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弯折警示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52232发布日期:2021-02-18 16:00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弯折警示柱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安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弯折警示柱。


背景技术:

[0002]
警示柱是交通领域中起警示作用的设备,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常见的警示柱大多数为固定设置,通常用于道路、建筑物和停车位之间的隔离,对于车位或者小区道路等较为狭窄的路段,新手司机在出入库或者行驶的过程中,稍有不慎往往会与路旁的警示柱进行刮擦,不但会损坏警示柱,而且会损伤车漆,给使用带来不便;传统的警示柱用于车位锁时,或者需要反复拆装以实现车位锁的打开和关闭,或者结构较为复杂,成本高,操作繁琐,这些都给警示柱的使用带来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弯折警示柱,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车位锁警示柱使用不便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立柱内部设置有挡板,挡板上设置有导向孔,导向孔具有导向的作用,避免插销在滑动的过程中发生偏移,使滑动更加平稳,便于插销端部插设在相对应的定位孔内;立柱内部设置有回位弹簧,回位弹簧套设在插销上且两端分别与限位环和挡板相抵,使用时插销在回位弹簧的作用下能够快速插设在相应定位孔内,操作更加方便,位置锁定更加牢固;可弯折警示柱还包括转动轴,立柱通过转动轴能够实现径向转动;转动轴轴线、立柱底面中心线和底柱顶面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对称设置,立柱底面倾斜角度和底柱顶面的倾斜角度设置为45
°
,立柱转动180
°
后能够实现90
°
弯折;立柱上设置有握持部,握持部与插销相连,人手握持所述握持部能够带动插销动作;插销顶部与柱帽相连,柱帽形成握持部,结构简单便于握持;主体顶部插设在柱帽内部,便于握持部的提起,使操作更加方便;底柱内部设置有底盘,底盘上设置有安装部,使底柱安装更加牢固;第二定位孔的数量设置为多个,使立柱能够实现多方向不同角度的弯折等);详见下文阐述。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5]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弯折警示柱,包括底柱和立柱,其中:所述立柱设置在所述底柱上,所述立柱与所述底柱可转动相连,所述立柱的底面和所述底柱的顶面均倾斜设置且相互贴合,所述立柱内部设置有插销;所述立柱的底面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贯穿所述底柱的顶面,所述插销的端部能穿过所述第一定位孔,以使所述立柱和所述底柱同轴线设置;所述立柱的底面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孔贯穿所述底柱的顶面,提起并转动所述立柱使所述插销的端部能穿过所述第二定位孔,以使所述立柱与所述底柱成夹角设置。
[0006]
优选地,所述立柱内部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上设置有导向孔,所述插销穿过所述导向孔且能沿所述导向孔滑动。
[0007]
优选地,所述立柱的内部设置有回位弹簧,所述插销的外壁上设置有限位环,所述回位弹簧套设在所述插销上且两端分别与所述限位环的顶面和所述挡板的底面相抵。
[0008]
优选地,所述可弯折警示柱还包括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相对于所述立柱的底面垂直设置,所述转动轴穿过所述底柱的顶面,所述立柱通过所述转动轴能相对于所述底柱径向转动。
[0009]
优选地,所述转动轴的轴线、所述立柱底面的中心线以及所述底柱顶面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直线;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相对于所述转动轴对称设置;所述立柱底面的倾斜角度和所述底柱顶面的倾斜角度均设置为45
°

[0010]
优选地,所述立柱上设置有握持部,所述握持部与所述插销相连。
[0011]
优选地,所述立柱包括柱体和设置在所述柱体顶部的柱帽,其中:所述插销设置在所述柱体内部,所述插销的顶部与所述柱帽相连,所述柱帽形成所述握持部。
[0012]
优选地,所述柱体顶部插设在所述柱帽内部。
[0013]
优选地,所述底柱的底部设置有底盘,所述底盘上设置有安装部。
[0014]
优选地,所述第二定位孔的数量至少设置为一个。
[0015]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弯折警示柱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
所述可弯折警示柱包括立柱和底柱,所述立柱设置在底柱上,所述立柱与所述底柱可转动相连,所述立柱的底面和所述底柱的顶面均倾斜设置且相互贴合,立柱与底柱相连的侧面倾斜设置,配合可转动相连的连接方式,使立柱与底柱之间的夹角能够随着立柱的转动而发生变化,从而实现警示柱的弯折;所述立柱内部设置有插销,所述立柱的底面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贯穿所述底柱的顶面,所述插销的端部能穿过所述第一定位孔,以使所述立柱与所述底柱同轴线设置,常态下,插销插设在第一定位孔内,将立柱和底柱锁定在同轴线的位置状态,此时警示柱处于完全展开状态;所述立柱的底面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孔贯穿底柱的顶面,转动所述立柱使所述插销穿过所述第二定位孔,以使所述立柱与所述底柱成夹角设置,弯折时,插销插设在第二定位孔内,将立柱和底柱锁定在成夹角的位置状态,此时警示柱处于弯折状态;本实用新型通过转动立柱便可实现警示柱的展开和折弯,结构简单,状态稳定,操作便捷,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0017]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是本实用新型90度折弯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0]
图3是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
附图标记
[0022]
1、底柱;2、立柱;21、插销;211、限位环;22、第一定位孔;23、第二定位孔;24、挡板;241、导向孔;25、回位弹簧;26、转动轴;3、柱帽;4、底盘;41、安装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0024]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弯折警示柱,如图1-图3所示,所述可弯折警示柱包括底柱1和立柱2,底柱1和立柱2的形状均设置为圆柱体,两者的直径相同,其中:立柱2设置在底柱1上,立柱2与底柱1可转动相连,立柱2的底面和底柱1的顶面均倾斜设置且相互贴合,立柱2内部设置有插销21;立柱2的底面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孔22,第一定位孔22贯穿底柱1的顶面,插销21的端部能穿过第一定位孔22,以使立柱2和底柱1同轴线设置;立柱2的底面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孔23,第二定位孔23贯穿底柱1的顶面,提起并转动立柱2使插销21的端部能穿过第二定位孔23,以使立柱2与底柱1成夹角设置。
[0025]
常态下,如图1和图3所示,插销21的底端插设在第一定位孔22内,此时,底柱1和立柱2竖直设置,所述可弯折警示柱处于竖直状态;在弯折的过程中,向上提拉插销21,使插销21与第一定位孔22相脱离,然后径向转动立柱2,插销21与立柱2同步转动,随着立柱2在转动,在倾斜面的作用下,立柱2相对于底柱1同步发生弯折,立柱2转动到位时,插销21插设在第二定位孔23内,将立柱2锁定在弯折状态;恢复常态时,反向操作;本实用新型底柱1和立柱2相连的面倾斜设置,配合可转动的连接方式,使立柱2在转动同时相对于底柱1弯折,通过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和插销的相互配合,能够将立柱2锁定在竖直状态和弯折状态,结构简单,状态稳定,操作便捷,使用方便。
[0026]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立柱2内部设置有挡板24,挡板24上设置有导向孔241,插销21穿过导向孔241且能沿导向孔241滑动,导向孔241具有导向的作用,能够有效避免插销在提拉过程中发生倾斜,便于插设在第一定位孔22或者第二定位孔23内。
[0027]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立柱2的内部设置有回位弹簧25,插销21的外壁上设置有限位环211,回位弹簧25套设在插销21上且两端分别与限位环211的顶面和挡板24的底面相抵;在弯折的过程中,克服回位弹簧25的弹力,提拉插销21,当立柱2转动到位时,释放插销21,插销21在回位弹簧25的作用下能够插设在第二定位孔23内;反向操作,便可使立柱2恢复至常态,回位弹簧25的设置使操作更加方便。
[0028]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所述可弯折警示柱还包括转动轴26,转动轴26相对于立柱2的底面垂直设置,转动轴26穿过底柱1的顶面,立柱2通过转动轴26能相对于底柱1径向转动。
[0029]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转动轴26的轴线、立柱2底面的中心线以及底柱1顶面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直线上;第一定位孔22和第二定位孔23相对于转动轴26对称设置;立柱2底面的倾斜角度和底柱1顶面的倾斜角度均设置为45
°
;在弯折的过程中,180
°
转动立柱2后,立柱2与底柱1之间的夹角呈90
°
,能够实现立柱2的90
°
弯折。
[0030]
类似的,通过将第二定位孔23设置在不同的位置,能够改变立柱2弯折时的径向转动角度。
[0031]
类似的,通过将立柱2底面的倾斜角度和底柱1顶面的倾斜角度均设置为不同的角度,能够改变立柱2处于弯折状态时,立柱2与底柱1的夹角。
[0032]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立柱2上设置有握持部,所述握持部与插销21相连,所述握持部与插销21同步动作。
[0033]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立柱2包括柱体和设置在所述柱体顶部的柱帽3,其中:插销21设置在柱体内部,插销21的顶部与柱帽3相连,柱帽3形成所述握持部。
[0034]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所述柱体顶部插设在柱帽3内部,柱帽3的底部设置有插槽,所述柱体顶部插设在所述插槽内;优选地,所述插槽的深度大于转动时插销21提拉的高度,使操作过程更加稳定。
[0035]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底柱1的底部设置有底盘4,底盘4设置为法兰盘,底盘4上设置有安装部41,安装部41设置为安装孔。
[0036]
可选地,底柱1和立柱2的外壁上均设置有反光带或者反光膜等。
[0037]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第二定位孔23的数量至少设置为一个。
[0038]
第二定位孔23设置为多个时,插销21与不同的第二定位孔23配合,能够实现立柱2的多角度转动和多角度弯折。
[0039]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