包含粉煤灰、石英砂、多孔陶瓷,过滤精度在0.02cm~0.1cm;所述透水板,其填料包含粉煤灰、石英砂、多孔陶瓷,过滤精度在0.05cm~0.1c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城市道路用雨水收集回收利用系统,优选所述清水池系统中的所述透水球的尺寸范围为Φ50mm~Φ130mm,其填料包含粉煤灰、石英砂、多孔陶瓷等,过滤精度在0.02cm~0.1cm;所述清水池系统中的所述透水板,其填料包含粉煤灰、石英砂、多孔陶瓷等,过滤精度在0.05cm~0.1c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城市道路用雨水收集回收利用系统,优选所述清水池系统为半密封状态,在所述清水池系统的底部留出一定空间作为抽水储备空间,所述调水井与所述抽水储备空间相贯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城市道路用雨水收集回收利用系统,优选所述雨水过滤系统中的所述透水球与所述透水板的过滤精度设置为由上向下过滤精度逐步提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城市道路用雨水收集回收利用系统,优选所述雨水过滤系统中的所述透水球的尺寸从上至下由小变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城市道路用雨水收集回收利用系统,优选所述雨水过滤系统和所述清水池系统为工厂中一体化成型品,可分别通过卡件进行拼接构成雨水过滤系统组和清水池系统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城市道路用雨水收集回收利用系统,优选还包括净水系统,用于净化处理从所述清水池系统抽取的雨水,所述净水系统通过管道与泳池、喷泉、绿地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城市道路用雨水收集回收利用系统,优选还包括溢水池,所述溢水池和所述清水池系统通过溢水管道相连接,所述溢水池设置有多个储水槽,所述储水槽通过溢水管道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城市道路用雨水收集回收利用系统,不受路面压力作用影响,以路面的自然流水汇集为基础通过管道输送到过滤装置,开展净水储水作业;清水池半密封,在清水池底部流出一定空间作为抽水储备,加大了储水量,雨水保鲜时间明显增长;通过增加透水板,增加受力面积,增大路面受压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城市道路用雨水收集回收利用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城市道路用雨水收集回收利用系统的雨水过滤系统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雨水过滤系统2、防水透气膜22、透水球23、透水板24、清水池系统3、防水透气膜32、透水球33和透水板34、调水井35、抽水储备空间36、泥沙过滤装置50、溢水管道60、溢水池70、雨水输送管道80、净水系统90、路面透水层26、过滤找平层27、培土层28、雨水过桥100、泳池110、喷泉120、绿地130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城市道路用雨水收集回收利用系统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城市道路用雨水收集回收利用系统,由雨水过滤系统2和清水池系统3组成,其中,雨水过滤系统2的底部与清水池系统3的底部相连通,在其连通处构成雨水过桥100,在雨水过滤系统内设置有透水球23、透水板24用于过滤雨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雨水收集回收利用系统还包含溢水池70,清水池系统3的上部通过溢水管道60与溢水池70连通。溢水池70设置有多个储水槽,各储水槽通过溢水管道60相连接。溢水池70用于储存清水池系统3的多余的水量。同图所示,在雨水收集回收利用系统中,雨水过滤系统2的上部连接有雨水输送管道80,雨水输送管道80直接与道路两边的落水井连接。在落水井与雨水输送管道80连接部设有泥沙过滤装置50,泥沙过滤装置50,装有基础金属过滤网,可对泥沙进行初级过滤。雨水输送管道80的上部设置有路面透水层26和过滤找平层27构成,路面透水层26为透水砖或透水混凝土层,过滤找平层27主要为砾岩、砂岩。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城市道路用雨水收集回收利用系统的雨水过滤系统2的示意图。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雨水过滤系统2为直角腰梯形体,但不限于直角腰梯形体,也可以是金字塔形或半圆柱体或其他形状,位于城市道路两侧地下。在本实施例中,在雨水过滤系统2的上部及与清水池系统3不连通的部分为培土层28,在其侧面及底部设置有防水透气膜22。如图所示,在雨水过滤系统2贴靠城市道路一侧的侧壁上部设置有与雨水输送管道80相连的接口,以便将雨水汇集到雨水过滤系统2中。本实施例的雨水过滤系统2改为沿路缘使用的直角腰梯形体,增加路基的承压能力,且不受路面压力作用影响,以路面的自然流水汇集为基础通过管道输送到过滤装置,开展净水储水作业。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雨水过滤系统2与清水池系统3的底部相连通,在其连通部处形成雨水过桥100,雨水过桥100的上部为楔形或V型结构。楔形或V型结构的右侧为清水池系统3,左侧为雨水过滤系统2,楔形或V型结构由培土层28构成。本实施例的雨水收集回收利用系统,清水池系统3和雨水过滤系统2用卡件进行固定连接,去除了雨水过滤系统2与清水池系统3之间的输水管道,使得水通过的速率增加。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雨水过滤系统2的侧面及底部与整个坑洞壁接触的地方设置有防水透气膜22,其主要材料为聚四氟乙烯,具有耐高温,抗老化,抗腐蚀的功能,静水压在2米以上,内部的PE高分子透气膜保证防水透气膜22具有高透气性。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雨水过滤系统2与整个坑洞壁接触的地方都设置有此防水透气膜22,就使得水从雨水过滤系统2的底部和四周向外渗出的量被降到最低,同时由于其透气性好,保证了雨水不变质发臭,起到保鲜作用。

本实施例的雨水过滤系统2的内部设置有透水球23和透水板24,从上往下,按透水板24、透水球23这样的方式交替层叠设置,上层为透水板24,底层为透水球23,且透水球23的尺寸由上至下逐渐加大。由于本实施例的雨水过滤系统2中采用上层为透水板24且透水板24夹持透水球23的结构,就可以分散来自上部的垂直的压力,在保证良好的透水过滤的基础上保持透水球23的完整。优选地,透水球23不限于球体,也可是椭圆球体或其他形状。

优选地,透水板24利用一种或几种材质,其填料包含粉煤灰、石英砂、多孔陶瓷等,可根据不同地区水质,进行材质的选择,透水板24的过滤精度在0.05cm~0.1cm之间,上层透水板的过滤精度基本在0.1cm左右,进行初滤,过滤较大颗粒(颗粒度0.1cm以上)的杂质。通过选择不同的粉煤灰、石英砂、多孔陶瓷配比,即可获得不同过滤精度的透水板24。例如,选择粉煤灰、石英砂10-40目、多孔陶瓷的孔径低于1.5mm时,获得的透水板24的过滤精度基本为0.05cm~0.08cm;随着石英砂与多孔陶瓷的目数改变,凝固中会形成不规侧孔隙,孔隙的变化随着材料的规格而改变。随着向下,透水板24配合透水球23,其过滤精度逐步升高。此外,在雨水过滤系统2的上层设置的透水板24还能够承受一定的垂直压强,降低对其下设置的透水球23压力,防止其碎裂,从而保证了透水球23的完整。

优选地,透水球23为球体状,水可以自由出入球体,过滤掉90%的沉淀物。透水球23的基本尺寸范围为Φ50mm~Φ130mm,可利用一种材质或几种材质,其填料包含粉煤灰、石英砂、多孔陶瓷等,且可根据不同地区水质,进行材质的选择。优选地,使用粒径5~40目的风化砂(未图示)填充透水球23四周的空隙,由此,在不影响透水效果的基础上增加了抗压力。优选地,位于雨水过滤系统2上部的透水球23的直径小于位于雨水过滤系统2下部的透水球23的直径。优选地,透水球23的过滤精度在0.02cm~0.1cm之间,可吸附滤除水中的砂砾、微生物、重金属等,基本可取出胶体微粒及高分子有机物。通过选择不同的粉煤灰、石英砂、多孔陶瓷配比,即可获得不同过滤精度的透水球23。例如,选择粉煤灰、石英砂10-40目、多孔陶瓷的孔径低于1.5mm时,获得的透水球23的过滤精度基本为0.05cm~0.08cm;随着石英砂与多空陶瓷的目数改变,凝固中会形成不规侧孔隙,孔隙的变化随着材料的规格而改变。优选位于雨水过滤系统2上部的透水球23的过滤精度低于位于雨水过滤系统2下部的透水球23的过滤精度。透水球23的过滤精度为在0.02cm~0.1cm之间,通常最上层的透水球23的过滤精度为0.1cm。

图2示意性地示出雨水过滤系统2的透水球23和透水板24的设置为在每2层透水球23之上设置1块透水板24,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在3层或多层透水球23之上设置1块透水板24。优选堆积在透水板24之间的透水球23的层厚度为20cm~50cm。为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透水板24、透水球23自上而下的设置为过滤精度为0.1cm的透水板~Φ50mm、过滤精度为0.1cm的透水球~过滤精度为0.1cm的透水板~Φ60mm、过滤精度为0.1cm的透水球~过滤精度为0.08cm的透水板~Φ80mm、过滤精度为0.08cm的透水球~过滤精度为0.08cm的透水板~Φ80mm、过滤精度为0.08cm的透水球~过滤精度为0.05cm的透水板~Φ100mm、过滤精度为0.05cm的透水球~过滤精度为0.05cm的透水板~Φ100mm、过滤精度为0.05cm的透水球~过滤精度为0.05cm的透水板~Φ120mm、过滤精度为0.02cm的透水球。

本实施例的雨水过滤系统2中,透水球23和透水板24的过滤精度相同或不同。当透水球23和透水板24的过滤精度相同时,则两者均可过滤相同的杂质;当透水球23和透水板24的过滤精度不同时,则两者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过滤不同的杂质。同时,透水板24可以为非多孔结构,只要能起到承载作用即可。优选地,透水板24上设置有多个透水孔。

本实施例的清水池系统3为立方体形状,如图1所示,清水池系统3的底部与雨水过滤系统2的底部连通,在连通处形成雨水过桥100。清水池系统3的外层设置有防水透气膜32,内部也设置有透水球33和透水板34。优选地,防水透气膜32,其主要材料为聚四氟乙烯,具有耐高温,抗老化,抗腐蚀的功能,静水压在2米以上,内部的PE高分子透气膜保证防水透气膜32具有高透气性。优选地,透水球33的基本尺寸范围为Φ50mm~Φ130mm,可利用一种材质或几种材质,其填料包含粉煤灰、石英砂、多孔陶瓷等,且可根据不同地区水质,进行材质的选择。优选地,透水球33的过滤精度在0.02cm~0.1cm之间,可吸附滤除水中的砂砾、微生物、重金属等,基本可取出胶体微粒及高分子有机物。通过选择不同的粉煤灰、石英砂、多孔陶瓷配比,即可获得不同过滤精度的透水球33。例如,选择粉煤灰、石英砂10-40目、多孔陶瓷的孔径低于1.5mm时,获得的透水球33的过滤精度基本为0.05cm~0.08cm;随着石英砂与多空陶瓷的目数改变,凝固中会形成不规侧孔隙,孔隙的变化随着材料的规格而改变。优选地,透水板34利用一种或几种材质,其填料包含粉煤灰、石英砂、多孔陶瓷等,可根据不同地区水质,进行材质的选择,透水板34的过滤精度在0.05cm~0.1cm之间,上层透水板的过滤精度基本在0.1cm左右,进行初滤,过滤较大颗粒(颗粒度0.1cm以上)的杂质。通过选择不同的粉煤灰、石英砂、多孔陶瓷配比,即可获得不同过滤精度的透水板34。例如,选择粉煤灰、石英砂10-40目、多孔陶瓷的孔径低于1.5mm时,获得的透水板34的过滤精度基本为0.05cm~0.08cm;随着石英砂与多孔陶瓷的目数改变,凝固中会形成不规侧孔隙,孔隙的变化随着材料的规格而改变。本实施例的清水池系统3的透水球33和透水板34的设置方式与雨水过滤系统2相同,即在透水球33之上层叠透水板34。优选地,清水池系统3的透水球33的过滤精度与雨水过滤系统2的透水球23的过滤精度相同。优选地,清水池系统3的透水球33的过滤精度高于雨水过滤系统2的透水球23的过滤精度。优选地,清水池系统3上部设置的透水球33、透水板34的过滤精度低于在清水池系统3的下部设置的透水球33、透水板34的过滤精度。经过雨水过滤系统2做基础过滤后雨水进入清水池系统3,做雨水保鲜存储。

在本实施例中,清水池系统3为半密封状态,如图1所示,在清水池系统3的底部留出一定空间作为抽水储备空间36,由上至下贯穿清水池系统3中空的部分为调水井35,调水井35与抽水储备空间36贯通。由此,增加的过滤后雨水的储备空间,加大了储水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雨水收集回收利用系统,还包括净水系统90,用于净化处理从所述清水池系统3抽取的雨水,净水系统90通过管道与泳池110、喷泉120、绿地130连接。利用水泵(未图示)可通过清水池系统3的调水井35从抽水储备空间36中抽取清水,经过净水系统90,为泳池110、喷泉120、绿地130等供水。

根据本实施例的雨水收集回收利用系统,由于去除了雨水过滤系统2与清水池系统3之间的输水管道,使得水通过的速率增加。

根据本实施例的雨水收集回收利用系统,其雨水过滤系统2及清水池系统3可在工厂预制化生产,一体化成型,现场拼装。各雨水过滤系统2通过卡件进行固定构成雨水过滤系统组。同样,各清水池系统3通过卡件进行固定构成清水池系统组。

本实施例的雨水收集回收利用系统,从雨水流入起,经过泥沙过滤装置50、雨水输送管道80、雨水过滤系统2、清水池系统3的多级过滤,使得雨水保鲜时间明显增长。

本实施例的城市道路雨水回收利用系统由于设置在道路两侧地下,所以不受路面车辆压力影响,雨水以渗透或贯道形式就近进入雨水过滤系统。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实用新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