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桥梁上跨管廊的现浇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200764发布日期:2019-07-17 06:09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城市桥梁上跨管廊的现浇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创造属于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城市桥梁上跨管廊的现浇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城市桥梁作为城市交通设施的重要部分,随着中国城镇化的蓬勃发展,城市桥梁的数量需求与日俱增。复杂的环境不仅给城市桥梁的设计带来局限,而且使城市桥梁施工难度大大提高。市政建设中,城市桥梁基本都在城市管廊建成后建设。不论是梁式桥、拱式桥、刚架桥、悬索桥,还是组合体系桥,支架现浇法都是桥梁建设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市政桥梁施工临时结构时,现浇支架经常会受到城市管廊、地下管线、周边设施的影响。

通过支架现浇法在城市管廊上方施工桥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支架现浇方法施工,通过支架将荷载传递到管廊顶面,管廊的承载能力有限,过大荷载可能会引起管廊的变形,甚至破坏;可能产生的破坏形式包括:管廊顶面下沉变形或开裂、管廊侧壁内凹或外凸、管廊整体下沉变形等;第二、管廊内部一般是城市管道、线缆,包括给排水、电缆、供暖等,一旦发生破坏,造成影响的范围较大;当支架上部桥梁正在浇筑,管廊结构发生变形或破坏,可能会引起支架的变形、垮塌,造成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创造要解决的问题是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种城市桥梁上跨管廊的现浇施工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城市桥梁上跨管廊的现浇施工方法,新建桥梁与既有管廊斜向交叉布置,在既有管廊两侧独立布置落地式满堂脚手架,脚手架下面用混凝土硬化基础;在既有管廊正上方由下至上依次搭设条形基础、贝雷梁、分配梁、梁上脚手架以及模板,形成梁上支架系统,在条形基础与贝雷梁之间设置若干垫块,每一垫块均作为贝雷梁的支撑点。

进一步,支架系统与两侧的满堂脚手架紧邻,模板连续布置。

进一步,所述贝雷梁垂直于新建桥梁的中心线。

进一步,所述条形基础配筋,且条形基础两端外探出现浇梁。

进一步,通过横连来连接各组贝雷梁,横连长度方向与条形基础平行。

进一步,所述横连采用槽钢。

进一步,所述分配梁采用工字钢,其通过u形螺栓与贝雷梁上弦杆连接,分配梁长度方向与桥梁中心线垂直。

本发明创造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发明创造提供的施工方法中,各部分结构布置受力明确、施工简便,既有效保护已有的管廊结构,又满足施工要求,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和操作性。最大限度保护既有管廊结构,两侧的满堂支架通过硬化地面基础,既有效的分散桥梁施工的荷载,减小管廊壁的侧向压力,又经济方便;管廊上方的墩梁式支架,通过支架将荷载直接传递到管廊基础,使管廊顶面不受竖向荷载,且使管廊的基础受力均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桥梁上跨管廊立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桥梁上跨管廊平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桥梁上跨管廊纵断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垫块布置局部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贝雷梁分组与横连布置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贝雷梁分组与分配梁布置示意图。

图中:1-条形基础,2-贝雷梁,3-分配梁,4-脚手架,5-模板,6-现浇梁,7-垫块,8-横连,9-支撑架,10-管廊。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创造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对本发明创造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一种城市桥梁上跨管廊的现浇施工方法,如图1至6所示,新建桥梁与既有管廊斜向交叉布置,在既有管廊两侧独立布置落地式满堂脚手架,脚手架下面用混凝土硬化基础;在既有管廊正上方由下至上依次搭设条形基础、贝雷梁、分配梁、梁上脚手架以及模板,形成梁上支架系统,在条形基础与贝雷梁之间设置若干垫块,每一垫块均作为贝雷梁的支撑点,使贝雷梁传力明确、条形基础受力均匀。支架系统与两侧的满堂脚手架紧邻,相邻位置距离不大于脚手架的纵,使得模板达到连续布置。为了更清晰表述主要的结构特点,附图1和附图2中,均未示出满堂脚手架。

即整体施工方案是:管廊前、后两侧采用落地式满堂脚手架现浇施工,管廊正上方采用墩梁式支架现浇施工。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脚手架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脚手架即可,模板也采用本领域常规模板搭设,实现浇筑成桥即可,本发明创新不在于脚手架、浇筑模板本身,而是通过支架系统的布置,实现更好的力传递,保证管廊受力良好。利用本施工方法,在保护城市管廊的前提下,完成上跨桥梁施工支架搭设和桥梁施工的相关任务。

具体施工时,管廊两侧的落地式脚手架,按常规搭设;管廊上方的墩梁式支架,搭设顺序为由下向上,首先确定管廊的基础位置,并在管廊基础对应桥面上施工支架的条形基础,条形基础配筋并沿管廊的长度方向适当延长布置;其次,在条形基础上设置垫块,作为贝雷梁的支撑位置;然后,施工贝雷梁,综合考虑桥梁与管廊的交角、管廊的宽度,将贝雷片分组摆放、连为整体;最后,在贝雷梁上施工分配梁、脚手架、模板等。

上述条形基础配筋,且条形基础两端外探出现浇梁,条形基础为混凝土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能够均匀地传递至管廊桥墩顶各部位。

上述贝雷梁垂直于新建桥梁的中心线。通过横连将各组贝雷梁连接固定,横连长度方向与条形基础平行。贝雷梁分组设置并连为整体,按受力大小设置单组中贝雷片的数量与各组间的间距,根据桥梁与管廊交角大小与跨度确定分组的宽度,为方便组装易将各组宽度设成支撑架宽度的倍数,采用槽钢作为横连通常连接各组贝雷梁,间距即为贝雷梁单节长度,方向与条形基础平行,通过u型螺栓与贝雷梁的弦杆约束在一起。横连的作用是保证贝雷梁具有足够的整体性与稳定性。

所述分配梁一般可采用工字钢,其通过u形螺栓与贝雷梁上弦杆连接,分配梁长度方向与桥梁中心线垂直。梁上脚手架下端通过卡槽固定在分配梁上,上端支撑模板系统。应保证模板的连续、稳定、可靠。

垫块不仅使贝雷梁的传力明确,下弦杆不受弯矩荷载,而且使条形基础的受力均匀合理,垫块材料选择具有一定厚度的钢板,垫块的位置根据每组贝雷梁竖杆位置与条形基础的顶面中心线确定。

模板载荷依次传递给分配梁、贝雷梁、垫块、条形基础,至管廊的基础,具体的,脚手架将模板的荷载传递到分配梁,通过调整脚手架的长短,满足模板尺寸与位置的要求。

本发明创造提供的施工方法中,各部分结构布置受力明确、施工简便,既有效保护已有的管廊结构,又满足施工要求,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和操作性。最大限度保护既有管廊结构,两侧的满堂支架通过硬化地面基础,既有效的分散桥梁施工的荷载,减小管廊壁的侧向压力,又经济方便;管廊上方的墩梁式支架,通过支架将荷载直接传递到管廊基础,使管廊顶面不受竖向荷载,且使管廊的基础受力均匀。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创造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创造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创造。

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创造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创造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