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式护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28721发布日期:2018-08-08 09:01阅读:220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道路护栏,特别涉及一种升降式护栏。



背景技术:

道路护栏是一种常见的道路附属设施,一般设置在道路两侧或者设置在车道之间,现有的道路护栏通常为栅栏式,具有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生产成本低的特点。

授权公告号为CN203700953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桥梁护栏,包括围栏、设置于围栏两侧的立柱以及设置于立柱下端的底座,当桥梁上发生交通事故需要分流时,护栏通过设置于底座上的滚轮进行移动。

上述护栏的不足之处在于,护栏的底座通过锁扣限位机构连接在桥体上,行人可随意将护栏进行移除,进而增加了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对驾驶员或行人产生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升降式护栏,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护栏为了便于分流而设置成可移动式而导致护栏被移除的问题,保障了行人车辆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升降式护栏,包括围栏和设置于围栏两侧的立柱,所述围栏包括上横杆、下横杆以及连接于上横杆和下横杆之间的链条,所述立柱包括嵌入于地面的套筒以及滑移连接于套筒内并可伸出于地面的支柱,所述上横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支柱上部,所述下横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套筒的上部,所述支柱收缩至最短时,所述立柱位于地面的下方。

采用上述方案,车辆在分流时,将支柱向下收缩至套筒内,上横杆随着支柱下降,连接在上横杆和下横杆之间的链条收拢在两个套筒之间,使得立柱位于地面的下方,行驶的车辆可从收缩的护栏上方行驶通过,避免出现道路堵塞的状况。而套筒嵌入于地面,避免行人私自将护栏移除,从而降低了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保证了行人车辆的安全。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上横杆和下横杆的截面均呈U字型,所述支柱收缩至最短时,上横杆和下横杆对接形成一个供所述链条嵌入的容置腔。

采用上述方案,上横杆和下横杆截面呈U字型的设置减少了制造的材料,降低了生产成本,容置腔对链条起到收纳和保护作用。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上横杆的截面大于所述下横杆的截面,所述上横杆与下横杆对接时,上横杆套设于下横杆的外侧。

采用上述方案,上横杆套设于下横杆的外侧,阻止地面上的灰尘积水等沿着上横杆和下横杆之间的间隙进入容置腔中,为链条提供整洁的收纳环境。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下横杆的底部开设有若干通孔。

采用上述方案,通孔的设置能避免雨水、杂质等堆积在下横杆上,为链条提供整洁的收纳环境。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支柱的下部设置有限位块、为限位块提供回复力的弹簧以及限位腔,所述限位块的一部分以及弹簧嵌入于限位腔中,所述套筒的一侧轴向开设有若干供限位块卡接以实现固定套筒与支柱的限位孔。

采用上述方案,将限位块完全嵌入于限位腔中,使得限位块与限位孔分离,此时弹簧被压缩,以便于支柱在套筒内的滑移,待支柱滑移至所需位置后,限位块在弹簧的回复力的作用下卡接于限位孔中,进而实现立柱的长度调节以及套筒和支撑柱的固定,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降低了生产成本。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限位块远离所述限位孔的一端设置有拉绳,所述支柱上开设有供拉绳穿出的通道。

采用上述方案,需要对支柱进行拉动时,拉动拉绳将限位块的凸出部分拉入限位腔中,使得套筒失去限位块的限定,支柱可沿着套筒轴向滑移,加快了支柱的拉伸与固定,增加了工作效率。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拉绳穿出所述支柱的一端设置有拉环。

采用上述方案,拉环的设置阻止拉绳进入通道中,同时便于拉绳的牵拉。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立柱还包括套设于所述套筒外侧的防护套,所述防护套的内壁与套筒的外壁之间存在间隙。

采用上述方案,防护套将套筒的外壁进行包裹,阻止泥土等杂质从限位孔中进入套筒内而影响支柱的升降,同时对套筒起到保护作用。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支柱的上方固定有一个环形盖板,支柱收缩至最短时,环形盖板的下端面与所述套筒的上端面贴合。

采用上述方案,环形盖板将支柱和套筒的间隙进行封闭,阻止地面上的灰尘等进入套筒中影响支柱的升降,其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上横杆、下横杆、链条、支柱以及套筒的设置,使得护栏嵌入于地面下,便于车辆的分流,避免行人私自将护栏移除,从而降低了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保证了行人车辆的安全;

2、通过容置腔、环形盖板、防护套的设置,阻止杂质进入套筒内,对护栏起到防护作用;

3、通过限位块、弹簧、限位腔、拉绳以及拉环的设置,便于护栏的快速伸缩,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升降式护栏伸出于地面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升降式护栏嵌入于地面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在A处的放大图;

图4是升降式护栏伸出于地面时立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围栏;2、立柱;3、地面;11、上横杆;12、下横杆;121、通孔;13、链条;14、容置腔;21、套筒;211、限位孔;22、支柱;221、限位块;222、弹簧;223、限位腔;224、拉绳;225、通道;226、拉环;23、防护套;24、环形盖板;31、第一凹槽;32、第二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升降式护栏,如图1所示,包括围栏1和设置于围栏1两侧的立柱2,地面3上分别开设有用于容纳围栏1和立柱2的第一凹槽31和第二凹槽32,且第一凹槽31开口与第二凹槽32的开口连通,第一凹槽31和第二凹槽32的槽壁均铺设有水泥层(图中未示出)。

如图1和图2所示,围栏1包括上横杆11、下横杆12以及链条13,上横杆11与下横杆12的竖向截面均呈U字型,且两者的开口相对设置,上横杆11的截面大于下横杆12的截面,下横杆12的底部沿着其长度方向还均匀开设若干通孔121(如图3所示)。链条13呈V字形,链条13的上端固定连接于上横杆11的内部,其下端固定连接于下横杆12的内部。上横杆11与下横杆12相互对接时,上横杆11套设于下横栏的外侧并与下横栏形成一个供链条13收纳的容置腔14(如图3所示)。

如图1和图3所示,立柱2呈方柱状,包括套筒21、支柱22以及防护套23。防护套23套设固定于套筒21的外侧,并与套筒21一同嵌入在第二凹槽32中,且防护套23的内壁与套筒21的外壁之间存在间隙,支柱22滑移连接于套筒21内并可伸出于地面3。上横杆1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支柱22上部的相对侧面上,支柱22的上部还固定有与上横杆11一体设置的环形盖板24;下横杆12嵌入于第一凹槽31中,其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套筒21上部的相对侧面上。支柱22收缩至最短时,支柱22嵌入于第二凹槽32中,上横杆11下降嵌入于第一凹槽31中并与下横杆12相互对接,且环形盖板24的下端面与套筒21的上端面贴合。

如图4所示,支柱22的下部设置有限位块221、弹簧222以及供限位块221和弹簧222安装的限位腔223。限位块221的截面呈T字形,限位块221的一部分嵌入于限位腔223中;弹簧222嵌入于限位腔223中,弹簧222的一端与限位块221抵接,另一端与限位腔223的腔底抵接,为限位块221的复位提供回复力。套筒21在支柱22设有限位块221的一侧轴向开设有若干限位孔211,限位孔211的开口小于限位腔223的开口,限位块221较小一端卡接于限位孔211中,以实现支柱22与套筒21的固定。

限位块221远离限位孔2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一条拉绳224,支柱22上开设有供拉绳224穿出的通道225,通道225的一端设置于限位腔223的腔底,通道225的另一端设置于支柱22上部的一侧,拉绳224穿出在支柱22上部的一端还固定连接有一个拉环226。

需要对车辆进行分流时:

拉动拉环226,拉绳224将限位块221卡接于限位孔211中的部分嵌入于限位腔223中,弹簧222被压缩,随后推动支柱22向下滑移,上横杆11随着支柱22一同下降。当支柱22收缩至最短时,支柱22和上横杆11分别嵌入于第二凹槽32和第一凹槽31中,环形盖板24的下端面与套筒21的上端面贴合,上横杆11套设在下横杆12的外侧并将链条13收纳于容置腔14中,以供车辆的穿行。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升降式护栏以其中一个围栏1和该围栏1两侧的立柱2为代表进行描述。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