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谷高填方填石路堤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27620阅读:9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山谷高填方填石路堤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路堤排水结构领域,具体设计一种山谷高填方填石路堤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和公路网建设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公路建设从平原微丘区向山岭重丘区延伸。在这些地方修建公路,往往需要高填深挖,筑基时,土方填筑和石方填筑是最主要的两种路基填筑结构。前者,高填方路基全部采用土方填筑,地表水对路堤稳定性影响较大,工期相对较长,而且工后沉降大。后者,采用填石路堤,不仅可以克服填土路基沉降大的缺点,而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经济效益显著。

但对于经济较发达的重丘山岭地区,山谷两侧沿线多为民宅和厂房等,土地寸土寸金。当沿山谷修建公路时,高填方路基除充分考虑用地指标外,还需考虑区域汇水、路界排水和路基稳定性问题,本实用新型在此问题上进行了研究。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山谷高填方填石路堤排水结构,该结构节约土地,且路基稳定性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山谷高填方填石路堤排水结构,该排水结构包括作为路堤下部的填石路堤和设于填石路堤外侧的仰斜式挡墙,该仰斜式挡墙中设有若干个泄水孔。填石路堤可以就地取材,填石路堤中空隙多且大,作为地表排水透水层,水分流经填石路堤后自泄水孔排出,以上结构施工进度快,排水性能好。

作为优选,所述路堤包括下部的填石路堤和上部的高填方路堤,填石路堤和高填方路堤之间设有反滤隔离层。上部高填方路堤中的地表水下渗后经过反滤隔离层进入填石路堤后排出,反滤隔离层能有效防止上部的泥土下流,保证整体路堤结构的强度。

作为优选,所述仰斜式挡墙的外侧设有排洪渠,用于排水。

作为优选,所述反滤隔离层包括第一碎石层和覆盖在第一碎石层上的无纺土工布。高填方路堤中的地表水下渗后经过反滤隔离层进入到填石路堤中,填石路堤中孔隙大,排水迅速。

作为优选,所述仰斜式挡墙的墙背与填石路堤之间设有第二碎石层,碎石层由小粒径石粒夯实而成,不影响透水同时致密度高,增加路基的稳固度。

作为优选,所述排洪渠的底部设有第三碎石层,提高强度。

作为优选,所述填石路堤中石料粒径为20cm~40cm。

作为优选,所述填石路堤两侧中未设有排水结构的一侧外设有排水边沟,用于排出少量地表水。

作为优选,所述路堤根据边坡坡率不同分为上层、下层、上层和下层之间的过渡层,所述上层的边坡坡率为1:1.5,所述下层的边坡坡率为1:1.75,该结构使整体路堤稳定性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提供了一种山谷高填方填石路堤排水结构,通过填石路堤有效地维持了原地表水系,保证了路基填筑后的路界排水畅通,降低了营运期地表水对路堤稳定性的影响;同时结构简单,工艺成熟,施工快速方便,且有效地降低了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路堤及排水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图1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照图1 和图2,一种山谷高填方填石路堤排水结构,该排水结构包括作为路堤下部的填石路堤1和设于填石路堤1外侧的仰斜式挡墙4,该仰斜式挡墙4中设有若干个泄水孔5,仰斜式挡墙4的外侧设有排洪渠7

本实施方式中的路堤,包括下部的填石路堤1和上部的高填方路堤9,其中,填石路堤1中石料粒径为20cm~40cm,填石路堤1和高填方路堤9之间设有反滤隔离层,该反滤隔离层包括第一碎石层2和覆盖在第一碎石层2上的无纺土工布3。此外,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仰斜式挡墙4的墙背与填石路堤1之间设有第二碎石层6,所述排洪渠7的底部设有第三碎石层8。

本实施方式中,填石路堤1两侧中未设有排水结构的一侧外设有排水边沟10,路堤根据边坡坡率不同分为上层、下层、上层和下层之间的过渡层,所述上层的边坡坡率为1:1.5,所述下层的边坡坡率为1:1.75,路基稳定性高。

本实用新型中的山谷高填方填石路堤排水结构修筑时,先确定上层和下层,上层采用土方(土石混合料)填筑,边坡坡率1:1.5,下层就地取材,采用填石路堤作为地表排水透水层,边坡坡率1:1.75,并设置仰斜式挡墙4和排洪渠7组合结构。其中,填石路堤1中石料粒径控制为20cm~40cm,分层填筑,顶面强夯增强补压,施工进度快,排水性能好,路基稳定好。

具体的,填石路堤1采用单轴饱和抗压强度≥40MP和粒径20cm~40cm的中硬岩石,分层厚度要求不大于50cm,采用20t及以上重型振动压路机分层碾压,填筑完成后对顶面进行强夯处理,在其顶部铺设30cm级配碎石层(第一碎石层2)+无纺土工布3的反滤隔离层后进行高填方路堤9填筑。

为节约用地,填石路堤1根据不同填高采用C20片石砼做为仰斜式挡墙4,间距2m~3m上下交错布置8cmPVC管作为泄水孔5,墙背设置50cm的第二碎石层6。排洪渠7和挡墙结构进行整体设计,排洪渠7利用仰斜式挡墙4墙身做沟壁,与仰斜式挡墙4同步施工,排洪渠7底层设置10cm的第三碎石层8。填石路基1另一侧排水边沟10采用(60~100)cm×60cm的变截面矩形排水沟,混凝土砌筑,排水边沟底纵坡大于0.3%。

填石路基1上部进行填土路基(也即高填方路堤9),分层厚≤30cm,每3m路基填筑完成后采用冲击碾压进行增强补压,以消除路基之间的差异变形,减少路基不均匀沉降。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山谷高填方填石路堤排水结构,通过填石路堤有效地维持了原地表水系,保证了路基填筑后的路界排水畅通,降低了营运期地表水对路堤稳定性的影响;同时结构简单,工艺成熟,施工快速方便,且有效地降低了施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上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任何对本技术做出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替换、变形、改进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