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市政工程的可移动的临时护栏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93820发布日期:2020-11-27 12:50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市政工程的可移动的临时护栏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护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市政工程的可移动的临时护栏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市政修路或者修管道时,经常需要将某块区域隔离起来,此时可移动的临时护栏就能很方便地将该区域隔离起来,防止非工作人员进入。不过,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非工作人员也会去推动临时护栏,为了防止非工作人员推动临时护栏,所以传统的可移动的临时护栏的轮子上都有制动机构。但是,在可移动的临时护栏的轮子被制动后,在临时护栏受到较大外力推动后,临时护栏上的轮子便会以不旋转的方式在地面上滑动,这样长时间下去很容易造成轮子的磨损,进而造成轮子被磨损成非圆形状,非圆形状态轮子在滚动过程中反而容易造成颠簸。为了防止临时护栏上的轮子被磨损成非圆形状,所以就需要设计一种不对临时护栏上的轮子进行制动的可移动的临时护栏。

本发明设计一种用于市政工程的可移动的临时护栏设备解决如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市政工程的可移动的临时护栏设备,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下”、“上”等指示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或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一种用于市政工程的可移动的临时护栏设备,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防护栏、底座、后轮子、制动机构、调节机构、转向机构、前轮子、第一支撑板、后轴、第一皮带轮、皮带,其中底座的上表面上安装有防护栏;底座的下表面上安装有制动机构;底座一端的下表面上对称地安装有两个第一支撑板,另一端安装有转向机构;两个前轮子安装在转向机构上;底座的侧面上安装有调节机构;后轴通过轴承安装在两个第一支撑板的圆孔中,且后轴的两端均穿出两个第一支撑板;后轴的两端对称地安装有两个后轮子;第一皮带轮安装在后轴上,且第一皮带轮位于两个第一支撑板之间;皮带的一端安装在第一皮带轮上,另一端安装在制动机构上。

上述制动机构包括矩型支撑环、第二固定板、第一固定板、矩型导筒、第三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单向离合器、固定孔、第一转轴、第二皮带轮、第一小齿轮、第一伸缩轴、第一大齿轮、板簧、第一齿轮、连接板、第二齿轮、第二伸缩轴、第二小齿轮、变向齿轮、第二大齿轮、第三齿轮、第二转轴、调节块、制动板、第三齿条、第一导块、第一滑动板、第一弹簧、第一滑槽、第一导槽、第二滑槽、第二导槽、第二滑动板、第二导块、第二弹簧、第一齿条、第二齿条、斜面,其中第一固定板、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矩型导筒和第二固定板均安装在上述底座的下表面中间处;矩型导筒位于第一固定板与第三支撑板之间;第二支撑板靠近上述第一支撑板,且第二支撑板位于第三支撑板与第一支撑板之间;第二固定板靠近底座的侧面;第二支撑板上开有贯通的固定孔;第一伸缩轴由第一转套和第一伸缩内轴构成,且第一伸缩内轴带动第一转套旋转;第一转轴的外圆面上安装有单向离合器;单向离合器的外圆面固定安装在第二支撑板的固定孔中;第一伸缩内轴上安装有第一齿轮;第一大齿轮安装在第一转套上,且第一大齿轮位于单向离合器与第一齿轮之间;第一转轴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二支撑板的圆孔中,且第一转轴位于第一伸缩轴的下侧;第二皮带轮和第一小齿轮均安装在第一转轴上,且第二皮带轮位于第二支撑板与第一小齿轮之间;第一小齿轮和第一大齿轮相啮合;第二伸缩轴由第二转套和第二伸缩内轴构成,且第二伸缩内轴带动第二转套旋转;第二转套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三支撑板的圆孔中;第二小齿轮和第二齿轮均安装在第二伸缩内轴上,且第二小齿轮位于第二齿轮与第二转套之间;变向齿轮通过轴安装在第三支撑板上;第二转轴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三支撑板的圆孔中;第三齿轮和第二大齿轮均安装在第二转轴上,且第三齿轮位于第二大齿轮与第三支撑板之间;变向齿轮位于第二大齿轮与第二伸缩内轴之间;变向齿轮与第二大齿轮相啮合;变向齿轮与第二小齿轮相配合;连接板的一端安装在第一伸缩内轴远离第一转套的一端上,另一端安装在第二伸缩内轴远离第二转套的一端上;第二固定板远离底座的一端安装有矩型支撑环;调节块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安装在矩型支撑环中,且调节块的两端均穿出矩型支撑环;调节块的一端固定安装在连接板远离第一伸缩内轴的板面上,另一端具有斜面;两个板簧的一端安装在矩型支撑环的两侧面上,另一端安装在连接板上;两个板簧分布在调节块的两侧;矩型导筒中具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的两侧对称地开有两个第一导槽;第一滑动板一端的两侧对称地安装有两个第一导块,另一端安装有制动板;第一滑动板的侧面上安装有第三齿条;第一滑动板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安装在矩型导筒的第一滑槽中;第一弹簧的一端安装在第一滑动板上,另一端安装在第一滑槽的底面上,第一弹簧位于矩型导筒的第一滑槽中;两个第一导块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分别安装在两个第一导槽中;第三齿条滑动于矩型导筒中;第三齿轮与第三齿条相啮合;第一固定板远离底座的板面上开有贯通的第二滑槽;第二滑槽的两侧对称地开有两个第二导槽;第二滑动板的两侧对称地安装有两个第二导块;第二滑动板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安装在第一固定板的第二滑槽中;两个第二导块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分别安装在两个第二导槽中;两个第二弹簧的一端分别安装在两个第二导块上,另一端分别安装在两个第二导槽的槽面上;两个第二弹簧分别位于两个第二导槽中;第二滑动板的下表面上安装有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沿第二滑动板的长度方向分布,且第一齿条与第二齿条之间具有间距;第一齿轮与第一齿条相配合;第二齿轮与第二齿条相配合。

上述皮带的一端安装在第一皮带轮上,另一端安装在第二皮带轮上。

上述转向机构具有调节前轮子转向的功能;调节机构使得调节块在矩型支撑环中滑动,达到调节块产生位移的目的。

上述转向机构还具有控制调节机构动作的功能,使得调节机构动作后对调节块进行位移调节。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调节机构包括触发板、滑动条、第三固定板、第三导块、第三弹簧、第三导槽、第三滑槽、斜面,其中第三固定板安装在底座的侧面上;第三固定板中开有贯通的第三滑槽;第三滑槽的两侧对称地开有两个第三导槽;滑动条的两侧对称地安装有两个第三导块;滑动条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安装在第三固定板的第三滑槽中;两个第三导块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分别安装在两个第三导槽中;两个第三弹簧的一端分别安装在两个第三导块上,另一端分别安装在两个第三导槽的槽面上;两个第三弹簧分别位于两个第三导槽中;滑动条的一端具有斜面,另一端安装有触发板;触发板与上述调节块的斜面相配合;滑动条的斜面与上述转向机构相配合。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转向机构包括移动板、压条、把手、调节杆、第四固定板、第五固定板、第二伸缩杆、固定块、第六固定板、第一伸缩杆、转块、前轴、环盘、第七固定板、限位板、c型弹性片,其中第四固定板安装在上述底座远离后轮子的一端上表面上;第六固定板通过固定块安装在上述底座远离后轮子的一端下表面上;两个第七固定板对称地安装在第四固定板上,且两个第七固定板位于第四固定板远离底座的一端处;第五固定板安装在第四固定板的中间位置处;第五固定板的安装面与第七固定板的安装面为同一面;两个第二伸缩杆的一端安装在第五固定板的下表面上,另一端安装有移动板;两个第二伸缩杆对称地分布在移动板上;移动板的中间位置开有贯通的圆孔,且该圆孔位于两个第二伸缩杆之间;压条的一端安装在移动板的侧面上;第一伸缩杆由伸缩外套和伸缩内杆构成,且伸缩内杆带动伸缩外套旋转;伸缩外套通过轴承安装在第六固定板的圆孔中,且伸缩外套的两端均穿出第六固定板;伸缩内杆通过轴承安装在移动板的圆孔中,且伸缩内杆穿过移动板;伸缩外套远离伸缩内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转块;转块的两侧对称地安装两个前轴;调节杆的一端安装有把手,另一端穿过第五固定板且与伸缩内杆的一端相固定连接;环盘固定安装在调节杆上,且环盘位于把手与第五固定板之间;两个c型弹性片以对称的方式分别安装在两个第七固定板上;两个限位板以对称的方式分别安装在两个第七固定板上;两个c型弹性片位于两个第七固定板之间;两个限位板位于两个第七固定板之间;限位板位于c型弹性片的下侧;环盘与两个c型弹性片相配合;环盘与两个限位板相配合。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两个上述前轮子分别安装在上述两个前轴上;上述压条与滑动条上的斜面相配合。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一齿条、第二齿条、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二小齿轮和变向齿轮上的齿牙均相同,对于第一齿轮的齿牙:第一齿轮的齿牙不仅具有传统齿牙的形状,而且第一齿轮的齿牙两端均具有尖角。对于齿牙形状的设计在于:对于第一齿轮沿着轴向方向移动来与第一齿条重新啮合时,本发明齿牙上尖角可以使得第一齿轮上的齿牙顺利地插入到第一齿条上相邻两个齿牙之间的空隙中,使第一齿轮与第一齿轮顺利产生啮合,避免了第一齿轮上的齿牙无法插入到第一齿条上相邻两个齿牙之间的间隙的情况,进而避免了第一齿轮在轴向移动时无法与第一齿条啮合的情况。同样齿牙的设计也能使得第二齿轮在轴向移动时能与第二齿条顺利啮合。同样齿牙的设计也能使得第二小齿轮在轴向移动时能与变向齿轮顺利啮合。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一小齿轮的直径小于第一大齿轮的直径。这样的设计在于:在第一小齿轮经第一大齿轮带动第一伸缩轴旋转,第一伸缩轴带动第一齿轮旋转时,第一小齿轮传递给第一齿轮的扭矩增大,第一齿轮的旋转速度低于第一小齿轮的旋转速度,进而使第一齿轮达到减速增扭的效果。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变向齿轮的直径小于第二大齿轮的直径;第二小齿轮的直径小于第二大齿轮的直径。这样的设计在于:在第二小齿轮经变向齿轮带动第二大齿轮旋转,第二大齿轮经第二转轴带动第三齿轮旋转时,第二小齿轮传递给第三齿轮的扭矩增大,第三齿轮的旋转速度低于第二小齿轮的旋转速度,进而使第三齿轮达到减速增扭的效果。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把手上安装有橡胶把手套,且橡胶把手套上具有防滑结构。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c型弹性片由金属材料制成。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一弹簧为拉伸弹簧;第二弹簧为拉伸弹簧;第三弹簧为压缩弹簧。

对于后轮子、后轴、第一皮带轮、皮带和第二皮带轮的设计在于:当后轮子向前移动时,后轮子此时逆时针旋转;后轮子经后轴带动第一皮带轮旋转,第一皮带轮经皮带带动第二皮带轮逆时针旋转。

对于制动机构:第二皮带轮经第一转轴带动第一小齿轮旋转,第一小齿轮经第一大齿轮带动第一伸缩轴旋转,第一伸缩轴带动第一齿轮旋转。对于单向离合器的设计在于,在第一小齿轮逆时针旋转时,第一大齿轮带动第一伸缩轴顺时针旋转,在单向离合器的单向作用下,单向离合器允许第一伸缩轴顺时针旋转,单向离合器限制第一伸缩轴逆时针旋转。由于单向离合器限制第一伸缩轴逆时针旋转,那么第一小齿轮、第一转轴和第二皮带轮均无法顺时针旋转,进而使得第一皮带轮、后轴和后轮子无法顺时针旋转,也就是后轮子将无法后退行走。变向齿轮经第二大齿轮、第二转轴带动第三齿轮旋转时,第三齿轮带动第三齿条移动,第三齿条带动第一滑动板在矩型导筒中滑动。对于第一导块的设计,第一导块跟随第一滑动板滑动,第一导块能保证第一滑动板在矩型导筒中稳定滑动,且第一导块还能防止第一滑动板从矩型导筒中脱离。对于第二导块的设计,第二导块跟随第二滑动板滑动,第二导块能保证第二滑动板在第二滑槽中稳定滑动,且第二导块还能防止第二滑动板从第一固定板上掉落。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之间具有间距的设计在于:第一齿轮只能驱动第一齿条移动而不会驱动第二齿条移动,第一齿条不会驱动第二齿轮旋转,第二齿条能驱动第二齿轮旋转。矩型支撑环能保证调节块在被挤压后,调节块能在稳定地在矩型支撑环中滑动。

变向齿轮与第二小齿轮相配合,第一齿轮与第一齿条相配合,第二齿轮与第二齿条相配合的作用在于:第一,当调节块未受到挤压时,第一齿轮与第一齿条处于啮合状态,第二齿轮和第二小齿轮位于第二齿条的两侧,第二齿轮和第二小齿轮均没有与第二齿条产生啮合关系。第二,当调节块受到挤压后,调节块带动连接板向第一伸缩轴的方向移动,第一伸缩内轴和第二伸缩内轴被压缩,板簧被压缩,第一伸缩内轴上的第一齿轮脱离与第一齿条啮合,在第一齿轮脱离与第一齿条啮合的过程中,第二伸缩内轴上的第二齿轮与第二齿条啮合,第二伸缩内轴上的第二小齿轮与变向齿轮啮合。第三,当第一齿轮与第一齿条完全脱离啮合后,第二齿轮完全与第二齿条啮合,第二小齿轮完全与变向齿轮啮合。第四,当调节块不再受到挤压后,在板簧的复位作用下,连接板带动调节块移动复位,连接板带动第一伸缩内轴和第二伸缩内轴向调节块的方向移动复位,第二伸缩内轴上的第二齿轮脱离与第二齿条的啮合,第二小齿轮脱离与变向齿轮的啮合;在第二齿轮脱离与第二齿条啮合的过程中,第一伸缩内轴上的第一齿轮与第一齿条啮合。第五,当第二齿轮完全与第二齿条脱离啮合后,第二小齿轮完全与变向齿轮脱离啮合,第一齿轮与第一齿条完全啮合。

对于调节机构:对于第三导块的设计,第三导块跟随滑动条滑动,第三导块能保证滑动条在第三滑槽中稳定滑动。

触发板与上述调节块的斜面相配合,压条与滑动条上的斜面相配合的作用:第一,当滑动条上的斜面未受到挤压时,第三弹簧未被压缩,触发板未挤压调节块的斜面。第二,当压条挤压滑动条上的斜面后,滑动条向触发板的方向移动,第三导块跟随滑动条移动,第三弹簧被压缩,触发板挤压调节块的斜面。第三,当压条不再挤压滑动条上的斜面后,在第三弹簧的复位作用下,第三导块带动滑动条移动复位,触发板不再挤压调节块的斜面。

对于转向机构:通过转动把手,把手经调节杆带动伸缩内杆旋转,伸缩内杆经伸缩外套带动转块旋转,进而转块经前轴带动前轮子旋转。由于伸缩内杆通过轴承安装在移动板的圆孔中,且移动板被两个第二伸缩杆所固定,所以在伸缩内杆旋转时,移动板不会旋转;在伸缩内杆轴向移动时,移动板能跟着伸缩内杆移动。环盘与两个c型弹性片相配合,环盘与两个限位板相配合的作用:第一,当环盘位于c型弹性片的上端时,环盘与c型弹性片处于下压接触配合,此时伸缩内杆上的移动板所在的位置,使得移动板上的压条不会挤压滑动条的斜面;第二,当调节杆在较大力量下向下移动时,环盘挤压c型弹性片,c型弹性片逐渐变成扁平状,环盘能较容易越过c型弹性片,环盘能位于c型弹性片的下端;第三,在环盘能越过c型弹性片且位于c型弹性片的下端后,c型弹性片复位,环盘被限位板所挡住,这样环盘将无法被下压且维持在被限位板所挡住的位置;第四,当环盘需要回位到c型弹性片的上端时,环盘需要在较大力量下越过c型弹性片。

本发明的制动板的下表面具有大摩擦系数的摩擦面,以保证制动板与地面接触后能产生大的静摩擦力,使得本发明的临时护栏不会被轻易推动。

本发明的临时护栏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临时护栏能达到传统临时护栏制动的效果,防止临时护栏被轻易推动。本发明的临时护栏在制动后依然被推动时,只会严重磨操制动板而不会严重磨损轮子;相对于传统临时护栏中轮子在严重磨损后所要更换的代价,制动板的更换成本远远低于更换轮子的代价,达到了节省临时护栏更换制动部件的成本。

2、本发明的临时护栏在制动后依然被外力推动时,前轮子和后轮子依然能滚动,只是制动板在被磨损,从而避免了传统临时护栏制动后轮子以不旋转的方式在地面上滑动所造成的磨损情况,达到避免轮子被磨损成非圆形状的情况,保证了轮子能使临时护栏平稳的行走。

3、本发明的临时护栏的制动所需要的下压能量是在后轮子行走时储存在第二弹簧里面的,不需要专门提供给制动板较大的下压力;相对于传统的临时护栏制动时需要较大外界的下压力,本发明的制动方便快捷且省力。

4、本发明的临时护栏需要制动时,只需要下压把手即可,且把手还能实现转向的功能,使得把手具有两项功能。对于使用者来说,在对临时护栏制动时,顺便下压把手便能达到制动效果,从而达到了一键制动的效果,大大提高了临时护栏使用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临时护栏整体示意图。

图2是第四固定板和防护栏安装示意图。

图3是底座的下表面所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是制动机构与皮带连接示意图。

图5是第一皮带轮安装示意图。

图6是单向离合器和第二皮带轮安装示意图。

图7是皮带安装示意图。

图8是连接板分别与第一伸缩内轴和第二伸缩内轴相连接示意图。

图9是第一小齿轮和第一大齿轮相啮合示意图。

图10是第三齿轮和第三齿条相啮合示意图。

图11是矩型导筒剖面示意图。

图12是第一滑动板安装于矩型导筒的剖面正视示意图。

图13是第一固定板剖面示意图。

图14是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安装示意图。

图15是第二弹簧和第二导块安装剖面示意图。

图16是第一齿轮与第一齿条相配合,第二齿轮与第二齿条相配合示意图。

图17是图16的仰视示意图。

图18是板簧安装示意图。

图19是齿牙的三维图(a)和齿牙的俯视图(b)的示意图。

图20是第三导块和第三弹簧安装的剖面示意图。

图21是第三固定板剖面示意图。

图22是触发板安装示意图。

图23是压条与滑动条的配合,以及触发板与调节块的配合示意图。

图24是转向机构示意图。

图25是后轮子安装示意图。

图26是调节杆安装示意图。

图27是环盘与c型弹性片相配合的示意图。

图中标号名称:1、防护栏;2、底座;3、后轮子;4、制动机构;5、调节机构;6、转向机构;7、前轮子;8、第一支撑板;9、后轴;10、第一皮带轮;12、皮带;15、矩型支撑环;16、第二固定板;17、第一固定板;18、矩型导筒;19、第三支撑板;20、第二支撑板;21、单向离合器;22、固定孔;23、第一转轴;24、第二皮带轮;25、第一小齿轮;26、第一伸缩轴;27、第一转套;28、第一伸缩内轴;29、第一大齿轮;30、第一齿轮;31、连接板;32、第二齿轮;33、第二伸缩轴;34、第二转套;35、第二伸缩内轴;36、第二小齿轮;37、变向齿轮;38、第二大齿轮;39、第三齿轮;40、第二转轴;41、调节块;42、制动板;43、第三齿条;44、第一导块;45、第一滑动板;46、第一弹簧;47、第一滑槽;48、第一导槽;49、第二滑槽;50、第二导槽;51、第二滑动板;52、第二导块;53、第二弹簧;54、第一齿条;55、第二齿条;56、斜面;57、板簧;59、齿牙;60、尖角;61、触发板;62、滑动条;63、第三固定板;64、第三导块;65、第三弹簧;66、第三导槽;67、第三滑槽;70、移动板;71、压条;72、把手;73、调节杆;74、第四固定板;75、第五固定板;76、第二伸缩杆;77、固定块;78、第六固定板;79、第一伸缩杆;80、转块;81、前轴;82、伸缩外套;83、伸缩内杆;84、环盘;85、第七固定板;86、限位板;87、c型弹性片。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5所示,它包括防护栏1、底座2、后轮子3、制动机构4、调节机构5、转向机构6、前轮子7、第一支撑板8、后轴9、第一皮带轮10、皮带12,如图1、2所示,其中底座2的上表面上安装有防护栏1;底座2的下表面上安装有制动机构4;如图3所示,底座2一端的下表面上对称地安装有两个第一支撑板8,如图1所示,另一端安装有转向机构6;两个前轮子7安装在转向机构6上;如图1所示,底座2的侧面上安装有调节机构5;如图4、5所示,后轴9通过轴承安装在两个第一支撑板8的圆孔中,且后轴9的两端均穿出两个第一支撑板8;后轴9的两端对称地安装有两个后轮子3;第一皮带轮10安装在后轴9上,且第一皮带轮10位于两个第一支撑板8之间;皮带12的一端安装在第一皮带轮10上,另一端安装在制动机构4上。

如图4、6、8、16所示,上述制动机构4包括矩型支撑环15、第二固定板16、第一固定板17、矩型导筒18、第三支撑板19、第二支撑板20、单向离合器21、固定孔22、第一转轴23、第二皮带轮24、第一小齿轮25、第一伸缩轴26、第一大齿轮29、板簧57、第一齿轮30、连接板31、第二齿轮32、第二伸缩轴33、第二小齿轮36、变向齿轮37、第二大齿轮38、第三齿轮39、第二转轴40、调节块41、制动板42、第三齿条43、第一导块44、第一滑动板45、第一弹簧46、第一滑槽47、第一导槽48、第二滑槽49、第二导槽50、第二滑动板51、第二导块52、第二弹簧53、第一齿条54、第二齿条55、斜面56,如图3所示,其中第一固定板17、第二支撑板20、第三支撑板19、矩型导筒18和第二固定板16均安装在上述底座2的下表面中间处;矩型导筒18位于第一固定板17与第三支撑板19之间;第二支撑板20靠近上述第一支撑板8,且第二支撑板20位于第三支撑板19与第一支撑板8之间;第二固定板16靠近底座2的侧面;第二支撑板20上开有贯通的固定孔22;如图8、16所示,第一伸缩轴26由第一转套27和第一伸缩内轴28构成,且第一伸缩内轴28带动第一转套27旋转;如图8、9所示,第一转轴23的外圆面上安装有单向离合器21;如图6所示,单向离合器21的外圆面固定安装在第二支撑板20的固定孔22中;如图7、9所示,第一伸缩内轴28上安装有第一齿轮30;第一大齿轮29安装在第一转套27上,且第一大齿轮29位于单向离合器21与第一齿轮30之间;如图6所示,第一转轴23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二支撑板20的圆孔中,且第一转轴23位于第一伸缩轴26的下侧;第二皮带轮24和第一小齿轮25均安装在第一转轴23上,且第二皮带轮24位于第二支撑板20与第一小齿轮25之间;如图9所示,第一小齿轮25和第一大齿轮29相啮合;如图8、16所示,第二伸缩轴33由第二转套34和第二伸缩内轴35构成,且第二伸缩内轴35带动第二转套34旋转;如图8所示,第二转套34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三支撑板19的圆孔中;第二小齿轮36和第二齿轮32均安装在第二伸缩内轴35上,且第二小齿轮36位于第二齿轮32与第二转套34之间;变向齿轮37通过轴安装在第三支撑板19上;第二转轴40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三支撑板19的圆孔中;第三齿轮39和第二大齿轮38均安装在第二转轴40上,且第三齿轮39位于第二大齿轮38与第三支撑板19之间;变向齿轮37位于第二大齿轮38与第二伸缩内轴35之间;变向齿轮37与第二大齿轮38相啮合;变向齿轮37与第二小齿轮36相配合;如图8所示,连接板31的一端安装在第一伸缩内轴28远离第一转套27的一端上,另一端安装在第二伸缩内轴35远离第二转套34的一端上;如图3、9所示,第二固定板16远离底座2的一端安装有矩型支撑环15;如图9、18所示,调节块41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安装在矩型支撑环15中,且调节块41的两端均穿出矩型支撑环15;调节块41的一端固定安装在连接板31远离第一伸缩内轴28的板面上,另一端具有斜面56;两个板簧57的一端安装在矩型支撑环15的两侧面上,另一端安装在连接板31上;两个板簧57分布在调节块41的两侧;如图11所示,矩型导筒18中具有第一滑槽47;第一滑槽47的两侧对称地开有两个第一导槽48;如图10所示,第一滑动板45一端的两侧对称地安装有两个第一导块44,另一端安装有制动板42;第一滑动板45的侧面上安装有第三齿条43;如图10、11、12所示,第一滑动板45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安装在矩型导筒18的第一滑槽47中;第一弹簧46的一端安装在第一滑动板45上,另一端安装在第一滑槽47的底面上,第一弹簧46位于矩型导筒18的第一滑槽47中;两个第一导块44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分别安装在两个第一导槽48中;第三齿条43滑动于矩型导筒18中;第三齿轮39与第三齿条43相啮合;如图13所示,第一固定板17远离底座2的板面上开有贯通的第二滑槽49;第二滑槽49的两侧对称地开有两个第二导槽50;如图14所示,第二滑动板51的两侧对称地安装有两个第二导块52;如图13、14、15所示,第二滑动板51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安装在第一固定板17的第二滑槽49中;两个第二导块52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分别安装在两个第二导槽50中;两个第二弹簧53的一端分别安装在两个第二导块52上,另一端分别安装在两个第二导槽50的槽面上;两个第二弹簧53分别位于两个第二导槽50中;如图14、16所示,第二滑动板51的下表面上安装有第一齿条54和第二齿条55;第一齿条54和第二齿条55沿第二滑动板51的长度方向分布,如图16、17所示,且第一齿条54与第二齿条55之间具有间距;第一齿轮30与第一齿条54相配合;第二齿轮32与第二齿条55相配合。

如图7所示,上述皮带12的一端安装在第一皮带轮10上,另一端安装在第二皮带轮24上。

上述转向机构6具有调节前轮子7转向的功能;调节机构5使得调节块41在矩型支撑环15中滑动,达到调节块41产生位移的目的。

上述转向机构6还具有控制调节机构5动作的功能,使得调节机构5动作后对调节块41进行位移调节。

如图20、23所示,上述调节机构5包括触发板61、滑动条62、第三固定板63、第三导块64、第三弹簧65、第三导槽66、第三滑槽67、斜面56,如图2、3所示,其中第三固定板63安装在底座2的侧面上;如图21所示,第三固定板63中开有贯通的第三滑槽67;第三滑槽67的两侧对称地开有两个第三导槽66;如图22所示,滑动条62的两侧对称地安装有两个第三导块64;如图20、21、22所示,滑动条62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安装在第三固定板63的第三滑槽67中;两个第三导块64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分别安装在两个第三导槽66中;两个第三弹簧65的一端分别安装在两个第三导块64上,另一端分别安装在两个第三导槽66的槽面上;两个第三弹簧65分别位于两个第三导槽66中;如图22所示,滑动条62的一端具有斜面56,另一端安装有触发板61;触发板61与上述调节块41的斜面56相配合;滑动条62的斜面56与上述转向机构6相配合。

如图1、24所示,上述转向机构6包括移动板70、压条71、把手72、调节杆73、第四固定板74、第五固定板75、第二伸缩杆76、固定块77、第六固定板78、第一伸缩杆79、转块80、前轴81、环盘84、第七固定板85、限位板86、c型弹性片87,如图2所示,其中第四固定板74安装在上述底座2远离后轮子3的一端上表面上;如图2、3所示,第六固定板78通过固定块77安装在上述底座2远离后轮子3的一端下表面上;如图24、27所示,两个第七固定板85对称地安装在第四固定板74上,且两个第七固定板85位于第四固定板74远离底座2的一端处;如图24所示,第五固定板75安装在第四固定板74的中间位置处;第五固定板75的安装面与第七固定板85的安装面为同一面;如图24、26所示,两个第二伸缩杆76的一端安装在第五固定板75的下表面上,另一端安装有移动板70;两个第二伸缩杆76对称地分布在移动板70上;移动板70的中间位置开有贯通的圆孔,且该圆孔位于两个第二伸缩杆76之间;如图23、26所示,压条71的一端安装在移动板70的侧面上;如图25所示,第一伸缩杆79由伸缩外套82和伸缩内杆83构成,且伸缩内杆83带动伸缩外套82旋转;伸缩外套82通过轴承安装在第六固定板78的圆孔中,且伸缩外套82的两端均穿出第六固定板78;如图26所示,伸缩内杆83通过轴承安装在移动板70的圆孔中,且伸缩内杆83穿过移动板70;如图25所示,伸缩外套82远离伸缩内杆83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转块80;转块80的两侧对称地安装两个前轴81;如图24所示,调节杆73的一端安装有把手72,另一端穿过第五固定板75且与伸缩内杆83的一端相固定连接;如图24、27所示,环盘84固定安装在调节杆73上,且环盘84位于把手72与第五固定板75之间;如图27所示,两个c型弹性片87以对称的方式分别安装在两个第七固定板85上;两个限位板86以对称的方式分别安装在两个第七固定板85上;两个c型弹性片87位于两个第七固定板85之间;两个限位板86位于两个第七固定板85之间;限位板86位于c型弹性片87的下侧;环盘84与两个c型弹性片87相配合;环盘84与两个限位板86相配合。

如图25所示,两个上述前轮子7分别安装在上述两个前轴81上;如图23所示,上述压条71与滑动条62上的斜面56相配合。

上述第一齿条54、第二齿条55、第一齿轮30、第二齿轮32、第二小齿轮36和变向齿轮37上的齿牙59均相同,如图19中的(a)所示为齿牙59的三维图,如图19中的(b)所示为齿牙59的俯视图,对于第一齿轮30的齿牙59:第一齿轮30的齿牙59不仅具有传统齿牙59的形状,而且第一齿轮30的齿牙59两端均具有尖角60。对于齿牙59形状的设计在于:对于第一齿轮30沿着轴向方向移动来与第一齿条54重新啮合时,本发明齿牙59上尖角60可以使得第一齿轮30上的齿牙59顺利地插入到第一齿条54上相邻两个齿牙59之间的空隙中,使第一齿轮30与第一齿轮30顺利产生啮合,避免了第一齿轮30上的齿牙59无法插入到第一齿条54上相邻两个齿牙59之间的间隙的情况,进而避免了第一齿轮30在轴向移动时无法与第一齿条54啮合的情况。同样齿牙59的设计也能使得第二齿轮32在轴向移动时能与第二齿条55顺利啮合。同样齿牙59的设计也能使得第二小齿轮36在轴向移动时能与变向齿轮37顺利啮合。

如图8所示,上述第一小齿轮25的直径小于第一大齿轮29的直径。这样的设计在于:在第一小齿轮25经第一大齿轮29带动第一伸缩轴26旋转,第一伸缩轴26带动第一齿轮30旋转时,第一小齿轮25传递给第一齿轮30的扭矩增大,第一齿轮30的旋转速度低于第一小齿轮25的旋转速度,进而使第一齿轮30达到减速增扭的效果。

如图8所示,上述变向齿轮37的直径小于第二大齿轮38的直径;第二小齿轮36的直径小于第二大齿轮38的直径。这样的设计在于:在第二小齿轮36经变向齿轮37带动第二大齿轮38旋转,第二大齿轮38经第二转轴40带动第三齿轮39旋转时,第二小齿轮36传递给第三齿轮39的扭矩增大,第三齿轮39的旋转速度低于第二小齿轮36的旋转速度,进而使第三齿轮39达到减速增扭的效果。

上述把手72上安装有橡胶把手72套,且橡胶把手72套上具有防滑结构。

上述c型弹性片87由金属材料制成。

上述第一弹簧46为拉伸弹簧;第二弹簧53为拉伸弹簧;第三弹簧65为压缩弹簧。

本发明的工作流程:本发明的临时护栏的出厂设置为:调节块41的斜面56未受到挤压,板簧57处于自然状态,如图16、17所示,第一齿轮30与第一齿条54远离第二齿条55的一端相啮合,第二齿轮32和第二小齿轮36位于第二齿条55的两侧,第二齿轮32和第二小齿轮36均没有与第二齿条55产生啮合关系。第二弹簧53处于自然状态。如图10所示,第三齿轮39与第三齿条43啮合,制动板42与地面之间存在距离。第三弹簧65处于自然状态,如图23所示,滑动条62上的斜面56未受到挤压。如图27所示,环盘84位于c型弹性片87的上端时,环盘84与c型弹性片87处于下压接触配合,此时伸缩内杆83上的移动板70所在的位置,使得移动板70上的压条71不会挤压滑动条62的斜面56。

本发明的临时护栏的后轮子3只能向前行走,不能向后行走。当临时护栏需要向前移动时,使用者拉动把手72来拖动本发明的临时护栏行走,如图5所示,当后轮子3向前移动时,后轮子3此时逆时针旋转。当本发明的临时护栏需要转弯时,使用者通过转动把手72,把手72把手72经调节杆73带动伸缩内杆83旋转,伸缩内杆83经伸缩外套82带动转块80旋转,进而转块80经前轴81带动前轮子7旋转,前轮子7的旋转来调整本发明的临时护栏的转向。

如图5所示,当本发明的临时护栏的后轮子3向前行走时,后轮子3此时逆时针旋转;后轮子3经后轴9带动第一皮带轮10旋转,第一皮带轮10经皮带12带动第二皮带轮24逆时针旋转。第二皮带轮24经第一转轴23带动第一小齿轮25旋转,第一小齿轮25经第一大齿轮29带动第一伸缩轴26顺时针旋转,如图16所示,第一伸缩轴26带动第一齿轮30顺时针旋转。第一齿轮30带动第一齿条54向远离第二齿条55的方向移动,第一齿条54带动第二滑动板51移动,第二导块52和第二齿条55跟随第二滑动板51移动,第二弹簧53被拉伸。随着第一齿轮30的持续拨动第一齿条54,第一齿轮30会拨动到第一齿条54靠近第二齿条55的一端,接下来第一齿轮30的继续顺时针旋转将第一齿条54维持在被拨动到最大距离的位置。由于第一齿条54与第二齿条55之间存在间距,所以第一齿轮30不会与第二齿条55产生啮合。在第一齿轮30将第一齿条54拨动到最大距离的位置时,第二齿条55的位置能允许第二齿轮32移动后能与第二齿条55产生啮合关系。

当本发明的临时护栏停下来后,由于单向离合器21限制第一伸缩轴26逆时针旋转,那么第一齿轮30不会逆时针旋转,第一齿条54依然维持在被第一齿轮30拨动到最大距离的位置。

当本发明的临时护栏需要制动时,使用者用较大的力下压把手72,把手72使得调节杆73下压;当调节杆73在较大力量下向下移动时,环盘84挤压c型弹性片87,c型弹性片87逐渐变成扁平状,环盘84能较容易越过c型弹性片87,环盘84能位于c型弹性片87的下端;在环盘84能越过c型弹性片87且位于c型弹性片87的下端后,c型弹性片87复位,环盘84被限位板86所挡住,这样环盘84将无法被下压且维持在被限位板86所挡住的位置。在调节杆73的下压使得环盘84越过c型弹性片87的过程中,调节杆73使得伸缩内杆83被下压,移动板70跟随伸缩内杆83下移,第二伸缩杆76被拉伸。移动板70的下移,使得移动板70的压条71挤压滑动条62的斜面56;当压条71挤压滑动条62上的斜面56后,滑动条62向触发板61的方向移动,第三导块64跟随滑动条62移动,第三弹簧65被压缩,触发板61挤压调节块41的斜面56。在移动板70的下移停止后,压条71依然处于压着滑动条62斜面56的状态,这样触发板61就能持续挤压着调节块41的斜面56。当调节块41的斜面56受到挤压后,调节块41带动连接板31向第一伸缩轴26的方向移动,第一伸缩内轴28和第二伸缩内轴35被压缩,板簧57被压缩,如图8、17所示,第一伸缩内轴28上的第一齿轮30脱离与第一齿条54啮合,在第一齿轮30脱离与第一齿条54啮合的过程中,第二伸缩内轴35上的第二齿轮32与第二齿条55啮合,第二伸缩内轴35上的第二小齿轮36与变向齿轮37啮合。当第一齿轮30与第一齿条54完全脱离啮合后,第二齿轮32完全与第二齿条55啮合,第二小齿轮36完全与变向齿轮37啮合。

由于第一齿轮30脱离了与第一齿条54的啮合,那么第一齿条54将不能维持在被第一齿轮30拨动到最大距离的位置。此时,处于拉伸状态的第二弹簧53会复位,第二导块52带动第二滑动板51移动复位,第一齿条54和第二齿条55跟随第二滑动板51移动复位,第二齿条55的移动复位带动第二齿轮32逆时针旋转。第二齿轮32经第二伸缩内轴35带动第二小齿轮36逆时针旋转;第二小齿轮36带动变向齿轮37顺时针旋转,变向齿轮37经第二大齿轮38、如图10、12所示,第二转轴40带动第三齿轮39顺时针旋转,第三齿轮39带动第三齿条43向下移动,第三齿条43带动第一滑动板45在矩型导筒18中向下滑动,制动板42跟随第一滑动板45向下移动,第一弹簧46被拉伸。在第一滑动板45上的制动板42与地面接触后,此时第二弹簧53没有复位完毕,所以第二滑动板51上的第二齿条55会依然给第二齿轮32一个较大拨动力,第二齿轮32经过一系列传递后会使得第三齿轮39依然对第三齿条43有一个较大的向下拨动力;这样就能保证在制动板42与地面接触后,第三齿条43和第一滑动板45上依然存在较大的下压力,从而使得制动板42与地面之间存在较大压力,达到了制动板42与地面之间存在较大的静摩擦力,使得本发明的临时护栏不会被轻易推动;最终使本发明的临时护栏具有传统临时护栏上轮子被制动后的效果。

当本发明的临时护栏不需要被制动后,使用者用较大的力将把手72拉起,把手72拉起调节杆73,调节杆73上的环盘84越过c型弹性片87,且环盘84最终会留在c型弹性片87的上端且环盘84会与c型弹性片87产生挤压接触。在调节杆73被拉起后,调节杆73使得伸缩内杆83被拉起,进而滑动板被拉起,压条71跟随滑动板移动。滑动条62上的斜面56不再受到压条71的挤压,在第三弹簧65的复位作用下,第三导块64带动滑动条62移动复位,触发板61不再挤压调节块41的斜面56。当调节块41的斜面56不再受到挤压后,在板簧57的复位作用下,连接板31带动调节块41移动复位,连接板31带动第一伸缩内轴28和第二伸缩内轴35向调节块41的方向移动复位,第二伸缩内轴35上的第二齿轮32脱离与第二齿条55的啮合,第二小齿轮36脱离与变向齿轮37的啮合;在第二齿轮32脱离与第二齿条55啮合的过程中,第一伸缩内轴28上的第一齿轮30与第一齿条54啮合。当第二齿轮32完全与第二齿条55脱离啮合后,第一齿轮30与第一齿条54完全啮合。在第一齿轮30与第一齿条54完全啮合后,由于单向离合器21使得第一齿轮30不能逆时针旋转,那么第一齿条54将不能再继续移动复位,进而第二弹簧53被拉伸一定程度。当第二小齿轮36脱离与变向齿轮37的啮合后,第三齿轮39不再对第三齿条43有向下的拨动力,那么在第一弹簧46的复位作用下,第一滑动板45移动复位,制动板42跟随第一滑动板45移动复位。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主要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制动板在与地面存在下压接触后,制动板与地面之间存在较大的静摩擦力,使得本发明的临时护栏不会被轻易推动;最终使本发明的临时护栏具有传统临时护栏上轮子被制动后的效果。另外,本发明的临时护栏在制动后依然被外力推动时,本发明的前轮子和后轮子依然能滚动,只是制动板在被磨损,从而避免了传统临时护栏中轮子以不旋转的方式在地面上滑动所造成的磨损情况,避免了轮子被磨损成非圆形状的情况,保证了轮子能使临时护栏平稳的行走;最终避免了更换本发明的前轮子和后轮子的情况;相对于轮子在严重磨损后所要更换的轮子代价,本发明中制动板在严重磨损后的更换成本远远低于更换轮子的代价,达到了节省临时护栏更换制动部件的成本。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