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梁墩柱钢模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89512发布日期:2019-11-08 23:46阅读:993来源:国知局
一种桥梁墩柱钢模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桥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桥梁墩柱钢模板。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路桥工程中,桥梁的墩柱是桥梁的基础,通常采用浇筑的形式建造桥梁墩柱,在浇筑桥梁墩柱时,首先要用钢模板形成浇筑空间,例如在墩柱建造点利用圆柱形钢模板围成浇筑空间,在圆柱形钢模板形成的圆柱形浇筑空间内进行桥梁墩柱的浇筑。目前的技术中,为了确保浇筑质量,通常采用实心钢材制造浇筑用的钢模板,这种实心钢模板虽然具有较为良好的抗拉、抗压和抗形变性能,但是这种实心钢模板的制造对钢材消耗极大,并且制造好的实心钢模板重量很大,运输以及吊装十分不变,在桥梁建设时通常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因此,目前急需一种重量轻、消耗钢材少、容易运输和吊装的桥梁墩柱钢模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重量轻、消耗钢材少以及容易运输和吊装的桥梁墩柱钢模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桥梁墩柱钢模板,包括左模板和右模板,左模板和右模板均为半圆柱形,左模板和右模板可拆卸地安装在一起,左模板和右模板均包括外板、中板以及内板,右模板的两端均为插入端头,插入端头包括第一插入端、第二插入端以及安装端面,左模板的两端均为配合端头,配合端头包括第一凹槽、第二凹槽以及第一凸出端,第一插入端插入第一凹槽以实现插接配合,第二插入端插入第二凹槽以实现插接配合,第一凸出端的下表面与安装端面紧密贴合,第一凸出端和安装端面上均设置有螺纹孔,插入端头和配合端头均为实心结构,外板、中板以及内板均为半圆弧型钢板并且外板、中板以及内板同圆心设置,还包括若干个穿过外板、中板以及内板的径向连接筋,在外板与中板之间设置多个第一周向连接筋,第一周向连接筋的两端与两个相邻的径向连接筋与外板连接的端点处连接,在中板与内板之间设置多个第二周向连接筋,第二周向连接筋与两个相邻的径向连接筋与中板连接的端点处连接。

进一步地,紧固件通过第一凸出端和安装端面上的螺纹孔将第一凸出端与安装端面连接,紧固件为螺栓。

进一步地,第一插入端和第二插入端的长度相同。

进一步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凹槽深度相同。

进一步地,共包括5个径向连接筋,4个第一周向连接筋和4个第二周向连接筋。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中,凡未做特别说明的,均可采用本领域中的常规手段来实现本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桥梁墩柱钢模板由两个可以拆卸连接的右模板和左模板组成,右模板和左模板均由三个同圆心设置的外板、中板以及内板组成,外板、中板以及内板均为圆弧形的钢板,并且利用多个径向连接筋和周向连接筋将外板、中板以及内板进行加强连接,可见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桥梁墩柱钢模板采用新型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实心钢模板重量大、消耗钢材多以及运输吊装不方便的技术缺点。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桥梁墩柱钢模板的立体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钢模板的右模板和左模板未安装时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钢模板的右模板和左模板安装后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钢模板的插入端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钢模板的配合端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插入端头与配合端头安装在一起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右模板;2、左模板;3、第一凸出端;4、第一凹槽;5、第二凹槽;6、第一插入端;7、第二插入端;8、安装端面;9、外板;10、中板;11、内板;12、径向连接筋;13、第一周向连接筋;14、第二周向连接筋;15、紧固件;16、插入端头;17、配合端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7,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桥梁墩柱钢模板包括左模板2和右模板1,左模板2和右模板1均为半圆柱形,左模板2和右模板1可拆卸地安装在一起,左模板2和右模板1均包括外板9、中板10以及内板11,右模板1的两端均为插入端头16,插入端头16包括第一插入端6、第二插入端7以及安装端面8,左模板2的两端均为配合端头17,配合端头17包括第一凹槽4、第二凹槽5以及第一凸出端3,第一插入端6插入第一凹槽4以实现插接配合,第二插入端7插入第二凹槽5以实现插接配合,第一凸出端3的下表面与安装端面8紧密贴合,第一凸出端3和安装端面8上均设置有螺纹孔,插入端头16和配合端头17均为实心结构,外板9、中板10以及内板11均为半圆弧型钢板并且外板9、中板10以及内板11同圆心设置,还包括若干个穿过外板9、中板10以及内板11的径向连接筋12,在外板9与中板10之间设置多个第一周向连接筋13,第一周向连接筋13的两端与两个相邻的径向连接筋12与外板9连接的端点处连接,在中板10与内板11之间设置多个第二周向连接筋14,第二周向连接筋14与两个相邻的径向连接筋12与中板10连接的端点处连接。

参见附图1-2,右模板1和左模板2均为半圆柱形状,从截面来看,右模板1和左模板2为半圆弧形状,如图1所示,当右模板1和左模板2安装在一起时,右模板1和左模板2的围成的区域是圆柱形,即浇筑墩柱的空间就是右模板1和左模板2围成的圆柱形空间,因此在右模板1和左模板2安装完成后进行浇筑桥梁墩柱的施工作业。为了便于左模板2和右模板1的安装,分别在右模板1的两端设置插入端头16,同时在左模板2的两端设置配合端头17,由于左模板2和右模板1均右外板9、中板10以及内板11构成,因此插入端头16和配合端头17均为实心钢材制造,插入端头16和配合端头17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设置在右模板1和左模板2的两端,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外板9、中板10以及内板11的两端均焊接在插入端头16/配合端头17的两端,一方面能够实现外板9、中板10以及内板11的同圆心设置,另一方面可以将右模板1和左模板2通过插入端头16和配合端头17安装在一起。此外,插入端头16、配合端头17、外板9、中板10以及内板11均采用相同型号的钢材制造。

参见附图3-7,插入端头16包括两个插入端,即第一插入端6和第二插入端7,第一插入端6的上表面即为安装端面8,第二插入端7与第一插入端6平行设置且位于第一插入端6的下方,并且第二插入端7的长度与第一插入端6的长度相同,与此同时,为了与插入端头16相互配合,配合端头17包括第一凹槽4和第二凹槽5,其中第一凹槽4的上表面即为第一凸出端3与安装端面8紧密配合的端面,如图5所示,相应地,第一凹槽4和第二凹槽5的槽深相同且与第一插入端6和第二插入端7的长度相同,如图6所示,当安装右模板1和左模板2时,首先将插入端头16插入配合端头17,此时第一插入端6插入第一凹槽4,第二插入端7插入第二凹槽5,第一凸出端3的下表面与安装端面8紧密配合,然后利用紧固件15(例如螺栓、螺丝等)将第一凸出端3和安装端面8紧固连接,其中第一凸出端3和安装端面8上均设置螺纹孔。

由于本实用新型创造性的采用了三个钢板形成右模板1和左模板2的整体结构,因此必须对外板9、中板10以及内板11进行加强,这样才能确保在浇筑桥梁墩柱时钢模板不发生变形。径向连接筋12依次穿过外板9、中板10以及内板11设置,即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将径向连接筋12依次穿过焊接在外板9、中板10以及内板11上,由于焊接的强度较大,因此可以在径向上对外板9、中板10以及内板11进行加强,另外,在周向上还设置多个第一周向连接筋13和第二周向连接筋14,如图7所示,第一周向连接筋13设置在外板9与中板10之间,并且第一周向连接筋13的两端与两个相邻的径向连接筋12焊接在一起,即第一周向连接筋13的两端与径向连接筋12和外板9焊接的端点处进行焊接,同理,在中板10与内板11之间设置的多个第二周向连接筋14,第二周向连接筋1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相邻的径向连接筋12和中板10焊接的端点处焊接连接。通过上述周向连接筋的设置,可以在圆周方向上对外板9、中板10以及内板11进行加强。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径向连接筋12和周向连接筋,在径向和周向两个方向上对外板9、中板10以及内板11进行强化连接,提高了钢模板的抗拉、抗压抗形变能力,确保了桥梁墩柱的浇筑质量。另外,共包括5个径向连接筋12,4个第一周向连接筋13和4个第二周向连接筋14。对于径向连接筋12和周向连接筋的数量来说,可以根据实际强度需要进行合理设置。另外,附图7为钢模板的横截面图,即附图7示出的径向连接筋、第一周向连接筋以及第二周向连接筋均设置在同一高度上,为了进一步提高加强效果,可以沿钢模板的高度方向上设置多层径向连接筋、第一周向连接筋以及第二周向连接筋,每一层的设置方开始与附图7示出的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