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机场场道的沥青复合封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38049发布日期:2019-11-15 21:51阅读:120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机场场道的沥青复合封层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机场场道的沥青复合封层。



背景技术:

由于民用机场跑道、平行滑行道和快滑道等部位长期经受大交通量、高强度荷载的反复作用,除冰坪部位长期受除冰液的腐蚀影响,易发生板底脱空的现象,且难以修复。

脱空的原因可能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其中基层长期浸水、上部混凝土浇筑时浆液与下部基层固结导致混凝土温度应变剪切破坏下部结构、灌缝料失效下部基层浸水以及航空器滑过时负压导致板边基层唧泥等已是业内普遍认为的导致基层破坏脱空的常见原因。

民用机场水泥混凝土道面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时,最初采用的中间层类型是石屑封层,之后主要采用土工膜,实际工程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目前的主要设计方案是设置土工布,甚至不设置中间层(非关键区域);在近期的工程设计中拟考虑设置1层厚度2cm以上细粒式(砂粒式)沥青混凝土,或者设置单层厚度不超过1cm的沥青基表面处治层(单层同步碎石封层/稀浆封层/微表处)。不同类型中间层的实际工程效果简述如下:

(1)在水稳基层和水泥板块之间不设置中间层或者设置石屑封层。既不具有隔离作用,也无法提高水稳基层的耐冲刷性能,已经基本上被设计弃用,目前民航在飞行区非关键区域直接将水泥道面浇筑在水稳基层上的设计方案是应该避免的。

(2)在水稳基层和水泥板块之间设置土工膜。工程实践表明,设置土工膜在隔离效果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由于土工膜表面过于“光滑”,对于水泥道面板块与下面层的层间约束作用太弱,导致板块在温度日(昼夜)变化影响下的伸缩变形量超过设计预期,极端情况下甚至出现板块“整体移动”的现象,进而诱发一些较为严重的工程病害。因此民航在华东某大型机场工程之后基本上不再采用这一技术方案。

(3)在水稳基层和水泥板块之间设置土工布。设置土工布与土工膜都存在大面积施工时,由于土工布和土工膜无法完全与水稳基层表面紧密“贴合”的施工工艺问题,而且水泥板块浇筑过程中,由于大型机械设备(主要是混凝土料车、布料机等)在土工布和土工膜表面行驶时,会对土工布和土工膜造成局部破坏。铺筑良好的土工布首先能够很好地发挥“隔离功能”,而且其表面能够与水泥混凝土形成具有较大摩阻系数的界面,不会出现板块伸缩变形量过大的问题。土工布相对沥青基封层而言,其工程造价较低,这也是民航目前在设计中考虑设置土工布的原因之一。

但是,设置在水泥板块下的土工布在水泥板块温缩应力和翘曲应力的长期重复作用下,很容易出现随着板块移动而破坏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避免板底脱空,同时还可以提高混凝土道面抗渗性能、耐冲刷性能、提高道面耐久性的用于机场场道的沥青复合封层。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机场场道的沥青复合封层,包括有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及铺设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上的改性乳化沥青同步碎石封层,及铺设于改性乳化沥青同步碎石封层上的ms-2型微表处过渡层,及铺设于ms-2型微表处过渡层上的ms-2型微表处上表层,及铺设于ms-2型微表处上表层上的水泥混凝土面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为解决板底脱空,提高混凝土道面抗渗性能、耐冲刷性能、提高道面耐久性,采用沥青基复合封层的施工方案,沥青基复合封层设计总厚度为17~22mm,由下至上分三层实施,下承层、过渡层和上表层的沥青基复合式封层方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机场场道的沥青基复合式封层的结构组合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机场场道的沥青基复合式封层施工方法的下承层主要施工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机场场道的沥青基复合式封层施工方法的上表层及过渡层主要施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参阅图1-3所示,一种用于机场场道的沥青复合封层,包括有水泥稳定碎石基层6,及铺设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6上的改性乳化沥青同步碎石封层8,及铺设于改性乳化沥青同步碎石封层8上的ms-2型微表处过渡层7,及铺设于ms-2型微表处过渡层7上的ms-2型微表处上表层5,及铺设于ms-2型微表处上表层5上的水泥混凝土面层4。

一种用于机场场道的沥青复合封层施工方法,采用下承层1、过渡层2和上表层3的沥青基进行复合式封层,包括以下步骤:

1)下承层施工

(1)铲装石料:装入料斗的石料应与料斗左右挡板的高度持平,防止因料过多而洒落;

(2)乳化沥青:应检查抽油管及其接头是否密封良好,严禁乳化沥青飞溅;

(3)标定:将乳化沥青的温度加热并稳定在60℃~80℃之间;打开启动阀门,使其处于管路循环状态,喷洒杆乳化沥青与沥青罐内乳化沥青混合均匀,在沥青结合料稳控器上标定乳化沥青洒布量和行驶速度,行车速度设定为30~60m/min;

(4)洒布摊铺:设定乳化沥青与集料的喷洒高度及用量,打开石料撒布器与沥青喷洒杆;在洒布过程中,随时调整左右喷洒杆,保证接缝的完整性;洒布时应符合下列要求:封层施工过程中,封层车要行驶平稳、匀速;施工第一幅时,应在一侧集料洒布器上加上挡板,防止石料飞溅,施工最后一幅时,在另一侧采用同样方法,洒布中间幅时,要保持单侧沥青喷洒宽度比石料的喷洒宽度多8~10cm;

(5)缺陷修复:发现喷洒乳化沥青有空白时,应及时进行人工补洒;当有乳化沥青积聚时应刮除;乳化沥青喷洒与集料撒布出现条带状时,应及时关闭喷油嘴和料门,检查喷油嘴的压力是否符合要求,料门是否被大粒径石料堵塞;集料出现浮动时,应扫出路面,并不得搓动己经粘着在位的集料;任何一种材料用完时,应关闭所有输送材料的阀门,一般是先关石料开关,后关乳化沥青开关,要留有50cm的沥青油膜,以便接缝。然后将封层车按前进方向驶离作业段;

(6)接缝处理:横缝处理,横缝采用对接法处理,在每段接茬处,用铁板或油毡纸横铺在本段起洒点前及终点后,长度为1~1.5m;纵缝处理,乳化沥青洒布要保证行车直顺,在施工下一幅时,封层一侧石料的洒布应与上一幅右侧的石料对齐,保证纵缝对接良好,接缝沥青重叠部分不得超过l0cm;

(7)压实及成型:同步碎石封层铺设完毕,待改性乳化沥青破乳后,采用16~30t的轮胎压路机进行2~4遍碾压,碾压时,应遵循先两边后中间、先慢后快的原则,碾压时每次轮迹重叠30cm,碾压速度控制在30m/min~60m/min,碾压过程中压路机不得随意刹车或掉头;

(8)施工结束要清洁封层车:将封层车驶入无过往车辆、无斜坡等指定安全地点停放;

2)上表层和过渡层施工

(1)施工放样:根据施工区域的实际情况确定摊铺机的行进路线,并现场放样;

(2)装料:将矿料、乳化沥青、填料、水、添加剂等分别装入摊铺机的相应料箱,应保证矿料的湿度均匀一致;

(3)摊铺及成型养护:将装好料的摊铺机开至施工起点,对准走向控制线,并调整摊铺箱厚度与拱度,使摊铺箱周边与原路面贴紧,宜在起点的摊铺箱下铺垫一块油毡,当摊铺机前进后,将油毡连同上面的混合料一道拿走,按生产配合比和现场矿料含水量情况,充分拌和矿料、填料、水、添加剂和乳液,拌好的混合料流入摊铺槽并分布于摊铺槽适量时,开动摊铺车匀速前进,需要时可打开摊铺车下边的喷水管,喷水湿润,摊铺速度以保持混合料摊铺量与搅拌量基本一致为准,一般前进速度为1.5~3.0km/h,摊铺后应立即进行人工找平,找平的重点是:起点、终点、纵向接缝、过厚、过薄或不平处,尤其对超大粒径集料产生的纵向刮痕,应尽快清除并填平,成型碾压,上表层和过渡层在养护成型期间内,严禁任何车辆和行人进入,过渡层采用胶轮压路机进行4~6碾压,待过渡层碾压完成后即可进行上表层铺筑;

(4)过渡层和上表层的现场摊铺:将装好料的摊铺机开至施工起点,操作手指挥摊铺车对准施工控制线,将摊铺箱平稳放置在起头处,调平人员调整摊铺箱厚度与拱度;操作手根据标定结果结合实际摊铺经验调整料门开度;混合料均匀摊铺,摊铺车车速控制在1.5-3.0km/h,严格控制摊铺厚度,以确保路用性能,在横向接缝处理时采用薄铁皮平铺在接缝处,待摊铺车摊铺过后立即取出并人工整理接缝;控制好路面平整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为解决板底脱空,提高混凝土道面抗渗性能、耐冲刷性能、提高道面耐久性,采用沥青基复合封层的施工方案,沥青基复合封层设计总厚度为17~22mm,由下至上分三层实施,下承层、过渡层和上表层的沥青基复合式封层方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