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尘收集吸尘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70817发布日期:2021-01-29 22:30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粉尘收集吸尘车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粉尘收集吸尘车。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对道路清洁机械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希望它们能够高效完成清洁作业,还希望减少在卸出垃圾或物料时由于扬尘对周围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为此,人们进行了大量研究。
[0003]
例如,2014年3月5日公开的标题为“一种纯吸扫路车卸料抑尘装置”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cn103614980a提出利用物理隔离减少扬尘的方案。纯吸扫路车卸料抑尘装置主要包括:铰接支座、箱体、卸料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运动推杆、内旋转支架、旋转支架安装架、卸料导向坡道、隔离罩、旋转支架运动限位链条、外旋转支架,其连接方式为:运动推杆通过铰接支座分别与箱体和外旋转支架相连,外旋转支架和内旋转支架与旋转支架安装架相连,隔离罩与内旋转支架和外旋转支架相连,卸料导向坡道与箱体和旋转支架安装架相连,各个内旋转支架之间通过旋转支架运动限位链条相连,卸料口与箱体相连,内旋转支架和外旋转支架通过旋转支架运动限位链条相连。卸料时通过控制运动推杆运动可展开隔离罩使物料与外界隔离。该申请宣称解决了卸料扬尘问题,显著提升了吸尘车清洁环保的特性。然而,这种物理隔离方案存在占地面积大、结构复杂以及导向坡道和隔离罩自身难以清洁的问题,尤其在一些并不宽敞的城市小路上进行清扫时,占地和清理问题更为突出。
[0004]
又例如,2017年8月22日公开的标题为“一种吸尘车压尘装置”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cn206428630u提出了加湿减少扬尘的方案。吸尘车压尘装置包括喷雾装置、水箱、水泵和控制器;所述喷雾装置安装在吸尘车的车后门处,其上具有设有多个高压喷头,所述高压喷头喷雾方向均朝向车后门外端面;所述水箱和水泵均设置在吸尘车的车厢内,所述水泵输入端通过管路连通水箱,其输出端通过管路连通所述喷雾装置,所述控制器安装在吸尘车的驾驶室内,并电连接所述水泵。该申请宣称其优点为: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可有效抑制吸尘车卸载垃圾时的扬尘,避免二次污染现象发生。然而,这种方案存在的问题是容易造成车厢内外要么泥泞不堪,要么灰尘结块并在干燥后粘结在吸尘车上,不易清理。在环境较为干燥的时候,需要频繁补水才能达到该申请所宣称的效果,容易造成水资源浪费。而遇到环境较为寒冷的时候,该方案又容易造成结冰等情况,不易作业。
[0005]
又例如,2020年5月26日公开的标题为“一种可以自由调节的吸尘车厢体卸料导向机构”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cn210621589u提出了另一种物理隔离减少扬尘的方案。可以自由调节的吸尘车箱体卸料导向机构包括箱体、卸料导向板和驱动装置,所述卸料导向板与所述箱体尾部底边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带动所述卸料导向板绕其连接处销轴的中心轴线旋转,所述卸料导向板可旋转至与地面接触或与所述箱体尾部背板抵接。该申请宣称其有益效果是:在排放口增加了可收放的卸料导向机构,从而实现排放口的垃圾正确的流入垃圾池内,保证垃圾池周边的干净,可有效的提高与其他环卫车的对接适配功能。可有效的提高卸料、抑尘功能,可有效的提高吸尘车的工作效率,在不使用时还能够
收起卸料导向板,另外在打开时行进过程中,遇到路面上有障碍物时,也能够收起卸料导向板以躲避障碍物。然而,这种方案存在的问题是占地面积大且无法阻挡车厢内尘土在卸料过程中造成的扬尘现象。
[0006]
本背景技术仅为了便于了解本领域的相关技术,并不视作对现有技术的承认。


技术实现要素:

[0007]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至少解决上述部分技术问题的粉尘收集吸尘车。
[0008]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粉尘收集吸尘车,包括:清扫吸尘装置;限定出负压舱和正压舱的厢体,所述负压舱与所述清扫吸尘装置相连通;负压源,具有与所述负压舱相连通的进风口和与所述正压舱相连通的第一出风口;连接至所述厢体的后门,所述后门形成有至少一个排尘口;和对应所述至少一个排尘口安装至所述后门的至少一个受控式排尘装置。
[0009]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粉尘收集吸尘车,借助于负压源与正压舱和负压舱的配合,清洁作业可完全依靠气流在封闭回路中循环进行,减少吸尘车的排气量。受控式排尘装置可以为吸尘车卸出内容物提供了另一种选择,即在不开启吸尘车卸出口的情况下,通过受控式排尘装置将吸尘车内尘土等送至排尘口并排出。可以在排尘口设置收集装置以收集排出的灰尘。受控式排尘装置可由人工控制实现送料、退料、停止等动作,使灰尘能在受控的状态下有序排出,而不会随意扩散到大气中造成二次污染。
[001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受控式排尘装置包括:受控的输送机构,其具有输送始端和临近相对应的排尘口的输送末端;和可开闭地安装至相对应的排尘口的封盖。尘土被输送机构在受控状态下从输送始端送到输送末端,并从排尘口平稳排出,相较于直接打开厢体后门倾倒而言,能够实现尘土的无扬尘式排放。封盖打开时可以正常排放尘土,封盖关闭时尘土被留存在厢体内,防止尘土从厢体漏出。
[001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粉尘收集吸尘车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厢体上并与负压源流体连通从而抽吸空气的空气净化装置。空气净化装置可以吸进粉尘收集吸尘车周围的空气并过滤空气中的粉尘颗粒,再将过滤后的干净气体排出,提高周围环境空气质量。
[001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排尘口包括在所述后门的下部区域的第一排尘口和在所述后门的上部区域的第二排尘口,所述至少一个受控式排尘装置包括对应于所述第一排尘口安装至所述后门的下部区域的至少一个第一受控式排尘装置和对应于所述第二排尘口安装至所述后门的上部区域的至少一个第二受控式排尘装置。两个排尘口分别对应正压舱和负压舱,将两个舱内的尘土各自排出,防止两个舱内的尘土混合。两个受控式排尘装置可各自独立运行,也可同步运行。这样厢体内尘土的排出方式更加灵活易操作,并进一步减少扬尘。
[0013]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受控式排尘装置的输送机构包括:安装至所述后门的下部区域的第一驱动机构;连接至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第一转轴;和相对且旋向相反地连接至所述第一转轴的一对螺旋推送叶片,其中所述第一排尘口在所述后门居中设置;所述第二受控式排尘装置的输送机构包括:安装至所述后门的上部区域的第二驱动机构;连接至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第二转轴;和连接至所述第二转轴并从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连续螺旋延伸至另一端以临近所述第二排尘口的一个螺旋推送叶片,其中所述第二排尘口在所述
后门的一侧设置。这样,第一受控制排尘装置的输送始端位于两侧,而输送末端位于中间。两个螺旋推送叶片将尘土从两侧向中间推送并进而从排尘口排出。第二受控式排尘装置的输送始端位于一侧,而输送末端位于另一侧。一个螺旋推送叶片将尘土从一侧向另一侧推送并进而从排尘口排出。装置结构简单易操作。
[0014]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厢体的远离所述后门的端部可被升起,所述后门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厢体上并能与所述厢体一起限定出卸出口。这样,粉尘收集吸尘车的卸载方式更加灵活,可以选择保持厢体水平并关闭后门、打开排尘口以无扬尘的方式排出尘土,也可以选择抬起厢体前端并打开后门以倾倒的方式将尘土卸出。
[0015]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排尘口连接有排尘管。排尘管可连接收集装置。尘土从排尘口经排尘管排出并被收集装置收走,防止尘土扬散到空气中。
[0016]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清扫吸尘装置包括吹扫口、清扫刷和与所述负压舱相连通的吸尘口,所述负压源具有与所述吹扫口相连通的第二出风口。清扫吸尘装置例如可以是清扫盘的方式,清扫刷、吹扫口和吸尘口都形成在清扫盘上。
[0017]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厢体具有连通所述正压舱与大气的排气口,所述粉尘收集吸尘车被构造成所述厢体的排气口的排气量占所述清扫吸尘装置的吸尘口和所述空气净化装置的进气量的10%—30%。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粉尘收集吸尘车,排放的气体只占吸入的气体的10%—30%,其余气体进入负压舱、负压源和正压舱构成的循环回路中参与清扫作业,有效提高清扫作业效率,且减少气体排放。
[0018]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净化装置包括:连接至所述厢体且内部限定出风道的外壳,所述风道的第一端与大气连通,所述风道的第二端与所述厢体的负压舱流体连通;和在所述风道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布置在所述外壳内的净化机构,所述净化机构包括横向布满所述风道的一级滤网和二级滤网,所述二级滤网布置在所述一级滤网的朝向所述风道的第二端的一侧并横向布满所述风道,所述二级滤网为适于过滤pm2.5颗粒物的hepa高效过滤网。
附图说明
[0019]
以下,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实施例,其中:
[0020]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粉尘收集吸尘车的剖视图;
[0021]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粉尘收集吸尘车的局部示意图,其中省去了车头和底盘;
[0022]
图3是图2的a-a向局部剖视图;
[0023]
图4是图3的b处放大图;
[0024]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粉尘收集吸尘车的后门总成的示意图;
[0025]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粉尘收集吸尘车的后门总成的侧视图;
[0026]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粉尘收集吸尘车的后门总成的封盖和开闭机构的示意图。
[0027]
附图标记说明:
[0028]
1、粉尘收集吸尘车;2、厢体;21、前壁;22、后壁;23、顶壁;24、底壁;25、隔板;26、正压舱;27、负压舱;28、引流部;281、流道;29:挡板;31、过滤部;32、过滤部;4、后门总成;41、
后门;411、后门板;412、侧板;413、封板;414、隔板;415、第一排尘口;416、第二排尘口;417、隔板;42、第一排尘装置;421、第一输送机构;4211、第一驱动机构;4212、第一转轴;4213、第一螺旋推送叶片;4214、第二螺旋推送叶片;422、第一封盖;423、第一开闭机构;4231、第一推杆电机;4232、第一连杆;4233、支架;43、第二排尘装置;431、第二输送机构;4311、第二驱动机构;4312、第二转轴;4313、第三螺旋推送叶片;432、第二封盖;433、第二开闭机构;4331、第二推杆电机;4332、第二连杆;44、液压管路;45、观察窗;451、观察口;452、盖子。46、后门致动机构;5、空气净化装置;51、外壳;511、风道;52、防雨机构;521、进口;53、净化机构;531、一级滤网;532、二级滤网;54、连接管;6、负压源;61、进风口;62、出风口;7、抽吸管;8、底盘;9、排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0030]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粉尘收集吸尘车的示意性剖视图,图2以局部图的方式示意性示出了图1的粉尘收集吸尘车,其中车头和底盘被省去。如图所示,粉尘收集吸尘车1包括可移动的底盘8和安装在底盘8上的厢体2。厢体2的靠近车头的前端可以升起(例如以油缸抬起或以千斤顶顶起)以方便从厢体2的远离车头的后端卸出垃圾或排出尘土。在厢体2内以挡板29分隔出了正压舱26和负压舱27。例如为风机的负压源6安装在厢体2上,负压源6的进风口61与负压舱27流体连通,从负压舱27抽吸气体,而负压源6的出风口62与正压舱26流体连通,向正压舱26排出气体。正压舱26可设有连通大气的排气口或与设置在厢体2其他位置的通向大气的排气口相连通。在一些实施例中,正压舱26与排气口9流体连通,向空气中排出气体。抽吸管7的一端伸入负压舱27中,另一端向下延伸并连接清扫吸尘装置(图中未示出),以便于进行路面抽吸清扫作业。清扫吸尘装置可包括与负压源的另一出气口相连通的吹扫口、清扫刷和与负压舱相连通的吸尘口。在一些实施例中,吸尘口通过抽吸管7与厢体2的负压舱27相连通,可以抽吸收集路面的灰尘、垃圾等。在一些实施例中,吹扫口与负压源6的另一出风口(图中未示出)通过导气管相连通,负压源6的该另一出风口位于负压源6的进风口61和出风口62之间。吹扫口可以设置成朝向吸尘口喷出气体,将路面的尘土、垃圾等吹向吸尘口,有助于吸尘口更高效的完成吸尘清洁作业。在厢体2顶部还设有与负压舱27流体连通的清洁车车载空气净化装置5(以下简称“空气净化装置”),以抽吸空气并收集和过滤空气中可能存在的粉尘等。
[0031]
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厢体2由多个侧壁围成,所述多个侧壁包括顶壁23、在顶壁23的靠近车头的一端与顶壁23相连接的前壁21和在顶壁23的靠近车尾的一端与顶壁23相连接的后壁22,其中前壁21与后壁22相对间隔设置。竖向设置的隔板25连接至顶壁23并位于前壁21与后壁22之间,在隔板25与后壁22之间连接有与顶壁23相对设置的底壁24。这样,顶壁23、隔板25、底壁24、后壁22连同厢体左右两个侧壁共同围设出厢体2的收集空间,而顶壁23、前壁21、隔板25连同厢体左右两个侧壁共同围设出连通大气的敞开空间。挡板29设置在收集空间中并连接在前壁21、后壁22和厢体左右两个侧壁之间,由此,挡板29将收集空间分隔为位于下方的负压舱27和位于上方的正压舱26。
[0032]
在一个实施例中,负压源6可以安装在厢体2上,且负压源6的进风口61经挡板29的开口与负压舱27相连通。负压源6例如可选用风机,通过风机带动风机叶轮高速旋转,将厢体2的负压舱27抽成一定程度的真空,经抽吸管7将灰尘、垃圾等吸入负压舱27。进入负压舱27后,由于突然扩压,气流速度变慢,吸入物中大部分质量较大的物质在重力作用下沉降下来,实现第一次空气与灰尘的粗分离,而一些细微粉尘被风机叶轮吸入。在叶轮的高速旋转下,灰尘获得能量以一定的速度和压力被甩进风机的机壳。灰尘在机壳内做高速圆周运动。根据离心力公式:f=mωv(离心力=质量
×
角速度
×
线速度)表明:在相同速度下,质量越大,获得的离心力越大。因为灰尘的质量远远大于空气的质量,所以灰尘更靠近机壳边缘运动,从而灰尘和气体产生了分离,实现第二次空气与灰尘的细分离。分离后的细微灰尘受惯性力的作用被甩进了厢体2的正压舱26并沉淀下来,而被分离后的气体沿着导气管进入清扫吸尘装置的吹扫口。气流从吹扫口喷出将地面灰尘、杂物吹向抽吸管7,然后再由抽吸管7吸起进入厢体2的负压舱27。在此循环中,达到了吸除地面杂物与灰尘的目的。
[0033]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风机的机壳中的叶轮侧方还装有增压机构(图中未示出),利用增压机构使经风机的另一出风口流出的气体增压并高速进入导气管中。在一个实施例中,增压机构可以是导流环,该导流环可以为圆形,由上、下两块带一定锥度的圆形钢板与中间数片导流片构成。在气流旋转运动中,导流片能使气流由圆周运动变成径向运动,并使气流压力增加,从而以高速通过导气管并从清扫吸尘装置的吹扫口喷出。
[0034]
为防止吸入的物质对负压源6造成损坏,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挡板29的连通进风口61的开口处可设有过滤部31。过滤部31例如可以是网格板或栅格板。
[0035]
在一些实施例中,抽吸管7的端部伸入负压舱27中,且该伸入端被构造成抛物曲线构型。借此,吸入物中质量较大的物质会以抛物线轨迹在负压舱27内运动直至落在底壁24上,防止对厢体2的后壁22和后门41造成冲击,同时减小对底壁24的冲击。清扫抽吸管7的伸入端的抛物曲线构型参数满足使物体的抛物线运动轨迹避让开挡板29和后壁22。
[0036]
继续参考图2,在厢体2的顶壁23上对应于正压舱26的位置形成有开口,以允许正压舱26与设在厢体2上的排气口9相连通。在顶壁23的开口处可以设有对正压舱26内的空气进行净化的过滤部32,以使正压舱26向排气口9排出清洁空气。过滤部32例如可以是干式滤尘装置,例如袋式除尘器。当含尘气体穿过袋式除尘器时,颗粒大、比重大的粉尘会由于无法穿过而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并落入正压舱。当含有较细小粉尘的气体在通过袋式除尘器的滤料时,细小粉尘被阻留。气体由此得到净化。
[0037]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厢体2的顶壁23上设有引流部28,例如导流板。引流部28覆盖顶壁23的开口并与顶壁23之间形成流道281。此外,排气口9设置在顶壁23的位于前壁21与隔板25之间的部位。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排气口9向厢体2的由前壁21、顶壁23和隔板25围成的敞开空间中伸出并连通大气。引流部28在顶壁23上延伸至使其流道281与排气口9相连通。借此,从正压舱26排出的被净化的空气沿着引流部28的流道281流至排气口9,并从排气口9排出至大气中。
[0038]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厢体2的顶部设有空气净化装置5。图3和图4更清楚地示出了空气净化装置5的示例性示意图。如图所示,空气净化装置5包括设在厢体2的顶壁23上的外壳51,在外壳51内形成连通大气与负压舱27的风道511。在外壳51的一端设有防雨机构52。防雨机构52例如可以是百叶窗机构,包括多个间隔开的叶片。这些叶片之间的间隙
形成了空气净化装置5的进口521。清洁车1周围的空气可以经进口521进入外壳51的风道511中。百叶窗机构的叶片可以是以固定角度倾斜设置,以防止雨水等进入外壳51中。或者,百叶窗机构的叶片的倾斜角度可以是可调整的,以根据需要调整进口521的大小。
[0039]
在外壳51内还设有净化机构53,以对风道511内的空气进行过滤,去除空气中所含的粉尘、颗粒物等,例如pm10颗粒物、pm2.5颗粒物。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净化机构53采用两级过滤,包括例如为粗过滤网的一级滤网531和例如为hepa高效过滤网的二级滤网532。一级滤网531可以阻挡柳絮等随空气流入外壳51的风道511中,而在一级滤网531的背向进口521一侧设置的二级滤网532可由pet复合高效过滤材料制成,能拦截空气中的pm10、pm2.5等微细颗粒物,且空气净化效率可达到99.9%以上。一级滤网531和二级滤网532可横向布满风道511,以使流经风道511的全部气体都经过净化机构53。虽然图中仅示出了一级滤网531和二级滤网532沿竖向布置,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一级滤网531和二级滤网532可以有其他的布置形式,例如以一定角度倾斜设置,只要能在横截面上看布满风道511即可。一级滤网531和二级滤网532可借助安装在外壳51内周壁上的支架安装固定。可选地,一级滤网531和二级滤网532中的一个或两个可以随着清洁车使用时间的增加而替换。
[0040]
外壳51的另一端设有允许风道511内的流体从外壳51排出的出口。如图所示,出口例如可以是直接形成在外壳51的壁上的开口。出口处连接有连接管54,连接管54还经隔板25伸入负压舱27内,从而将外壳51内的风道511与负压舱27流体连通。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管54的从隔板25伸入负压舱27的长度小于抽吸管7的从隔板25伸入负压舱27的长度,且挡板29的用于使负压源6的进风口61与负压舱27流体连通的开口靠近隔板25设置。这样,经连接管54进入负压舱27的清洁空气可以快速被负压源6抽走,减少经连接管54进入负压舱27的气体与经抽吸管7进入负压舱27的气体的混合,可以降低进入负压源6内的气体的含尘量。
[0041]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设置另一风机并使其与负压源6同轴运动。负压源6的进风口61连通抽吸管7,出风口62连通正压舱;而该另一风机的进风口连通连接管54,出风口连通厢体2的排气口9。这样,可实现对抽吸管和连接管的同步抽吸,还能避免连接管中的空气进入负压舱与抽吸管中的空气混合。在一些实施例中,排气口9可设置在厢体2的顶部并靠近车尾,经空气净化装置5排出的干净气体可直接排向排气口9。
[0042]
参考图3和图4,空气净化装置5例如可以在顶壁23的相对两侧设置共计8个过滤区域,每个过滤区域各自设有防雨机构52。这些过滤区域内可共享净化机构53,也可以各自设有净化机构53。
[0043]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粉尘收集吸尘车,整车清洁循环全部依靠气流完成,借助于风机与正压舱和负压舱的配合,经空气净化装置和清扫吸尘装置进入车内的气流在闭合通道内高速循环且几乎无气体漏出,因为灰尘一直被气流裹挟,所以不会带来扬尘问题。由于采用了吹吸结合方式,等于利用了叶轮工作时产生的全压(吸力的负压,吹力的正压),不但增加了清扫宽度,也节约了不少的能源。由于是干吸式,不用喷水,节约了水资源,并且北方冬季照常作业(无水不怕结冰)。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粉尘收集吸尘车可以使用于有大量尘土与杂物的地方,能有效地清除地面粉尘,又不会造成二次扬尘。减少了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含量,保护了环境,提高了城市卫生水平。通过气流在风机、正压舱、负压舱的循环,仅有少部分气体从厢体的排气口排出。厢体的排气口的排气量只占经空气净化装置和清扫吸
尘装置吸进气体的进气量的10%—30%,也就是粉尘收集吸尘车的整车排气量几乎只占整车进气量的10%-30%,粉尘收集吸尘车的70%-90%的进气都用于自身清扫作业并在一个闭环中循环,实现仅有少量气体排放的效果,且这些被排放的气体也是经过过滤的清洁空气,有效解决吸尘车排放大量气体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
[0044]
参考图5至图7,后门总成4安装在后壁22上。后门总成4整体可枢转以打开或关闭厢体2的收集空间。当厢体2的前端升起而后门总成4枢转打开厢体2的收集空间时,后门总成4的后门41与厢体2之间限定出卸出口,可将厢体2内的垃圾以倾倒的方式排出。当厢体2的前端升起而后门总成4仍旧关闭厢体2的收集空间时,依靠后门总成4可实现将正压舱26和负压舱27内沉积的尘土以各自独立可控且几乎无扬尘的方式排出,避免对空气造成二次污染。
[0045]
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后门总成4包括后门41、第一排尘装置42和第二排尘装置43。后门41通过枢转轴安装在后壁22上,并在后壁22与后门41之间连接有后门致动机构46以控制后门41翻转打开或关闭厢体2的收集空间。后门致动机构46可选用可伸缩的机构,例如活塞缸。活塞缸一端铰接在后壁22上,另一端铰接在后门41上。通过活塞杆伸出或缩回来驱动后门41翻转。在一个实施例中,活塞缸为油缸。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后门41可以具有凹槽。在一个实施例中,后门41包括后门板411和连接在后门板411周边的多个(例如4个)侧板412。后门板411与侧板412共同围出了用于安装第一排尘装置42和第二排尘装置43的安装凹槽。
[0046]
如图5和图6所示,后门41在对应于负压舱27的下部区域形成有第一排尘口415,在对应于正压舱26的上部区域形成有第二排尘口416。第一排尘装置42对应于第一排尘口415安装,用于将负压舱27内沉积的尘土可控地送至第一排尘口415并经第一排尘口415排出以便于收集。第二排尘装置43对应于第二排尘口416安装,用于将正压舱26内沉积的尘土可控地送至第二排尘口416并经第二排尘口416排出以便于收集。
[0047]
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排尘装置42包括第一输送机构421、第一封盖422和第一开闭机构423。第一封盖422可动地安装在第一排尘口415处,以打开或关闭第一排尘口415。第一封盖422的可动方式可以是枢转或平移。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封盖422通过枢转轴安装在第一排尘口415处,第一开闭机构423与第一封盖422连接并控制第一封盖422的枢转。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开闭机构423包括第一推杆电机4231和第一连杆4232,其中第一推杆电机4231铰接在后门41的后门板411上,而第一连杆4232的一端与第一推杆电机4231铰接,另一端与第一封盖422连接。或者,第一推杆电机可被替换为其他能够被控制以进行直线运动的线性运动机构。如图所示,可以在第一排尘口415处设有支架4233,并使第一封盖422铰接在支架4233上。连杆有助于将第一封盖压紧在第一排尘口上,防止尘土漏出。在一个未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封盖422也可以手动控制开闭。
[0048]
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输送机构421对应于负压舱27设置在后门41的安装凹槽内,第一输送机构421的输送始端远离第一排尘口415,而第一输送机构421的输送末端指向或临近第一排尘口415,以实现将尘土朝第一排尘口415输送并排出。如图所示,第一输送机构421包括安装在后门41上的第一驱动机构4211、连接在第一驱动机构4211上的第一转轴4212、在第一转轴4212的外周以螺旋状延伸的第一螺旋推送叶片4213和第二螺旋推送叶片4214,其中第一螺旋推送叶片4213与第二螺旋推送叶片4214在第一转轴4212上的布置方
式是相对且旋向相反的。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排尘口415在后门板411的下部区域中居中设置,第一螺旋推送叶片4213与第二螺旋推送叶片4214能够将尘土从后门两侧推向中间以从第一排尘口415排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输送机构421具有在后门相对两侧的两个输送始端和居中的输送末端。
[0049]
在一个未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受控式排尘装置还可包括与第一输送机构成角度(例如90度)设置的另一套输送机构,该另一套输送机构可以从厢体2的负压舱27内部伸向第一输送机构的输送始端。该另一套输送机构与第一输送机构相似地设置有驱动机构和转轴、螺旋推送叶片,用于将负压舱内的尘土推送至第一输送机构的始端,然后第一输送机构再将接收的尘土推送至第一排尘口。
[0050]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4211连接至液压管路44并由液压控制,这样的第一驱动机构4211可选用液压马达。第一驱动机构4211受控启动或停止第一转轴4212的旋转,从而控制第一螺旋推送叶片4213和第二螺旋推送叶片4214向第一排尘口415排尘或停止排尘。
[0051]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一排尘口415上套设有第一排尘管,尘土经第一排尘口排出后可以沿第一排尘管运动。第一排尘管可以连接有收集装置例如收集袋。收集装置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至第一排尘管上。收集装置还可以是能够自封口的。第一排尘管和收集装置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设有快装快拆结构。
[0052]
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二排尘装置43包括第二输送机构431、第二封盖432和第二开闭机构433。第二封盖432可动地安装在第二排尘口416处,以打开或关闭第二排尘口416。第二封盖432的可动方式可以是枢转或平移。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二封盖432通过枢转轴安装在第二排尘口416处,第二开闭机构433与第二封盖432连接并控制第二封盖432的枢转。如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开闭机构433包括第二推杆电机4331和第二连杆4332,其中第二推杆电机4331铰接在后门41的后门板411上,而第二连杆4332的一端与第二推杆电机4331铰接,另一端与第二封盖432连接。或者,第二推杆电机可被替换为其他能够被控制以进行直线运动的线性运动机构。连杆有助于将第二封盖压紧在第二排尘口上,防止尘土漏出。在一个未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二封盖432也可以手动控制开闭。
[0053]
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二输送机构431对应于正压舱26设置在后门41的安装凹槽内,第二输送机构431的输送始端远离第二排尘口416,而第二输送机构431的输送末端指向或靠近第二排尘口416,以实现将尘土朝第二排尘口416输送并排出。如图所示,第二输送机构431包括安装在后门41上的第二驱动机构4311、连接在第二驱动机构4311上的第二转轴4312、在第二转轴4312的外周以螺旋状延伸的第三螺旋推送叶片4313。第三螺旋推送叶片4313的旋向设计成能够将粉尘推向第二排尘口416。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排尘口416在后门板411的上部区域的一侧形成,第三螺旋推送叶片4313能够将尘土从后门的一侧推向另一侧以从第二排尘口排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二输送机构431具有位于后门41的一侧的输送始端和位于后门的相对另一侧的输送末端。
[0054]
在一个未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二受控式排尘装置还可包括与第二输送机构成角度(例如90度)的另一套输送机构。该另一套输送机构可以从厢体2的正压舱26内部伸向第二输送机构的输送始端。该另一套输送机构与第二输送机构相似地设置有驱动机构、转轴和螺旋推送叶片,用于将正压舱内的尘土推送至第二输送机构的始端,然后第二输送机构再
将尘土推送至第二排尘口。
[0055]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驱动机构4311连接至液压管路44并由液压控制,这样的第二驱动机构4311可选用液压马达。第二驱动机构4311受控启动或停止第二转轴4312的旋转,从而控制第三螺旋推送叶片4313向第二排尘口416排尘或停止排尘。
[0056]
如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左右相对的两个侧板412之间连接有隔板417,隔板417将后门41的安装凹槽分隔为上部凹槽和下部凹槽,其中第一输送机构421可安装在下部凹槽中,而第二输送机构可以安装在上部凹槽中。隔板417对应于挡板29的位置安装,当后门41闭合时,隔板417与挡板29可密封接合或抵靠接合,防止正压舱和负压舱相连通。此外,分隔开的两个凹槽也便于两个输送机构各自的安装和控制。
[0057]
如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上下相对的两个侧板412之间连接有隔板414,隔板414与一个侧板412之间形成用于安装第一驱动机构4211和第二驱动机构4311的空间。这样有助于液压管路44布线和连接至两个驱动机构。液压管路44可设有控制阀以实现对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的同步或独立控制。
[0058]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二排尘口416上套设有第二排尘管,尘土经第二排尘口排出后可以沿第二排尘管运动。第二排尘管可以连接有收集装置例如收集袋。收集装置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至第二排尘管上。收集装置还可以是能够自封口的。第二排尘管和收集装置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设有快装快拆结构。
[0059]
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控制第一排尘装置42和第二排尘装置43的排尘作业,可以在后门41上设置观察窗45。观察窗45可以设置贯通或有透明遮挡物的观察口451和可运动以打开或关闭观察口451的盖子452。盖子452的运动方式可以是平移或枢转。盖子452可手动开闭或通过运动控制机构控制开闭。图中示出了将观察窗安装在对应于负压舱的后门下部区域中,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观察窗还可以设置在对应于正压舱的后门上部区域中,或者在上部区域和下部区域都设置观察窗。
[006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粉尘收集吸尘车,受控式排尘装置在封闭厢体内以可控的方式作业,多个受控式排尘装置可各自独立控制,也可同步控制。第一输送机构421和第二输送机构431各自将尘土送至第一排尘口和第二排尘口,并独立控制第一封盖422和第二封盖432打开,以进行排尘作业。尘土经第一排尘口和第二排尘口被排出并被收集,可以有效防止厢体2内的尘土被无序排放至大气中造成扬尘,收集的尘土还可用于其他用途,例如作为烧制陶器的原料。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一输送机构421与第一封盖422之间设置联动机构,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联动机构被构造成在第一封盖422关闭时锁闭第一输送机构421,例如关闭第一输送机构的驱动机构,使得第一输送机构421无法被控制启动,而在第一封盖422打开时,联动机构解锁第一输送机构421,例如解锁第一输送机构的驱动机构,使其可以被控制启动。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二输送机构431与第二封盖432之间设置类似的联动机构。联动机构可以防止在封盖关闭时出现对输送机构的误操作,确保排尘作业安全进行。集成有受控式排尘装置的后门总成可以实现粉尘收集吸尘车的灵活作业。可以选择不开启受控式排尘装置,这时翻转后门打开车厢,可将粉尘卸出。也可以选择开启受控式排尘装置,使粉尘被有序排出并收集,有效避免扬尘等破坏环境的情况出现。
[0061]
在本文中,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为简明起见,各实施例的描述并不是详尽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特征或部分可能会被省略。在本文中,“一
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意指适用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而非所有实施例。且上述术语并不必然意味着指代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各实施例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0062]
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变体意在涵盖式,而非穷尽式,从而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者设备可包括这些要素,而不排除还可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为了公开的目的且除非有它特别说明,“一”意味着“一个或多个”。就在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包括”或“包括的”来说,它将是非遍举的,这一定程度上类似于“包含”,因为那些术语在用作过渡连接词时是解释性的。
[0063]
已参考上述实施例具体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系统及方法,其仅为实施本系统及方法的最佳模式的示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可以在实施本系统及/或方法时对这里描述的系统及方法的实施例做各种改变而不脱离界定在所附权利要求中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围。所附权利要求意在界定本系统及方法的范围,故落入这些权利要求中及与其等同的系统及方法可被涵盖。对本系统及方法的以上描述应被理解为包括这里描述的全部的新的及非显而易见的元素的结合,而本申请或后续申请中可存在涉及任何新的及非显而易见的元素的结合的权利要求。此外,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对于在本申请或后续申请中可以要求保护的全部可能组合中,没有一个单一特征或元素是必不可少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