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避光降噪防撞式鸟类保护墙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72455发布日期:2021-03-30 20:07阅读:51来源:国知局
一种避光降噪防撞式鸟类保护墙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交通建设与野生动物保护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避光降噪防撞式鸟类保护墙结构,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避光降噪防撞式鸟类保护墙结构。



背景技术:

在鸟类栖息地或保护区建设高速公路或高速铁路时,会对该地区的鸟类产生不利影响,包括鸟撞事故、交通噪声和车辆灯光等的影响。尤其是高速铁路,列车速度很快,在一些鸟类栖息、繁殖、活动区域,经常发生鸟类与列车车头碰撞事件,鸟撞事件首先造成鸟类伤亡,严重的还会导致列车停车检查、限速行驶、列车晚点等不良后果。由于鸟类,特别是鸣禽依赖于鸣声交流,因此交通噪声对鸟类的影响更为明显。交通噪声阻碍了同种鸟类之间的鸣声传递,首先是对鸟类建立和维持领域、吸引配偶及维持配对关系、躲避天敌等都造成一定的困难。其次,在鸟类繁殖期,过大或长时间车辆噪声会造成亲鸟弃巢,干扰鸟蛋孵化及雏鸟哺育,导致鸟类繁殖率下降。夜间车辆灯光及眩光危害也较大,它会对鸟类的歇息形成干扰,打乱鸟类原有的生物钟,甚至影响鸟类的激素分泌、改变它们鸣叫、交配和进食等行为。

在野生动物保护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交通建设中的鸟类保护也逐渐受到关注,尤其是高速列车与鸟类碰撞的问题。为减少鸟类的列车碰撞伤害、保障高速列车的安全运行,在鸟类自然保护区内的一些高铁线路两侧已经开始设置防护板或防护网的阻隔措施来防止车鸟碰撞。但是上述阻隔措施仅仅只针对鸟类伤害问题,没有考虑阻挡车辆灯光眩光、降低交通噪声等方面,已经不符合绿色交通建设要求,在一些生态保护要求较高、以鸟类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内,鸟类保护措施要求更高,不仅要保证鸟类的安全,还要尽量降低交通线路运营期间对鸟类的不利影响,尽量为鸟类创造一种“安静、隐蔽、自然”生活环境,要尽量消除交通噪声、车辆灯光眩光对鸟类的惊吓和干扰。因此,亟需设计一种阻挡驱鸟、遮挡车辆眩光、降低交通噪声、提高鸟类栖息地隐蔽性的自然式绿色保护墙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避光降噪防撞式鸟类保护墙结构。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避光降噪防撞式鸟类保护墙结构,道路两侧设置非透明型声屏障,所述非透明声屏障上侧安装风车驱鸟器,所述非透明型声屏障外侧均栽植乔木、灌木和草本,形成空间上的绿色隔离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道路为高速公路或高速铁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非透明型声屏障与道路行驶方向平行,前后两端延伸至鸟类保护区外。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非透明型声屏障的高度不小于4m,所述风车驱鸟器的高度不大于30c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车驱鸟器在非透明声屏障上方的安装间距不小于1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非透明型声屏障与绿色隔离墙的间距不小于1.5m,所述绿色隔离墙的宽度不小于20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绿色隔离墙的具体结构:

如:

所述绿色隔离墙包括乔木带和灌木带,所述乔木带和灌木带自中心道路向外间隔布设;

相邻的所述乔木带与灌木带之间设有草本带;

每条所述乔木带中相邻两个乔木株之间设有灌木株。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乔木带中乔木株之间的距离为2.5m-5m,乔木与灌木的间距不小于1.25m-2.5m;

所述灌木带中灌木株之间的距离为1.25m-2.5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乔木选择冠形尖窄的常绿针叶类乔木;

所述灌木选择丛生类枝杈少的非浆果类常绿灌木;

所述草本选择不结草籽、且营养繁殖能力强的草本,并采用多草本混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车驱鸟器采用红色反光式风车驱鸟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通过声屏障和乔灌植被阻隔鸟类侵入路线,红色反光式风车驱鸟器视觉驱鸟,较少鸟类伤害事件;声屏障及乔木、灌木和草本形成的空间绿色隔离墙,减少了交通噪声、灯光眩光对鸟类的惊吓和干扰,避免了防护板或防护网阻隔措施中存在的鸟撞、套缠等隐患,也改变了传统防护措施外观枯燥呆板、人工痕迹明显、自然性不足等缺点。

2、本实用新型采用冠形尖窄的常绿针叶类高大乔木、丛生类枝杈少的非浆果类常绿灌木、不结草籽、营养繁殖能力强的草类,使鸟类不宜在树上栖息和筑巢,也减少鸟类的取食,减小了鸟类在高速公路或高速铁路近距离内活动的概率。

3、本实用新型采用耐贫瘠、耐旱、生长快的本地乔灌草植物,适应能力强,生长效果好,通过立体绿化尽量模仿线路两侧鸟类活动区域“安静、隐蔽、自然”的林中环境,生态绿色效果好,符合绿色交通建设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公开的避光降噪防撞式鸟类保护墙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横向剖视图。

图中:

1、道路;2、非透明型声屏障;3、风车驱鸟器;4、乔木;5、灌木;6、草本。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避光降噪防撞式鸟类保护墙结构,具体是一种适用于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避光降噪防撞式鸟类保护墙结构;该保护墙结构包括道路1、非透明型声屏障2、风车驱鸟器3、乔木4、灌木5、草本6;基于上述结构构筑具有避光车辆灯光眩光、降低交通噪声、减少鸟类被惊吓干扰、避免鸟撞事故、提高鸟类栖息地隐蔽性的自然式绿色保护墙结构;其中,

本实用新型在道路1两侧设置非透明型声屏障2,如图1所示,道路1可以为高速公路或高速铁路,非透明型声屏障2与道路1行驶方向平行,前后两端延伸至鸟类保护区外;非透明型声屏障2的高度不小于4m;

本实用新型在非透明声屏障上侧安装风车驱鸟器3,如图1所示,风车驱鸟器3在非透明声屏障上方的安装间距不小于1m;风车驱鸟器3的高度不大于30cm;风车驱鸟器3为红色反光式风车驱鸟器。

本实用新型在非透明型声屏障2外侧均栽植乔木4、灌木5和草本6,形成空间上的立体的绿色隔离墙,如图1所示,非透明型声屏障2与绿色隔离墙的间距不小于1.5m,绿色隔离墙的宽度不小于20m;绿色隔离墙的具体结构包括乔木带和灌木带,乔木带和灌木带自中心道路向外间隔布设;相邻的乔木带与灌木带之间设有草本带;每条乔木带中相邻两个乔木株之间设有灌木株;乔木带中乔木株之间的距离为2.5m-5m,乔木与灌木的间距为1.25m-2.5m;灌木带中灌木株之间的距离1.25m-5m;乔木4选择冠形尖窄的常绿针叶类乔木,使鸟类不宜在树上栖息和筑巢;灌木5选择丛生类枝杈少的非浆果类常绿灌木,草本6选择不结草籽、且营养繁殖能力强的草本6,减少鸟类的取食,并采用多草本6混播。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墙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

步骤1、在道路1两侧设立非透明声屏障;

其中,非透明声屏障平行于道路1行驶方向,前后延伸至鸟类保护区外。非透明声屏障的高度不小于4m;

步骤2、在非透明型声屏障2上侧安装风车驱鸟器3;

其中,在非透明型声屏障2的上端面需安装风车驱鸟器3的位置打四个孔,将风车驱鸟器3的底座四角的安装孔对齐放置在非透明型声屏障2上端面的四个孔上方,通过螺钉穿过风车驱鸟器3的底座和非透明型声屏障2上端面,将风车驱鸟器3牢固安装在非透明型声屏障2上侧;

各个风车驱鸟器3的间距不小于1m,风车驱鸟器3安装后的高度不超过30cm;

步骤3、在非透明型声屏障2外侧种植乔木4、灌木5和草本6;

其中,乔木4选择冠形尖窄的常绿针叶类高大乔木,灌木5选择丛生类枝杈少的非浆果类常绿灌木,种植时乔木4与非透明型声屏障2的间距不小于1.5m,乔木4株行距不小于2.5m;在乔木4之间种植灌木5;

种植乔木4和灌木5的总体林带宽度不小于20m,根据林带宽度,灵活掌握乔木4、灌木5栽植行数;

步骤4、撒播草本6;

其中,在乔木4、灌木5之间的空闲区域撒播草本6,选择不结草籽、营养繁殖能力强的草类,采用多草种混播;

步骤5、加强早期养护,若发现乔、灌、草生长不良时,应及时补栽补播。

本实用新型上述施工方法的注意事项为:

1、设置声屏障时,一定要做好立柱基础,确保牢固稳实,避免构件跌落,影响交通安全;

2、乔木4选择冠形尖窄的常绿针叶类高大乔木,使鸟类不宜在树上栖息和筑巢;灌木5选择丛生类枝杈少的非浆果类常绿灌木,草种选择不结草籽、营养繁殖能力强的草类,从而减少鸟类的取食;

3、桥灌草物种尽量选择耐贫瘠、耐旱、生长快的乡土物种;

4、施工期间应做好临时排水措施和交通安全保障。

本实用新型上述保护墙结构所具有的优点为:

该保护墙结构通过声屏障隔离墙阻挡鸟类侵入线路、反光式风车驱鸟器视觉驱鸟,减少了鸟类伤害事件;非透明声屏障和“乔+灌+草”立体植被隔离墙可以双重降低交通噪声,减少交通噪声、灯光眩光对鸟类的惊吓和干扰;该保护墙结构避免了防护板或防护网阻隔措施存在的鸟撞、套缠等隐患,也改变了传统防护措施外观枯燥呆板、人工痕迹明显、自然性不足等缺点;结构中采用耐贫瘠、耐旱、生长快的本地乔灌草植物,适应能力强,生长效果好,通过立体绿化尽量模仿线路两侧鸟类活动区域“安静、隐蔽、自然”的林中环境,生态绿色效果好,符合绿色交通建设要求。

该保护墙结构施工环节较少,施工人员容易掌握,主要就是设立声屏障、安装反光式风车驱鸟器,栽植常绿乔灌,撒播植草等环节;摒弃了单纯的防护板或防护网阻隔措施,大量引入乔灌草等天然生物材料,绿色环保,营造了近自然式的绿色隔离墙,与路线两侧的鸟类活动坏境协调性较好;后期维护任务较少,后期一旦乔灌草茂盛起来,其植被系统能够自我维持,基本无需人工干预;在硬质非透明声屏障外侧增加了一定宽度的防护林带,不仅具有双重防护作用,还可以避免鸟类飞越线路时,直接撞向声屏障,减少了鸟类的伤害;适用范围较广,本方法也可在鸟类保护区内干线铁路、车流量较大的普通国省道上应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