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桁架式超宽型桥梁施工用挂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74439发布日期:2018-12-14 22:28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桁架式超宽型桥梁施工用挂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一种多桁架式超宽型桥梁施工用挂篮,属于桥梁施工用挂篮领域。



背景技术:

桥梁工程学主要研究桥渡设计,决定桥梁孔径,考虑通航和线路要求以确定桥面高度,考虑基底不受冲刷或冻胀以确定基础埋置深度,设计导流建筑物等;桥式方案设计;桥梁结构设计;桥梁施工;桥梁检定;桥梁试验;桥梁养护等方面。

古代桥梁以通行人、畜为主,载重不大,桥面纵坡可以较陡,甚至可以铺设台阶,自从有了铁路以后,桥梁所承受的载重逐倍增加,线路的坡度和曲线标准要求又高,且需要建成铁路网以增大经济效益,因此,为要跨越更大更深的江河、峡谷,迫使桥梁向大跨度发展。

随着人们对桥梁的功能要求,以及桥梁的施工技术均在不断提高,现有桥梁的梁体宽度已多达30~40m,在桥梁施工过程中,挂篮是桥梁悬臂工中的主要设备,针对上述宽性梁体的桥梁,现有技术中往往在桥梁左幅与桥梁右幅设立彼此独立的挂篮,对其分别进行施工。

现有技术使用时,因为在桥梁左幅与桥梁右幅的拼接合拢过程中,由于其彼此独立性,桥梁难以确保良好的线性控制,而导致桥梁的施工精度有所下降,同时挂篮的主桁架结构导致挂篮的结构稳定性难以得到保障,在施工进程、施工安全,以及成本控制上均难以得到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多桁架式超宽型桥梁施工用挂篮,以解决现有技术使用时,因为在桥梁左幅与桥梁右幅的拼接合拢过程中,由于其彼此独立性,桥梁难以确保良好的线性控制,而导致桥梁的施工精度有所下降,同时挂篮的主桁架结构导致挂篮的结构稳定性难以得到保障,在施工进程、施工安全,以及成本控制上均难以得到控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多桁架式超宽型桥梁施工用挂篮,其结构包括第一桥梁施工用挂蓝支撑架、第二桥梁施工用挂蓝支撑架、可折叠施工挂篮装置、第一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第二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第三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所述第一桥梁施工用挂蓝支撑架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可折叠施工挂篮装置一侧,所述第二桥梁施工用挂蓝支撑架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可折叠施工挂篮装置另一侧,所述可折叠施工挂篮装置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一桥梁施工用挂蓝支撑架与第二桥梁施工用挂蓝支撑架之间,所述第一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一液压升降支撑柱底部,所述第二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二液压升降支撑柱下方,所述第三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通过第三液压升降支撑柱底部,所述第一桥梁施工用挂蓝支撑架设有第一桥梁施工用挂蓝支撑架底座、第一液压升降支撑柱、挂蓝支撑架底座间距调节气压杆、顶部物料传送固定横梁装置、第三液压升降支撑柱,所述第一桥梁施工用挂蓝支撑架底座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一液压升降支撑柱下方,所述第一液压升降支撑柱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可折叠施工挂篮装置一端,所述挂蓝支撑架底座间距调节气压杆垂直焊接于第一桥梁施工用挂蓝支撑架底座与第二桥梁施工用挂蓝支撑架底座之间,所述顶部物料传送固定横梁装置垂直焊接于第一顶部固定桁架与第二顶部固定桁架之间,所述第三液压升降支撑柱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三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上方;所述第一桥梁施工用挂蓝支撑架底座设有第一底部爬升踏板、第一底部行走轮,所述第一底部爬升踏板均匀等距焊接于第一桥梁施工用挂蓝支撑架底座外表面上,所述第一底部行走轮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一桥梁施工用挂蓝支撑架底座底部;所述挂蓝支撑架底座间距调节气压杆设有第一挂篮支撑架气压支杆、第一挂篮支撑架气压主杆、第二挂篮支撑架气压支杆,所述第一挂篮支撑架气压支杆垂直焊接于第一桥梁施工用挂蓝支撑架底座外壁上,所述第一挂篮支撑架气压主杆通过过度配合连接于第一挂篮支撑架气压支杆与第二挂篮支撑架气压支杆之间,所述第二挂篮支撑架气压支杆垂直焊接于第二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外壁上;所述第三液压升降支撑柱设有第三液压主杆、第三液压支杆、第三顶部爬升梯,所述第三液压主杆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三桥梁施工用挂蓝支撑架底座上表面,所述第三液压支杆通过过度配合连接于第三液压主杆上方,所述第三顶部爬升梯垂直焊接于第三液压升降支撑柱侧表面上;所述第二桥梁施工用挂蓝支撑架设有第二桥梁施工用挂蓝支撑架底座、第二液压升降支撑柱,所述第二桥梁施工用挂蓝支撑架底座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二液压升降支撑柱下方,所述第二液压升降支撑柱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二桥梁施工用挂蓝支撑架底座与第二顶部固定桁架之间;所述第二桥梁施工用挂蓝支撑架底座设有第二底部爬升踏板、第二底部行走轮,所述第二底部爬升踏板均匀等距焊接于第二桥梁施工用挂蓝支撑架底座外表面上,所述第二底部行走轮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二桥梁施工用挂蓝支撑架底座底部;所述第二液压升降支撑柱设有第二液压主杆、第二液压支杆、第二顶部爬升梯、第二顶部固定桁架,所述第二液压主杆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二桥梁施工用挂蓝支撑架底座上表面,所述第二液压支杆通过过度配合连接于第二液压主杆上方,所述第二顶部爬升梯垂直焊接于第二液压升降支撑柱侧表面上,所述第二顶部固定桁架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二液压支杆顶部;所述可折叠施工挂篮装置设有折叠支杆固定转轴、挂篮可折叠支杆,所述折叠支杆固定转轴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挂篮可折叠支杆之间,所述挂篮可折叠支杆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可折叠施工挂篮装置上;所述第一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设有第一液压支撑柱触发启动装置、第一液压支撑柱控制传动装置、第一支撑底座内部传动电机装置、第一物料传送控制传动装置,所述第一液压支撑柱触发启动装置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一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内壁上,所述第一液压支撑柱控制传动装置通过螺纹与第一液压支撑柱触发启动装置啮合连接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一支撑底座内部传动电机装置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一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内部底面上,所述第一物料传送控制传动装置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一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内壁上;所述第一支撑底座内部传动电机装置设有第一控制电源盒、第一控制传动电机,所述第一控制电源盒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一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内部底面上,所述第一控制传动电机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一控制电源盒上方;所述第二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设有第二液压支撑柱触发启动装置、第二液压支撑柱控制传动装置、第二支撑底座内部传动电机装置、第二物料传送控制传动装置,所述第二液压支撑柱触发启动装置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二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内壁上,所述第二液压支撑柱控制传动装置通过螺纹与第二液压支撑柱触发启动装置啮合连接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二支撑底座内部传动电机装置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二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内部底面上,所述第二物料传送控制传动装置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二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内壁上;所述第二液压支撑柱触发启动装置设有第二触发启动推杆、第二强力复位弹簧、第二传动齿轮组卡杆固定支板、第二传动齿轮组卡杆,所述第二触发启动推杆连接于第二强力复位弹簧与第二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之间,所述第二强力复位弹簧连接于第二触发启动推杆与第二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之间,所述第二传动齿轮组卡杆固定支板垂直焊接于第二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内壁上,所述第二传动齿轮组卡杆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于第二传动齿轮组卡杆固定支板上;所述第二液压支撑柱控制传动装置设有第二传动大齿轮、第二齿轮传送带、第二传动小齿轮、第二传动主臂杆、第二传动支臂杆、第二液压推送传动支杆、第二液压推送支杆固定板、第二液压推送活塞板,所述第二传动大齿轮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于第二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内壁上,所述第二齿轮传送带连接于第二传动大齿轮与第二传动小齿轮之间,所述第二传动小齿轮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于第二传动大齿轮下方,所述第二传动主臂杆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于第二传动小齿轮侧面上,所述第二传动支臂杆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于所述第二传动主臂杆与第二液压推送传动支杆之间,所述第二液压推送传动支杆通过第二液压推送支杆固定板固定连接于第二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内壁上,所述第二液压推送支杆固定板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二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内壁上,所述第二液压推送活塞板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二液压推送传动支杆顶端,所述第二液压推送活塞板通过过度配合连接于第二液压升降支撑柱内部;所述第二支撑底座内部传动电机装置设有第二控制电源盒、第二控制传动电机,所述第二控制电源盒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二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内部底面上,所述第二控制传动电机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二控制电源盒上方;所述第二物料传送控制传动装置设有第二物料传动小齿轮、第二物料齿轮传送带、第二物料传动大齿轮、第二传动齿轮固定支架、第二传动折叠支杆、第二传动转轴、第二绳索缠绕转轴,所述第二物料传动小齿轮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于第二传动齿轮固定支架侧面上,所述第二物料齿轮传送带连接于第二物料传动小齿轮与第二物料传动大齿轮之间,所述第二物料传动大齿轮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于第二物料传动小齿轮下方,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固定支架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于第二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内壁上,所述第二传动折叠支杆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于第二物料传动小齿轮与第二传动转轴之间,所述第二传动转轴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于第二传动折叠支杆与第二绳索缠绕转轴之间,所述第二绳索缠绕转轴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于第二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外壁上;所述第三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设有第三液压支撑柱触发启动装置、第三液压支撑柱控制传动装置、第三支撑底座内部传动电机装置、第三物料传送控制传动装置,所述第三液压支撑柱触发启动装置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三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内壁上,所述第三液压支撑柱控制传动装置通过螺纹与第三液压支撑柱触发启动装置啮合连接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三支撑底座内部传动电机装置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三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内部底面上,所述第三物料传送控制传动装置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三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内壁上;所述第三液压支撑柱触发启动装置设有第三触发启动推杆、第三强力复位弹簧、第三传动齿轮组卡杆固定支板、第三传动齿轮组卡杆,所述第三触发启动推杆连接于第三强力复位弹簧与第三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之间,所述第三强力复位弹簧连接于第三触发启动推杆与第三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之间,所述第三传动齿轮组卡杆固定支板垂直焊接于第三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内壁上,所述第三传动齿轮组卡杆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于第三传动齿轮组卡杆固定支板上;所述第三液压支撑柱控制传动装置设有第三传动大齿轮、第三齿轮传送带、第三传动小齿轮、第三传动主臂杆、第三传动支臂杆、第三液压推送传动支杆、第三液压推送支杆固定板、第三液压推送活塞板,所述第三传动大齿轮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于第三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内壁上,所述第三齿轮传送带连接于第三传动大齿轮与第三传动小齿轮之间,所述第三传动小齿轮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于第三传动大齿轮下方,所述第三传动主臂杆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于第三传动小齿轮侧面上,所述第三传动支臂杆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于所述第三传动主臂杆与第三液压推送传动支杆之间,所述第三液压推送传动支杆通过第三液压推送支杆固定板固定连接于第三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内壁上,所述第三液压推送支杆固定板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三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内壁上,所述第三液压推送活塞板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三液压推送传动支杆顶端,所述第三液压推送活塞板通过过度配合连接于第三液压升降支撑柱内部;所述第三支撑底座内部传动电机装置设有第三控制电源盒、第三控制传动电机,所述第三控制电源盒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三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内部底面上,所述第三控制传动电机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三控制电源盒上方;所述第三物料传送控制传动装置设有第三物料传动小齿轮、第三物料齿轮传送带、第三物料传动大齿轮、第三传动齿轮固定支架、第三传动折叠支杆、第三传动转轴、第三绳索缠绕转轴,所述第三物料传动小齿轮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于第三传动齿轮固定支架侧面上,所述第三物料齿轮传送带连接于第三物料传动小齿轮与第三物料传动大齿轮之间,所述第三物料传动大齿轮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于第三物料传动小齿轮下方,所述第三传动齿轮固定支架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于第三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内壁上,所述第三传动折叠支杆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于第三物料传动小齿轮与第三传动转轴之间,所述第三传动转轴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于第三传动折叠支杆与第三绳索缠绕转轴之间,所述第三绳索缠绕转轴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于第三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外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液压升降支撑柱设有第一液压主杆、第一液压支杆、第一顶部爬升梯、第一顶部固定桁架,所述第一液压主杆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一桥梁施工用挂蓝支撑架底座上表面,所述第一液压支杆通过过度配合连接于第一液压主杆上方,所述第一顶部爬升梯垂直焊接于第一液压升降支撑柱侧表面上,所述第一顶部固定桁架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一液压支杆顶部。

进一步的,所述顶部物料传送固定横梁装置设有顶部支撑横梁、第一固定锁链、第一物料传送滑轮、第一物料传送绳索、第二固定锁链、第二物料传送滑轮、第二物料传送绳索,所述顶部支撑横梁垂直焊接于第一顶部固定桁架与第二顶部固定桁架之间,所述第一固定锁链连接于顶部支撑横梁与第一物料传送滑轮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物料传送滑轮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于第一固定锁链下方,所述第一物料传送绳索连接于第一绳索缠绕转轴与第一物料传送滑轮之间,所述第二固定锁链连接于顶部支撑横梁与第二物料传送滑轮之间,所述第二物料传送滑轮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于第二固定锁链下方,所述第二物料传送绳索连接于第三绳索缠绕转轴与第二物料传送滑轮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液压支撑柱触发启动装置设有第一触发启动推杆、第一强力复位弹簧、第一传动齿轮组卡杆固定支板、第一传动齿轮组卡杆,所述第一触发启动推杆连接于第一强力复位弹簧与第一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之间,所述第一强力复位弹簧连接于第一触发启动推杆与第一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之间,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组卡杆固定支板垂直焊接于第一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内壁上,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组卡杆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于第一传动齿轮组卡杆固定支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液压支撑柱控制传动装置设有第一传动大齿轮、第一齿轮传送带、第一传动小齿轮、第一传动主臂杆、第一传动支臂杆、第一液压推送传动支杆、第一液压推送支杆固定板、第一液压推送活塞板,所述第一传动大齿轮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于第一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内壁上,所述第一齿轮传送带连接于第一传动大齿轮与第一传动小齿轮之间,所述第一传动小齿轮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于第一传动大齿轮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传动主臂杆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于第一传动小齿轮侧面上,所述第一传动支臂杆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于所述第一传动主臂杆与第一液压推送传动支杆之间,所述第一液压推送传动支杆通过第一液压推送支杆固定板固定连接于第一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内壁上。

所述第一液压推送支杆固定板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一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内壁上,所述第一液压推送活塞板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一液压推送传动支杆顶端,所述第一液压推送活塞板通过过度配合连接于第一液压升降支撑柱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物料传送控制传动装置设有第一物料传动小齿轮、第一物料齿轮传送带、第一物料传动大齿轮、第一传动齿轮固定支架、第一传动折叠支杆、第一传动转轴、第一绳索缠绕转轴,所述第一物料传动小齿轮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于第一传动齿轮固定支架侧面上,所述第一物料齿轮传送带连接于第一物料传动小齿轮与第一物料传动大齿轮之间,所述第一物料传动大齿轮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于第一物料传动小齿轮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固定支架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于第一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内壁上,所述第一传动折叠支杆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于第一物料传动小齿轮与第一传动转轴之间,所述第一传动转轴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于第一传动折叠支杆与第一绳索缠绕转轴之间,所述第一绳索缠绕转轴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于第一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外壁上。

有益效果

本发明一种多桁架式超宽型桥梁施工用挂篮进行工作时,通过设有一种第一液压支撑柱触发启动装置,所述第一液压支撑柱触发启动装置设有第一触发启动推杆、第一强力复位弹簧、第一传动齿轮组卡杆固定支板、第一传动齿轮组卡杆,当推动第一触发启动推杆时,同时也推动了第一传动齿轮组卡杆倾斜,从而脱离对第一液压支撑柱控制传动装置的控制,使第一液压支撑柱控制传动装置进行工作;通过设有一种第一液压支撑柱控制传动装置,所述第一液压支撑柱控制传动装置设有第一传动大齿轮、第一齿轮传送带、第一传动小齿轮、第一传动主臂杆、第一传动支臂杆、第一液压推送传动支杆、第一液压推送支杆固定板、第一液压推送活塞板,当第一传动大齿轮带动第一传动小齿轮转动,第一传动主臂杆也带动第一传动支臂杆推动第一液压推送传动支杆进行上下活动,在上下活动的过程中带动第一液压推送活塞板在第一液压升降支撑柱内部进行活塞运动,从而产生气压,推动第一液压支杆上升,从而也带动了可折叠施工挂篮装置上升;通过设有一种第一物料传送控制传动装置,所述第一物料传送控制传动装置设有第一物料传动小齿轮、第一物料齿轮传送带、第一物料传动大齿轮、第一传动齿轮固定支架、第一传动折叠支杆、第一传动转轴、第一绳索缠绕转轴,当第一液压支撑柱控制传动装置工作的同时第一物料传送控制传动装置也进行工作,第一物料传动小齿轮在第一物料传动大齿轮的带动下转动,同时带动第一传动折叠支杆和第一传动转轴转动,第一绳索缠绕转轴在转动的过程中将第一物料传送绳索来回缠绕,从而将物料通过顶部物料传送固定横梁装置传送到可折叠施工挂篮装置上;通过设有一种顶部物料传送固定横梁装置,所述顶部物料传送固定横梁装置设有顶部支撑横梁、第一固定锁链、第一物料传送滑轮、第一物料传送绳索、第二固定锁链、第二物料传送滑轮、第二物料传送绳索,通过第一物料传送控制传动装置的配合,使第一物料传送滑轮和第二物料传送滑轮将物料轻松提送到可折叠施工挂篮装置上;通过以上装置的相互配合,能够随意调节挂篮的间距,同时通过简单的操作便可以调节挂篮的高度,提高使用灵活性,并且在施工的同时可以通过自动送料,解决高空作业的送料问题,本发明轻便灵活,并且可以调节间距,安全稳定。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一种多桁架式超宽型桥梁施工用挂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多桁架式超宽型桥梁施工用挂篮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多桁架式超宽型桥梁施工用挂篮的侧面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的内部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一液压支撑柱控制传动装置静止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一液压支撑柱控制传动装置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一物料传送控制传动装置静止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一物料传送控制传动装置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二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第二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的内部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第二液压支撑柱控制传动装置静止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第二液压支撑柱控制传动装置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第二物料传送控制传动装置静止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第二物料传送控制传动装置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第三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第三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的内部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第三液压支撑柱控制传动装置静止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第三液压支撑柱控制传动装置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第三物料传送控制传动装置静止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第三物料传送控制传动装置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第一桥梁施工用挂蓝支撑架-1、第二桥梁施工用挂蓝支撑架-2、可折叠施工挂篮装置-3、第一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4、第二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5、第三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6、第一桥梁施工用挂蓝支撑架底座-10、第一液压升降支撑柱-11、第一液压主杆-110、第一液压支杆-111、第一顶部爬升梯-112、第一顶部固定桁架-113、挂蓝支撑架底座间距调节气压杆-12、顶部物料传送固定横梁装置-13、顶部支撑横梁-130、第一固定锁链-131、第一物料传送滑轮-132、第一物料传送绳索-133、第二固定锁链-134、第二物料传送滑轮-135、第二物料传送绳索-136、第三液压升降支撑柱-14、第一底部爬升踏板-100、第一底部行走轮-101、第一挂篮支撑架气压支杆-120、第一挂篮支撑架气压主杆-121、第二挂篮支撑架气压支杆-122、第三液压主杆-140、第三液压支杆-141、第三顶部爬升梯-142、第二桥梁施工用挂蓝支撑架底座-20、第二液压升降支撑柱-21、第二底部爬升踏板-200、第二底部行走轮-201、第二液压主杆-210、第二液压支杆-211、第二顶部爬升梯-212、第二顶部固定桁架-213、折叠支杆固定转轴-30、挂篮可折叠支杆-31、第一液压支撑柱触发启动装置-40、第一触发启动推杆-400、第一强力复位弹簧-401、第一传动齿轮组卡杆固定支板-402、第一传动齿轮组卡杆-403、第一液压支撑柱控制传动装置-41、第一传动大齿轮-410、第一齿轮传送带-411、第一传动小齿轮-412、第一传动主臂杆-413、第一传动支臂杆-414、第一液压推送传动支杆-415、第一液压推送支杆固定板-416、第一液压推送活塞板-417、第一支撑底座内部传动电机装置-42、第一物料传送控制传动装置-43、第一物料传动小齿轮-430、第一物料齿轮传送带-431、第一物料传动大齿轮-432、第一传动齿轮固定支架-433、第一传动折叠支杆-434、第一传动转轴-435、第一绳索缠绕转轴-436、第一控制电源盒-420、第一控制传动电机-421、第二液压支撑柱触发启动装置-50、第二液压支撑柱控制传动装置-51、第二支撑底座内部传动电机装置-52、第二物料传送控制传动装置-53、第二触发启动推杆-500、第二强力复位弹簧-501、第二传动齿轮组卡杆固定支板-502、第二传动齿轮组卡杆-503、第二传动大齿轮-510、第二齿轮传送带-511、第二传动小齿轮-512、第二传动主臂杆-513、第二传动支臂杆-514、第二液压推送传动支杆-515、第二液压推送支杆固定板-516、第二液压推送活塞板-517、第二控制电源盒-520、第二控制传动电机-521、第二物料传动小齿轮-530、第二物料齿轮传送带-531、第二物料传动大齿轮-532、第二传动齿轮固定支架-533、第二传动折叠支杆-534、第二传动转轴-535、第二绳索缠绕转轴-536、第三液压支撑柱触发启动装置-60、第三液压支撑柱控制传动装置-61、第三支撑底座内部传动电机装置-62、第三物料传送控制传动装置-63、第三触发启动推杆-600、第三强力复位弹簧-601、第三传动齿轮组卡杆固定支板-602、第三传动齿轮组卡杆-603、第三传动大齿轮-610、第三齿轮传送带-611、第三传动小齿轮-612、第三传动主臂杆-613、第三传动支臂杆-614、第三液压推送传动支杆-615、第三液压推送支杆固定板-616、第三液压推送活塞板-617、第三控制电源盒-620、第三控制传动电机-621、第三物料传动小齿轮-630、第三物料齿轮传送带-631、第三物料传动大齿轮-632、第三传动齿轮固定支架-633、第三传动折叠支杆-634、第三传动转轴-635、第三绳索缠绕转轴-63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请参阅图1-图21,本发明提供一种多桁架式超宽型桥梁施工用挂篮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第一桥梁施工用挂蓝支撑架1、第二桥梁施工用挂蓝支撑架2、可折叠施工挂篮装置3、第一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4、第二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5、第三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6,所述第一桥梁施工用挂蓝支撑架1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可折叠施工挂篮装置3一侧,所述第二桥梁施工用挂蓝支撑架2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可折叠施工挂篮装置3另一侧,所述可折叠施工挂篮装置3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一桥梁施工用挂蓝支撑架1与第二桥梁施工用挂蓝支撑架2之间,所述第一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4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一液压升降支撑柱11底部,所述第二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5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二液压升降支撑柱21下方,所述第三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6通过第三液压升降支撑柱14底部,所述第一桥梁施工用挂蓝支撑架1设有第一桥梁施工用挂蓝支撑架底座10、第一液压升降支撑柱11、挂蓝支撑架底座间距调节气压杆12、顶部物料传送固定横梁装置13、第三液压升降支撑柱14,所述第一桥梁施工用挂蓝支撑架底座10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一液压升降支撑柱11下方,所述第一液压升降支撑柱11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可折叠施工挂篮装置3一端,所述挂蓝支撑架底座间距调节气压杆12垂直焊接于第一桥梁施工用挂蓝支撑架底座10与第二桥梁施工用挂蓝支撑架底座20之间,所述顶部物料传送固定横梁装置13垂直焊接于第一顶部固定桁架113与第二顶部固定桁架213之间,所述第三液压升降支撑柱14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三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6上方;所述第一桥梁施工用挂蓝支撑架底座10设有第一底部爬升踏板100、第一底部行走轮101,所述第一底部爬升踏板100均匀等距焊接于第一桥梁施工用挂蓝支撑架底座10外表面上,所述第一底部行走轮101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一桥梁施工用挂蓝支撑架底座10底部;所述挂蓝支撑架底座间距调节气压杆12设有第一挂篮支撑架气压支杆120、第一挂篮支撑架气压主杆121、第二挂篮支撑架气压支杆122,所述第一挂篮支撑架气压支杆120垂直焊接于第一桥梁施工用挂蓝支撑架底座10外壁上,所述第一挂篮支撑架气压主杆121通过过度配合连接于第一挂篮支撑架气压支杆120与第二挂篮支撑架气压支杆122之间,所述第二挂篮支撑架气压支杆122垂直焊接于第二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5外壁上;所述第三液压升降支撑柱14设有第三液压主杆140、第三液压支杆141、第三顶部爬升梯142,所述第三液压主杆140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三桥梁施工用挂蓝支撑架底座10上表面,所述第三液压支杆141通过过度配合连接于第三液压主杆140上方,所述第三顶部爬升梯142垂直焊接于第三液压升降支撑柱14侧表面上;所述第二桥梁施工用挂蓝支撑架2设有第二桥梁施工用挂蓝支撑架底座20、第二液压升降支撑柱21,所述第二桥梁施工用挂蓝支撑架底座20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二液压升降支撑柱21下方,所述第二液压升降支撑柱21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二桥梁施工用挂蓝支撑架底座20与第二顶部固定桁架213之间;所述第二桥梁施工用挂蓝支撑架底座20设有第二底部爬升踏板200、第二底部行走轮201,所述第二底部爬升踏板200均匀等距焊接于第二桥梁施工用挂蓝支撑架底座20外表面上,所述第二底部行走轮201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二桥梁施工用挂蓝支撑架底座20底部;所述第二液压升降支撑柱21设有第二液压主杆210、第二液压支杆211、第二顶部爬升梯212、第二顶部固定桁架213,所述第二液压主杆210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二桥梁施工用挂蓝支撑架底座20上表面,所述第二液压支杆211通过过度配合连接于第二液压主杆210上方,所述第二顶部爬升梯212垂直焊接于第二液压升降支撑柱21侧表面上,所述第二顶部固定桁架213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二液压支杆211顶部;所述可折叠施工挂篮装置3设有折叠支杆固定转轴30、挂篮可折叠支杆31,所述折叠支杆固定转轴30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挂篮可折叠支杆31之间,所述挂篮可折叠支杆31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可折叠施工挂篮装置3上;所述第一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4设有第一液压支撑柱触发启动装置40、第一液压支撑柱控制传动装置41、第一支撑底座内部传动电机装置42、第一物料传送控制传动装置43,所述第一液压支撑柱触发启动装置40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一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4内壁上,所述第一液压支撑柱控制传动装置41通过螺纹与第一液压支撑柱触发启动装置40啮合连接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一支撑底座内部传动电机装置42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一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4内部底面上,所述第一物料传送控制传动装置43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一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4内壁上;所述第一支撑底座内部传动电机装置42设有第一控制电源盒420、第一控制传动电机421,所述第一控制电源盒420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一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4内部底面上,所述第一控制传动电机421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一控制电源盒420上方;所述第二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5设有第二液压支撑柱触发启动装置50、第二液压支撑柱控制传动装置51、第二支撑底座内部传动电机装置52、第二物料传送控制传动装置53,所述第二液压支撑柱触发启动装置50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二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5内壁上,所述第二液压支撑柱控制传动装置51通过螺纹与第二液压支撑柱触发启动装置50啮合连接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二支撑底座内部传动电机装置52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二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5内部底面上,所述第二物料传送控制传动装置53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二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5内壁上;所述第二液压支撑柱触发启动装置50设有第二触发启动推杆500、第二强力复位弹簧501、第二传动齿轮组卡杆固定支板502、第二传动齿轮组卡杆503,所述第二触发启动推杆500连接于第二强力复位弹簧501与第二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5之间,所述第二强力复位弹簧501连接于第二触发启动推杆500与第二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5之间,所述第二传动齿轮组卡杆固定支板502垂直焊接于第二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5内壁上,所述第二传动齿轮组卡杆503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于第二传动齿轮组卡杆固定支板502上;所述第二液压支撑柱控制传动装置51设有第二传动大齿轮510、第二齿轮传送带511、第二传动小齿轮512、第二传动主臂杆513、第二传动支臂杆514、第二液压推送传动支杆515、第二液压推送支杆固定板516、第二液压推送活塞板517,所述第二传动大齿轮510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于第二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5内壁上,所述第二齿轮传送带511连接于第二传动大齿轮510与第二传动小齿轮512之间,所述第二传动小齿轮512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于第二传动大齿轮510下方,所述第二传动主臂杆513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于第二传动小齿轮512侧面上,所述第二传动支臂杆514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于所述第二传动主臂杆513与第二液压推送传动支杆515之间,所述第二液压推送传动支杆515通过第二液压推送支杆固定板516固定连接于第二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5内壁上,所述第二液压推送支杆固定板516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二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5内壁上,所述第二液压推送活塞板517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二液压推送传动支杆515顶端,所述第二液压推送活塞板517通过过度配合连接于第二液压升降支撑柱14内部;所述第二支撑底座内部传动电机装置52设有第二控制电源盒520、第二控制传动电机521,所述第二控制电源盒520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二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5内部底面上,所述第二控制传动电机521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二控制电源盒520上方;所述第二物料传送控制传动装置53设有第二物料传动小齿轮530、第二物料齿轮传送带531、第二物料传动大齿轮532、第二传动齿轮固定支架533、第二传动折叠支杆534、第二传动转轴535、第二绳索缠绕转轴536,所述第二物料传动小齿轮530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于第二传动齿轮固定支架533侧面上,所述第二物料齿轮传送带531连接于第二物料传动小齿轮530与第二物料传动大齿轮532之间,所述第二物料传动大齿轮532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于第二物料传动小齿轮530下方,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固定支架533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于第二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5内壁上,所述第二传动折叠支杆534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于第二物料传动小齿轮530与第二传动转轴535之间,所述第二传动转轴535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于第二传动折叠支杆534与第二绳索缠绕转轴536之间,所述第二绳索缠绕转轴536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于第二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5外壁上;所述第三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6设有第三液压支撑柱触发启动装置60、第三液压支撑柱控制传动装置61、第三支撑底座内部传动电机装置62、第三物料传送控制传动装置63,所述第三液压支撑柱触发启动装置60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三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6内壁上,所述第三液压支撑柱控制传动装置61通过螺纹与第三液压支撑柱触发启动装置60啮合连接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三支撑底座内部传动电机装置62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三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6内部底面上,所述第三物料传送控制传动装置63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三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6内壁上;所述第三液压支撑柱触发启动装置60设有第三触发启动推杆600、第三强力复位弹簧601、第三传动齿轮组卡杆固定支板602、第三传动齿轮组卡杆603,所述第三触发启动推杆600连接于第三强力复位弹簧601与第三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6之间,所述第三强力复位弹簧601连接于第三触发启动推杆600与第三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6之间,所述第三传动齿轮组卡杆固定支板602垂直焊接于第三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6内壁上,所述第三传动齿轮组卡杆603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于第三传动齿轮组卡杆固定支板602上;所述第三液压支撑柱控制传动装置61设有第三传动大齿轮610、第三齿轮传送带611、第三传动小齿轮612、第三传动主臂杆613、第三传动支臂杆614、第三液压推送传动支杆615、第三液压推送支杆固定板616、第三液压推送活塞板617,所述第三传动大齿轮610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于第三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6内壁上,所述第三齿轮传送带611连接于第三传动大齿轮610与第三传动小齿轮612之间,所述第三传动小齿轮612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于第三传动大齿轮610下方,所述第三传动主臂杆613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于第三传动小齿轮612侧面上,所述第三传动支臂杆614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于所述第三传动主臂杆613与第三液压推送传动支杆615之间,所述第三液压推送传动支杆615通过第三液压推送支杆固定板616固定连接于第三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6内壁上,所述第三液压推送支杆固定板616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三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6内壁上,所述第三液压推送活塞板617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三液压推送传动支杆615顶端,所述第三液压推送活塞板617通过过度配合连接于第三液压升降支撑柱14内部;所述第三支撑底座内部传动电机装置62设有第三控制电源盒620、第三控制传动电机621,所述第三控制电源盒620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三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6内部底面上,所述第三控制传动电机621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三控制电源盒620上方;所述第三物料传送控制传动装置63设有第三物料传动小齿轮630、第三物料齿轮传送带631、第三物料传动大齿轮632、第三传动齿轮固定支架633、第三传动折叠支杆634、第三传动转轴635、第三绳索缠绕转轴636,所述第三物料传动小齿轮630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于第三传动齿轮固定支架633侧面上,所述第三物料齿轮传送带631连接于第三物料传动小齿轮630与第三物料传动大齿轮632之间,所述第三物料传动大齿轮632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于第三物料传动小齿轮630下方,所述第三传动齿轮固定支架633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于第三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6内壁上,所述第三传动折叠支杆634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于第三物料传动小齿轮630与第三传动转轴635之间,所述第三传动转轴635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于第三传动折叠支杆634与第三绳索缠绕转轴636之间,所述第三绳索缠绕转轴636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于第三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6外壁上,所述第一液压升降支撑柱11设有第一液压主杆110、第一液压支杆111、第一顶部爬升梯112、第一顶部固定桁架113,所述第一液压主杆110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一桥梁施工用挂蓝支撑架底座10上表面,所述第一液压支杆111通过过度配合连接于第一液压主杆110上方,所述第一顶部爬升梯112垂直焊接于第一液压升降支撑柱11侧表面上,所述第一顶部固定桁架113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一液压支杆111顶部,所述顶部物料传送固定横梁装置13设有顶部支撑横梁130、第一固定锁链131、第一物料传送滑轮132、第一物料传送绳索133、第二固定锁链134、第二物料传送滑轮135、第二物料传送绳索136,所述顶部支撑横梁130垂直焊接于第一顶部固定桁架113与第二顶部固定桁架213之间,所述第一固定锁链131连接于顶部支撑横梁130与第一物料传送滑轮132之间,所述第一物料传送滑轮132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于第一固定锁链131下方,所述第一物料传送绳索133连接于第一绳索缠绕转轴436与第一物料传送滑轮132之间,所述第二固定锁链134连接于顶部支撑横梁130与第二物料传送滑轮135之间,所述第二物料传送滑轮135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于第二固定锁链134下方,所述第二物料传送绳索136连接于第三绳索缠绕转轴636与第二物料传送滑轮135之间,所述第一液压支撑柱触发启动装置40设有第一触发启动推杆400、第一强力复位弹簧401、第一传动齿轮组卡杆固定支板402、第一传动齿轮组卡杆403,所述第一触发启动推杆400连接于第一强力复位弹簧401与第一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4之间,所述第一强力复位弹簧401连接于第一触发启动推杆400与第一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4之间,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组卡杆固定支板402垂直焊接于第一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4内壁上,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组卡杆403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于第一传动齿轮组卡杆固定支板402上,所述第一液压支撑柱控制传动装置41设有第一传动大齿轮410、第一齿轮传送带411、第一传动小齿轮412、第一传动主臂杆413、第一传动支臂杆414、第一液压推送传动支杆415、第一液压推送支杆固定板416、第一液压推送活塞板417,所述第一传动大齿轮410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于第一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4内壁上,所述第一齿轮传送带411连接于第一传动大齿轮410与第一传动小齿轮412之间,所述第一传动小齿轮412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于第一传动大齿轮410下方,所述第一传动主臂杆413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于第一传动小齿轮412侧面上,所述第一传动支臂杆414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于所述第一传动主臂杆413与第一液压推送传动支杆415之间,所述第一液压推送传动支杆415通过第一液压推送支杆固定板416固定连接于第一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4内壁上,所述第一液压推送支杆固定板416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一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4内壁上,所述第一液压推送活塞板417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一液压推送传动支杆415顶端,所述第一液压推送活塞板417通过过度配合连接于第一液压升降支撑柱14内部,所述第一物料传送控制传动装置43设有第一物料传动小齿轮430、第一物料齿轮传送带431、第一物料传动大齿轮432、第一传动齿轮固定支架433、第一传动折叠支杆434、第一传动转轴435、第一绳索缠绕转轴436,所述第一物料传动小齿轮430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于第一传动齿轮固定支架433侧面上,所述第一物料齿轮传送带431连接于第一物料传动小齿轮430与第一物料传动大齿轮432之间,所述第一物料传动大齿轮432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于第一物料传动小齿轮430下方,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固定支架433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于第一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4内壁上,所述第一传动折叠支杆434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于第一物料传动小齿轮430与第一传动转轴435之间,所述第一传动转轴435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于第一传动折叠支杆434与第一绳索缠绕转轴436之间,所述第一绳索缠绕转轴436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于第一挂篮底座内部传动机箱4外壁上。

用户在通过本设备进行桥梁施工时,能够随意调节挂篮的间距,同时通过简单的操作便可以调节挂篮的高度,提高使用灵活性,并且在施工的同时可以通过自动送料,解决高空作业的送料问题,本发明轻便灵活,并且可以调节间距,安全稳定。

本发明所述的第一强力复位弹簧是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撤去外力后,弹簧就能恢复状态的弹簧结构。

本发明所述的第一物料传送滑轮是一个周边有槽,能够绕轴转动的小轮,由可绕中心轴转动有沟槽的圆盘和跨过圆盘的柔索所组成的可以绕着中心轴旋转的简单机械叫做滑轮。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使用时,因为在桥梁左幅与桥梁右幅的拼接合拢过程中,由于其彼此独立性,桥梁难以确保良好的线性控制,而导致桥梁的施工精度有所下降,同时挂篮的主桁架结构导致挂篮的结构稳定性难以得到保障,在施工进程、施工安全,以及成本控制上均难以得到控制,本发明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能够随意调节挂篮的间距,同时通过简单的操作便可以调节挂篮的高度,提高使用灵活性,并且在施工的同时可以通过自动送料,解决高空作业的送料问题,本发明轻便灵活,并且可以调节间距,安全稳定。

综上所述:当第一触发启动推杆材质为不锈钢时,第一触发启动推杆材质的坚固性最强,耐腐蚀性最好,因此选用不锈钢作为第一触发启动推杆材质是最佳选择。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