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挖填路基半幅开裂病害的快速临时及永久处置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773748发布日期:2020-08-07 19:26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用于挖填路基半幅开裂病害的快速临时及永久处置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挖填路基加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挖填路基半幅开裂病害的快速临时及永久处置方法。



背景技术:

半挖半填路基是山区公路建设中常见的修筑形式,该种类型的路基挖填交界面处容易出现因不均匀沉降、路基边坡滑移等导致的路基半幅开裂病害现象。当遇到强降雨时,常常会发生路基路面开裂、挡墙倾斜滑移等险情,严重威胁着山区公路运营期间安全。如果处理不当或处理不及时,很可能导致全线断道。如何对山区挖填路基半幅开裂病害进行迅速工程抢险、永久加固,以及将抢险临建工程与永久加固工程相结合,切实做到“永临结合”,对保障山区公路正常运营意义重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挖填路基半幅开裂病害的快速临时及永久处置方法,具体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述的用于挖填路基半幅开裂病害的快速临时及永久处置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对交通通行进行半幅管制,然后在已开裂路基靠近中央分隔带附近的开裂范围内压入成排的微型钢管桩进行快速临时护坡;

第二步,对已开裂路基进行台阶状逐级开挖卸荷,卸荷量大于潜在总滑体的五分之一;

第三步,在已开裂路基的挡墙基底处斜向打入多孔注浆钢管,对挡墙全部基底范围内的岩土体进行注浆加固,注浆后钢管回收;然后,在挡墙变形开裂处插装导管进行注浆加固,注浆后导管回收,同时在挡墙上设置仰倾排水管;接着,对地面以上的挡墙外侧面设置厚度大于0.3m的钢筋混凝土面板进行加固,钢筋混凝土面板同时作为锚索反力装置;再以斜向下25°的方向由挡墙向路基内打入预应力注浆锚索,相邻锚索的纵横间距均为1.5m;

第四步,对微型钢管桩进行压力注浆;

第五步,恢复路基路面,完成施工。

如果已开裂路基一侧未设置挡墙,则所述第三步替换如下:

在已开裂路基一侧设置挡墙,挡墙高度及基底埋深应满足设计规范;然后,在挡墙基底处斜向打入多孔注浆钢管,对挡墙全部基底范围内的岩土体进行注浆加固,注浆后钢管回收;接着,在挡墙上设置仰倾排水管,对地面以上的挡墙外侧面设置厚度大于0.3m的钢筋混凝土面板进行加固,钢筋混凝土面板同时作为锚索反力装置;再以斜向下25°的方向由挡墙向路基内打入预应力注浆锚索,相邻锚索的纵横间距均为1.5m。

所述微型钢管桩采用直径0.15-0.35m、表面开孔的钢管,并以0.6m的纵横间距呈三排埋至路基挖填交界面以下6-10m。

所述挡墙基底注浆的襟边宽度为1-1.5m。

所述注浆锚索的一端与钢筋混凝土面板相固连,另一端延伸至路基内侧的稳定岩体内。

所述注浆锚索分为两排设置在挡墙顶面以下2m处。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挖填路基半幅开裂病害的快速临时及永久处置方法,工序简单,易于快速实施,整体施工周期较短,且效果显著。本发明中先期进行的临建工程能够有效地对路基半幅滑塌进行临时抢险加固,保障道路通行,为后期永久性加固工程的实施提供充裕的时间进行勘察、设计、施工,同时,该临时工程施工完成后可作为永久性加固工程。上述临建工程和永久性加固工程能够协同作用,做到“永临结合”,有效保障山区公路的长期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实施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的用于挖填路基半幅开裂病害的快速临时及永久处置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山区公路挖填路基半幅开裂事故发生后,首先对交通通行进行半幅管制的紧急措施;然后根据路基开裂沉降情况,在路基开裂范围内(图1中为左幅路基),快速在路基中央分隔带附近压入三排微型钢管桩1,该微型钢管桩1采用表面开设有通孔、直径为0.15-0.35m的钢管,相邻微型钢管桩1的纵横间距均为0.6m,每排微型钢管桩1均埋至路基挖填交界面以下6-10m处,进行快速护坡。

以上措施一方面能够保障山区公路半幅正常通行,为永久性加固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等提供充裕时间;另一方面通过微型钢管桩能够有效防止左幅路基滑坡不断沿挖填交界面发展,进而牵引右幅路基边坡滑移、坍塌,造成更大工程事故。

第二步,由于压入微型钢管桩1只能够防止右幅路基继续滑塌,因此,针对左幅路基坡体变形不断增加的情况,对该侧路基的部分滑体进行开挖卸荷以快速减小滑坡下滑力,同微型钢管桩1协同作用以防止左幅路基发生大规模整体滑移。

左幅路基开挖卸荷量应大于潜在总滑体的五分之一,采用台阶状分级开挖,且台阶高度应不大于2m,用以防止开挖卸荷期间牵引另一幅稳定路基发生滑移。

在上述临时抢险处置措施实施完毕后,继续进行如下施工:

第三步,对挡墙进行加固:

首先,在已开裂路基的原有挡墙2基底处斜向打入多孔注浆钢管3,对挡墙2基底及基底埋深以上全部范围内的岩土体进行注浆加固,注浆的襟边宽度应为1-1.5米,上述注浆钢管3采用压力注浆的方式,以返浆作为其停止注浆的控制条件,注浆完成后钢管3回收;

然后,在挡墙2变形开裂处插装导管进行注浆加固,注浆完成后导管回收,同时,在挡墙2上安装仰倾排水管4,仰倾排水管4深入岩土体内部,以疏排挡墙2后的地下水或地表渗水;

接着,对地面以上的挡墙2外侧面设置厚度大于0.3m的钢筋混凝土面板5,一方面可有效对既有破损挡墙2进行进一步密实加固,另一方面可将钢筋混凝土面板5作为锚索外锚端的反力结构;

再在挡墙2顶面以下2m处以斜向下25°的方向向路基内打入预应力注浆锚索6,相邻注浆锚索6分为两排设置,其纵横间距均为1.5m;每条注浆锚索6的一端均与钢筋混凝土面板5相固连,另一端则延伸至路基内侧的稳定岩体内。注浆锚索6的长度根据现场地质情况确定,以满足对注浆锚索6进行注浆、张拉的设计要求。

第四步,对微型钢管桩1进行压力注浆,一方面能够加固微型钢管桩1周围岩土体的强度,对右幅路基形成支挡;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微型钢管桩1的自身强度,使其作为永久桩(加筋)对右幅路基进行防护。

在实际施工时,也可在对挡墙2基底进行注浆加固的同时,进行上述微型钢管桩1的压力注浆操作。

第五步,恢复路基路面,完成施工。

具体地,待微型钢管桩1注浆、挡墙2基底注浆以及修复挡墙2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并且张拉注浆锚索6后,路基永久加固工程即已施工完结,此时可以利用小型机器对开挖后的左幅路基m进行重新分级回填、压实,恢复路面、防护栏等。

实施例2:

如果已开裂路基一侧未设置挡墙2,则以下述施工内容代替上述第三步施工:

在已开裂路基(左幅路基)一侧修建新的挡墙,挡墙高度及基底埋深应满足设计规范;

然后,在该挡墙基底处斜向打入多孔注浆钢管3,对挡墙2基底及基底埋深以上全部范围内的岩土体进行注浆加固,注浆的襟边宽度应为1-1.5米,上述注浆钢管3采用压力注浆的方式,以返浆作为其停止注浆的控制条件,注浆完成后钢管3回收;

接着,在该挡墙上安装仰倾排水管4,仰倾排水管4深入岩土体内部,以疏排挡墙2后的地下水或地表渗水;并对地面以上的挡墙外侧面设置厚度大于0.3m的钢筋混凝土面板5,一方面可有效对既有破损挡墙2进行进一步密实加固,另一方面可将钢筋混凝土面板5作为锚索外锚端的反力结构;

再在该挡墙顶面以下2m处以斜向下25°的方向向路基内打入预应力注浆锚索6,相邻注浆锚索6分为两排设置,其纵横间距均为1.5m;每条注浆锚索6的一端均与钢筋混凝土面板5相固连,另一端则延伸至路基内侧的稳定岩体内。注浆锚索6的长度根据现场地质情况确定,以满足对注浆锚索6进行注浆、张拉的设计要求。

其余施工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