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可拆卸的道路护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50986发布日期:2018-12-12 00:02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可拆卸的道路护栏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市政建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可拆卸的道路护栏。

背景技术

由于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私家车的数量也迅速上升,交通事故的发生频率也越来越高。在城市道路中,由于道路纵横交错,车辆较多,因此其交通事故发生的频率较高速路更高。但由于车速限制,其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也小很多。

为了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和快速降低肇事车辆的速度,常常会在城市道路中设置道路护栏。但由于城市建设或城市环境装饰的需要,其道路护栏常常需要更换。

现有的道路护栏包括可拆卸护栏和不可拆卸护栏。不可拆卸护栏与可拆卸护栏相比,在同样的材质下,其强度较高,防撞性能较好。但由于其不可拆卸,回收性能差,一旦有破损,则需要全部更换。可拆卸护栏中上横梁、下横梁与立柱常常采用螺钉固定的方式进行固定,其拆装较为复杂,且固定处易生锈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可拆卸的道路护栏,该护栏拆装简单方便,且上横梁、下横梁与立柱无需采用螺钉进行固定。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所述一种新型可拆卸的道路护栏,应用于城市道路上,包括立柱、上横梁、下横梁和多个竖直并排间隔设置在上横梁与下横梁之间的支柱,所述上横梁和下横梁平行设置,且上横梁和下横梁两端与立柱固定连接,所述立柱安装在地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端盖、圆柱形的立杆和底座;所述上横梁和下横梁均为金属材料制备的矩形板,且上横梁和下横梁两端均设置有通孔,所述上横梁和下横梁两端通过通孔套设在立杆上,所述端盖下表面配合立柱设置有凹槽,所述端盖套设在立杆上方且与立杆过盈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支柱为不锈钢材料制备的圆柱形支柱,

进一步地,所述支柱上均套设有可绕支柱轴线转动的防撞套,使防撞套在受到外力的作用下旋转分散吸收护栏受到的碰撞动能。所述防撞套为表面设置有粗糙颗粒的橡胶防撞套或硅胶防撞套,增大其摩擦力,并通过变形吸收部分碰撞动能,使车辆迅速停止下来,减轻交通事故,且避免护栏在车辆碰撞下易受损变形。

进一步地,所述支柱上套设有防撞板,所述防撞板由弹性金属材料制备而成,可以对垂直撞击护栏的车辆起到缓冲作用,使弹性金属材料的变形消除部分碰撞动能,减少车辆穿过护栏,跨越到对面车道上,引起更严重的交通事故。同时,还可以在弹性金属材料制备的防撞板上进行喷涂或粘贴图片,作为宣传或城市环境装饰,使其美观大方。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为混凝土浇筑的上小下大的梯形台,且所述底座通过地螺丝固定安装在地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立杆包括圆柱形的中心杆和套设在中心杆外的中空杆体;所述立杆和中心杆均采用不锈钢金属材料制备,所述上横梁两端套设在中心杆上部,所述下横梁套设在中心杆下部;所述中空杆体侧面设置有用于上横梁穿出的上开口,和下横梁穿出的下开口,所述上开口和下开口均为沿中空杆体上下边沿向中线凹陷形成的凹槽;所述中空杆体育中心杆之间填充有填充物。所述立杆采用高强度的不锈钢材料制备,使其强度高,不易变形,同时,其密度较大,使护栏两端可以稳定的固定在地面上,不易被撞到或飞出。所述上横梁和下横梁套设在中空杆体内的中心杆上,且在上方设置端盖,可以限制上横梁与下横梁的位置,且保护上横梁、下横梁与立杆连接处不易锈蚀。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浇筑有圆柱形凸起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安装槽;所述立杆下端套设在安装座上并通过螺钉与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中心杆向下延伸至安装槽内且与安装槽过盈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填充物为橡胶材料或硅胶材料制备的圆筒形的填充筒,使其安装、填充过程更方便。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新型可拆卸的道路护栏拆装简单方便,且上横梁、下横梁与立柱无需采用螺钉进行固定。

(2)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新型可拆卸的道路护栏的立杆采用中心杆和中空杆体套设设置,限制上横梁和下横梁的位置,且保护上横梁、下横梁与立杆连接处不易锈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立柱a-a面剖视图;

其中:1—立柱,2—上横梁,3—下横梁,4—支柱,11—端盖,12—立杆,13—底座,14—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所述一种新型可拆卸的道路护栏,应用于城市道路上,所述一种新型可拆卸的道路护栏,应用于城市道路上,包括立柱1、上横梁2、下横梁3和多个竖直并排间隔设置在上横梁2与下横梁3之间的支柱4,所述上横梁2和下横梁3平行设置,且上横梁2和下横梁3两端与立柱1固定连接,所述立柱1安装在地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端盖11、圆柱形的立杆12和底座13;所述上横梁2和下横梁3均为金属材料制备的矩形板,且上横梁2和下横梁3两端均设置有通孔,所述上横梁2和下横梁3两端通过通孔套设在立杆12上,所述端盖11小表面配合立柱1设置有凹槽14,所述端盖11套设在立杆12上方且与立杆12过盈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支柱4上均套设有可绕支柱4轴线转动的防撞套,使防撞套在受到外力的作用下旋转分散吸收护栏受到的碰撞动能。所述防撞套为表面设置有粗糙颗粒的橡胶防撞套或硅胶防撞套,增大其摩擦力,并通过变形吸收部分碰撞动能,使车辆迅速停止下来,减轻交通事故,且避免护栏在车辆碰撞下易受损变形。

护栏安装过程中,先立杆12固定在底座13上,然后下横梁3两端上的通孔套入立杆12,使下横梁3固定,然后通过插接或者螺纹连接方式安装安装多个支柱4,完成后将上横梁2以与下横梁3同样的方式套设在立杆12上,将支柱4与上横梁2安装固定后,再在立杆12上套入端盖11,即完成护栏的安装。所述护栏还可以采用先将支柱4固定在上横梁2与下横梁3之间,然后再将固定好的上横梁2、下横梁3套设在固定在底座13上的立杆12上,并套入端盖11,完成安装。

护栏拆卸时,先将端盖11取下,然后将上横梁2或下横梁3一起取下,再进行拆卸或移至需要安装的地方;或者将端盖11取下后依次将上横梁2、支柱4、下横梁3取下,完成护栏的拆卸。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支柱4两端均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支柱4与上横梁2、下横梁3均采用螺纹连接,使其可拆卸的固定在上横梁2与下横梁3之间,便于护栏支柱4的安装与更换。

所述支柱4为不锈钢材料制备的圆柱形支柱4,所述上横梁2和下横梁3均为弹性金属材料制备的方形横梁,所述上横梁2和下横梁3两端与立柱1可拆卸连接,便于护栏的拆卸安装。同时,上横梁2和下横梁3采用弹性金属材料制备,可以对垂直撞击护栏的车辆起到缓冲作用,使弹性金属材料的变形消除部分碰撞动能,减少车辆穿过护栏,跨越到对面车道上,引起更严重的交通事故。所述支柱4采用高强度的不锈钢材料制备,使其强度高,不易变形,限制护栏的变形程度,使其快速吸收其碰撞动能,且使碰撞不严重的支柱4可以回收利用。同时与弹性金属材料制备的上横梁2和下横梁3形成一个网状的护栏,使其变形固定在一个方向上,不易被破坏、折断,造成更大的伤害。

本实施例中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故不再一一赘述。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上横梁2包括设置在下方的固定部和跨设在固定部上方的盖合部,所述固定部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配合支柱4等距设置有螺纹孔,所述支柱4上端通过螺纹孔与上横梁2固定连接;所述盖合部下表面向上凹陷形成宽度等于固定部宽度的盖槽,所述盖合部通过螺钉盖合在固定部上方。所述固定槽和盖槽构成了截面为矩形的安装空间,用于安装支柱4,同时盖合部可以将支柱4的安装位置放置在密闭的空间内,避免在长时间的风吹雨淋下,支柱4的安装部位易锈蚀、损坏。

本实施例中其他部分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故不再一一赘述。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固定槽内还设置有螺栓,所述支柱4上端穿过螺纹孔与螺栓螺纹连接,增强支柱4与上横梁2之间的固定连接,使其使用寿命更长。安装过程中,支柱4上端先通过螺纹孔与上横梁2固定连接,然后再在穿出螺纹孔的支柱4上套设上螺栓,并将螺栓拧紧,加固支柱4与上横梁2之间的连接。

本实施例中其他部分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故不再一一赘述。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4任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其改进之处在于:每个所述支柱4上从上到下均套设有两个或三个防撞套,即每个所述立柱1上均设置两个或均设置三个防撞套,针对不同程度的撞击和不同高度的撞击。根据车辆与防撞套上下位置接触的点不同,一个支柱4上套设两个或三个防撞套可以使不同防撞套在撞击下不同步转动,使其对车辆形成较大的摩擦力,使其车辆可以快速的停止。

本实施例中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故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