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薄型再生磨耗层路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21515发布日期:2019-04-17 00:08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薄型再生磨耗层路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路面结构领域,尤指一种超薄型再生磨耗层路面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道路建设的不断发展与交通工具的日益进步,道路路面养护的任务也越来越重,但是传统的刨-铺方案已开始不适应当前的环保要求,无论从技术上还是从环保节能方面均达不到使用功能条件,目前路面再生技术也随之发展较快,各种现场和厂拌的冷再生、热再生技术,都应用到了工程实践中,但是由于再生材料的技术要求还没解决,再生的应用也受到了限制,虽然在养护中超薄磨耗层也应用逐渐广泛,但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铣刨废料,养护中直接加铺薄层磨耗层,而原有大部分病害并没有得到修复,只是覆盖了一层表层,只延缓病害的发育。当前传统薄层大部分是开级配结构,易透水渗水,抗裂性能差,因此无论是当前的再生技术还是传统的超薄磨耗层,都有技术不足、无法达到路面长久寿命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公开一种路面结构领域,尤指一种超薄型再生磨耗层路面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超薄型再生磨耗层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灌缝结构、铣刨槽结构,以及铺设在原路面表面的修复封闭层、再生磨耗层与封水层;其中,所述铣刨槽结构从原路面表层铣刨开设形成空槽状铣刨面与一层铣刨废料层;所述灌缝结构为设置在铣刨面缝隙处的灌缝填补结构,灌缝结构顶面与铣刨面表面齐平;所述的修复封闭层平铺覆盖在铣刨面与灌缝结构表面以修复原路面的结构层并防水粘结;所述再生磨耗层、封水层依次由下至上覆盖铺筑在修复封闭层表面。

优选地,所述铣刨槽结构的铣刨开设深度为1.0~1.5cm,铣刨面为精铣刨槽表面。

优选地,所述的修复封闭层为高渗透SBS改性乳化沥青层,撒布量为0.3~0.5kg/m2

优选地,所述的再生磨耗层主要为铣刨废料层与0~5mm厚度的新集料的物理混合结构层,摊铺总厚度为1.0~1.5cm。

优选地,所述的封水层为具有细粉结构的SBS改性乳化沥青混合料层,撒布量为0.4~0.7kg/m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实用新型主要结合再生技术和超薄路面的结构与性能特点,利用现场铣刨出的废料并混合新料,再重新铺回到铣刨后的原路面上,所得到的再生磨耗层不仅不产生废料,而且新料的用量也很少,无需经过加热、调温等复杂步骤,利用结合型材料运用使得原路面沥青增养还原,解决了当前路面养护的一大难题,实现真正有意义的环保节能;本实用新型同时也对原路面进行灌缝修补以防止底层不稳定,所铺设的修复封闭层与封水层分别实现封闭路面、修复扰动及防渗水作用,并达到双重防护作用,可实现优良的节省成本的经济效益与符合路面持久养护的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原路面与铣刨槽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再生磨耗层铺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注说明:1-原路面,2-铣刨槽结构,3-灌缝结构,4-修复封闭层,5-再生磨耗层,6-封水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超薄型再生磨耗层路面结构,主要包括灌缝结构3、铣刨槽结构2,以及铺设在原路面1表面的修复封闭层4、再生磨耗层5与封水层6;其中,所述铣刨槽结构2从原路面1表层铣刨开设形成空槽状铣刨面与一层铣刨废料层;所述灌缝结构3为设置在铣刨面缝隙处的灌缝填补结构,灌缝结构3顶面与铣刨面表面齐平;所述的修复封闭层4平铺覆盖在铣刨面与灌缝结构3表面以修复原路面的结构层并防水粘结;所述再生磨耗层5、封水层6依次由下至上覆盖铺筑在修复封闭层4表面;所述铣刨槽结构2的铣刨开设深度为1.0~1.5cm,铣刨面为精铣刨槽表面;本实施例可采用672个刀头的精铣刨鼓进行铣刨施工;所述的修复封闭层4为高渗透SBS改性乳化沥青层,撒布量为0.3~0.5kg/m2;通过喷洒覆盖定型,进一步的,本实施例的高渗透SBS改性乳化沥青层选用可渗透还原型的SBS改性乳化沥青层,定型后覆盖在铣刨面进行修复扰动,从而封闭原路面1或灌缝结构3使其防止渗水;所述的再生磨耗层5主要为铣刨废料层与0~5mm厚度的新集料的物理混合结构层,摊铺总厚度为1.0~1.5cm;将铣刨废料层加入0~5mm规格的新集料,使之符合结构配合比要求,再将生成符合配比的集料加入8%~12%拌和成的SBS改性乳化沥青拌和成混合料,将混合料摊铺成厚度1.0~1.5cm超薄磨耗层;铣刨废料层与磨耗新料层的比例为9:1~8:2,本实施例中,再生磨耗层5为主要添加铣刨废料层与新料层,再添加少量常温拌和的改性乳化沥青进行混合定型,从而即利用了铣刨废料,又节省了新料的用量,并形成磨耗层,且长期使用致道路老化后可重新铣刨得到铣刨废料层,然后结合磨耗新料层得到新的再生磨耗层5;所述的封水层6为具有细粉结构的SBS改性乳化沥青混合料层,撒布量为0.4~0.7kg/m2;本实施例中,改性乳化沥青混合料层为微结构的改性乳化沥青混合料层,平铺设置在再生磨耗层5上以实现封水防水作用。

本实施例的再生磨耗层5路面结构的实现过程包括:

1)采用672个刀头的精铣刨鼓在原路面1上进行铣刨,铣刨厚度为1.0~1.5cm,形成空槽状铣刨面,并得到铣刨废料层,即实现铣刨槽结构2完成;

2)清理铣刨槽结构2施工后的表面,观察原路面1表面的裂缝处进行灌缝修补,即完成灌缝结构3;

3)在完成灌缝修补的原路面1表面覆盖铺设一层修复封闭层4,控制撒布量在0.3~0.5kg/m2之间喷洒覆盖定型,修复封闭层4为改性乳化沥青层,具有渗透还原功能,对原路面1进行修复扰动,封闭路面渗水;

4)将铣刨废料层混合磨耗新料层,按照4:1的比例进行混合,并使之符合连续级配,再添加常温拌和的改性乳化沥青与其拌和成混合料,摊铺厚度为1.0~1.5cm,得到再生磨耗层5;

5)摊铺后路面静置1~2小时后,用胶轮压路机表面整形压平,再喷一层具有微结构的改性乳化沥青混合料在再生磨耗层5表面,形成封水层6,1~2小时烘干后即可开放交通。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方案的启迪下,可以做出一些变形与修改,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