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缓解交通压力的智能交通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43250阅读:781来源:国知局
一种缓解交通压力的智能交通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管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缓解交通压力的智能交通系统。



背景技术:

交通道路的拥挤问题,一直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也是道路交管部门亟待解决的难题。

尤其是在拥堵路段或宽车道向窄车道变换的路段,交通道路的拥挤问题对人们的日常出行所带到的困难更为凸出。

我们知道在很多容易拥堵路段,并非全天候都是双向车辆高峰期,通常是某一时间段朝一个方向行驶的车辆比较多,而朝另一个方向行驶的车辆比较少,因现有的交通道路的车道设置多为固定式不可调的,参见附图1和图2所示,即交通指示牌100、隔离带200及指示地标300均为固定不可调的,目前这种车道设置的缺点是:(1)交通道路不能被合理利用,即一向车道拥挤,另一向车道宽松,存在明显道路空间资源的浪费问题;(2)发生道路拥挤时,通常需要由交警人员进行人工疏导,不仅效率低、疏导缓慢,还会对交警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实用、且能高效缓解交通压力的智能交通系统,用于解决目前道路交通的拥堵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缓解交通压力的智能交通系统,包含有竖向伸缩式隔离带、可变式指示地标及智能控制系统,所述竖向伸缩式隔离带底端埋设在交通道路地面下,所述可变式指示地标设置在交通道路地面上,所述竖向伸缩式隔离带及可变式指示地标分别通过埋设于交通道路地面下的预埋管线与智能控制系统电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的缓解交通压力的智能交通系统,还包含有与可变式指示地标在指示方向及数量上均相匹配的可变式交通指示牌,所述可变式交通指示牌设置在龙门立架上,所述龙门立架架设在交通道路地面上。

上述方案中,所述的缓解交通压力的智能交通系统,还包含有固定式指示地标及固定式交通指示牌,所述固定指示地标为单向固定指示地标,所述固定式交通指示牌为单向固定交通指示牌,所述固定指示地标与固定式交通指示牌在指示方向及数量上均相匹配。

上述方案中,所述竖向伸缩式隔离带由若干液压式伸缩杆或若干液压式伸缩栅栏或若干气压式伸缩杆或若干气压式伸缩栅栏组成。

优选的,所述智能控制系统为PLC智能控制系统,可单独设立或与交通管理系统相嵌设立。

优选的,所述可变式指示地标为LED液晶显示双向可变式指示地标,所述可变式交通指示牌为LED液晶显示双向可变式交通指示牌。

优选的,所述固定式指示地标为LED液晶显示单向固定式指示地标,所述固定式交通指示牌为LED液晶显示单向固定式交通指示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现有的固定隔离带改进为竖向伸缩式隔离带,并结合可变式指示地标及可变式交通指示牌设计,使得原本固定式的双向行驶车道变化为可根据交通情况变换调整的双向行驶车道,进而可有效的缓解了目前的交通道路拥堵现状,特别是在多车道向少车道转换时,缓解效果更为显著。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交通指示平面示意图;

图2为现有交通指示立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交通指示平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交通指示立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交通指示立面示意图;

图6为第一实施例在正常情况时的车辆行驶平面示意图;

图7为第一实施例在正常情况时的交通指示平面示意图;

图8为第一实施例在正常情况时的交通指示立面示意图;

图9为第一种实施例左侧道路拥堵时的车辆行驶平面示意图;

图10为第一种实施例左侧道路拥堵缓解的交通指示平面示意图;

图11为第一种实施例左侧道路拥堵缓解的交通指示立面示意图;

图12为第一种实施例右侧道路拥堵时的车辆行驶平面示意图;

图13为第一种实施例右侧道路拥堵缓解的交通指示平面示意图;

图14为第一种实施例右侧道路缓解拥堵的交通指示立面示意图;

图中:1、竖向伸缩式隔离带;1a、液压式伸缩杆;1b、液压式伸缩栅栏;2、可变式指示地标;3、智能控制系统;4、地面;5、预埋管线;6、可变式指示牌;7、龙门立架;8、固定式指示地标;9、固定式指示牌;10、车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是如何实施的。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缓解交通压力的智能交通系统,包含有竖向伸缩式隔离带1、可变式指示地标2及智能控制系统3,竖向伸缩式隔离带1底端固定在交通道路地面4上,可变式指示地标2嵌设固定在在交通道路地面4上且指示面露出地面,在交通道路地面4下还埋设在用于将竖向伸缩式隔离带1及可变式指示地标2与智能控制系统3电连接的预埋管线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例:如图3和图4所示,上述的缓解交通压力的智能交通系统,还包含有与可变式指示地标2在指示方向及数量上均相匹配的可变式交通指示牌6,可变式交通指示牌6设置在龙门立架7上,通过架设在交通道路地面4上的龙门立架7与地面连接,用于指示远方行驶过来的车辆10的司机通过可变式交通指示牌6上的指示方向辨别前方的道路状况,以便及时做出换道准备;还包含有固定式指示地标8及固定式交通指示牌9,固定指示地标8为单向固定指示地标,固定式交通指示牌9为单向固定交通指示牌,固定指示地标8与固定式交通指示牌9在指示方向及数量上均相匹配。

在本实施例中,可变式指示地标2为LED液晶显示双向可变式指示地标,数量为两个,可变式交通指示牌6为LED液晶显示双向可变式交通指示牌,数量为两个,固定式指示地标8为LED液晶显示单向固定式指示地标,数量为两个,固定式交通指示牌9为LED液晶显示单向固定式交通指示牌,数量为两个;竖向伸缩式隔离带1,数量为三条,且每条伸缩式隔离带1均由若干纵向排列首位相接的液压式伸缩杆1a组成;智能控制系统3为PLC智能控制系统,独立设置在交通指挥系统的拥堵路段或变道路段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例: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第一种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竖向伸缩式隔离带1由若干纵向排列首位相接的液压式伸缩栅栏1b组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一、二种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竖向伸缩式隔离带1由若干纵向排列首位相接的气压式伸缩杆组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种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一、二、三种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竖向伸缩式隔离带1由若干纵向排列首位相接的气压式伸缩栅栏组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种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一种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智能控制系统3为PLC智能控制系统,嵌入到交通管理系统中与交通管理系统一起运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缓解交通压力的智能交通系统的主要目的是用于缓解现有交通的拥堵现状,现有的交通道路现状主要有如图6所示的正常交通情况、如图9所示的左向行驶车道拥挤情况及如图12所示的右向行驶车道拥挤情况,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系统分别对应有上述三种交通现状的控制原理,以第一种实例例为,三种交通模式下的工作原理分别如下:

当正常交通情况下,如图6、图7和图8所示,其工作原理为:通过智能控制系统3调节,使得位于中间左侧的可变式指示地标2与位于左侧的固定式指示地标8指向一致和位于中间右侧的可变式指示地标2与位于右侧的固定式指示地标8指向一致,使得位于中间左侧的可变式交通指示牌6与位于左侧的固定式交通指示牌9指向一致和位于中间右侧的可变式交通指示牌6与位于右侧的固定式交通指示牌9指向一致,使得三条竖向伸缩式隔离带1均保持直伸状态。

当左向行驶车道发生车辆拥挤时,如图9、图10和图11所示,其工作原理为:通过智能控制系统3调节,使得位于中间两个可变式指示地标2均与位于左侧的固定式指示地标8指向一致,使得位于中间两个可变式交通指示牌6与位于左侧的固定式交通指示牌9指向一致,使得左侧竖向伸缩式隔离带1及中间竖向伸缩式隔离带1降至地面下保持压缩状态,使得右侧竖向竖向伸缩式隔离带1保持直伸状态,使得原来向左侧行驶的两车道,变换为三车道,方便左侧行驶的车辆10快速通过。

当右向行驶车道发生车辆拥挤时,如图12、图13和图14所示,其工作原理为:通过智能控制系统3调节,使得位于中间两个可变式指示地标2均与位于右侧的固定式指示地标8指向一致,使得位于中间两个可变式交通指示牌6与位于右侧的固定式交通指示牌9指向一致,使得右侧竖向伸缩式隔离带1及中间竖向伸缩式隔离带1降至地面下保持压缩状态,使得左侧竖向竖向伸缩式隔离带1保持直伸状态,使得原来向右侧行驶的两车道,变换为三车道,方便右侧行驶的车辆10快速通过。

最后说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