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地光伏项目的装配式道路排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33043发布日期:2019-06-28 22:54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山地光伏项目的装配式道路排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排水装置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山地光伏项目的装配式道路排水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家对光伏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减弱,光伏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同时国家对工程施工中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工程施工中如何保工期、拼质量、降成本、护生态等要求逐步成为突破目前光伏市场竞争现状的重要创新思路之一。

厂区排水工程作为整个光伏项目的附属工程,虽然地位不及电气、土建工程等,但其工程量较大因此整个项目中其成本占比也是不容轻视。

光伏项目厂区排水工程的传统做法为沿光伏区检修道路挖方侧纵向通长设置梯形断面混凝土排水边沟,但光伏项目占地面积较大,场内检修道路通常延绵数公里,排水工程中排水边沟路径较长,工程成本较高;施工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不易于对整个项目的工期、成本进行整体把控;传统排水边沟在使用过程中易被淤泥、杂草拥堵;传统排水边沟易发生冻胀裂缝及变形裂缝,耐久性差;传统排水边沟需配合设置集水井,造成工程成本无形增加;传统排水边沟无法重复利用,易对厂区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山地光伏项目的装配式道路排水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排水设施布置易与场地集电线路电缆沟布置发生冲突和排水构筑物工程量大的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山地光伏项目的装配式道路排水装置,包括型材舱体,型材舱体内由下而上依次设置有型材舱体、基层、型材板体及面层;沿型材板体纵向设置有凹槽,型材舱体一端开设有通孔,通孔与凹槽相连通,基层为能够承受碎石路面顶部行车荷载的水泥混凝土基层,面层为能将碎石路面下渗的雨水快速排出的透水混凝土面层。

本发明的特点还在于,

型材舱体包括第一型材舱体和第二型材舱体,两者呈“上压下”的方式搭接,且第二型材舱体压于第一型材舱体之上。

型材板体包括第一型材板体和第二型材板体,第一型材板体活动连接在第一型材舱体内,第一型材板体上设置有凹槽,第二型材板体活动连接在第二型材舱体内,第一型材板体与第二型材板体呈“上压下”的方式搭接,且第二型材板体压于第一型材板体之上。

第一型材舱体靠近排水侧外接有排水管。

第一型材舱体两侧内壁上开设有第一预留槽,第一型材板体通过第一预留槽穿插在第一型材舱体内。

第二型材舱体内两侧内壁上开设有第二预留槽,第二型材板体通过第二预留槽穿插在第二型材舱体内。

第一型材舱体和第二型材舱体的断面呈“上大下小”的梯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是一种山地光伏项目的装配式道路排水装置,预制式标准单位长度的第一型材舱体、第二型材舱体、第一型材板体、第二型材板体和水泥混凝土基层、透水混凝土面层相结合,能加快厂区排水工程的施工进度;无需明挖排水边沟,可以加大路面行车有效利用空间;与设置于道路内侧的高压集电线路呈立体交叉,节省道路修筑宽度及土方量;极大程度上节省模板及混凝土用量,降低工程成本;有效避免排水通道被淤泥、杂草壅塞从而保证排水效率;第一型材舱体、第二型材舱体、第一型材板体、第二型材板体均可重复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山地光伏项目的装配式道路排水装置的拼装结构顶视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山地光伏项目的装配式道路排水装置的a侧横断面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山地光伏项目的装配式道路排水装置a侧第一型材舱体的1-1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山地光伏项目的装配式道路排水装置的b侧横断面图;

图5是本发明一种山地光伏项目的装配式道路排水装置b侧第二型材舱体的的2-2剖面图;

图6是本发明一种山地光伏项目的装配式道路排水装置的型材舱体内壁预留槽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种山地光伏项目的装配式道路排水装置的在道路上的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中,1.型材舱体,1-a.第一型材舱体,1-b.第二型材舱体,2.水泥混凝土基层,3.型材板体,3-a.第一型材板体,3-b.第二型材板体,4.透水混凝土面层,5.凹槽,6.通孔,7.排水管,8.第一预留槽,9.第二预留槽,10.道路,11.填方边坡,12.挖方边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一种山地光伏项目的装配式道路排水装置,如图1及图2所示,包括型材舱体1,型材舱体1内由下而上依次设置有型材舱体1、水泥混凝土基层2、型材板体3及透水混凝土面层4;型材舱体1包括第一型材舱体1-a和第二型材舱体1-b,二者以“上压下”(第二型材舱体1-b压第一型材舱体1-a)的搭接方式进行衔接。工程施工应用时,通过调整第一型材舱体1-a和第二型材舱体1-b的搭接长度使本发明的预制装配式构件组合长度与道路10路基宽度相适配。如图3、图4及图5所示,沿型材板体3纵向中心线设置有凹槽5,凹槽5靠近装置排水侧(即图3中标示的a侧),型材舱体1一端开设有通孔6,通孔6与半圆形凹槽5相连通。

型材板体3包括第一型材板体3-a和第二型材板体3-b,第一型材板体3-a通过穿槽方式活动连接在第一型材舱体1-a内,凹槽5位于第一型材板体3-a上,且靠近装置排水侧,通孔6位于第一型材板体3-a靠近装置排水侧,在工程实施例中,在通孔6外部连接有pvc排水管7。从透水混凝土面层4下渗的雨水进入凹槽5,再通过半圆形凹槽5及外接的pvc排水管7将下渗的雨水排放至道路外侧。其中,pvc排水管7的长度需结合道路外边坡实际情况设置,从而保证排水管7伸出外边坡并将雨水排放至边坡外侧地势低洼处,以免造成边坡滑塌。第二型材板体3-b通过穿槽方式活动连接在第二型材舱体1-b内,本装置第一型材板体3-a与第二型材板体3-b亦呈“上压下”(第二型材板体3-b压第一型材板体3-a)的搭接方式进行衔接。第二型材舱体1-b远离第一型材舱体1-a的一端为b侧。

优选的,第一型材舱体1-a、第二型材舱体1-b、第一型材板体3-a及第二型材板体3-b的材料为pe材质或其他可替代材质,排水管7为pvc排水管。

其中,第一型材舱体1-a、第二型材舱体1-b、第一型材板体3-a及第二型材板体3-b均为厂家倒模预制,其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板体厚度、板体尺寸、留槽位置、留槽尺寸等指标。为了控制其成品合格率,同一批次应设置产品合格证,以便出厂时的检验和施工现场的货物验收。

其中,水泥混凝土2及透水混凝土4的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混凝土水灰比、混凝土骨料级配、混凝土强度,透水混凝土强度、透水性、孔隙率、坍落度等。为了控制其成品合格率,同一批次应设置产品合格证,以便出厂时的检验和施工现场的货物验收。

如图6所示,第一型材舱体1-a纵向两侧内壁上开设有第一预留槽8,第一型材板体3-a通过第一预留槽8连接在第一型材舱体1-a内,即第一型材板体3-a穿插在第一预留槽8上。第二型材舱体1-b内两侧内壁上开设有第二预留槽9,第二型材板体3-b通过第二预留槽9连接在第二型材舱体1-b,即第二型材舱体1-b穿插在第二预留槽9上。

第一型材舱体1-a和第二型材舱体1-b的断面呈“上大下小”的梯形。

本发明一种山地光伏项目的装配式道路排水装置,沿厂区检修道路横向与道路等宽布置,依据道路纵坡度的不同以及当地年均降雨强度,沿道路纵向每间隔100-200m布置一道,从而满足厂区道路排水需求,同时又较大程度上节省了排水工程的工程量。

本发明一种山地光伏项目的装配式道路排水装置的排水原理如下:

(1)通过沿道路纵向每间隔100-200m横向布设一道本发明的装配式排水装置,从而可将厂区道路汇水面积划分为若干500m2左右的小单元,各单元内汇集的雨水通过道路纵坡排放至本发明的装配式排水装置上部碎石路面;

(2)雨水透过碎石路面下渗到本发明的装配式排水装置的透水混凝土面层4,然后随着型材板体3底部纵坡排至型材舱体1的a侧;

(3)排至型材舱体1的a侧的雨水最终通过半圆形凹槽5及外接的pvc排水管7排至厂区地势低洼处,从而最终满足厂区的排水需求。

本发明一种山地光伏项目的装配式道路排水装置的使用方法如下:

如图7所示,先按照第一型材舱体1-a和第二型材舱体1-b尺寸沿碎石路路基横向开挖基坑,基坑需设置不小于0.5%的沟底纵坡(便于将汇集的雨水顺利、快速排放至远离道路挖方侧的厂区地势低洼处),然后将基坑底部虚土平整压实;测量需设置本装置所在道路10的路基宽度,根据第一型材舱体1-a和第二型材舱体1-b的标准段长度计算确定两者的搭接长度;再将第一型材舱体1-a、第二型材舱体1-b依次放置于基坑中,使第一型材舱体1-a的a侧置于填方边坡11侧,第二型材舱体1-b的b侧位于挖方边坡12侧;依据实际修筑的道路10路基宽度及经计算确定的第一型材舱体1-a和第二型材舱体1-b的搭接长度将两者呈“上压下”搭接(即第二型材舱体1-b压第一型材舱体1-a),并将基坑与两者的缝隙填充密实;在第一型材舱体1-a、第二型材舱体1-b底部浇筑水泥混凝土并振捣密实、抹面成型,形成水泥混凝土基层2,将第一型材板体3-a及第二型材板体3-b依次穿插进对应的舱体内,保证各舱体下部填充密实无空鼓现象;在第一型材舱体1-a、第二型材舱体1-b顶部浇筑透水混凝土并振捣密实、抹面成型,形成透水混凝土面层4;对第一型材舱体1-a、第二型材舱体1-b内的素混凝土及透水混凝土进行养护,待舱体内混凝土养护结束后统一进行碎石路面的铺设。依据道路10纵坡度的不同以及当地年均降雨强度,沿道路10纵向每间隔100-200m布置一道本发明的装配式装置,从而满足厂区道路10排水需求,同时又较大程度上节省了排水工程的工程量。

通过以上方式,本发明一种山地光伏项目的装配式道路排水装置,预制式的第一型材舱体1-a、第二型材舱体1-b、第一型材板体3-a、第二型材板体3-b和水泥混凝土基层2、透水混凝土面层4相结合,能加快厂区排水工程的施工进度;无需明挖排水边沟,加大路面行车有效利用空间;与设置于道路内侧的高压集电线路呈立体交叉,节省道路修筑宽度及土方量;极大程度上节省模板及混凝土用量,降低工程成本;有效避免排水通道被淤泥、杂草壅塞从而保证排水效率;第一型材舱体1-a、第二型材舱体1-b、第一型材板体3-a、第二型材板体3-b可重复利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