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靠右与靠左行驶混合布置主干麻花状路网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86348发布日期:2020-12-22 13:51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靠右与靠左行驶混合布置主干麻花状路网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路网系统,特别涉及一种靠右与靠左行驶混合布置主干麻花状路网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汽车普及率的提高,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日益严重,即使不拥堵的城市,行驶的平均车速也较低。经分析,造成城市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如下:

1.城市一定区域内,道路面积率一定,区域内人口与拥有汽车数量不断增加,车均城市道路面积不断减小,当汽车拥有量超过道路的承载能力后,车均城市道路面积越小,交通越拥堵。

2.现在城市,红绿灯是维持交通秩序,缓解交通拥堵的一种有效方法,但是红绿灯需要车辆停车等待,还有加速与减速等环节,即使道路不拥堵,车辆出行平均速度也受到极大影响。另外红绿灯路口通行率较低。

3.现有的城市立交桥,极大地提高了车辆的通行速度与通行效率,修建立交桥需要一定的空间,但是城市的繁华区域,楼房较多,越是靠近道路与交叉路口,楼房越高越密集,极大地限制了立交桥的修建,所以很多繁华城市的路口无法用立交桥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另外,已经修建的大型立交桥,依然表现为拥堵,因为立交桥没有从根本上有效地增加车均道路面积。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靠右与靠左行驶混合布置主干麻花状路网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靠右与靠左行驶混合布置主干麻花状路网系统,包括至少一组组合功能层,两组或多组组合功能层沿垂直空间方向叠加,所述组合功能层包括两组沿垂直空间方向任意顺序分布的互为正逆行驶方向的行驶平面功能层,所述行驶平面功能层均包括多条相交叉的双向行驶车道,且双向行驶车道的交叉路口为只允许左转弯路或右转弯路和直行路的无冲突点交叉路口,且同一行驶平面功能层内的相邻两个交叉路口的直行路呈交叉分布;相邻的两个行驶平面功能层之间,对应匹配的直行路之间的同向车道之间设有对应行车方向的跃层车道。

一种靠右与靠左行驶混合布置主干麻花状路网系统,包括至少一组组合功能层,两组或多组组合功能层沿垂直空间方向叠加,所述组合功能层包括两组沿垂直空间方向任意顺序分布的互为正逆行驶方向的行驶平面功能层,所述至少一组组合功能层的上方或下方还设有一层行驶平面功能层,且这层行驶平面功能层与组合功能层内的相邻的行驶平面功能层的行驶方向互为正逆,所述行驶平面功能层均包括多条相交叉的双向行驶车道,且双向行驶车道的交叉路口为只允许左转弯路或右转弯路和直行路的无冲突点交叉路口,且同一行驶平面功能层内的相邻两个交叉路口的直行路呈交叉分布;相邻的两个行驶平面功能层之间,对应匹配的直行路之间的同向车道之间设有对应行车方向的跃层车道。

所述两组互为正逆行驶方向的行驶平面功能层分别包括靠右行驶平面功能层、靠左行驶平面功能层。所述靠右行驶平面功能层包括多条相交叉的双向行驶车道一,所述双向行驶车道一的交叉路口为只允许右转弯路和直行路一的无冲突点交叉路口,且相邻的两个交叉路口的直行路一呈交叉设置;所述靠左行驶平面功能层包括多条相交叉的双向行驶车道二,所述双向行驶车道二的交叉路口为只允许左转弯路和直行路二的无冲突点交叉路口,且相邻的两个交叉路口的直行路二呈交叉设置;相邻的两组靠右行驶平面功能层之间的双向行驶车道一或者相邻的两组靠左行驶平面功能层之间的双向行驶车道二或者相邻的靠右行驶平面功能层与靠左行驶平面功能层之间的双向行驶车道一与双向行驶车道二之间的同向车道之间分别设有对应行车方向的跃层车道。

所述跃层车道的进口与出口分别处于双向行驶车道一、双向行驶车道二的相邻的两个交叉路口之间。

所述右转弯路、左转弯路的道路为辅道,直行路一与直行路二为主干道;所述辅道与对应的主干道连通,且在辅道上连接有匝道。

所述靠右行驶平面功能层与靠左行驶平面功能层位于不同的层面上,这个层面为地面、地下及地上,或者地面、地下及地上的任意组合。

所述直行路一、跃层车道以及直行路二共同形成了麻花状道路行驶结构。

所述双向行驶车道在不影响跃层车道车辆行驶的位置设有掉转头匝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靠右与靠左行驶混合布置主干麻花状路网系统,实现了高架相交而不用修建立交桥的功能,从而可以在繁华的城市修建而不用拆迁,降低了修建高架前期的拆迁成本,保护了道路周围现有的建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靠右与靠左行驶混合布置主干麻花状路网系统,从结构上彻底克服了现有道路设计的不足,交叉路口直行、左拐与右拐均不用等红绿灯,相同的人均城市道路面积的情况下,道路的通行能力提高数倍;让所有的道路都可以修建高架,可以实现车辆全程高速行驶,提高出行的速度,减少出行的时间,对于10公里的道路,可以节省20-30分钟时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靠右与靠左行驶混合布置主干麻花状路网系统,可以双层、多层修建,在现有城市道路面积率不变的情况下,车均城市道路面积可以成倍增加,城市的汽车拥有量也可以成倍增加,解决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靠右与靠左行驶混合布置主干麻花状路网系统,主要作用之一是提高车速,在保证车辆安全行驶的情况下与各种外界道路或桥自身的配套设施相连。辅道通过匝道,可以与地面同向道路、地面上与辅道相交的道路以及社区、企业等内部道路相连;辅道通过匝道,还可以与各种停车场、广场以及其它广阔地带相连;辅道与其它高架桥之间,也可以通过匝道相连或直接相连;辅道又可以通过匝道与第四代楼房内的道路相连。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靠右与靠左行驶混合布置主干麻花状路网系统的靠右行驶平面功能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靠右与靠左行驶混合布置主干麻花状路网系统的靠左行驶平面功能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靠右与靠左行驶混合布置主干麻花状路网系统的主干道的结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靠右与靠左行驶混合布置主干麻花状路网系统的立体效果图;

图5是本发明靠右与靠左行驶混合布置主干麻花状路网系统的靠左行驶平面功能层的更大范围路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靠右与靠左行驶混合布置主干麻花状路网系统的具有掉转头匝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当路网系统的总层数为偶数层时,请参阅图1至图4,本发明提供一种靠右与靠左行驶混合布置主干麻花状路网系统,包括至少一组组合功能层,两组或多组组合功能层沿垂直空间方向叠加,所述组合功能层包括两组沿垂直空间方向任意顺序分布的互为正逆行驶方向的行驶平面功能层,所述行驶平面功能层均包括多条相交叉的双向行驶车道,且双向行驶车道的交叉路口1为只允许左转弯路2或右转弯路3和一条直行路的无冲突点交叉路口,且同一行驶平面功能层内的相邻两个交叉路口1的直行路呈交叉分布,此处的交叉分布,指的是:相邻两个交叉路口1的直行路在空间无限延伸方向上具有交点,这里想表达的意思是,相邻两个交叉路口1的直行路必须呈纵横交错,实际的本发明的相邻两个交叉路口1的直行路,通过上下两个正逆行驶方向的行驶平面功能层之间的跃层车道4实现连通;相邻的两个行驶平面功能层之间的对应匹配的直行路之间的同向车道之间设有对应行车方向的跃层车道4。

实施例二

当路网系统的总层数为奇数层时,请参阅图1至图4,就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再增加一层行驶平面功能层,这层行驶平面功能层可处于实施例一的若干组合功能层的顶部或底部,且这层行驶平面功能层与组合功能层内的相邻的行驶平面功能层的行驶方向互为正逆。

实施例一、实施例二中,具体的,两组互为正逆行驶方向的行驶平面功能层分别为靠右行驶平面功能层、靠左行驶平面功能层。所述靠右行驶平面功能层包括多条相交叉的双向行驶车道一5,所述双向行驶车道一5的交叉路口1为只允许右转弯路3和一条直行路一6的无冲突点交叉路口,且相邻的两个交叉路口的直行路一6呈交叉设置;所述靠左行驶平面功能层包括多条相交叉的双向行驶车道二7,所述双向行驶车道二7的交叉路口1为只允许左转弯路2和一条直行路二8的无冲突点交叉路口,且相邻的两个交叉路口的直行路二8呈交叉设置。这样,靠右行驶平面功能层、靠左行驶平面功能层的相对应的各个直行路一6与直行路二8、只允许右转弯路3与只允许左转弯路2,就形成了互为正逆行驶方向的路。

相邻的两组靠右行驶平面功能层之间的双向行驶车道一5或者相邻的两组靠左行驶平面功能层之间的双向行驶车道二7或者相邻的靠右行驶平面功能层与靠左行驶平面功能层之间的双向行驶车道一5与双向行驶车道二7之间的同向车道之间分别设有对应行车方向的跃层车道4。

所述跃层车道4的进口与出口分别处于双向行驶车道一5、双向行驶车道二7的相邻的两个交叉路口1之间。

所述右转弯路3、左转弯路2的道路为辅道9,直行路一6与直行路二8为主干道;所述辅道9与对应的主干道连通,且在辅道9上连接有匝道10。

所述靠右行驶平面功能层与靠左行驶平面功能层位于不同的层面上,这个层面为地面、地下及地上,或者地面、地下及地上的任意组合。

本发明的靠左行驶平面功能层与靠右行驶平面功能层,以采用两条主干道,在配合两条辅道9为例,当行驶车辆处于靠右行驶平面功能层的直行路一6上的m3路口,需到达m1位置时,则可以在第一个交叉路口1直行,待行驶至跃层车道f1位置时,进入跃层车道f1,通过跃层车道f1,车辆行驶至靠左行驶平面功能层的同向车道,然后在靠左行驶平面功能层的第二个交叉路口1左转弯,左转弯后进入直行路二8,并在下一个交叉路口1也是左转弯,即可到达m1位置,请参阅图1、图5。

若行驶车辆处于靠左行驶平面功能层的直行路二8上的m2位置,需要前往m3位置,此时,车辆在直行路二8的第一交叉路口1直行,在行驶至跃层车道e1位置时,进入跃层车道e1,从而行驶至靠右行驶平面功能层的同向车道,然后在靠右行驶平面功能层的交叉路口1直行,从而到达m3位置。

当相邻的两个组合功能层的两个相邻的行驶平面功能层为相同行驶方向时,如:同是靠左行驶平面功能层,同是靠右行驶平面功能层,这种相同的行驶平面功能层的跃层车道4,分别向上向下驶向相反的行驶平面功能层,且在两个相邻的相同的行驶平面功能层之间新增加一个跃层车道4,我们定义为辅助跃层车道11,即:图1、图2中的辅助跃层车道p、辅助跃层车道q、辅助跃层车道r、辅助跃层车道s,辅助跃层车道11实现相邻的两组靠右行驶平面功能层之间的双向行驶车道一5或者相邻的两组靠左行驶平面功能层之间的双向行驶车道二7之间的对接。

本发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在于立体交叉的是双向互逆的行驶车道。如果各层全部采用靠右行驶或靠左行驶,在交叉路口,每个方位都需要完成直行、右拐、左拐3项通行功能,4个方向共要完成12项通行功能,需要复杂的立交桥与极大的空间才能满足上面的通行功能。如果采用立体交叉的单向行驶车道,不能满足车辆双向行驶的要求,给车辆行驶带来不便。

采用本发明的靠左行驶平面功能层与靠右行驶平面功能层在上下空间层面布置形成一组组合功能层,以及在一组组合功能层的基础上沿垂直方向向上或向下叠加若干组合功能层,或者在以上众多组合功能层的上方或下方再增加独立的组合功能层中的行驶平面功能层,从而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缺陷。行驶平面功能层具有两种:一、如图1所示,为靠右行驶平面功能层,在交叉路口1实现了两个方向的直行与4个方向的右拐;二、如图2所示,为靠左行驶平面功能层,在交叉路口1实现了两个方向的直行与4个方向的左拐。图1与图2中的主干道部分,通过跃层车道4实现上下交替式连通,呈麻花状分布,可以左旋、右旋,或左旋与右旋交替分布。

长距离直行行驶车辆在图1与图2中的主干道上通过跃层车道4实现交替行驶,可以防止长距离直线行驶产生疲劳驾驶,且在主干道上还连接有中低速的转弯路、匝道,从而还可以实现左转弯、右转弯以及进入小区等。

靠左行驶平面功能层与靠右行驶平面功能层,交叉路口的左拐与右拐,空间允许可以修建拐弯半径比较大的匝道,如果空间不允许,可以不修匝道直接左拐与右拐。

每个行驶平面功能层,可以用匝道与地面道路、停车场、第四代城市住房内道路等各种道路相连。

本发明所提供的靠右与靠左行驶混合布置主干麻花状路网系统,为靠右行驶平面功能层与靠左行驶平面功能层的叠加路网系统,交叉方式为立体交叉,即:靠左行驶平面功能层与靠右行驶平面功能层通过跃层车道实现立体交叉。

本发明所提供的路网系统为双、多层立体路网系统。该处的双、多层立体路网是指靠右行驶平面功能层与靠左行驶平面功能层位于不同的层面上,且呈交替式分布。其可能的情况有:①靠右行驶平面功能层与靠左行驶平面功能层都位于地上层,比如采用双、多层高架;②靠右行驶平面功能层与靠左行驶平面功能层,有一层位于地面层,其它层位于地上层,比如采用单、双、多层高架;③靠右行驶平面功能层与靠左行驶平面功能层,采用地面层、地上层、地下层混合方式,比如同时采用单、双、多层地下隧道与高架;④靠右行驶平面功能层与靠左行驶平面功能层分别位于地上层与地下层,比如同时采用单、双、多层地下隧道与高架;⑤靠右行驶平面功能层与靠左行驶平面功能层,有一层位于地面层,其它层位于地下层,比如采用单、双、多层地下隧道;⑥靠右行驶平面功能层与靠左行驶平面功能层均位于地下层,比如采用双、多层地下隧道。

本发明所提供的路网系统,靠左行驶平面功能层、靠右行驶平面功能层在高度方向的布置上,可以不分顺序任意设置,但采用交替分布式使用效果更理想。

如果不考虑行驶距离的因素,同一行驶方向的行驶平面功能层可以是多层叠加布局,但最终,需要一个反向行驶方向的行驶平面功能层配合,才能实现本发明的无需红绿灯,在交叉路口,每个方位都需要完成直行、右拐、左拐3项通行功能,4个方向共要完成12项通行功能。

本发明所提供的路网系统,其修建方法适合于靠右行驶的国家和地区,也适合于靠左行驶的国家和地区,但修建的路网系统,与地面相连接的匝道的方式应与地面的交通方向相适应。

本发明所提供的路网系统,适合修建于市区,郊区以及其他车辆车流量比较多的道路,或者新规划区域需要快速行驶的道路。

本发明所提供的路网系统,适用于网格化道路。网格化道路相邻交叉路口的距离大于300米以上。路口间距300-800米范围内,因高架桥功能比较集中,车道数越多路口间距越小,车辆行驶速度受影响越明显。路口间距800米及以上,路网系统各项指标运行正常。

本发明所提供的路网系统,适用于4车道及以上的道路。具体车道数应根据道路宽度及交通流量情况来设置。

本发明所提供的路网系统,在实际修建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变化,例如,①纵向车道与横向车道不垂直,同向车道不平行;②小范围内三角形、五边形及其它多边形;③各种非直线道路的交叉路网系统。④本发明的路网系统可以和其它靠左靠右混合布置路网系统结合使用;里面的部分道路或一段道路可以换成其它靠右靠左混合布置道路系统;⑤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路网系统的原理的各种变化,都在本发明范围内。

所述直行路一6、跃层车道4以及直行路二8共同形成了麻花状道路行驶结构,是本道路系统的主干道,也是最重要的主体部分,是车辆高速、快速行驶的部分。主干道既有靠右行驶的部分,又有靠左行驶的部分,直行车道在靠右行驶平面功能层与靠左行驶平面功能层之间交替切换。正是主干道的麻花状分布,在左右上下空间的来回切换,让主干道高速行驶的车辆可以进入左侧靠左行驶的辅道,直接左拐,也可以进入右侧靠右行驶的辅道,直接右拐,也可以一直直行。正是主干道呈麻花状分布,让车辆在左拐、直行、右拐三个方向才都可以实现。主干道呈麻花状分布,是本专利的一个比较鲜明的保护点。

本发明的靠右行驶平面功能层与靠左行驶平面功能层,仅仅是车道的布置方法,而不是车辆对向行驶会车的方法。因为该道路系统所有股道(股道,是交通学的一种统称,可以是单车道、双车道、多车道,车道之间用实线或虚线隔离,没有实物隔离,本专利中的主干道、辅道都是股道)与匝道全部为单行路,所以不存在对向行驶会车。

本发明的双向行驶车道的交叉路口设有掉转头匝道13,请参阅图6,在具体使用时,驾驶者可根据实际路程,选择在掉转头匝道13掉头或者驶入另一平面功能层,从而以最优行程行驶。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靠右与靠左行驶混合布置主干麻花状路网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方案;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