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道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34437发布日期:2019-10-09 04:40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道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绵城市建设中雨水渗排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道路。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不透水面比率逐渐升高,导致降雨发生时城市地表降雨径流难以下渗。当降雨量较大时地表形成的径流量往往超过城市排水系统的排放负荷,以致常常引发城市内涝,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其中路面作为城市区域不透水面的主要组成部分,由路面产生的径流量非常大,因此如何快速的使路面径流下渗或排放到路面周边的透水区域,对海绵城市建设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道路,通过排水口进行排水,并通过减速带对排水口进行遮挡,使得路面具有排水能力的同时,不会发生危险。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道路,包括设置于路面低凹处的排水口、连接于排水口顶部遮挡排水口的减速带,其中减速带包括开设有多个排水孔的底板、连接底板顶部且与排水孔连通的减速板、连接于底板底部的支撑块,其中排水孔与排水口连通,减速板沿竖直方向开通有排水通道,排水通道于路面的投影与排水口交错设置。

一般路面径流的排放都是通过路沿上的排水井或路旁的下水道,而道路路面上数量众多的减速带常常是用铆钉直接固定在路面的实体塑胶条状物,基本未被设计为路面径流的渗排通道,因此本专利将减速带加以改进设计为路面径流的渗排装置;

在本专利中,减速带的底部设有支撑块,用于将减速带微微抬起,水流能够从路面与底部之间流入排水口,作为水流排渗的一种方式;

同时由于减速带位于路面的低凹处,路面上的水流也可以在减速带顶面沿排水通道、排水孔进入排水口,此时具有排水孔的底板还能够起到一定的过滤作用;

为了避免排水通道的设计使减速带对排水口遮挡效果变差,排水通道与排水口交错设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减速板包括拱起部、连接于拱起部两侧的柔性部,所述柔性部于路面的投影与支撑块抵接。

拱起部用于对车辆减速,起到减速带本身的作用,但由于支撑块的垫高,车辆行驶到减速板可能会受到更多阻碍,所以设置柔性部,在柔性部碰触到轮胎时,会被轮胎压下、抵紧于路面,从而一方面形成导向的坡度,另一方面增大摩擦力,使车辆顺利通过减速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块设有多个,所述排水口投影于相邻支撑块之间。

支撑块与排水口交错设置,从而使水流更方便的流入排水口。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减速板设有导水槽,所述导水槽沿减速板宽度方向向下延伸。

通过导水槽的设计,使得被车辆带到减速板上的水流能够沿导水槽留下,最终流到排水口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水槽设有折弯部。

通过折弯部的设计,能够增加车辆的轮胎与拱起部的摩擦力,防止水流较多时轮胎打滑。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减速带还包括连接螺栓,所述连接螺栓穿过减速板、底板,并连接于路面。

通过连接螺栓将整个减速带连接于地面,同时也将减速板、底板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口内设有过滤部。

通过过滤部的设计,使得排水口能够对水流进行初步的过滤,从而使水流保持洁净,不带有大块的杂物。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口设有多个,多个排水口汇集于同一排水管,所述排水管通向地下蓄水池。

地下蓄水池用于沉淀水流以待后续使用,多个排水口的设计可以加快水流的流速,降低排水口堵塞的概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通过排水口进行排水,并通过减速带对排水口进行遮挡,使得路面具有排水能力的同时,不会发生危险;

其二,通过支撑块的设计,使得减速带微微抬起,水流能够从路面与底部之间流入排水口,增加路面的泄流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减速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减速带的仰视图。

图中:1、路面;11、排水口;2、减速带;21、排水孔;22、底板;23、减速板;231、拱起部;232、柔性部;233、导水槽;234、折弯部;24、支撑块;25、排水通道;26、连接螺栓;3、排水管;4、过滤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道路,如图1所示,包括设置于路面1低凹处的多个排水口11、连接在路面1上遮挡排水口11的减速带2、连接于排水口11内的过滤部4,其中多个排水口11汇集于同一排水管3,排水管3通向地下蓄水池,实现水流的储存。

如图2、图3所示,减速带2包括开设有多个排水孔21的底板22、连接底板22顶部且与排水孔21连通的减速板23、连接于底板22底部的支撑块24,其中排水孔21与排水口11连通,减速板23沿竖直方向开通有排水通道25。支撑块24抵接于路面1,用于将减速带2微微抬起,水流能够从路面1与底部之间流入排水口11,作为水流排渗的一种方式;同时由于减速带2位于路面1的低凹处,路面1上的水流也可以在减速带2顶面沿排水通道25、排水孔21进入排水口11,此时具有排水孔21的底板22还能够起到一定的过滤作用。

减速板23包括拱起部231、连接于拱起部231两侧的柔性部232,其中柔性部232使用橡胶制成,且柔性部232于路面1的投影与支撑块24抵接,在柔性部232碰触到汽车轮胎时,会被轮胎压下、抵紧于路面1,从而一方面形成导向的坡度,另一方面增大摩擦力,使车辆顺利通过减速带2。排水通道25竖直贯穿拱起部231,为了避免排水通道25的设计使减速带2对排水口11遮挡效果变差,排水通道25与排水口11交错设置。

如图1、图2所示,减速板23的拱起部231设有导水槽233,导水槽233沿减速板23宽度方向向下延伸,使得被车辆带到减速板23上的水流能够沿导水槽233留下,最终流到排水口11处。为了增大车辆轮胎与拱起部231的摩擦力,导水槽233设有折弯部234,从而整体蜿蜒设置。

减速带2还包括连接螺栓26,连接螺栓26穿过减速板23、底板22,并连接于路面1,使得减速板23、底板22、路面1连接为一体,不会被车辆推开。

支撑块24使用弹性材料,如橡胶制成。在减速带2连接完毕后,支撑块24抵接于路面1。在安装减速带2时还需注意,将减速带2的支撑块24与排水口11交错设置,从而使水流更方便的流入排水口11。

工作原理:排水口11、减速带2均设于路面1低凹处,在路面1需要泄流时,一方面能够从路面1与底部之间流入排水口11,作为水流较少时排渗的一种方式;当水流较多时,路面1上的水流也可以在减速带2顶面沿排水通道25、排水孔21进入排水口11,此时具有排水孔21的底板22还能够起到一定的过滤作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