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十字路口无障碍通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02245发布日期:2019-03-27 10:09阅读:7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十字路口无障碍通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道路交通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城市十字路口机动车非机动车全天候无障碍分流通道结构。



背景技术:

我国城市人口密集,出行工具繁多,道路规划滞后,法规意识薄弱,为此造成了每天的道路堵塞、停车烦难、事故频发,给人们带来了诸多不便和不可估量的损失,城市交通的通畅性、安全性越来越成为各级政府和广大市民关注的重大问题。而城市道路的通畅性与安全性一直是对矛盾。为了通畅,道路越筑越宽;为了安全,红绿灯越设越多。道路宽了,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混流,交通事故频发。而且,据有关资料统计,城市交通事故中约75%发生在十字路口。而红绿灯多了以后,由于红绿灯的切换迫使车辆暂停再起步,造成了十字路口的拥堵。与此同时,车辆在十字路口的暂停与再起步造成的空气污染也不可小觑。以两条双向六车道交叉形成的十字路口为例。略去右转弯车辆,当一条车道直行放行时,还有两个直行、四个左转弯的车辆等待放行。同理,当两条车道左转放行时,还有四个直行等待放行。也就是说,在十字路口,每时每刻都有75%的直行、左转的车辆需要暂停再起步。按照每个道上10辆车等待放行、道路有效使用时间每天折合为12小时来计算,六个车道共计60辆车子每天在12个小时内处在暂停再启动状态,相当于一辆汽车在连续720个小时内处在发动机空转、尾部排放废气的状态。与此同时,车辆在十字路口的暂停与再起步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是惊人。仍以上述两条双向六车道交叉形成的十字路口为例。一是人工损失。每天因为待行而损失的时间是720小时,相当于720小时÷8小时=90工日。按平均每辆车2个人、每人每天工效150元计算,则损失为150元×2(人)×90(工日)=27000元。这还略去了非机动车与行人因等待而产生的时间损失。二是油耗损失。城市中的机动车按每小时40公里计算,上述一个路口每天因为待行而损失的时间是720小时,相当于一辆车可行驶40公里×720(小时)=28800公里。每公里油耗按0.5元计算是0.5元×28800(公里)=14400元,发动机空转耗油减半则14400元÷2=7200元。三是损失综合计算。据网上公布的信息,目前重庆市共设红绿灯1000多处,而一般地级市城市城区面积约在300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约设2~3个十字路口,则城区共设300×2.5=750个十字路口,按可实施1/3即250个路口计算,全年的上述损失大约是(27000+7200)元×365(天)×250(个十字路口)=31.2亿元。综上,一个地市级城市因为现有的交通模式,每年人为地增加了城市废气20万吨以上、经济上损失了30多亿元。如果按照每公顷阔叶林每天吸收1000Kg二氧化碳计,20万吨二氧化碳需要有500多顷阔叶林进行吸收平衡。因此,现有的城市交通模式必须有所变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既可保证城市道路的通畅性,又能保障道路行驶安全性的十字路口无障碍通道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一种十字路口无障碍通道结构包括方向相交的地面道路、地面交叉口、半高桥和高桥,所述地面交叉口为十字路口的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交汇通行口,所述方向相交的地面道路在相互交叉的四个角上其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分别通过右转弯道相连接;所述半高桥和高桥分别设于所述地面交叉口的上方,所述半高桥和高桥分别与所述方向相交的地面道路的机动车道相连接,所述半高桥和高桥在上下交汇前分别通过右转弯车道将两者行驶方向的最右侧车道相连,所述半高桥和高桥的两侧的最右侧车道分别设有跨道转弯桥,所述跨道转弯桥的另一端与对向道路的最右侧车道从外侧转入相连。

上述一种十字路口无障碍通道结构,所述跨道转弯桥距所述高桥或半高桥中心120~180米。

上述一种十字路口无障碍通道结构,所述地面交叉口的中间设有环岛。

上述一种十字路口无障碍通道结构,所述地面道路的下面设置有供非机动车与行人穿越马路的地下通道。

上述一种十字路口无障碍通道结构,所述地面道路的下面设置有残疾人专用无障碍过道。

一种十字路口无障碍通道结构,包括方向相交的地面道路、地面交叉口和半高桥,所述地面交叉口为十字路口的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交汇通行口,所述方向相交的地面道路在相互交叉的四个角上其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分别通过右转弯道相连接;所述半高桥设于所述地面交叉口的上方,所述半高桥与所述方向相交的地面道路相连接,其中一条所述地面道路的机动车道在所述半高桥处贯通,所述半高桥的两侧、机动车道贯通的所述地面道路的最右侧车道分别设有跨道转弯桥,所述跨道转弯桥的另一端与对向道路的最右侧车道从外侧转入相连,在所述半高桥处、机动车道贯通的所述地面道路的机动车道沿行驶方向的最右侧车道通过右转弯车道与另一条所述地面道路的驶离所述半高桥方向的最右侧车道相连接,所述另一条地面道路的驶向所述半高桥方向的直行车道通过右转弯车道与机动车道贯通的所述地面道路的最右侧车道相连。

上述一种十字路口无障碍通道结构,所述跨道转弯桥距所述高桥或半高桥中心120~180米。

上述一种十字路口无障碍通道结构,所述地面交叉口的中间设有环岛。

一种十字路口无障碍通道结构,包括方向相交的地面道路、地面交叉口和半高桥,所述地面交叉口为十字路口的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交汇通行口,所述方向相交的地面道路在相互交叉的四个角上其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分别通过右转弯道相连接;所述半高桥设于所述地面交叉口的上方,所述半高桥分别与所述方向相交的地面道路的机动车道相连接,所述半高桥的中心即所述方向相交的地面道路的交汇处设有环岛。

上述一种十字路口无障碍通道结构,所述地面交叉口的中间设有环岛。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结构,它在十字路口架设有半高桥和高桥,只允许机动车直线行驶或右转弯行驶,机动车到十字路口需左转的,须先直行通过十字路口,往前行驶一定距离后从专设的跨道转弯桥左转后再右转,而原有地面道路交驻口只允许非机动车行驶和行人通过,从而解决了现有机动车到十字路口的直行和左转问题(不设高桥单设半高桥时,一个方向的道路上可通过跨道转弯桥左转,另一个方向的道路上可先右转再到方向相交的道路上再通过跨道转弯桥左转;或者两个方向的道路分别通过环岛实现左转)。虽然左转车辆多开了约120~180米,但省略了十字路口待行的时间。这样,不仅解决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流的问题,提高了十字路口的交通安全系数;而且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的十字路口都不用设置红绿灯,保证了城市道路的通畅性,减少了尾气排放和各类损失,特别适用于城市中比较开阔的十字路口、环城大交通的规划与建设。

附图说明

图1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道路交通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沿半高桥机动车道的纵向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沿高桥机动车道的纵向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高桥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半高桥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地面交叉口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1中C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十字路口无障碍通道结构包括方向相交的横向地面道路1和纵向地面道路2、地面交叉口3(请同时参阅图6)、半高桥4和高桥5。横向地面道路1和纵向地面道路2上分别设有非机动车道6和人行道7,非机动车道6和人行道7与机动车道之间设有绿化带8相隔离。

请同时参阅图6所示,地面交叉口3为十字路口的非机动车道6和人行道7的交汇通行口,地面交叉口3的四个角的绿化带8上设有通道9,使地面交叉口3分别与同向的横向地面道路1和纵向地面道路2的非机动车道6和人行道7相导通。地面交叉口3的中间设有环岛10,非机动车和行人可以在地面交叉口3内直行,也可以绕环岛10左转(对于电瓶车等非机动车辆进入环岛10时必须限速行驶)。在横向地面道路1和纵向地面道路2相互交叉的四个角上,非机动车道6和人行道7分别通过右转弯道61、71相连接,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过右转弯道61、71实现右转弯变向行驶(行走)。

请同时参阅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半高桥4和高桥5分别设于地面交叉口3的上方,半高桥4和高桥5分别与纵向地面道路2和横向地面道路1的机动车道相连接。半高桥4和高桥5在上下交汇前分别有右转弯车道11将两者行驶方向的最外侧车道相连,从而实现机动车在十字路口的右转行驶。距半高桥4和高桥5中心120~180米的位置处,半高桥4和高桥5两侧的最右侧车道分别设有跨道转弯桥12,跨道转弯桥12的另一端与对向道路的最右侧车道从外侧转入相连,需左转的机动车先过半高桥4或高桥5,然后再从最右侧车道上沿跨道转弯桥12进入对向车道,再从右转弯车道11进入相交方向的道路,从而实现了机动车的左转行驶。这样,机动车过十字路口时可不作停留,省略了红绿灯的设置,保证了城市道路的通畅性。同时,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流,保障了十字路口道路行驶的安全性。半高桥4、高桥5和跨道转弯桥12的净高可以分别为2.6米、4.5米和4.5米。

如图1所示,根据城市道路两边布局的需要,在必要和适当的路段,可以设置非机动车与行人穿越马路的地下通道13和残疾人专用的无障碍过道16,同时可设置公交车站台19。图1中,20表示社区、商业区或建筑物到交通道路的入口,并只可右转。

本实用新型结构中,横向地面道路1和纵向地面道路2上的双向车道间可分别设置绿化带14,并在需要的位置设置掉头路口15。

上述实施方式比较适合主干道与主干道之间的十字路口。对于主干道与次干道之间的十字路口,可以采取如图1、图7和图8所示的实施方式,只设半高桥4,半高桥4与横向地面道路1和纵向地面道路2相连接,其中一条地面道路的机动车道相在半高桥4处贯通(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仍通过地面交叉口3连通),距半高桥4中心120~180米的位置处,半高桥4两侧的机动车道贯通的最右侧车道分别设有跨道转弯桥12,跨道转弯桥12的另一端与对向道路的最右侧车道从外侧转入相连。在半高桥4处、机动车道贯通的地面道路的机动车道沿行驶方向的最右侧车道通过右转弯车道11与另一条地面道路的驶离半高桥4方向的最右侧车道相连接,另一条地面道路的驶向半高桥4方向的直行车道通过右转弯车道11和与机动车道贯通的地面道路的最右侧车道相连。

对于次干道与次干道之间的十字路口,可以采取如图1和图9所示的实施方式,同样只设半高桥4,半高桥4分别与横向地面道路1和纵向地面道路2的机动车道相连接,半高桥4的中心即横向地面道路1和纵向地面道路2的交汇处设有环岛18,机动车通过环岛18实现直行、左转和右转。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