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弧形桥墩抱箍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38217发布日期:2019-11-15 21:52阅读:13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圆弧形桥墩抱箍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桥墩顶帽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圆弧形桥墩抱箍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板式桥梁上部结构施工普遍采用支架结构。支架按其构造通常包括立柱式、梁式和梁柱式支架,上述支架普遍存在杆件消耗量大、工期长、地基承载力要求高、构件笨重等问题;而在中小跨径板式桥梁(单孔跨径<40米)施工如果还需要满足行洪、通航、不断流要求,则上部结构施工如采用上述支架问题更加突出。

当前在天津市滨海新区轨道交通z4线工程线路的轨道桥梁搭建作业中,本单位负责10.924km高架区间桥梁施工。桥梁墩柱采用圆弧形断面,墩顶设置预应力顶帽。墩柱高度9-24m。区间内地质主要为、淤泥、素填土、粉质粘土层、淤泥质粉质粘土,该土层组合地基承载力为70~110kpa。高架桥梁部分线路位于现状虾池内,虾池水深约0.4-5.2m。

针对上述施工要求,本单位设计采用圆弧形桥墩结构用以降低桥墩自重,但是现有技术中尚未发现一种适用于该圆弧形桥墩顶帽施工中同样起到降低施工支架总重作用的抱箍支架。

通过公开专利检索,发现如下公开专利:

一种盖梁施工用抱箍(cn207793900u)公开了一种盖梁施工用抱箍,包括左抱箍片,所述左抱箍片的左边设置有左安装耳,所述左安装耳与右安装耳通过销子固定连接,所述销子的下方且在处于右安装耳和右抱箍片之间安装有加强筋,所述右抱箍片的左边设置有合页,所述合页的左边且在左抱箍片安装有承重板,在结构上并不是采用传统的两对安装耳,而只是设置了一对安装耳,另一侧采用了合页结构,利用合页将左抱箍片和右抱箍片连接在一起,这样的话在需要进行安装时只要转动转轴就能把左抱箍片和右抱箍片打开,然后再进行固定,直接连接另一侧的安装耳即可完成安装,从而使得安装更加的方便,加快了安装速度,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经分析,上述公开专利与本方案在结构、功能及支撑效果等方面均不相同,因此不影响本方案的新颖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圆弧形桥墩抱箍支架,该抱箍支架实现弧形桥墩顶帽施工的抱箍支撑,并且从降低桥墩顶帽支撑结构总重的角度排除了软土地基对桥墩施工的不利影响,降低高墩柱、水中墩柱施工费用。

一种圆弧形桥墩抱箍支架,包括承重梁、上层抱箍及下层抱箍,其中上层抱箍及下层抱箍均紧密套装在圆弧形桥墩上,该上层抱箍的底部通过支撑杆与下层抱箍固定连接,且上层抱箍顶部缓冲支撑承重梁;下层抱箍的顶部铰装有多个斜撑杆,该斜撑杆的另一端与承重梁固定连接,且斜支撑之间连接有多个水平连接系杆;上层抱箍及下层抱箍均包括对向设置的两个直线箍板和两个弧形箍板,其中直线箍板及弧形箍板上均制有多个应力分散槽,且直线箍板及弧形箍板的两端均固装有倾角固定板;弧形箍板两端的倾角固定板与弧形箍板的弧面切线方向垂直。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为:上层抱箍顶部固装有缓冲装置,该缓冲装置包括缓冲底座及缓冲柱;缓冲底座的内部制有球面凹槽,且缓冲底座的外壁上缠绕有多个加强环;缓冲柱的底部制有与球面凹槽弧度相适配的球面凸起,且缓冲柱的侧壁与球面凹槽的内壁间隙配合;球面凹槽内填装有细沙。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为:上层抱箍及下层抱箍的两侧均固装有连接支撑杆的固定耳。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为:下层抱箍的顶部固装有用于铰装斜撑杆的牛腿支座。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承重梁的底部固装有连接法兰,承重梁的顶部固装有多个分配梁;连接法兰的底部与斜撑杆的顶部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经济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圆弧形桥墩抱箍支架,可降低墩柱顶帽施工的支撑结构总重,排除了软土低级对墩柱施工的不利影响,同时抱箍支撑有效保护了墩柱混凝土的外观质量,降低高墩柱、水中墩柱施工费用,及后期施工维护费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圆弧形桥墩抱箍支架,采用上层抱箍及下层抱箍同时对墩柱外壁施加静摩擦力,同时通过支撑杆、斜撑杆及水平连接系杆加固连接,使上层抱箍及下层抱箍共同支撑承重梁;另外弧形箍板两端的倾角固定板与弧形箍板的弧面切线方向垂直,可最大限度地分散应力并支撑弧形箍板,防止弧形箍板拉伸变形,同时弧形箍板及支线箍板上的应力分散槽同样起到防止应力集中,甚至破坏上、下层抱箍。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圆弧形桥墩抱箍支架,通过缓冲装置连接上层抱箍及承重梁,可通过细沙缓冲施工作业中对承重梁自上而下的冲击力,并且可通过球面凹槽及球面凸起之间的相对滑动,分担承重梁因轻微地震或强力横风而收到的水平力,同时在缓冲底座外壁加装加强环,防止水平力过大而使缓冲支座变形或拉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上层抱箍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下层抱箍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缓冲装置剖视图;

图中:1-承重梁;2-分配梁;3-连接法兰;4-斜撑杆;5-缓冲装置;6-上层抱箍;7-圆弧形桥墩;8-水平连接系杆;9-球面凹槽;10-固定耳;11-下层抱箍;12-牛腿支座;13-弧形箍板;14-直线箍板;15-倾角固定板;16-应力分散槽;17-细沙;18-缓冲柱;19-缓冲底座;20-加强环;21-球面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由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圆弧形桥墩抱箍支架,包括承重梁1、上层抱箍6及下层抱箍11,其中上层抱箍及下层抱箍均紧密套装在圆弧形桥墩7上,该上层抱箍的底部通过支撑杆与下层抱箍固定连接,且上层抱箍顶部缓冲支撑承重梁;下层抱箍的顶部铰装有多个斜撑杆4,该斜撑杆的另一端与承重梁固定连接,且斜支撑之间连接有多个水平连接系杆8;上层抱箍及下层抱箍均包括对向设置的两个直线箍板14和两个弧形箍板13,其中直线箍板及弧形箍板上均制有多个应力分散槽16,且直线箍板及弧形箍板的两端均固装有倾角固定板15;弧形箍板两端的倾角固定板与弧形箍板的弧面切线方向垂直。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为:上层抱箍顶部固装有缓冲装置5,该缓冲装置包括缓冲底座19及缓冲柱18;缓冲底座的内部制有球面凹槽9,且缓冲底座的外壁上缠绕有多个加强环20;缓冲柱的底部制有与球面凹槽弧度相适配的球面凸起21,且缓冲柱的侧壁与球面凹槽的内壁间隙配合;球面凹槽内填装有细沙17。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为:上层抱箍及下层抱箍的两侧均固装有连接支撑杆的固定耳10。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为:下层抱箍的顶部固装有用于铰装斜撑杆的牛腿支座12。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承重梁的底部固装有连接法兰3,承重梁的顶部固装有多个分配梁2;连接法兰的底部与斜撑杆的顶部固定连接。

为了更清楚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安装方式,下面提供一种实施例:

1、根据抱箍结构尺寸及墩柱顶帽标高,采用水准仪在墩身表面测量放样抱箍顶标高,并进行环形标识。

2、抱箍支架安装顺序:下层抱箍→支撑杆→上层抱箍→缓冲装置→承重梁→斜撑杆→水平连接系杆→分配梁。

3、采用吊车按照上述支架安装次序依次吊装抱箍,采用手动葫芦将抱箍临时吊挂在墩顶竖向钢筋上,抱箍拼装过程中,确保弧形箍板与直线箍板水平连接,且缝隙均匀。

4、采用可测力的力矩扳手拧紧倾角固定板上的连接螺栓,并对抱箍施加预拉力,使连接螺栓扭矩值达到设计值。

5、采用预压方式处理缓冲支座内的细沙,预压力为施工总荷载120%,且分三级进行堆载预压,每层抱箍设置6个观测点,同时在承重梁上设置多个变形观测点。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