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块化混凝土预制路面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485609发布日期:2020-04-21 21:39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一种板块化混凝土预制路面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混凝土预制路面施工方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板块化混凝土预制路面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预制路面是指面层由水泥混凝土预制块铺砌成的路面,预制道路在使用过程中主要存在两个问题。受预制路面本身拼装成型,整体与路基结合不好,封闭不严,对路基质量要求高,后期伴随路基雨水渗透以及不均匀沉降等问题,极容易发生翘起不平问题。导致预制路面开裂破碎等问题。无法满足道路长久荷载稳定性需求。从而导致预制道路推广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板块化混凝土预制路面施工方法,所述板块化混凝土预制路面的板块划分为板块划分按照道路前进方向,离中心线最近的车道为第一车道,离桩号最小的一个板块为起点板块,由左下角向上依次蛇形排列的板块为:第一车道起点板、第一车道中板、第一车道尾板、第二车道尾板、第二车道中板、第二车道起点板、第三车道起点板、第三车道中板、第三车道尾板,所述预制路面施工方法的板块制作步骤为:

s1:预制板:制定板的预制厚度为200mm,预留50mm作为注浆厚度;

s2:配料:在混凝土配比时,应选择直径小于25mm的水泥、以20mm为主,且粒形良好、质地坚固、洁净,含有4-6个菱角碎石的粗骨料;选择粒形良好、泥量低,且无有害物质的细集料。

s3:预留孔:在板块上预留出注浆孔、检测孔、钢筋伸入孔和钢筋焊接孔,其中注浆孔的预留位置为每张板块的中心和每1/4张板的中心,且应都在钢筋网片交叉处;检测孔的位置分布在板四周,以注浆孔为中心连接板角斜线上,且在钢筋网片交叉线上;钢筋伸入孔分为横向连接伸入孔和传力杆深入孔,两种孔的孔径与注浆孔径一致,两种孔的预留位置与钢筋所在的位置一致,且钢筋应穿过孔心,便于两板钢筋搭接,当两孔仅作为注浆用时,孔深为与伸入孔交叉即可,若为一孔多用时,以满足几者中最大需求预留;钢筋焊接孔应以板中心作为交叉点,向两边分布,以便于预留孔模数与预留孔模数匹配;

s4:为减小开孔后期应力集中和预制板下部抗拉能力,故应配置钢筋、钢筋网片、传力杆以及吊装钢筋,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低于50mm,钢筋网片应布置于离板底50-80mm间,且离板边缘不低于50mm;传力杆应伸出板500mm,间距400-600mm,以选择在600为宜;吊装钢筋的底脚应绑扎或焊接在钢筋网片里,吊装钢筋应斜向搭接,与板边形成45度夹角;

s5:对预制板进行安装,在预制板在安装前,应对基层清理,并在每张板的四个角处安装找平器械,将预制板全部安装完毕后确认每块板的平整度;

s6:对检测完平整度的板进行焊接和注浆,注浆厚度在30-50mm间可调整,浆料强度应等于或大于预制板强度,注浆主要作用为预制板块与道路基层连接和调整平整度,最后将注浆完的板间缝隙用专用沥青灌满。

优选的,所述预制板的板强度应在c30-c50间,具体强度应该根据道路等级要求调整,且应提高标准标号的1-2个型号。

优选的,所述注浆孔的个数为5个,孔径大小应依据不同项目以及喷浆机的规格确定,但不应大于100mm,深度为穿透整块预制板厚度;所述检测孔的孔径应小于50mm,离板块的边缘不应小于400mm,且部分检测孔可作为横向的连接杆注浆孔,当作为注浆孔,检测孔的孔径应与同注浆孔一样大。

优选的,所述横向连接伸入孔的孔径为36mm,深为300mm,预留孔的间距在600-800mm,具体依据道路等级和施工环境选择;所述传力杆深入孔的孔径为36mm,深为500mm,预留孔间距在400~600间,一般为600,特殊情况可以加强。

优选的,钢筋网片的hrb三级16,间距为20mm;吊装钢筋的底脚为600-1000mm,高度为高出预制板板面10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选取的制作预制板的材料中,粗骨料和细集料均粒形良好、质地坚固、洁净、且无有害物质,因此制作出来的预制板的强度较大,并且在对预制板开孔的时候配置了钢筋、钢筋网片、传力杆以及吊装钢筋,减小了开孔后期应力集中和预制板下部抗拉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板块化混凝土预制路面施工方法的板块分布图;

图2是板块化混凝土预制路面施工方法的步骤图;

图3是板块化混凝土预制路面施工方法的预制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以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一种板块化混凝土预制路面施工方法,如附图1所示,所述板块化混凝土预制路面的板块划分为板块划分按照道路前进方向,离左侧中心线最近的车道为第一车道,离桩号最小的一个板块为起点板块,板块共有九块,呈九宫格状分布,从左到右第一行排布为:第一车道起点板、第一车道中板、第一车道尾板;第二行排布为:第二车道起点板、第二车道中板、第二车道尾板;第三行排布为:第三车道起点板、第三车道中板、第三车道尾板。

如附图2所示,所述预制路面施工方法的板块制作步骤为:

(1)预制板:制定板的预制厚度为200mm,预留50mm作为注浆厚度;

(2)板强度:预制板的板强度应在c30-c50间,具体强度应该根据道路等级要求调整,且应提高标准标号的1-2个型号,在混凝土配比时,选择直径小于25mm的水泥,以20mm为主;且粒形良好、质地坚固、洁净,含有4-6个菱角碎石的粗骨料;选择粒形良好、泥量低,且无有害物质的细集料。

(3)如附图3所示,对预制板进行开孔:在板块上预留出注浆孔、检测孔、钢筋伸入孔和钢筋焊接孔,其中注浆孔的个数为5个,孔径大小应依据不同项目以及喷浆机的规格确定,但不应大于100mm,深度为穿透整块预制板厚度,注浆孔的预留位置为每张板块的中心和每1/4张板的中心,且应都在钢筋网片交叉处;检测孔的孔径应小于50mm,离板块的边缘不应小于400mm,且部分检测孔可作为横向的连接杆注浆孔,当作为注浆孔,检测孔的孔径应与同注浆孔一样大的位置分布在板四周,检测孔分布在以注浆孔为中心连接板角斜线上,且在钢筋网片交叉线上;钢筋伸入孔分为横向连接伸入孔和传力杆深入孔,横向连接伸入孔的孔径为36mm,深为300mm,预留孔的间距在600-800mm,具体依据道路等级和施工环境选择;所述传力杆深入孔的孔径为36mm,深为500mm,预留孔间距在400~600间,一般为600,特殊情况可以加强,两种孔的孔径与注浆孔径一致,两种孔的预留位置与钢筋所在的位置一致,且钢筋应穿过孔心,便于两板钢筋搭接,当两孔仅作为注浆用时,孔深为与伸入孔交叉即可,若为一孔多用时,以满足几者中最大需求预留;钢筋焊接孔应以板中心作为交叉点,向两边分布,以便于预留孔模数与预留孔模数匹配;

(4)为减小开孔后期应力集中和预制板下部抗拉能力,故应配置钢筋、钢筋网片、传力杆以及吊装钢筋,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低于50mm,钢筋网片的hrb三级16,间距为20mm,钢筋网片应布置于离板底50-80mm间,且离板边缘不低于50mm;传力杆应伸出板500mm,间距400-600mm,以选择在600为宜;吊装钢筋的底脚为600-1000mm,高度为高出预制板板面100mm,且吊装钢筋的底脚应绑扎或焊接在钢筋网片里,吊装钢筋应斜向搭接,与板边形成45度夹角;

(5)对预制板进行安装,在预制板在安装前,应对基层清理,用水平仪和光线对路基平整度检查,检查时,用水平仪测量原板块和路基高差和坡度,用光线对角交叉检查路基平整度,若路基局部上拱超过5cm,应用电锤清理掉,清理至低于5cm,将预制板全部安装完毕后确认每块板的平整度;

(6)对检测完平整度的板进行焊接和注浆,注浆厚度在30-50mm间可调整,浆料强度应等于或大于预制板强度,注浆主要作用为预制板块与道路基层连接和调整平整度,用快凝混凝土将外板板底和路基接缝封住,防止注浆时外流,用注浆机在注浆孔高压注浆,直至舱内充盈饱满;注浆完成后,待混凝土达到终凝以上,开始对接缝灌入沥青,灌入必须饱满,灌入时先沿缝周围均匀撒上石灰,然后向缝内灌沥青,待一条缝灌完后,用铁锹清除表面沥青物。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