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人行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26411发布日期:2021-01-05 17:55阅读:462来源:国知局
一种简易人行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交通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简易人行道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度的不断发展,特别是随着各种高层建筑和地下轨道工程的不断增多,需要进行相应的施工建设,由于现在建筑工地中人车分流的规定,在建筑工地内必须设置单独的人行道,主要作用是为了将人与车分离开来,互不干扰各行其道,以提高人和车的安全系数。再加上实际施工过程对人行道的工程进度、材料周转次数等方面的要求,人行道施工越来越受到施工技术人员的重视。

以前,人行道砖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劳动量较大,施工进度慢,而且重复利用率低,容易造成工期的延长和材料的浪费,导致施工成本的增大。为了解决临时人行道施工造成的现场工作量大、施工效率低、施工顺序复杂、施工受制于周围环境空间、道路设施各方面的限制,不得不搭设相应的临时施工人行道来满足建筑工地中人车分流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简易人行道结构,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踏板和支撑框架固定连接,支撑框架和透水基体限位连接,从而构成整体,支撑框架一端开设有连接槽,支撑框架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槽相适应的连接块,因此多个支撑框架可首尾连接形成一定长度的人行道框架,其长度可调,适用性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简易人行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布设的踏板、支撑框架和透水基体,所述踏板和支撑框架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框架和透水基体限位连接,所述支撑框架的一端开设有连接槽,所述支撑框架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槽相适应的连接块。

上述的一种简易人行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基体包括由输水砖组成的输水体和围设在输水体四周的透水砖,所述透水砖上开设有互相贯通的导流槽。

上述的一种简易人行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在透水砖上沿对角线方向布设,所述导流槽的横截面呈半圆形,所述导流槽的下方均匀布设有多个导流孔。

上述的一种简易人行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的两侧分别安装有对透水基体进行限位的限位块。

上述的一种简易人行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上开设有供焊接件穿过的焊接孔。

上述的一种简易人行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上设置有用于相互连接的挂耳。

上述的一种简易人行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基体为透水混凝土基体,所述透水混凝土基体内预埋有多个牛腿限位件。

上述的一种简易人行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牛腿限位件包括翼板、分别与所述翼板相垂直的第一挂板和第二挂板,所述第二挂板的尺寸与支撑框架相适应。

上述的一种简易人行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翼板为可调高翼板。

上述的一种简易人行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具有弧形表面,所述弧形表面的弧度为3°~10度°。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实现及使用操作方便。

2、本实用新型中踏板和支撑框架固定连接,支撑框架和透水基体限位连接,从而构成整体,使用效果好。

3、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框架一端开设有连接槽,支撑框架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槽相适应的连接块,因此多个支撑框架可首尾连接形成一定长度的人行道框架,其长度可调,适用性高。

4、本实用新型中采用透水基体,增加了对流水的疏导性,从而增加了透水率,使用效果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踏板和支撑框架固定连接,支撑框架和透水基体限位连接,从而构成整体,支撑框架一端开设有连接槽,支撑框架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槽相适应的连接块,因此多个支撑框架可首尾连接形成一定长度的人行道框架,其长度可调,适用性高。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支撑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透水基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透水砖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限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预埋牛腿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踏板;2—支撑框架;21—竖向角钢;

22—横向角钢;23—连接槽;24—连接块;

25—通孔;31—透水砖;32—输水砖;

311—导流槽;312—导流孔;4—圆头十字钻尾丝;

5—限位块;51—焊接孔;52—挂耳;

6—透水混凝土基体;7—牛腿限位件;71—翼板;

72—第一挂板;73—第二挂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一种简易人行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布设的踏板1、支撑框架2和透水基体,所述踏板1和支撑框架2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框架2和透水基体限位连接,所述支撑框架2的一端开设有连接槽23,所述支撑框架2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槽23相适应的连接块24。

实际使用时,为了进一步提高装配效率,踏板1、支撑框架2和透水基体均为预制结构。

踏板1采用裁剪完成的钢板,钢板表面具有摩擦颗粒,并对钢板四周进行防腐处理。

支撑框架2采用横向角钢22和竖向角钢21焊接而成,支撑框架2呈多行多列结构,横向角钢22和竖向角钢21上均开设有通孔25。踏板1与支撑框架2通过圆头十字钻尾丝4固定连接。支撑框架2一端开设有连接槽23,支撑框架2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槽23相适应的连接块24,因此多个支撑框架2可首尾连接形成一定长度的人行道框架,其长度可调,适用性高。

本实施例中,透水基体包括由输水砖32组成的输水体和围设在输水体四周的透水砖31,所述透水砖31上开设有互相贯通的导流槽311。所述导流槽311在透水砖31上沿对角线方向布设,所述导流槽311的横截面呈半圆形,所述导流槽的下方均匀布设有多个导流孔312。

实际使用时,输水砖32为普通方砖,输水砖32围砌成呈立方体的砖体,该砖体为输水体。透水砖31上开设有导流槽311,相邻两个透水砖31上的导流槽311相互连通,导流槽311的下方均匀布设有多个导流孔312,水体经踏板1和支撑框架2流向透水基体,导流槽311和导流孔312增加了透水基体对流水的疏导性,使用效果好。导流槽311沿透水砖31对角线方向布设,增加了导流槽311的长度;导流槽311的横截面呈半圆形,增加了导流槽311与水体接触的宽度,同时弧形面对水体起到缓冲作用,减慢了水体流速,从而增加了透水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框架2的两侧分别安装有对透水基体进行限位的限位块5。所述限位块5上开设有供焊接件穿过的焊接孔51。实际使用时,支撑框架2具有四个侧面,其中两个相向的侧面用于首尾相连,另外两个相向的侧面用于安装限位块5。限位块5与支撑框架2固定连接,优选采用焊接。焊接件穿过限位块5的焊接孔51并与支撑框架2固定连接,焊接件的使用可调节限位块5与支撑框架2之间的距离,使用效果好。

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块5上设置有用于相互连接的挂耳52。实际使用时,为了增加人行道结构的一体性,避免各块分散,在限位块5上设置挂耳52,各个挂耳52可通过链体、绳体、锁体或其他方式连接,从而增加人行道的稳固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踏板1具有弧形表面,所述弧形表面的弧度为3°~10度°。实际使用时,踏板1优选为钢板。踏板1的表面设置有摩擦颗粒,踏板1的表面涂覆有防腐蚀层。踏板1底部为平面,踏板1的表面为弧形,其中踏板1的表面两端低于踏板1的表面中心,弧形表面的弧度为3°~10度°,方便水体流入底层进入透水基体,从而避免水体堆积在踏板1上,造成踩踏溅水。

实施例二

如图6和图7所示,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透水基体为透水混凝土基体6,所述透水混凝土基体6内预埋有多个牛腿限位件7。所述牛腿限位件7包括翼板71、分别与所述翼板71相垂直的第一挂板72和第二挂板73,所述第二挂板73的尺寸与支撑框架2相适应。所述翼板71为可调高板。

实际使用时,透水混凝土基体6的底部具有地基体,地基体包括铁丝网和包覆在铁丝网内的碎石,所述碎石的最大直径不大于5cm。地基体为透水混凝土基体6提供硬度支撑,避免透水混凝土基体6沉降。牛腿限位件7具有翼板71、第一挂板72和第二挂板73,其中第一挂板72埋设在透水混凝土基体6内。第二挂板73卡合在支撑框架2内,从而起到对透水混凝土基体6和支撑框架2的限位作用,使用灵活简便。

所述翼板71具有多个子板,多个子板之间相互卡接,相邻两个子板的卡接处设置有抱箍或卡环。通过多个子板拼接连接的方式,可调节翼板71的高度,适用性好。

其中,说明书中未做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