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高速公路的电动升降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60999发布日期:2018-07-18 00:35阅读:57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速公路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应用于高速公路的电动升降柱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家用车辆的普及,私家车出行成为很多百姓节假日出行的重要方式。由于车辆的日益增多,部分高速公路节假日拥堵状况严重,且车辆行驶的方向性非常集中。某个方向车道几乎为停车场,而对面方向车道畅通无阻。如何充分利用现有道路资源,来缓解交通拥堵状况,这个问题应运而生。

目前国内高速公路,每逢节假日,政府便组织大量的交警维持秩序,通过限行分流等措施,缓解车道的部分压力。此举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虽能改善部分交通压力,却尚未充分利用现有的道路资源。

现有高速公路典型断面,现有的高速公路的典型断面为双六车道加硬路肩的形式,中间以绿带隔离。典型断面如图1所示,具体尺寸各高速公路断面有少许差异。

因此,对于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应用于高速公路的电动升降柱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应用于高速公路的电动升降柱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应用于高速公路的电动升降柱装置,包括若干个电动升降柱,若干个所述电动升降柱埋设于高速公路路面结构内,顺着行车道方向埋设与车道分界线处,所述电动升降柱外接电源管线,所述电动升降柱的上端设置有刚性体,所述刚性体的外围镶嵌有反射装置,所述电动升降柱的周身外围设置有一圈反光膜。

优选地,所述反射装置的厚度不大于15cm。

优选地,所述电动升降柱的高度与路面结构厚度相同。

优选地,所述电动升降柱的直径为8-10cm。

优选地,所述电动升降柱埋设位置于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两段活动护栏之间,同时具有明显方向不均匀性的段落间

优选地,所述电动升降柱其埋设于两个方向的近中央分隔带的车道分界线处

优选地,所述埋设于两个方向的近中央分隔带的车道分界线处

优选地,所述电动升降柱埋设于路面结构底,其引线可沿着车道分界线引至外接电源;也可沿道路横断面引至中分带,沿中分带引至外接电源。

优选地,相邻两个电动升降柱之间的间距不超过25m。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高速公路拥堵期间的通行能力,有利于充分利用高速公路的道路资源,同时减少高速公路维护的人力成本,有助于推广应用,利用现有道路资源,实现道路交通资源的自动调节,降低方向不均匀系数,降低人力成本,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社会效益。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现有技术高速公路典型断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电动升降柱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电动升降柱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升降柱及管线布设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升降柱及管线布设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升降柱埋设剖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交通组织方案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交通组织方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2并结合图3至图8所示,一种应用于高速公路的电动升降柱装置,包括若干个电动升降柱1,若干个所述电动升降柱1埋设于高速公路路面结构内,顺着行车道方向埋设与车道分界线处,所述电动升降柱1外接电源管线3,所述电动升降柱1的上端设置有刚性体2,所述刚性体2的外围镶嵌有反射装置,所述电动升降柱1的周身外围设置有一圈反光膜。

进一步的,所述反射装置的厚度不大于15cm,所述电动升降柱1的高度与路面结构厚度相同。

其中,所述电动升降柱1的直径为8-10cm。

此外,所述电动升降柱1埋设位置于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两段活动护栏之间,同时具有明显方向不均匀性的段落间,所述电动升降柱其埋设于两个方向的近中央分隔带的车道分界线处,所述埋设于两个方向的近中央分隔带的车道分界线处,所述电动升降柱埋设于路面结构底,其引线可沿着车道分界线引至外接电源;也可沿道路横断面引至中分带,沿中分带引至外接电源。

相邻两个电动升降柱1之间的间距不超过25m。

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高速公路拥堵期间的通行能力,有利于充分利用高速公路的道路资源,同时减少高速公路维护的人力成本,有助于推广应用,利用现有道路资源,实现道路交通资源的自动调节,降低方向不均匀系数,降低人力成本,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社会效益。

升降柱设置在车道分界线处,隔一定间距设置一处。电动柱下埋设管线,可沿车道分界线直接接入外界电源;也可就近引入中分带,从中分带接入电源。升降柱采用感应方式。一重保障需接通外界电源,二重保障需通过感应器控制升降柱的升降。在车辆方向不均匀状况下,交警可接通电源,缓慢行驶在超车道,通过感应装置,控制电动升降柱升降。

自动升降柱的间距:根据高速公路的设计车速采用的最小的设计半径R,计算其切向偏移值。标线宽度为B,升降杆的理论最小间距L如下所示。根据标线宽度,建议不超过25m。圆弧段可适当加密。

L=2arccos((R-B)/R)*π*2R/360,其中arccos为角度

L=2arccos((R-B)/R)*R,其中arccos为弧度

为应急需要,在高速公路中分绿带每隔一段距离设置中央分隔带开口,以活动护栏代替,根据节假日的车流量需求,在中分带开口活动护栏处设置开口,通过改变车道的行驶方向,灵活机动的充分车道资源。

如图7和图8所示,高速公路断面交通组织方式利用对向车道:隔离对象的一根车道作为大交通流量方向的车道。不改变路基的整体形式,车道分配形成“4+2”的断面形式,合理分配车道模式,反方向同理。

利用硬路肩:利用车流量大方向的应急车道作为行车道,隔离对象的一根车道作为大交通流量方向的应急车道。节假日车辆拥堵需增加车道时,车辆行驶速度缓慢,可利用硬路肩,车道分配形成“4+2”的断面形式,反方向同理。适用于城市道路潮汐车道。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