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钢桁梁桥合龙的顶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34935发布日期:2020-04-10 17:05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钢桁梁桥合龙的顶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钢桁梁桥合龙的顶推装置。



背景技术:

大跨度钢桁梁桥作为跨越江河、峡谷的常用桥型,在建造过程中多采用悬臂拼装施工工艺,在跨合龙时一般先通过降边墩或顶升主墩位置钢桁梁高度来实现钢桁梁龙口两侧下弦杆的拼装。如图1所示,在拼装上弦杆和斜杆时可能需要在合龙口8处两侧上弦杆9之间施加顶力(f),完成上弦杆9和腹杆(图1未示出)的合龙拼装。目前常规做法是将顶力反力座直接焊接到合龙口8两侧的上弦杆9上。一来高空焊接不但不方便,焊接质量不好控制,二来在焊接部位会造成钢桁梁杆件的损伤,增加构件的疲劳破坏的风险,对钢桁梁桥结构安全性造成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利用摩擦力平衡顶推力、安装简易、拆卸方便、对钢桁梁桥结构损伤较小的用于钢桁梁桥合龙的顶推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钢桁梁桥合龙的顶推装置,包括两个反力座组件和顶在两个反力座组件之间的顶推驱动,所述反力座组件包括两个相互连接的夹持座,两个夹持座之间设有夹持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推驱动设置两组,每组顶推驱动顶在对应的两个夹持座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夹持座包括夹板和与夹板固定连接的承力板,所述夹持面位于夹板上,所述顶推组件顶在对应的两个承力板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两个夹板通过螺杆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螺杆为双头螺杆,所述双头螺杆两端均穿设在两个夹板上,并分别通过螺母锁紧,所述螺母的内侧设有垫片。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推驱动包括顶梁和位于顶梁两端的千斤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梁两端设有第一限位槽,各所述承力板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千斤顶一端位于第一限位槽内,另一端位于第二限位槽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梁两端设有顶梁承力板,所述第一限位槽设于顶梁承力板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承力板上设有千斤顶托框,所述第二限位槽位于千斤顶托框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夹板上于承力板的后侧设有辅助加强板,所述辅助加强板与承力板之间设有多个加强筋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钢桁梁桥合龙的顶推装置,反力座通过两个夹持座夹在上弦杆上,通过夹持座与上弦杆之间产生摩擦反力来抵抗顶推驱动的顶推力,实现了调整合龙口处两侧的上弦杆的纵向偏差,辅助合龙,该顶推装置的反力座组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易于拆卸,可二次利用,克服了传统焊接反力座对钢梁的诸多不利影响,减少了焊接作业对钢桁架的损伤,整个顶推装置采用机械连接,可快速完成拆装及顶推作业,提高了工效。

附图说明

图1是钢桁梁桥的合龙口处受力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钢桁梁桥合龙的顶推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反力座与上弦杆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角度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反力座与上弦杆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角度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反力座的的结构示意图(角度一)。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反力座的的结构示意图(角度二)。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顶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

1、夹持座;101、夹持面;102、螺杆孔;11、夹板;12、承力板;13、辅助加强板;14、加强筋板;2、螺杆;21、螺母;22、垫片;3、千斤顶托框;31、第二限位槽;4、顶梁;41、第一限位槽;42、顶梁承力板;5、千斤顶;6、合龙口;7、上弦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2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用于钢桁梁桥合龙的顶推装置,包括两个反力座组件和顶在两个反力座组件之间的顶推驱动,反力座组件包括两个相互连接的夹持座1,两个夹持座1之间设有夹持面101。

两个夹持座1通过两个夹持面101夹紧在合龙口6处两侧上弦杆7上,顶推装置顶推在合龙口6的两侧的夹持座1上,由夹持面101与上弦杆7之间产生摩擦反力来抵抗顶推驱动的顶推力,实现了调整合龙口6处两侧的上弦杆7的纵向偏差,辅助合龙。该顶推装置的反力座组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易于拆卸,可二次利用、施工速度快,克服了传统焊接反力座对钢梁的诸多不利影响,减少了焊接作业对钢桁架的损伤。

本实施例中,夹持座1包括夹板11和与夹板11固定连接的承力板12,夹持面101位于夹板11上,两个夹板11通过四个螺杆2连接。其中,两个螺杆2位于上弦杆7的上方,两个螺杆2位于上弦杆7的下方。具体的,螺杆2为双头螺杆,双头螺杆两端均穿设在两个夹板11上的螺杆孔102内,并分别通过螺母21锁紧,螺母21的内侧设有垫片22。除本实施例以外,螺杆2也可以是单头螺杆,一头具有螺帽,另一头配设有螺母21;螺杆2的数量也不限定。

本实施例中,顶推驱动设置两组,每组顶推驱动顶在对应的两个夹持座1上,如图2所示。顶梁4两端设有顶梁承力板42,顶梁承力板42上设有第一限位槽41,各承力板12设有千斤顶托框3,千斤顶托框3上设有第二限位槽31,千斤顶5一端位于第一限位槽41内,另一端位于第二限位槽31内。通过设置千斤顶托框3,防止在顶推过程中千斤顶5脱离,同时在顶梁承力板42以及千斤顶托框3上设置千斤顶5的限位槽,避免在顶推过程中顶偏。本实施例中,优先考虑千斤顶5的顶部在顶梁4这一端,底部在夹持座1一端。需要说明书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顶推驱动为两组,除本实施例外,顶推驱动也可以设置一组,一组顶在上弦杆7同侧的两个夹持座1上,也可以在一组顶推驱动的两端各设置两个顶推部,这样四个顶推部就可以与四个夹持座1接触,当然,顶推驱动也可以设置大于两组。

本实施例中,夹板11上于承力板12的后侧设有辅助加强板13,辅助加强板13与承力板12之间设有多个加强筋板14。通过辅助加强板13和加强筋板14增加夹持座1的强度。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钢桁梁桥合龙的顶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反力座组件和顶在两个反力座组件之间的顶推驱动,所述反力座组件包括两个相互连接的夹持座(1),两个夹持座(1)之间设有夹持面(1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钢桁梁桥合龙的顶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推驱动设置两组,每组顶推驱动顶在对应的两个夹持座(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钢桁梁桥合龙的顶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座(1)包括夹板(11)和与夹板(11)固定连接的承力板(12),所述夹持面(101)位于夹板(11)上,所述顶推驱动顶在对应的两个承力板(12)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钢桁梁桥合龙的顶推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夹板(11)通过螺杆(2)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钢桁梁桥合龙的顶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2)为双头螺杆,所述双头螺杆两端均穿设在两个夹板(11)上,并分别通过螺母(21)锁紧,所述螺母(21)的内侧设有垫片(22)。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钢桁梁桥合龙的顶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推驱动包括顶梁(4)和位于顶梁(4)两端的千斤顶(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钢桁梁桥合龙的顶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梁(4)两端设有第一限位槽(41),各所述承力板(12)设有第二限位槽(31),所述千斤顶一端位于第一限位槽(41)内,另一端位于第二限位槽(31)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钢桁梁桥合龙的顶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梁(4)两端设有顶梁承力板(42),所述第一限位槽(41)设于顶梁承力板(42)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钢桁梁桥合龙的顶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力板(12)上设有千斤顶托框(3),所述第二限位槽(31)位于千斤顶托框(3)内。

10.根据权利要求3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钢桁梁桥合龙的顶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板(11)上于承力板(12)的后侧设有辅助加强板(13),所述辅助加强板(13)与承力板(12)之间设有多个加强筋板(14)。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钢桁梁桥合龙的顶推装置,包括两个反力座组件和顶在两个反力座组件之间的顶推驱动,所述反力座组件包括两个相互连接的夹持座,两个夹持座之间设有夹持面。本实用新型通过夹持座与上弦杆之间产生摩擦反力来抵抗顶推驱动的顶推力,实现了调整合龙口处两侧的上弦杆的纵向偏差,辅助合龙,该顶推装置的反力座组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易于拆卸,可二次利用,克服了传统焊接反力座对钢梁的诸多不利影响,减少了焊接作业对钢桁架的损伤。

技术研发人员:徐步齐;朱修福;赵玉红;张文学;吴道洪;张学文;陈志;肖乾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七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工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9.04.24
技术公布日:2020.04.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