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排水管涵钻孔快速修复支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08691发布日期:2019-08-23 23:47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混凝土排水管涵钻孔快速修复支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凝土排水管涵钻孔快速修复支模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和老城改造的进行,现场勘查过程中,由于城区地下管涵资料的缺失,在进行城区改造勘探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对管涵造成破坏,特别对大型的混凝土管涵或主排水管涵,因勘探钻孔遭到破坏后,不能进行停水作业,大量污水的外溢将对工程施工、周边环境及周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因此亟需针对此问题发明一种能够快速进行钻孔破坏处进行封堵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封堵速度快的混凝土排水管涵钻孔快速修复支模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了以下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凝土排水管涵钻孔快速修复支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合页;两块内壁弧形钢板,分别固定在合页的两片页板上,大小与排水管涵待封堵的钻孔相对应,形状与排水管涵的内壁相对应,在合页合拢时伸入钻孔内,并在合页展开时贴合排水管涵的内壁;两个连杆,下端分别与两块内壁弧形钢板相铰接;拉杆,下端与两个连杆的上端相铰接,上端伸出钻孔外;外壁弧形钢板,贴合排水管涵的外壁,并且外壁弧形钢板中部设有让拉杆伸出的开口,侧部上设有注浆孔;压板,压接在外壁弧形钢板上,并且盖合开口,中部设有与拉杆的上端部相螺合的螺孔,螺孔的侧旁设有排气孔;紧固单元,包含:设置在每块内壁弧形钢板上的内紧固孔,设置在外壁弧形钢板上、与内紧固孔相对应的外紧固孔,和紧固连接内紧固孔和相对应的外紧固孔的紧固件;以及密封部,包含多个密封件,用于密封两块内壁弧形钢板的相邻侧边部、两块内壁弧形钢板与排水管涵的贴合处、外壁弧形钢板与压板的压接处、和外壁弧形钢板与排水管涵的贴合处。

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混凝土排水管涵钻孔快速修复支模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内壁弧形钢板的边长超过待封堵的钻孔直径或边长25~50mm。

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混凝土排水管涵钻孔快速修复支模装置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拉杆的顶部固定有手柄,该手柄的外径大于压板上螺纹的孔径,拉杆为丝杆。

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混凝土排水管涵钻孔快速修复支模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外壁弧形钢板为正方形,边长超过待封堵的钻孔直径或边长50~100mm。

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混凝土排水管涵钻孔快速修复支模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压板包括:板本体,和设置在板本体上的压紧螺母,板本体中部设有与压紧螺母的螺孔相对应的贯穿孔。

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混凝土排水管涵钻孔快速修复支模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紧固件为丝杆紧固件,内紧固孔设有与丝杆紧固件相匹配的内螺纹。

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混凝土排水管涵钻孔快速修复支模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密封件为O型密封圈,每块内壁弧形钢板的外边缘上部均设有一圈用于安装O型密封圈的内壁安装槽,外壁弧形钢板的外边缘下部设有一圈用于安装O型密封圈的外壁安装槽,压板的外边缘下部设有一圈用于安装O型密封圈的压板安装槽。

实用新型的作用与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排水管涵钻孔快速修复支模装置由于具有以上结构,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凝土排水管涵钻孔修复支模装置结构简单易得,降低了支护成本;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凝土排水管涵钻孔修复支模装置安装方便,操作简单,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资源;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凝土排水管涵钻孔修复支模装置能够严密封堵钻孔;效果良好,能够使得内壁弧形钢板与管壁快速结合为一体,且钢板亦可承受水压,防止漏水;通过注浆孔在修复孔内分层灌注的灌浆料后形成的修复层厚度与管壁厚近似,可承受管内水压,加强结构强度,对延长管涵的寿命有利。

附图说明

图1是采用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混凝土排水管涵钻孔快速修复支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混凝土排水管涵钻孔快速修复支模装置作详细阐述。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混凝土排水管涵钻孔快速修复支模装置10包括合页11、两块内壁弧形钢板12、两个连杆13、拉杆14、外壁弧形钢板 15、压板16、紧固单元17以及密封部18。

合页11包含两片相互铰接的页板。

两块内壁弧形钢板12分别焊接固定在合页11的两片页板上,大小与排水管涵A待封堵的钻孔B相对应,形状与排水管涵A的内壁相对应,在合页11合拢时伸入钻孔B内,并在合页11展开时贴合排水管涵A的内壁。本实施例中,内壁弧形钢板12的边长超过待封堵的钻孔B直径或边长25~50mm,内壁弧形钢板12的弧度与排水管涵 A内壁弧度相同。

两个连杆13的下端分别与两块内壁弧形钢板12相铰接。

拉杆14的下端与两个连杆13的上端相铰接,上端伸出钻孔B 外。由此通过推拉拉杆14即可实现两块内壁弧形钢板12的合拢和展开;并且通过拉杆14还可以带动合拢的两块内壁弧形钢板12旋转至合适角度从而方便伸入钻孔B内,并且在两块内壁弧形钢板12全部位于钻孔B下方后再旋转至使两块内壁弧形钢板12展开后能封闭住钻孔B底部。本实施例中,采用丝杆作为拉杆14。另外,在拉杆14 的顶部固定有手柄,该手柄的外径大于压板上螺纹的孔径,一方面便于操作,另一方面可防止拉杆14在操作过程中脱落。

外壁弧形钢板15用于贴合排水管涵A的外壁,并且外壁弧形钢板15的中部设有让拉杆14伸出的开口,侧部上设有注浆孔15a。本实施例中,外壁弧形钢板15的边长超过待封堵的钻孔B直径或边长 50~100mm,外壁弧形钢板15的弧度与排水管涵A外壁弧度相同。

压板16包括板本体16a、压紧螺母16b和排气孔16c。板本体16a 压接在外壁弧形钢板15上,并且盖合外壁弧形钢板15的开口;板本体16a中部设有让拉杆14的上端部伸出的贯穿孔;本实施例中,板本体16a的大小为50~100mm。压紧螺母16b设置在板本体16a上,与贯穿孔相对应,并且与拉杆14的上端部相螺合。排气孔16c设置在板本体16a上,并且位于压紧螺母16b的侧旁。

紧固单元17包含两个内紧固孔17a、两个外紧固孔17b和两个紧固件17c。两个内紧固孔17a分别设置在两块内壁弧形钢板12上,内紧固孔17a设有与丝杆紧固件17c相匹配的内螺纹。两个外紧固孔 17b分别设置在外壁弧形钢板15的两侧部上,与内紧固孔17a相对应的位置处。紧固件17c用于紧固连接内紧固孔17a和相对应的外紧固孔17b,本实施例中紧固件17c为丝杆紧固件。

密封部18用于密封住混凝土排水管涵钻孔快速修复支模装置10 避免漏液。本实施例中,密封部18包含四个密封件18a~18d,分别用于密封两块内壁弧形钢板12的相邻侧边部、两块内壁弧形钢板12 与排水管涵A的贴合处、外壁弧形钢板15与压板16的压接处、和外壁弧形钢板15与排水管涵A的贴合处。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采用的密封件18a~18d为O型密封圈18a~18d;两块内壁弧形钢板12的外边缘上部均设有一圈用于安装O型密封圈的内壁安装槽,分别为内壁安装槽18e和18f,对应安装有O型密封圈18a和18b;外壁弧形钢板15的外边缘下部设有一圈用于安装O型密封圈18c的外壁安装槽18g;板本体16a的外边缘下部设有一圈用于安装O型密封圈18d 的压板安装槽18h。

基于以上结构,混凝土排水管涵钻孔快速修复支模装置10的具体操作过程为:推动拉杆14使下方的两块内壁弧形钢板12通过合页 11实现对折合拢,然后通过拉杆14带动合拢的两块内壁弧形钢板12 旋转至合适角度从而伸入钻孔B内部,并且在两块内壁弧形钢板12 全部位于钻孔B下方后再提拉拉杆14,使内壁弧形钢板12贴紧排水管涵A的内表面,并使两块内壁弧形钢板12展开,再通过拉杆14 旋转使两块内壁弧形钢板12封闭住钻孔B底部。

然后,将紧固件17c穿过外紧固孔17b拧入对应的内紧固孔17a 内,此时若螺孔不好对准时,可以通过压板16上开设的排气孔16c 伸入辅助工具进行调整,直到紧固件17c能够拧入为止。

接着,拧紧压紧螺母16b使拉杆14紧固,并将压板16紧压在外壁弧形钢板15上。

再将混合好的无收缩微膨胀水泥通过注浆孔15a注入,为了达到水泥能够从排气孔16c溢出以实现待修补腔体全部注满,可以在注浆孔15a处加漏斗辅助注浆,注满浆后,用堵丝将低处的注浆孔15a拧紧封堵,待养护完成后,完成整个封堵过程,实现修复。

以上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做的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混凝土排水管涵钻孔快速修复支模装置并不仅仅限定于在以上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结构,而是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在该实施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修改或补充或等效替换,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