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公路的安全护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93909发布日期:2018-11-09 20:44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护栏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公路的安全护栏。



背景技术:

护栏是一种隔离公路的基础交通设施,用于防止车辆冲撞而造成人员伤亡或其他损失。但是现有技术条件下的护栏存在多种不足。例如,在城市道路上,有一种外侧涂有黑黄交错的护栏与地面固定连接,本身的高度不高,护栏与护栏之间没有相互连接,其仅限于限制车辆通行,若车辆与其发生碰撞,由于护栏本身的刚性,可能会加剧车身的受创程度。护栏本身不具备缓冲吸震的作用,在撞上护栏的时候,车辆本身具备的动能将会全部转化为冲击力作用于车辆及车辆内的人员,从而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并且由于该种护栏高度较小,还存在车辆撞上护栏之后出现侧翻的风险。

现有技术条件下,还存在一种波形梁护栏,利用波形梁能够起到一定的缓冲吸震作用。一旦失控车辆与护栏发生碰撞时,理想状态下希望护栏能作用于车辆的有效部位,既不致使车辆越出护栏,也不致使车辆钻入护栏横梁的下面。比较理想的情况应该是通过护栏的整体作用迫使车辆逐步转向,一直回复到正常的行驶方向。但目前世界上生产的汽车五花八门,从大吨位的重型汽车到很小的微型汽车,其质量相差悬殊,车辆外型变化很大。现代化的小轿车有向微型化发展的趋势,其质量变得越来越轻,为了减少空气阻力,前车盖更符合流线型而变低,这种车辆在与护栏相碰时,很容易钻入波形梁护栏的横梁下面而造成严重的后果。

另一种情况是车辆的吨位越来越大,车辆向大型化和重型化方向发展。大型车在与护栏碰撞时,可能产生跳跃问题。特别在与“w型”波形梁护栏相撞时,由于车辆的保险杠碰撞波形梁护栏的横梁顶部而可能使其扭成为斜面,这种情况在碰撞角度很大,速度很高时危险性更大,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有可能使保险杠向下往后倾斜,在汽车冲力的带动下很容易滑上护栏的斜面,继而发生越出护栏的事故。

波形梁护栏又经常运用在盘上公路以及高速公路上,一旦出现越出护栏的事故,则可能会导致车辆跌落至山下或进入到逆行的道路一侧而引发更严重的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缓冲吸能、安全性能优越的用于公路的安全护栏。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公路的安全护栏,包括若干个并列设置且与路面固定连接的防护柱,所述的防护柱外侧设置有具有弹性的防护层;所述的防护层为由弹性板材制成的螺旋形结构。当因为酒驾、打滑、被其他车辆碰撞等情况的出现而导致车辆从各种不同的方向撞向护栏时,本方案利用防护层能够有效地缓冲来自任意方向的冲击,并利用自身的弹性抵消车辆的部分动能,从而减小车辆受到的冲击力,减轻车辆的受损情况以及减小人员的伤亡。

所述的防护层靠近公路的一侧转动安装有导向轮,所述的导向轮与防护柱平行设置。当车辆与护栏发生碰撞后,利用导向轮能够起到导向的作用,通过引导车辆沿着护栏的方向移动而避免车辆进一步与护栏发生直接碰撞,并在引导的过程中起到卸力的作用,减缓车辆的速度以及减小车辆的动能,从而降低车辆以及人员受到的冲击。

所述的防护柱上设置有用于遮盖防护层的挡板。以此防止杂物落入到防护层内部,而影响防护层的弹性。

所述的防护层内设置有若干个厚度小于或等于螺旋间距的弹性垫块。以此能够增强防护层的弹性以及抗压、抗冲击能力,增加了防护层能够吸收的能量。

所述的弹性垫块采用橡胶制成。橡胶具有的弹性高、压缩性好的优点,能够增加本方案整体的弹性,并且能够防止防护层被压缩到极限而导致弹性失效。

所述的防护层的外侧套装有防磨损层。以此在车辆与护栏发生碰撞之后减小车辆与护栏之间的摩擦,减小车辆外表面受到的磨损。

所述的防磨损层采用橡胶制成。

所述的防磨损层的外侧设置有黄色的反光层。利用反光层能够反射不刺眼的黄色光,从而起到提醒的作用。

所述的防护柱上设置有朝向公路内弯曲的弯曲部。利用弯曲部能够防止车辆侧翻到护栏的另外一侧。

所述的弹性板材为弹簧钢或碳纤维板,弹性板材的厚度在8~12mm之间;所述的弯曲部采用碳纤维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能够在车辆与护栏发生碰撞时起到缓冲吸震的作用,利用自身的弹性抵消车辆的部分动能,减小车辆以及车内人员受到的冲击力,从而减小车辆的损伤以及人员的受伤程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防护层的俯视图;

图3为实施例2的俯视图;

图4为实施例2的主视图;

图5为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8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防护柱,2-防护层,3-导向轮,4-挡板,5-弹性垫块,6-防磨损层,7-弯曲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一种用于公路的安全护栏,包括若干个并列设置且与路面固定连接的防护柱1,所述的防护柱1外侧设置有具有弹性的防护层2。如图2所示,所述的防护层2为由弹性板材制成的螺旋形结构,以此在保持防护层2拥有一定结构强度的同时还具备一定的弹性。当因为酒驾、降雨导致的打滑、被其他车辆碰撞等情况的出现而导致车辆从各种不同的方向撞向护栏时,本方案利用防护层2能够有效地承受、缓冲来自任意方向的冲击,并利用自身的弹性抵消车辆的部分动能,从而减小车辆受到的冲击力,减轻车辆的受损情况以及减小人员的伤亡。在护栏受到冲击之后,利用防护层2本身的弹性能够使防护层2恢复到原有的结构,即使防护层2产生变形也不会影响整体的弹性。或经过修复也能够恢复原有的弹性。

实施例2:

如图3、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防护层2靠近公路的一侧转动安装有导向轮3,所述的导向轮3与防护柱1平行设置。当车辆与护栏发生碰撞后,车辆首先与导向轮3接触,由于车辆与护栏的持续接触和撞击使得导向轮3与车辆发生摩擦而驱使导向轮3与车辆同向转动,进而引导车辆沿着远离导向轮3的角度偏移而起到导向的作用,使得车辆能够被引导沿着护栏的方向移动,通过引导车辆沿着护栏的方向移动而避免车辆进一步与护栏发生直接碰撞,并在引导的过程中起到卸力的作用,减缓车辆的速度以及减小车辆的动能,从而降低车辆以及车辆内人员受到的冲击。本实施例中,其他未描述的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相同,故不赘述。

实施例3:

如图5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防护柱1上设置有用于遮盖防护层2的挡板4。以此防止杂物落入到防护层2内部、或防止行人故意将杂物置入防护层2内部而影响防护层2的弹性。并且通过遮挡能够在降雨时减少进入到防护层2内部的雨水,避免防护层2内部结构受到电化学腐蚀而影响使用寿命或导致结构被破坏而是的弹性失效。本实施例中,其他未描述的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相同,故不赘述。

实施例4:

如图6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防护层2内设置有若干个厚度小于或等于螺旋间距的弹性垫块5。以此能够增强防护层2的弹性以及抗压、抗冲击能力,增加了防护层2能够吸收的能量。从而在发生交通事故而导致车辆与护栏发生碰撞时,利用护栏能够吸收更多的车辆动能,从而进一步减小车辆受到的冲击,有利于保护人员的安全。本实施例中,其他未描述的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相同,故不赘述。

实施例5:

在上述实施例4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弹性垫块5采用橡胶制成,例如采用高弹性硅橡胶。橡胶具有的弹性高、压缩性好的优点,能够增加本方案整体的弹性,并且能够防止防护层2被压缩到极限而导致弹性失效。当防护层2斜向的撞击而导致弹性垫块5与内外两侧的防护层2均接触时,此时使得防护层2内外两层有相对移动的趋势,利用弹性垫块5能够提供一个摩擦力来抵消或减缓防护层2内外两层之间相对移动的趋势,从而增强本方案抗侧压的能力,使得车辆在斜向撞击护栏的时候,能够增强护栏缓冲吸能的效果而减小车辆的动能。本实施例中,其他未描述的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相同,故不赘述。

实施例6:

如图7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防护层2的外侧套装有防磨损层6。以此在车辆与护栏发生碰撞之后减小车辆与护栏之间的摩擦,减小车辆外表面受到的磨损,以此有利于减小财产损失。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防磨损层6采用橡胶制成。本实施例中,其他未描述的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相同,故不赘述。

实施例7:

在上述实施例6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防磨损层6的外侧设置有黄色的反光层。在降雨的天气,路面上的可见度较低,难以看清路两侧的东西,如果有太强的反光又会干扰司机的视线,利用反光层能够反射不刺眼的黄色光,从而起到提醒的作用。本实施例中,其他未描述的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相同,故不赘述。

实施例8:

如图8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防护柱1上设置有朝向公路内弯曲的弯曲部7。当车辆撞上护栏而有反向护栏另一侧的趋势时,利用弯曲部能够形成阻挡,从而防止车辆侧翻到护栏的另外一侧。避免出现更严重的事故。本实施例中,其他未描述的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相同,故不赘述。

实施例9: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弹性板材为弹簧钢或碳纤维板,弹性板材的厚度在8~12mm之间,以此能够保证防护层2本身的强度并具备足够的弹性。所述的弯曲部7采用碳纤维材料制成。以此保证弯曲部7在具备足够强度的条件下,使弯曲部7具备一定的弹性来抵消车辆侧翻时的动能,并利用自身的弹性能够进行退让,防止车辆与弯曲部7刚性接触而加剧车辆的损坏程度。能够防止弯曲部7在车辆反转的时候刺穿车辆而对车内人员造成伤害。本实施例中,其他未描述的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相同,故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