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与半柔性模数组合的无缝式伸缩缝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390686发布日期:2020-09-29 17:56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柔性与半柔性模数组合的无缝式伸缩缝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柔性与半柔性模数组合的无缝式伸缩缝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桥梁伸缩缝是桥梁结构设计中的薄弱位置,已成为桥梁的施工和维护难题之一,它不但昂贵而且需要长期的维护。我国设计人员、学者在伸缩缝的机构、性能和材料等方面进行了不少有价值的探索,对于解决桥梁纵向变形问题起到了积极的左右,但是并不能从根本解决伸缩缝易损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压力增大,桥梁伸缩缝损坏现象日益严重,维护周期和维护费用的增加对桥梁伸缩缝维护的压力也日益增大。

解决桥梁伸缩缝易损坏的问题,主要通过改进伸缩装置或者取消伸缩缝来实现。改进伸缩装置只能减小伸缩缝的更换周期和破坏程度,但是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伸缩缝的维护和更换问题,维护难和维护费用高的问题依然存在,改进伸缩装置的方法只能治标不治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一种柔性与半柔性模数组合的无缝式伸缩缝及施工方法。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柔性与半柔性模数组合的无缝式伸缩缝,包括梁体、桥面板、沥青面层,桥面板铺设在梁体上表面,沥青面层铺设在桥面板上表面,相邻的梁体之间及相邻的梁体上的桥面板之间的缝隙内填充有海绵体,所述海绵体上端设置有钢板,相邻的梁体上的沥青面层之间经弹性伸缩体相连接,所述弹性伸缩体设置在钢板上方,弹性伸缩体由若干柔性沥青层与半柔性水泥层沿沥青面层长度方向依次交替组合构成。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伸缩体内穿设有钢棒,钢棒端部安装有钢套筒,钢套筒伸入沥青面层内。

进一步的,所述半柔性水泥层由高性能水泥基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半柔性水泥层为ecc混凝土层或超高性能混凝土层。

进一步的,所述海绵体的高度为梁体与桥面板高度之和。

进一步的,所述沥青面层与弹性伸缩体高度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钢板的长度不小于海绵体的长度,钢板的长度不大于弹性伸缩体的长度。

一种性与半柔性模数组合的无缝式伸缩缝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预制弹性伸缩体;

(2)对两侧梁体与桥面板进行建造施工;

(3)两侧梁体与桥面板建造施工,完成后,在两侧梁体梁体间填充海绵体,并在海绵体上端铺设钢板;

(4)在钢板上放置安装弹性伸缩体;

(5)进行沥青面层的铺装施工,使两侧梁体上的沥青面层经弹性伸缩体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更换方便,利用柔性沥青层与半柔性水泥基层交替组合而成的弹性伸缩体及梁体间的海绵体来适应无缝桥引板的伸缩位移需要,同时起到释放水泥混凝土路面热胀压应力的作用,能有效增强无缝桥适应变形的能力,提高行车舒适感,适用于纵向变形较大的整体式或半整体式无缝桥梁。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专利进一步说明。

图1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梁体;2-桥面板;3-海绵体;4-半柔性水泥基层;5-柔性沥青层;6-钢板;7-钢棒;8-套筒;9-沥青面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柔性与半柔性模数组合的无缝式伸缩缝,包括梁体1、桥面板2、沥青面层9,桥面板铺设在梁体上表面,沥青面层铺设在桥面板上表面,相邻的梁体之间及相邻的梁体上的桥面板之间的缝隙内填充有海绵体3,海绵体应塞紧引板与接线路面间空隙,以防止施工中接缝料等填入阻止其伸缩,也防止后期水汽等从下方侵入腐蚀上方钢板,所述海绵体上端设置有钢板6,钢板用于阻止上面的沥青材料在车辆荷载和伸缩变形作用下落入下侧间隙中,相邻的梁体上的沥青面层之间经弹性伸缩体相连接,所述弹性伸缩体设置在钢板上方,弹性伸缩体由若干柔性沥青层5与半柔性水泥层4沿沥青面层长度方向依次交替组合构成。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伸缩体内穿设有钢棒7,钢棒端部安装有钢套筒8,钢套筒伸入沥青面层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半柔性水泥层由高性能水泥基材料制成。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半柔性水泥层为ecc混凝土层或超高性能混凝土层。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海绵体的高度为梁体与桥面板高度之和。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沥青面层与弹性伸缩体高度一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钢板的长度不小于海绵体的长度,钢板的长度不大于弹性伸缩体的长度。

一种性与半柔性模数组合的无缝式伸缩缝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预制弹性伸缩体;

(2)对两侧梁体与桥面板进行建造施工;

(3)两侧梁体与桥面板建造施工,完成后,在两侧梁体梁体间填充海绵体,并在海绵体上端铺设钢板;

(4)在钢板上放置安装弹性伸缩体;

(5)进行沥青面层的铺装施工,使两侧梁体上的沥青面层经弹性伸缩体相连接。

该无缝式伸缩缝利用柔性沥青层与半柔性水泥基层交替组合而成的弹性伸缩体吸收变形,其特点在于高性能水泥基材料具有较强的抗剪承载能力、轴向则具有良好的收缩变形能力,通过柔性沥青层与半柔性水泥基层的组合,大大提高了该新型胀缝吸收伸缩变形的能力;同时,可通过调整半柔性水泥基层纵向厚度、间距及其数量来满足整体桥不同的伸缩量需求,适应能力强;另外,该吸变装置结构简单、更换方便,仅需对桥面铺装构造进行局部处理即可。

本专利如果公开或涉及了互相固定连接的零部件或结构件,那么,除另有声明外,固定连接可以理解为:能够拆卸地固定连接(例如使用螺栓或螺钉连接),也可以理解为: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例如铆接、焊接),当然,互相固定连接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例如使用铸造工艺一体成形制造出来)所取代(明显无法采用一体成形工艺除外)。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上列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柔性与半柔性模数组合的无缝式伸缩缝,其特征在于:包括梁体、桥面板、沥青面层,桥面板铺设在梁体上表面,沥青面层铺设在桥面板上表面,相邻的梁体之间及相邻的梁体上的桥面板之间的缝隙内填充有海绵体,所述海绵体上端设置有钢板,相邻的梁体上的沥青面层之间经弹性伸缩体相连接,所述弹性伸缩体设置在钢板上方,弹性伸缩体由若干柔性沥青层与半柔性水泥层沿沥青面层长度方向依次交替组合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与半柔性模数组合的无缝式伸缩缝,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伸缩体内穿设有钢棒,钢棒端部安装有钢套筒,钢套筒伸入沥青面层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与半柔性模数组合的无缝式伸缩缝,其特征在于:所述半柔性水泥层由高性能水泥基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与半柔性模数组合的无缝式伸缩缝,其特征在于:所述半柔性水泥层为ecc混凝土层或超高性能混凝土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与半柔性模数组合的无缝式伸缩缝,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绵体的高度为梁体与桥面板高度之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与半柔性模数组合的无缝式伸缩缝,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面层与弹性伸缩体高度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与半柔性模数组合的无缝式伸缩缝,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的长度不小于海绵体的长度,钢板的长度不大于弹性伸缩体的长度。

8.一种性与半柔性模数组合的无缝式伸缩缝的施工方法,采用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与半柔性模数组合的无缝式伸缩缝,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预制弹性伸缩体;

(2)对两侧梁体与桥面板进行建造施工;

(3)两侧梁体与桥面板建造施工,完成后,在两侧梁体梁体间填充海绵体,并在海绵体上端铺设钢板;

(4)在钢板上放置安装弹性伸缩体;

(5)进行沥青面层的铺装施工,使两侧梁体上的沥青面层经弹性伸缩体相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柔性与半柔性模数组合的无缝式伸缩缝及施工方法,包括梁体、桥面板、沥青面层,桥面板铺设在梁体上表面,沥青面层铺设在桥面板上表面,相邻的梁体之间及相邻的梁体上的桥面板之间的缝隙内填充有海绵体,海绵体上端设置有钢板,相邻的梁体上的沥青面层之间经弹性伸缩体相连接,所述弹性伸缩体设置在钢板上方,弹性伸缩体由若干柔性沥青层与半柔性水泥层沿沥青面层长度方向依次交替组合构成,本无缝式伸缩缝结构简单,更换方便,利用柔性沥青层与半柔性水泥基层交替组合而成的弹性伸缩体及梁体间的海绵体来适应无缝桥引板的伸缩位移需要,起到释放水泥混凝土路面热胀压应力的作用,能有效增强无缝桥适应变形的能力,提高行车舒适感。

技术研发人员:陈宝春;黄福云;何凌峰;袁燕;罗小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州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0.07.23
技术公布日:2020.09.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