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全封闭屏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82671发布日期:2021-05-18 13:17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全封闭屏障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全封闭屏障相关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全封闭屏障。


背景技术:

2.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汽车早已是人们正常通行中必不可少的设备,高铁、地铁等也是快速通行的便捷设备首选,这些设备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有一定的弊端,汽车行驶会有噪音存在,鸣笛或者发动机噪声,都会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因此人们研发了全封闭屏障,以此来隔断车辆带来的噪音污染,确保城市居民生活稳定。
3.现有的全封闭屏障存在的价值十分的单一,只能够用来满足隔断噪音的功效,车辆行驶会有不可避免的事故发生,而全封闭屏障并不具备防撞功能,无法保证全封闭屏障自身不受损坏,同样坚硬的全封闭屏障也会给驾驶车辆带来物理力,造成双向损伤,鉴于以上现有的具有防撞功能的全封闭屏障存在的缺点,有必要将其进行改进,来完善此项装置,为工作人员提供更大的便利。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全封闭屏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全封闭屏障存在的价值十分的单一,只能够用来满足隔断噪音的功效,车辆行驶会有不可避免的事故发生,而全封闭屏障并不具备防撞功能,无法保证全封闭屏障自身不受损坏,同样坚硬的全封闭屏障也会给驾驶车辆带来物理力,造成双向损伤的问题。
5.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全封闭屏障,包括防撞桩,所述防撞桩的上方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一侧体壁上安装有固定机构,其中,
6.所述固定机构的一端连接有减速机构,所述减速机构安装在防撞桩一侧体壁,所述减速机构的内部安装有防撞机构,所述防撞桩与减速机构之间夹合有减震块,所述减震块固定在减速机构的侧面。
7.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调节杆、孔洞滑道、伸缩杆、固定栓和反光贴,所述支撑架的侧面体壁上焊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侧面内部开设有孔洞滑道,所述调节杆的一侧安装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中间穿插有固定栓,所述调节杆的一侧体壁上贴合有反光贴。
8.进一步的,所述减速机构包括防护壳、开合片、减速转轴和防撞辊,所述伸缩杆远离调节杆的一端连接有防护壳,所述防护壳的顶部安装有开合片,所述防护壳的内部侧面安装有减速转轴,所述减速转轴之间连接有防撞辊。
9.进一步的,所述防撞机构包括气囊、充气系统、连接线路和撞击传感器,所述防护壳的内部上方安装有气囊,所述气囊下方连接有充气系统,所述充气系统同样安装在防护壳的内部,所述充气系统底部连接有连接线路,所述连接线路一侧连接有撞击传感器,所述
撞击传感器固定在防护壳内壁。
10.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杆与伸缩杆之间构成滑动连接,且伸缩杆的最大调节距离不超过孔洞滑道开设范围。
11.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杆与伸缩杆之间为倾斜安置,且调节杆和伸缩杆之间的夹角与伸缩杆和防护壳之间的夹角互补。
12.进一步的,所述防护壳的形状设置为“[”字形,且防护壳与伸缩杆之间为伸缩结构。
[0013]
进一步的,所述防撞辊设置为圆柱状,且防撞辊的直径大于防护壳存放防撞辊的宽度。
[0014]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0015]
1、该发明设置了固定机构,固定机构直接焊接在支撑架上,一体焊接能够使得固定机构和减速机构都被稳定安装,这样使得减速机构受到强力的碰撞或推挤时,能借助支撑架的稳定力,让装置本身更加的稳固。
[0016]
2、调节杆的侧面设置有孔洞滑道,孔洞滑道用来穿插固定栓,只要的用途就是来调节上伸缩杆的位置,这样可以根据不同的防撞桩高度,调节减速机构的安装位置,而且调节杆的一面还贴了反光贴,能够给司机提示。
[0017]
3、该发明设置有减速机构,减速机构主要安装了减速转轴和防撞辊,防撞辊首先能够受到碰撞后,给全封闭屏障防护,其次就是遇到刹车失灵时,可以贴在防撞辊上滑行,防撞辊带动减速转轴转动,不会给车身造成剧烈的摩擦,但是减速转轴也能控制车辆的滑行动力,实现逐步减速致停的效果。
[0018]
4、该发明设置有防撞机构,防撞机构与减速机构组合成一体,这样减速机构受到的撞击力,就能通过撞击传感器传达给充气系统,充气系统就会开启并快速充气给气囊,气囊能够保护全封闭屏障,也能使得车辆撞击时,飞出的人或物接触到气囊上,减少一部分伤害。
附图说明
[0019]
图1为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全封闭屏障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为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全封闭屏障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1]
图3为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全封闭屏障的固定机构与减速机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2]
图4为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全封闭屏障的固定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5为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全封闭屏障的减速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6为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全封闭屏障的减速机构与防撞机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5]
图中所示文字标注表示为:1、防撞桩;2、支撑架;3、固定机构;301、调节杆;302、孔洞滑道;303、伸缩杆;304、固定栓;305、反光贴;4、减速机构;401、防护壳;402、开合片;403、减速转轴;404、防撞辊;5、防撞机构;501、气囊;502、充气系统;503、连接线路;504、撞击传感器;6、减震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
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0027]
如图1-图6所示,本发明的具体结构为: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全封闭屏障,包括防撞桩1、支撑架2、固定机构3、减速机构4、防撞机构5和减震块6,所述防撞桩1的上方安装有支撑架2,所述支撑架2的一侧体壁上安装有固定机构3,其中,
[0028]
所述固定机构3的一端连接有减速机构4,所述减速机构4安装在防撞桩1一侧体壁,所述减速机构4的内部安装有防撞机构5,所述防撞桩1与减速机构4之间夹合有减震块6,所述减震块6固定在减速机构4的侧面。
[0029]
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3包括调节杆301、孔洞滑道302、伸缩杆303、固定栓304和反光贴305,所述支撑架2的侧面体壁上焊接有调节杆301,所述调节杆301的侧面内部开设有孔洞滑道302,所述调节杆301的一侧安装有伸缩杆303,所述伸缩杆303中间穿插有固定栓304,所述调节杆301的一侧体壁上贴合有反光贴305。
[0030]
优选的,所述减速机构4包括防护壳401、开合片402、减速转轴403和防撞辊404,所述伸缩杆303远离调节杆301的一端连接有防护壳401,所述防护壳401的顶部安装有开合片402,所述防护壳401的内部侧面安装有减速转轴403,所述减速转轴403之间连接有防撞辊404。
[0031]
优选的,所述防撞机构5包括气囊501、充气系统502、连接线路503和撞击传感器504,所述防护壳401的内部上方安装有气囊501,所述气囊501下方连接有充气系统502,所述充气系统502同样安装在防护壳401的内部,所述充气系统502底部连接有连接线路503,所述连接线路503一侧连接有撞击传感器504,所述撞击传感器504固定在防护壳401内壁。
[0032]
优选的,所述调节杆301与伸缩杆303之间构成滑动连接,且伸缩杆303的最大调节距离不超过孔洞滑道302开设范围。
[0033]
优选的,所述调节杆301与伸缩杆303之间为倾斜安置,且调节杆301和伸缩杆303之间的夹角与伸缩杆303和防护壳401之间的夹角互补。
[0034]
优选的,所述防护壳401的形状设置为“[”字形,且防护壳401与伸缩杆303之间为伸缩结构。
[0035]
优选的,所述防撞辊404设置为圆柱状,且防撞辊404的直径大于防护壳401存放防撞辊404的宽度。
[0036]
具体使用时,首先将需要对该具有防撞功能的全封闭屏障进行一个简单的了解,首先将支撑架2安装在防撞桩1上,然后完成全封闭屏障的组装,由于支撑架2和固定机构3是焊接的,所以固定机构3在支撑架2安装后,就已经确定位置和高度,主要根据防撞桩1的高度,以及防护壳401的长度来确认伸缩杆303所在的位置,确认后,将伸缩杆303调节至合适的孔洞滑道302固定处,用固定栓304串联伸缩杆303和孔洞滑道302后固定,此时的减速机构4位置已经被确定,并且固定,可以正式的投入使用,车辆出现事故时,碰撞到防撞辊404时,防撞辊404和减震块6都可以为其碰撞力减震,震感达到一定程度时,会通过撞击传感器504将信号通过连接线路503传达给充气系统502,充气系统502会快速将气囊501充气,从开合片402出弹出,不仅给驾驶人进行防护,也防护了全封闭屏障,若是刹车失灵,可以将车身贴在防撞辊404上,利用防撞辊404和减速转轴403的转动配合滑行,并且利用减速转轴403的阻力逐步致停车辆,减少车辆的损坏和剧烈摩擦造成的危险,这就是该装置的工作流
程。
[0037]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0038]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