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弱地基拓宽路基防差异沉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78347发布日期:2020-04-21 18:40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软弱地基拓宽路基防差异沉降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路软弱地基处治结构,具体为一种软弱地基拓宽路基防差异沉降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部分已建高速公路已经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越来越多的高速已经或正在改扩建;根据已完成改扩建通车的运营情况分析,差异沉降是拓宽路基的主要病害之一,软弱地基加剧了拓宽路基的差异沉降。

通常路基拓宽常规的处治措施为清理边坡坡面后,对原有路基开挖台阶拼接。但是对于软弱地基拓宽路基,地基处理不当仍会引起较大的差异沉降,有必要研究一种更有效的软弱地基拓宽路基防差异沉降措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软弱地基进行扩宽时存在较大差异沉降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软弱地基拓宽路基防差异沉降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软弱地基拓宽路基防差异沉降结构,包括左右分布的既有路堤和拓宽路堤,既有路堤边坡为开挖式阶梯状结构,既有路堤阶梯面和拓宽路堤地面下端均设置有褥垫层,褥垫层上表面均设置有土工格栅层,且既有路堤阶梯面上的土工格栅层延伸至拓宽路基内,褥垫层下端均设置有若干前后分布的水泥土搅拌桩;拓宽路堤路床是由上路床和下路床组成,上路床和下路床是由水泥土填筑制成的,且上路床和下路床的下端面均设置有土工格栅层i。

进行软弱地基扩宽作业时,首先清除既有路堤地面及边坡表土,施作拓宽路堤地面的水泥土搅拌桩,并铺设褥垫层及土工格栅层;接着填筑一定宽度的拓宽路基填土至第一个开挖台阶高度,施作第一个阶梯面的水泥土搅拌桩,并铺设褥垫层及土工格栅层;然后重复上一步骤直至水泥土搅拌桩施作完毕,最后拓宽路堤填土完成后,填筑路床并铺设土工格栅层i。克服了现有软弱地基进行扩宽时存在较大差异沉降的问题。

水泥土搅拌桩的平面布置形状为梅花状或矩形状。

该结构设计进一步降低了软弱地基路基拓宽时的差异沉降。

水泥土搅拌桩的直径为50-60cm,水泥土搅拌桩的间距为1.2-3m;褥垫层的厚度为50cm。

上述参数的选取,是经过大量反复的试验得出的,进一步保证了受力的稳定性能。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可靠,通过对路床的处理配合水泥土搅拌桩、褥垫层及土工格栅层的设计有效的减少了软弱地基拓宽路基的差异沉降,而且对于缩短工程项目施工总周期及减少造价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水泥土搅拌桩的平面布置图。

图中:1-既有路堤,2-拓宽路堤,3-褥垫层,4-土工格栅层,5-水泥土搅拌桩,6-上路床,7-下路床,8-土工格栅层i。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软弱地基拓宽路基防差异沉降结构,包括左右分布的既有路堤1和拓宽路堤2,既有路堤1边坡为开挖式阶梯状结构,既有路堤1阶梯面和拓宽路堤2地面下端均设置有褥垫层3,褥垫层3上表面均设置有土工格栅层4,且既有路堤1阶梯面上的土工格栅层4延伸至拓宽路基2内,褥垫层3下端均设置有若干前后分布的水泥土搅拌桩5;拓宽路堤2路床是由上路床6和下路床7组成,上路床6和下路床7是由水泥土填筑制成的,且上路床6和下路床7的下端面均设置有土工格栅层i8。

水泥土搅拌桩5的平面布置形状为梅花状或矩形状;水泥土搅拌桩5的直径为50-60cm,水泥土搅拌桩5的间距为1.2-3m;褥垫层3的厚度为50cm。

具体实施过程中,既有路堤1坡脚范围内的水泥土搅拌桩5采用变桩长结构,拓宽路堤2拓宽部位内的水泥土搅拌桩5采用变间距结构。



技术特征:

1.一种软弱地基拓宽路基防差异沉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分布的既有路堤(1)和拓宽路堤(2),既有路堤(1)边坡为开挖式阶梯状结构,既有路堤(1)阶梯面和拓宽路堤(2)地面下端均设置有褥垫层(3),褥垫层(3)上表面均设置有土工格栅层(4),且既有路堤(1)阶梯面上的土工格栅层(4)延伸至拓宽路堤(2)内,褥垫层(3)下端均设置有若干前后分布的水泥土搅拌桩(5);拓宽路堤(2)路床是由上路床(6)和下路床(7)组成,上路床(6)和下路床(7)是由水泥土填筑制成的,且上路床(6)和下路床(7)的下端面均设置有土工格栅层i(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弱地基拓宽路基防差异沉降结构,其特征在于:水泥土搅拌桩(5)的平面布置形状为梅花状或矩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软弱地基拓宽路基防差异沉降结构,其特征在于:水泥土搅拌桩(5)的直径为50-60cm,水泥土搅拌桩(5)的间距为1.2-3m;褥垫层(3)的厚度为50c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具体为一种软弱地基拓宽路基防差异沉降结构,解决了现有软弱地基进行扩宽时存在较大差异沉降的问题。既有路堤边坡为开挖式阶梯状结构,既有路堤阶梯面和拓宽路堤地面下端均设置有褥垫层,褥垫层上表面均设置有土工格栅层,且既有路堤阶梯面上的土工格栅层延伸至拓宽路基内,褥垫层下端均设置有若干前后分布的水泥土搅拌桩;拓宽路堤路床是由上路床和下路床组成,上路床和下路床是由水泥土层填筑制成的,且上路床和下路床的下端面均设置有土工格栅层I。本实用新型通过对路床的处理配合水泥土搅拌桩、褥垫层及土工格栅层的设计有效的减少软弱地基拓宽路基的差异沉降,而且对于缩短工程项目施工总周期及减少造价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刘小强;李晓旭;王鹏;袁伟;赵虎生;李志斌;金俊喜;罗兴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11
技术公布日:2020.0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