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箱梁移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72404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一种箱梁移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工程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箱梁移动系统。



背景技术:

箱梁滑移施工技术适用于滩涂、峡谷、城市高架桥等场地的连续或简支形式的现浇混凝土桥梁的施工,具有周转次数多,施工周期短,施工安全可靠,现场文明简洁,不需要中断桥下交通等特点,与传统的满堂支架相比,使用辅助设备少,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消耗,既保证了工程质量,又加快了施工进度,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箱梁滑移施工技术的滑移及模板的安装调整是以“液压”为动力,以液压缸为工作机具,在液压控制装置的控制下,通过液压液压缸的顶推,从而完成主梁的就位、横梁的调整及内外模的安装和调整。

在箱梁被液压设备的活塞顶住时,通常会设置4个受力点,也叫做滑移点,4个受力点分别被4个活塞顶住,从而使得箱梁被支撑。由于箱梁自重较大(180-450吨),如何安全地移动较重的箱梁,是一个技术难题。

本领域需要一种能够安全地移动较重的箱梁的箱梁移动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箱梁移动系统,所述箱梁移动系统能够安全地移动箱梁。

为实现所述目的的箱梁移动系统,包括滑靴和液压设备,所述滑靴用于可滑动地设置在滑轨上,所述液压设备固定设置在所述滑靴顶部,所述液压设备的活塞能够向上伸出并支撑箱梁,所述箱梁移动系统还包括顶力分散装置,所述顶力分散装置包括支撑箱体和基座;

所述支撑箱体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顶板和底板,以及设置在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的多个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的相对的两个面分别固定连接,以形成所述支撑箱体;

所述基座包括基座主体和筋板,所述基座主体为两端均具有开口的空心柱状结构,并且所述基座主体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底板的外表面的中部;所述基座主体用于套设在所述活塞上,并使得所述活塞能够穿过所述基座主体并抵顶所述底板的所述外表面;所述筋板分别连接所述基座主体的外壁和所述外表面,以加强所述基座主体的结构强度;

所述顶板用于支撑所述箱梁,并且所述顶板用于支撑所述箱梁的支撑面积大于所述底板被所述活塞支撑的支撑面积。

所述的箱梁移动系统,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基座主体为两端均具有开口的钢管,所述顶板、所述底板、所述支撑板和所述筋板均为钢板。

所述的箱梁移动系统,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基座主体的一端融透焊接在所述底板的外表面的中部;所述支撑板分别融透焊接在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的相对的两个面上;所述筋板分别融透焊接在所述基座主体的外壁和所述底板的所述外表面上。

所述的箱梁移动系统,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的形状大小均相同,多个所述支撑板包括对称设置的多个边缘支撑板,多个所述边缘支撑板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的相对的两个面的边缘部分分别固定连接。

所述的箱梁移动系统,其进一步的特点是,多个所述支撑板还包括多个主支撑板,多个所述主支撑板相互平行设置。

所述的箱梁移动系统,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边缘支撑板包括第一边缘支撑板,所述主支撑板与所述第一边缘支撑板垂直连接。

所述的箱梁移动系统,其进一步的特点是,多个所述支撑板还包括多个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分别与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主支撑板垂直连接。

所述的箱梁移动系统,其进一步的特点是,多个所述支撑板还包括多个第二连接板,所述边缘支撑板还包括第二边缘支撑板,所述第二边缘支撑板平行于所述主支撑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分别垂直连接所述第二边缘支撑板和所述主支撑板。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箱梁移动系统,包括滑靴和液压设备,滑靴用于可滑动地设置在滑轨上,液压设备固定设置在滑靴顶部,液压设备的活塞能够向上伸出并支撑箱梁,箱梁移动系统还包括顶力分散装置。顶力分散装置将液压设备的活塞与箱梁的底板隔开,并且由于顶力分散装置用于支撑箱梁的支撑面积大于顶力分散装置被活塞支撑的支撑面积,所以能够极大地减小箱梁底板受到的压强,从而使得箱梁移动系统能够安全地移动箱梁,避免箱梁受到损坏。此外,箱梁移动系统的顶力分散装置也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的优点。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得更加明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箱梁移动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顶力分散装置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顶力分散装置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顶力分散装置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顶力分散装置的底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在以下的描述中阐述了更多的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显然能够以多种不同于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作类似推广、演绎,因此不应以此具体实施例的内容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图1至图5仅作为示例,其并非是按照等比例的条件绘制的,并且不应该以此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实际要求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一个实施例的箱梁移动系统,包括滑靴2和液压设备3,滑靴2用于可滑动地设置在滑轨1上,液压设备3固定设置在滑靴2顶部,液压设备3的活塞能够向上伸出并支撑箱梁4。箱梁移动系统还可以包括动力机构6,动力机构6可以是液压机构,用于推动滑靴2沿滑轨1移动。

继续参考图1、2、3、5,箱梁移动系统还包括顶力分散装置5,顶力分散装置5包括支撑箱体50和基座51支撑箱体50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顶板501和底板502,以及设置在顶板501和底板502之间的多个支撑板503;支撑板503与顶板501和底板502的相对的两个面分别固定连接,以形成支撑箱体50;

基座51包括基座主体511和筋板512,基座主体511为两端均具有开口的空心柱状结构,并且基座主体511的一端固定设置在底板502的外表面502a的中部;基座主体511用于套设在活塞上,并使得活塞能够穿过基座主体511并抵顶底板502的外表面502a;筋板512分别连接基座主体511的外壁和外表面502a,以加强基座主体511的结构强度;

顶板501用于支撑箱梁4,并且顶板501用于支撑箱梁4的支撑面积大于底板502被活塞支撑的支撑面积。

由于顶力分散装置5用于支撑箱梁4的支撑面积大于顶力分散装置5被活塞支撑的支撑面积,所以能够极大地减小箱梁4底板受到的压强,从而使得箱梁移动系统能够安全地移动箱梁4,避免箱梁4受到损坏。此外,顶力分散装置5也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的优点。

可选地,基座主体511为两端均具有开口的钢管,顶板501、底板502、支撑板503和筋板512均为钢板。基座主体511的一端融透焊接在底板502的外表面502a的中部;支撑板503分别融透焊接在顶板501和底板502的相对的两个面上;筋板512分别融透焊接在基座主体511的外壁和底板502的外表面502a上。

可选地,参考图4,顶板501与底板502的形状大小均相同,多个支撑板503包括对称设置的多个边缘支撑板503a,多个边缘支撑板503a与顶板501和底板502的相对的两个面的边缘部分分别固定连接。顶板和底板可以均为八边形板,多个边缘支撑板503a对称设置在八边形板的四条互不相邻的边上。图4中,虚线的内容表示被顶板501遮挡住的结构,为更清晰地表示支撑箱体50的结构,故用虚线画出。

可选地,多个支撑板503还包括多个主支撑板503b,多个主支撑板503b相互平行设置。

可选地,边缘支撑板503a包括第一边缘支撑板503a-1,主支撑板503b与第一边缘支撑板503a-1垂直连接。

可选地,多个支撑板503还包括多个第一连接板503c,第一连接板503c分别与相邻设置的两个主支撑板503b垂直连接。

可选地,多个支撑板503还包括多个第二连接板503d,边缘支撑板503a还包括第二边缘支撑板503a-2,第二边缘支撑板503a-2平行于主支撑板503b,第二连接板503d分别垂直连接第二边缘支撑板503a-2和主支撑板503b。

可选地,基座主体511为两端均具有开口的内径为380mm、厚度为8mm的钢管。顶板501、底板502、支撑板503和筋板512均为厚度为12mm的钢板。钢管的内径可根据活塞的尺寸来确定。

可选地,第一连接板503c与主支撑板503b通过融透焊接而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板503d与第二边缘支撑板503a-2和主支撑板503b分别融透焊接。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箱梁移动系统,包括滑靴和液压设备,滑靴用于可滑动地设置在滑轨上,液压设备固定设置在滑靴顶部,液压设备的活塞能够向上伸出并支撑箱梁,箱梁移动系统还包括顶力分散装置。顶力分散装置将液压设备的活塞与箱梁的底板隔开,并且由于顶力分散装置用于支撑箱梁的支撑面积大于顶力分散装置被活塞支撑的支撑面积,所以能够极大地减小箱梁底板受到的压强,从而使得箱梁移动系统能够安全地移动箱梁,避免箱梁受到损坏。此外,箱梁移动系统的顶力分散装置也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