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双功能铣刨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84199发布日期:2020-10-13 07:48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双功能铣刨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路面施工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效双功能铣刨设备。



背景技术:

道路使用较长时间或是长期有重型车辆经过时,路面极易发生大面积的损坏,为此需要在旧路面上铺设新的路面层,然而直接在损坏的旧路面层上进行铺设,新的路面层和底下的旧路面层连接强度不够高,新的路面极易再次损坏,为此需要在新的路面层使用铣刨设备将旧的路面进行铣刨作业,去除破损的旧路面的表层,再浇设新路面层。

例如,一种修桥修路专用的高效智能自动化清扫铣刨装置,公开号为cn205711668u,包括编程面板和大齿轮,所述编程面板安装在面板的上方,且编程面板的右侧设置有减速装置,所述透明档板的内部设置有铣刨刀头,所述铣刨刀头的右侧设置有电自动扫把,所述油位检测装置、编程面板和电自动扫把均与开关按钮电性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铣刨时通过电自动扫把对铣刨完成后的路面进行清理,但是电自动扫把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会磨损,待到一定时间就必须进行更换新的电自动扫把,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双功能铣刨设备,其具有清理设备可相对长期有效进行使用,降低成本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高效双功能铣刨设备,包括可进行移动的机身、设于机身且对路面进行铣刨的铣刨装置、设于机身且对铣刨完路面进行清理的清理装置,所述清理装置包括设于机身且可吹动尘土的正压管、设于机身且能为正压管之中形成正压环境的正压部件,正压管内部中空且正压管圆周侧面开设有连通于自身中空内部的数个正压孔,正压管顺应机身移动方向设于机身位于铣刨装置的后方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正压部件使得空气从正压孔之中吹出,高压空气将铣刨完后的路面上的杂物进行吹动,确保路面的较为干净,对新路面的浇设造成较大影响,且利用高压空气吹动杂物进行清理作业,不会对清理装置造成较大损耗,不需要进行经常的更换工作,减少成本,同时减小对设备检修维护的时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正压孔密封连接有正压软管,正压管铰接有数个和每一个正压软管相一一对应的正压管头,正压软管远离正压管一端密封连接于正压管头,机身社有可带动所有正压管头同时绕铰接点进行转动的带动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带动机构带动正压管头进行转动,使得吹气方向进行调整,以适应实际使用中的不同情况,来达到更加好的清理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带动机构包括数片两端分别铰接于相邻两个正压管头相近面的同步片、转动连接于机身的卷线筒、卷绕于卷线筒且一端固定连接于正压管头的钢丝、设于机身且带动卷线筒进行转动的驱动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机构带动卷线筒进行钢丝的卷绕工作,使得钢丝可以带动正压管头进行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正压管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插接有安装块,安装块插接有螺纹连接于正压管的安装螺丝,正压管头铰接于安装块,正压软管转动连接有螺纹连接于正压管头的螺纹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正压管头出现故障需要进行维修或是更换时,转动螺纹头,旋下安装螺丝取下安装块,即可较为方便地对正压管头进行安装更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身转动连接有和钢丝相抵接的导线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丝和导线轮进行滚动摩擦,使得钢丝更加容易被卷线筒带动且不易磨损,同时导向轮和钢丝的接触面为圆弧面,使得钢丝不易被割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身四周侧壁设有可喷洒水雾的水雾喷头,机身设有水箱以及进水口连通于水箱且出水口连通于水雾喷头的水压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压泵使得水雾喷头可以喷出水雾,使得扬起的灰尘减少,改善操作人员的呼吸环境。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铣刨装置包括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于机身的铣刨块、转动连接于铣刨块且可对路面进行铣刨的铣刨鼓、设于铣刨块且可为铣刨鼓转动提供动力的动力机构、设于机身且可带动铣刨块进行竖直移动的移动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移动机构带动铣刨鼓进行竖直方向的移动使得铣刨鼓可以进行不同深度的铣刨作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移动机构包括转动连接于机身且螺纹连接于铣刨块的竖直螺杆、同轴固定连接于竖直螺杆且转动连接于机身上表面的转动旋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旋钮带动竖直螺杆进行转动,使得铣刨块可以被带动进行竖直方向的移动,较为方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负压管通过喷出高压空气的方式对铣刨完成的路面进行清理,使得整体清理装置不需要相对较为频繁地进行维修更换零部件,减少成本,且节约维护的时间,使得铣刨清理作业更加高效;

通过竖直螺杆的转动来带动铣刨块进行竖直方向的移动,使得对路面的铣刨深度获得改变,可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整,以获得更好地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安装板及相关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身;11、导线轮;12、水雾喷头;13、水箱;14、水压泵;15、动轮;16、设备槽;161、螺杆块;162、齿轮同步带;163、机构板;2、铣刨装置;21、铣刨鼓;211、铣刨齿轮;22、铣刨块;221、铣刨电机;222、电机齿轮;23、竖直螺杆;231、螺杆齿轮;24、转动旋钮;241、旋钮齿轮;3、清理装置;31、正压管;311、正压孔;312、正压软管;313、正压管头;314、同步片;315、卷线筒;316、钢丝;317、安装槽;318、安装块;319、安装螺丝;32、正压部件;321、螺纹头;35、蜗轮;36、蜗杆;37、调控旋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高效双功能铣刨设备,参照图1和图2,包括可带动整体设备进行移动的机身1,机身1两长度方向侧面靠近底部均转动连接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动轮15,机身1下表面开设有设备槽16,设备槽16安装有可对路面进行铣刨的铣刨装置2和对铣刨之后的路面进行同步清理工作的清理装置3,清理装置3不需要较为频繁地对某一零部件进行更换,可节省成本,同时可免去对清理装置3维修所需要花费的较多时间,确保整体施工高效。

参照图1和图2,铣刨装置2包括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设备槽16的铣刨块22,铣刨块22底部转动连接有平行于机身1宽度方向且可对路面进行铣刨作业的铣刨鼓21,铣刨块22安装有可为铣刨鼓21转动提供动力的动力机构,动力机构包括同轴固定连接于铣刨鼓21一端的铣刨齿轮211,铣刨块22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铣刨电机221,铣刨齿轮211啮合有同轴固定连接于铣刨电机221输出轴的电机齿轮222,设备槽16内壁固定连接有呈水平的螺杆块161,机身1安装有可带动铣刨块22进行竖直方向移动的移动机构,移动机构包括分别呈相对竖直转动连接于螺杆块161且螺纹连接于铣刨块22两长度侧边处的两根竖直螺杆23,两根竖直螺杆23上端均同轴固定连接有螺杆齿轮231,设备槽16上部内壁固定连接有和两个螺杆齿轮231处于同一高度的旋钮齿轮241,两个螺杆齿轮231和旋钮齿轮241三者之间传动连接有平行于机身1宽度方向的齿轮同步带162,旋钮齿轮241同轴固定连接有转动连接于机身1上部外表面的转动旋钮24。

参照图1和图2,机身1包括固定连接于设备槽16且呈水平的机构板163,清理装置3包括固定连接于机构板163下表面且平行于机身1宽度方向的正压管31,正压管31底部沿正压管31长度方向均匀开设有数个连通于正压管31内部的正压孔311,每一个正压孔均密封连接有正压软管312,正压管31底部开设有安装槽317,安装槽317嵌设有插接于正压软管312的安装块318,安装块318相对两端均插接有两个相对设置且螺纹连接于正压管31的安装螺丝319,每一根正压软管312远离正压管31一端均绕正压管31中心轴线转动连接有螺纹头321,每一个螺纹头321均螺纹连接有铰接于安装块318的正压管头313,正压管头313铰接轴垂直于机身1宽度方向,相邻的正压管头313之间均铰接有同步片314,机构板163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可在正压管31之中形成正压环境的正压部件32,正压部件32可为正压泵,机构板163安装有可带动所有正压管头313同步绕铰接轴转动的带动机构,带动机构包括分别固定连接于距机身1两长度方向侧面最近的两个正压管头313相背离两侧的两股钢丝316,钢丝316穿设于机构板163,机构板163上表面靠近两长度方向侧边均转动连接有将钢丝的状态由竖直转变为水平的导线轮11,设备槽16上部内壁转动连接有平行于机身1长度方向且用于卷绕钢丝316的卷线筒315,两股钢丝316均从卷线筒315的下部卷绕于卷线筒315,设备槽16上部安装有可带动卷线筒315转动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同轴固定连接于卷线筒315的蜗轮35,蜗轮35啮合有呈竖直且转动连接于设备槽16上表面的蜗杆36,机身1上表面转动连接有同轴固定连接于蜗杆36的调控旋钮37。

参照图1和图2,机身1侧壁固定连接有数个可喷洒水雾的水雾喷头12,机构板163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水压泵14以及水箱13,水压泵14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连通于水箱13下部以及水雾喷头12。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进行铣刨作业时,启动铣刨电机221,铣刨电机221带动铣刨鼓21转动对路面进行铣刨工作,同时启动正压泵,使得正压管头313可以吹出高压空气,对铣刨完成的路面进行清理,同时启动水压泵14,使得水雾喷头12喷洒水雾,对扬起的灰尘土进行降尘处理。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