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采工作面临时轨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65808发布日期:2018-07-04 13:47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综采工作面临时轨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场运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综采工作面临时轨道。



背景技术:

矿井内的设备列车和综采工作面之间的物品需要运输,以实现综采工作面的不断推进。

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人工拉运输车或者在设备列车和综采工作面之间铺设轨道使运输车通行的方式实现设备列车与综采工作面之间的物品运输。上述两种运输方式具有以下不足:第一,对于人工拉运,由于设备列车与综采工作面之间的距离较远,人工拉运重物存在安全系数低、搬运效率低、以及劳动强度大的问题,以乌东煤矿的一个综采工作面为例,综采工作面距离设备列车300m,采用人力拉运重物,工作人员劳动强度非常大;第二,对于铺设轨道,矿井内路况复杂,铺设轨道施工困难,且综采工作面的位置并不是固定的,导轨的利用率低,增加了生产成本。

因此,有必要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综采工作面临时轨道,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降低在设备列车和综采工作面之间搬运物品的劳动强度,提高安全系数和搬运效率,增加轨道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综采工作面临时轨道,包括: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二轨道均可移动地铺设于综采工作面与设备列车之间;所述第一轨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二轨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连接端和第四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三连接端、或所述第四连接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第三连接端、或所述第四连接端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均设置有第一卡扣,所述第三连接端与所述第四连接端均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扣配合的第二卡扣。

可选地,所述第一轨道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连接管的第一端均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二连接管的第二端均位于所述第二连接端。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第二连接管通过第一加强杆相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轨道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三连接管和第四连接管,所述第三连接管的第一端、所述第四连接管的第一端均位于所述第三连接端,所述第三连接管的第二端、所述第四连接管的第二端均位于所述第四连接端。

可选地,所述第三连接管与所述第四连接管通过第二加强杆相连接。

可选地,所述综采工作面临时轨道还包括第一对接杆,所述第一对接杆的两端分别可拆卸地穿设进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所述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一对接杆的两端分别可拆卸地穿设进所述第二连接管和所述第四连接管。

可选地,所述第一加强杆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二加强杆数量为多个。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三连接管、以及所述第四连接管均为铁水管。

可选地,所述第一加强杆、所述第二加强杆均为锚杆。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综采工作面临时轨道,可沿着运输车的前进方向动态移动,无需人工拉运,降低了在设备列车和综采工作面之间搬运货物的劳动强度,提高安全系数和搬运效率,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随着运输车共同前移,保证了运输的连续性,增加轨道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将通过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中优选实施例,将有助于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轨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轨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轨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轨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左视图。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综采工作面临时轨道,包括第一轨道1和第二轨道2。

请参照图1,第一轨道1和第二轨道2均可移动地铺设于综采工作面与设备列车之间,第一轨道1和第二轨道2均为活动设置在矿井地面上的运输组件,并可随着运输车的前进而前进。第一轨道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端14和第二连接端15;第二轨道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连接端24和第四连接端25;第一连接端14与第三连接端24、或第四连接端25可拆卸连接,第二连接端15与第三连接端24、或第四连接端25可拆卸连接。第一轨道1的第一连接端14和第二轨道2的第三连接端24对接后放置在设备列车和综采工作面之间,形成一个临时轨道。运输车从第二轨道2运行至第一轨道1上后,将第三连接端24从第一连接端14拆卸下,并将第三连接端24或者第四连接端25对接在第二连接端15,保证运输车可以从第一轨道1 上再次运行至对接后第二轨道2上,随后再将第一轨道1从第二轨道2上拆卸下,并将第一轨道1对接在第二轨道2的另一端,如此往复,直至运输车从设备列车运行至综采工作面或者从综采工作面运行至设备列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综采工作面临时轨道,可沿着运输车的前进方向动态移动,无需人工拉运,降低了在设备列车和综采工作面之间搬运货物的劳动强度,提高安全系数和搬运效率,第一轨道1和第二轨道2随着运输车共同前移,保证了运输的连续性,增加轨道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可选地,第一连接端14与第二连接端15均设置有第一卡扣,第三连接端24与第四连接端25均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扣相适配的第二卡扣,可以方便第一连接端14和第三连接端24之间、第二连接端15和第四连接端25之间的拆卸和安装。

进一步地,第一轨道1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连接管11和第二连接管 12,第一连接管11的第一端、第二连接管12的第一端均位于第一连接端14,第一连接管11的第二端、第二连接管12的第二端均位于第二连接端15。第一连接管11和第二连接管12形成了第一轨道1的承力和导向部件,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管11和第二连接管12之间的距离可以设置为600mm,以与运输车相适配。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管11与第二连接管12通过第一加强杆13相连接。第一加强杆13加强了第一连接管11和第二连接管12之间的连接作用。

可选地,第二轨道2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三连接管21和第四连接管22,第三连接管21的第一端、第四连接管22的第一端均位于第三连接端24,第三连接管21的第二端、第四连接管22的第二端均位于第四连接端25。第三连接管21和第四连接管22形成了第二轨道2的承力和导向部件,通过第一连接管11、第二连接管12、第三连接管21和第四连接管22之间的相对接,实现了第一轨道1和第二轨道2之间的可拆卸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管11和第二连接管12之间的距离可以设置为600mm,以与运输车相适配。第三连接管21、第四连接管22的长度均为 5m,以保证第三连接端24上的第三连接端24和第四连接管22对齐设置、第四连接端25上的第三连接管21和第四连接管22对齐设置。

较佳地,第三连接管21与第四连接管22通过第二加强杆23相连接。第二加强杆23加强了第三连接管21和第四连接管22之间的连接作用。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过程,综采工作面临时轨道还包括第一对接杆,第一对接杆的两端分别可拆卸地穿设进第一连接管11和第三连接管21;第一对接杆的两端分别可拆卸地穿设进第二连接管12和第四连接管22。第一对接杆实现了第一连接管11和第三连接管21之间可拆卸连接,第一对接杆实现了第二连接管12和第四连接管22之间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加强杆13的数量为多个可进一步增加第一连接管11 和第二连接管12之间的连接强度,多个第一加强杆13均匀分布可增加第一连接管11和第二连接管12之间的稳定性;第二加强杆23数量为多个,可进一步增加第三连接管21和第四连接管22之间的连接强度,多个第二加强杆23均匀分布可增加第三连接管21和第四连接管22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管11、第二连接管12的长度均为 5m,保证第一连接端14上的第一连接管11和第二连接管12对齐设置,第二连接端15上的第一连接管11和第二连接管12对齐设置。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加强杆13之间的距离、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二加强杆23之间的距离均设置成1m,以实现第一加强杆13、第二加强杆23的等间距设置。

可选地,第一连接管11、第二连接管12、第三连接管21、以及第四连接管22均为铁水管,铁水管易得且经济,实用性强。

较佳地,第一加强杆13、第二加强杆23均为锚杆易得且经济,实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综采工作面临时轨道,可沿着运输车的前进方向动态移动,无需人工拉运,降低了在设备列车和综采工作面之间搬运货物的劳动强度,提高安全系数和搬运效率,第一轨道1和第二轨道2随着运输车共同前移,保证了运输的连续性,增加轨道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