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构桥竖向长束无粘结预应力钢棒施工系统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000079发布日期:2023-01-18 01:00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刚构桥竖向长束无粘结预应力钢棒施工系统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桥梁钢棒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刚构桥竖向长束无粘结预应力钢棒施工系统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近年来,我国公路桥梁行业发展迅猛,其中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中通常采用精轧螺纹钢筋作为竖向预应力筋,其成桥后竖向预应力不足或缺失的情况十分常见,造成梁体下挠和腹板开裂的问题也普遍存在。而无粘结预应力钢棒作为一种新型预应力材料,具有高强度、低松弛、高韧性、高延伸等优点,通过在钢棒与护套间涂敷预应力专用防护润滑油脂,外侧包裹高密度聚乙烯树脂护套,形成无粘结体系;可解决传统精轧螺纹钢筋松弛性差、力筋回缩量大、张拉力和理论伸长量不符、预应力筋易产生腐蚀、振捣产生漏浆等问题,提高了预应力筋防腐性能,省去了预埋管道、穿束、压浆等工艺,简化了工艺流程,提升了工效,并能有效控制桥梁竖向应力的损失。
3.但在墩梁固结的连续刚构桥中,无粘结预应力钢棒作为桥梁竖向预应力筋往往需按长束进行设置,既在墩柱施工时即进行预埋,并在施工完成后进行张拉,长度可达8至15米长,但因无粘结预应力钢棒材料直径一般仅16mm,且长束钢棒的质量大、刚度差,施工吊装精度要求高,在墩柱混凝土浇筑预埋安装时,钢棒易发生垂弯、折损、刮伤等一系列影响预应力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刚构桥竖向长束无粘结预应力钢棒施工系统及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竖向长束无粘结预应力钢棒易发生垂弯、折损、刮伤等问题进而影响施工质量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刚构桥竖向长束无粘结预应力钢棒施工系统,包括:
7.钢棒组,设有多组,包括钢棒和设置在钢棒两端的锚具单元,钢棒等间隔设置有三根,钢棒的底端为固定端,钢棒的顶端为张拉端,每根钢棒的固定端和张拉端均设置有螺纹,锚具单元包括在钢棒对应端部沿远离钢棒端部方向依次设置的螺旋筋、锚垫板、锚固螺母、锚固挡板和锚固备母;
8.定位悬吊架,包括固定架体和设置在固定架体上的至少一组悬吊定位单元,固定架体包括呈矩形分布的四根立杆和设置在相邻两个立杆之间的横杆,立杆的底端预埋在已浇筑的墩柱内且立杆的处于墩柱上方的部分的长度大于钢棒长度;悬吊定位单元用于定位至少两组钢棒组,包括固定板、悬吊板和调节螺杆,固定板沿横杆方向延伸且设置在固定架体顶部,悬吊板对应固定板设置在固定板下方,固定板与悬吊板的两端对应穿设有调节螺杆,悬吊板的处于两根调节螺杆之间的部分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至少两组卡槽,每组卡槽中对应钢棒组中的钢棒设置有三个卡槽,卡槽用于悬吊钢棒组;
9.锚固盒,对应锚垫板设置在锚垫板顶部,锚固盒的底部对应钢棒设置有穿孔,锚固盒用于在浇筑混凝土时在锚垫板上方形成张拉槽;
10.张拉组件,包括张拉马镫、引伸杆、连接套筒、锁紧扳手、千斤顶、张拉锚板和张拉锁母,张拉马凳对应张拉槽中的钢棒设置,顶部开设有供引伸杆穿过的孔槽,张拉马凳四面开有孔洞,引伸杆沿竖直方向穿设在张拉马凳的孔槽内,连接套筒同轴设置在钢棒与引伸杆之间,且调节套筒的两端分别与钢棒的张拉端和引伸杆的底端螺纹连接,锁紧扳手套设在连接套筒上,用于对钢棒上的锚固螺母进行紧固,千斤顶设置在张拉马镫上,用于供引伸杆穿过,张拉锚板穿设在引伸杆上,且位于千斤顶上方,张拉螺母与引伸杆的顶端螺纹连接,且用于压紧在张拉锚板上。
11.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刚构桥竖向长束无粘结预应力钢棒施工系统设置有定位悬吊架,在固定架体安装完毕后,通过在固定架体顶部设置的固定板和悬吊板对钢棒组进行悬吊,避免了钢棒组在浇筑施工时因无支撑导致的损坏与变形。本发明的刚构桥竖向长束无粘结预应力钢棒施工系统在传统工艺基础上持续改进,针对新型材料无粘结预应力钢棒独有的结构形式,采用高强度锚固螺母、锚固挡板和锚固备母的双重锚固组合方式进行预应力锚固,通过利用角钢架体、固定板、悬吊板和调节螺杆进行支撑调节,设置悬挂式固定架体,有效解决了竖向长束无粘结预应力钢棒易发生垂弯、折损、刮伤等一系列问题,同时提高了施工效率,取得了显著的施工效果。
12.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上对应调节螺杆穿过的位置设置有条形螺杆孔,条形螺杆孔沿固定杆长度方向延伸,条形螺杆孔的宽度尺寸与调节螺杆的直径尺寸适配,悬吊板上对应调节螺杆穿过的位置设置有圆形螺杆孔。
13.有益效果:可通过条形螺杆孔对钢棒的位置进行精确调整,确保钢棒组的安装位置准确。
14.进一步的,所述立杆为多个连接杆段连接而成,任意相邻两个杆段连接的位置固定设置有连接钢板。
15.有益效果:多个连接杆段连接减小了单根立杆的长度,便于加工与运输,通过设置连接钢板提高相邻两个连接杆段间的连接强度。
16.进一步的,所述锚固盒与锚垫板之间设置有泡沫板,泡沫板尺寸与锚垫板尺寸一致。
17.有益效果:通过设置泡沫板,填充了锚垫板与锚固盒之间的缝隙,有效防止了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浆体的渗入,及后期施工中造成的锚垫板表面污染,减少了后续张拉槽清理工作,避免了在应力锚固时,因螺母与锚垫板间混凝土浮浆、细石子等杂物清理不干净,发生钢棒回缩,造成应力损失的风险。
18.进一步的,同一悬吊单元内,沿上下方向等间隔设置有直条钢筋,直条钢筋用于连接各个钢棒。
19.有益效果:对各个悬吊单元内的钢棒进行定位,确保钢棒在混凝土浇筑时位置准确。
20.刚构桥竖向长束无粘结预应力钢棒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1.s1、在已浇筑墩柱段内预先预埋定位悬吊架;
22.s2、将制作好的钢棒组定位安装在所述定位悬吊架上;
23.s3、对定位悬吊架分段进行混凝土浇筑,并在最后一段混凝土浇筑时预埋张拉用的锚固盒;
24.s4、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取出锚固盒,并在锚固盒所形成的张拉槽位置安装张拉组件对钢棒组进行竖向张拉,张拉完毕后将各钢棒组锁紧;
25.s5、在张拉槽内浇筑封锚混凝土。
26.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刚构桥竖向长束无粘结预应力钢棒施工方法操作简单,通过设置定位悬吊架,为钢棒组提供支撑与固定,有效解决了竖向长束无粘结预应力钢棒易发生垂弯、折损、刮伤等一系列问题,同时提高了施工效率,取得了显著的施工效果。
27.进一步的,s1中的定位悬吊架包括固定架体和设置在固定架体上的至少一组悬吊定位单元,固定架体包括呈矩形分布的四根立杆和设置在相邻两个立杆之间的横杆,立杆的底端预埋在已浇筑的墩柱内且立杆的处于墩柱上方的部分的长度大于钢棒长度,悬吊定位单元包括固定板、悬吊板和调节螺杆,固定板沿横杆方向延伸且设置在固定架体顶部,悬吊板对应固定板设置在固定板下方,固定板与悬吊板的两端对应穿设有调节螺杆,悬吊板的处于两根调节螺杆之间的部分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至少两组卡槽,每组卡槽中对应钢棒组中的钢棒设置有三个卡槽,卡槽用于悬吊钢棒组。
28.有益效果:通过悬吊板与调节螺杆将钢棒组与固定架体连接在一起,既为钢棒组提供了支撑与固定,又可通过调节螺杆对钢棒组的高度进行调节,钢棒组在吊装时能够更加简单省力。
29.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上对应调节螺杆穿过的位置设置有条形螺杆孔,条形螺杆孔沿固定杆长度方向延伸,条形螺杆孔的宽度尺寸与调节螺杆的直径尺寸适配,悬吊板上对应调节螺杆穿过的位置设置有圆形螺杆孔。
30.有益效果:可通过条形螺杆孔对钢棒的位置进行精确调整,确保钢棒组的安装位置准确。
31.进一步的,s3中,在预埋张拉用的锚固盒之前,在锚固盒与钢棒组中的锚垫板之间设置有泡沫板。
32.有益效果:通过设置泡沫板,填充了锚垫板与锚固盒之间的缝隙,有效防止了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浆体的渗入,及后期施工中造成的锚垫板表面污染,减少了后续张拉槽清理工作,避免了在应力锚固时,因螺母与锚垫板间混凝土浮浆、细石子等杂物清理不干净,发生钢棒回缩,造成应力损失的风险。
33.进一步的,s4中张拉组件包括张拉马镫、引伸杆、连接套筒、锁紧扳手、千斤顶、张拉锚板和张拉锁母,张拉马凳对应张拉槽中的钢棒设置,顶部开设有供引伸杆穿过的孔槽,张拉马凳四面开有孔洞,引伸杆沿竖直方向穿设在张拉马凳的孔槽内,连接套筒同轴设置在钢棒与引伸杆之间,且调节套筒的两端分别与钢棒的张拉端和引伸杆的底端螺纹连接,锁紧扳手套设在连接套筒上,用于对钢棒上的锚固螺母进行紧固,千斤顶设置在张拉马镫上,用于供引伸杆穿过,张拉锚板穿设在引伸杆上,且位于千斤顶上方,张拉螺母与引伸杆的顶端螺纹连接,且用于压紧在张拉锚板上。
34.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张拉马镫为千斤顶提供支撑,且张拉马镫四个端面上设置的孔洞为锁紧扳手的使用提供了空间,便于钢棒在张拉时对锚固螺母的紧固,提高了张拉组
件对钢棒的张拉效率。
附图说明
35.图1是本发明的刚构桥竖向长束无粘结预应力钢棒施工系统中钢棒与固定架的连接示意图;
36.图2是本发明的刚构桥竖向长束无粘结预应力钢棒施工系统中钢棒锚具的结构示意图;
37.图3是本发明的刚构桥竖向长束无粘结预应力钢棒施工系统中立杆接长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38.图4是本发明的刚构桥竖向长束无粘结预应力钢棒施工系统中固定板与悬吊板的结构示意图;
39.图5是本发明的刚构桥竖向长束无粘结预应力钢棒施工系统中锚固盒与锚垫板的连接示意图;
40.图6是本发明的刚构桥竖向长束无粘结预应力钢棒施工系统中张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41.附图标记说明:1-钢棒、2-螺旋筋、3-锚垫板、4-锚固螺母、5-锚固挡板、6-锚固备母、7-固定架体、8-立杆、9-连接钢板、10-固定板、11-悬吊板、12-条形螺杆孔、13-圆形螺杆孔、14-卡槽、15-调节螺杆、16-调节螺母、17-锁紧螺母、18-直条钢筋、19-锚固盒、20-吊环、21-张拉槽、22-泡沫板、23-张拉马镫、24-引伸杆、25-连接套筒、26-锁紧扳手、27-千斤顶、28-张拉锚板、29-张拉锁母、30-墩柱。
具体实施方式
42.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43.本发明的刚构桥竖向长束无粘结预应力钢棒施工系统的具体实施例为:
44.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的大跨径连续刚构桥竖向长束无粘结预应力钢棒施工系统包括钢棒组、定位悬吊架、锚固盒19和张拉组件。
45.如图1和图2所示,钢棒组设有多组,包括钢棒1和设置在钢棒1两端的锚具单元。钢棒1等间隔设置有三根。钢棒1的底端为固定端,钢棒1的顶端为张拉端,每根钢棒1的固定端和张拉端均设置有螺纹。锚具单元包括在钢棒1对应端部沿远离钢棒1端部方向依次设置的螺旋筋2、锚垫板3、锚固螺母4、锚固挡板4和锚固备母6。
46.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定位悬吊架包括固定架体7和设置在固定架体7上的两组悬吊定位单元。固定架体7包括呈矩形分布的四根立杆8和设置在相邻两个立杆8之间的横杆,立杆8的底端预埋在已浇筑的墩柱30内,且立杆8的处于墩柱30上方的部分的长度大于钢棒1长度。在本实施例中,立杆8为多个连接杆段连接而成,任意相邻两个杆段连接的位置固定设置有连接钢板9,多个连接杆段连接减小了单根立杆8的长度,便于加工与运输,通过设置连接钢板9提高相邻两个连接杆段间的连接强度。悬吊定位单元包括固定板10、悬吊板11和调节螺杆15。固定板10沿横杆方向延伸且设置在固定架体7顶部,悬吊板11对应固定板10设置在固定板10下方,固定板10与悬吊板11的两端对应穿设有调节螺杆15。固定板10上对应调节螺杆15穿过的位置设置有条形螺杆孔12,条形螺杆孔12沿固定杆长度方向延伸,条形
螺杆孔12的宽度尺寸与调节螺杆15的直径尺寸适配,悬吊板11上对应调节螺杆15穿过的位置设置有圆形螺杆孔13。悬吊板11的处于两个圆形螺杆孔13之间的部分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两组卡槽14。每组卡槽14中对应钢棒组中的钢棒1设置有三个卡槽14,卡槽14用于悬吊钢棒组。
47.如图5所示,锚固盒19对应锚垫板3设置在锚垫板3顶部,锚固盒19的底部对应钢棒1设置有穿孔,锚固盒19的其中一对内侧壁上设置吊环20,锚固盒19用于在浇筑混凝土时在锚垫板3上方形成张拉槽21。锚固盒19与锚垫板3之间设置有泡沫板22,泡沫板22尺寸与锚垫板3尺寸一致,泡沫板22,填充了锚垫板3与锚固盒19之间的缝隙,有效防止了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浆体的渗入,及后期施工中造成的锚垫板3表面污染,减少了后续张拉槽21清理工作,避免了在应力锚固时,因螺母与锚垫板3间混凝土浮浆、细石子等杂物清理不干净,发生钢棒1回缩,造成应力损失的风险。
48.如图6所示,张拉组件包括张拉马镫23、引伸杆24、连接套筒25、锁紧扳手26、千斤顶27、张拉锚板28和张拉锁母29。张拉马凳对应张拉槽21中的钢棒1设置,顶部开设有供引伸杆24穿过的孔槽,张拉马凳四面开有孔洞。引伸杆24沿竖直方向穿设在张拉马凳的孔槽内。连接套筒25同轴设置在钢棒1与引伸杆24之间。且调节套筒的两端分别与钢棒1的张拉端和引伸杆24的底端螺纹连接。锁紧扳手26套设在连接套筒25上,用于对钢棒1上的锚固螺母4进行紧固。千斤顶27设置在张拉马镫23上,用于供引伸杆24穿过。张拉锚板28穿设在引伸杆24上,且位于千斤顶27上方,张拉螺母与引伸杆24的顶端螺纹连接,且用于压紧在张拉锚板28上。
49.本发明的刚构桥竖向长束无粘结预应力钢棒施工系统的具体工作原理:在已浇筑墩柱30段内预先预埋定位悬吊架,通过卡槽14将制作好的钢棒组定位安装在悬挂板11上,旋拧调节螺母16对调节螺杆15处于固定板10与悬吊板11之间的长度进行调整以对钢棒1的标高进行调整,通过条形螺杆槽12整体移动悬吊板11的位置对钢棒1位置进行微调,钢棒1位置确定后,对定位悬吊架分段进行混凝土浇筑,并在最后一段混凝土浇筑时预埋张拉用锚固盒19,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取出锚固盒19,并在锚固盒19所形成的张拉槽21位置安装张拉组件对钢棒1进行竖向张拉,张拉时通过锚固螺母4对钢棒组进行锁紧,张拉完毕后安装锚固挡板5及锚固备母6,并在张拉槽21内浇筑封锚混凝土。
50.本发明的刚构桥竖向长束无粘结预应力钢棒施工系统在传统工艺基础上持续改进,针对新型材料无粘结预应力钢棒独有的结构形式,采用高强度锚固螺母、锚固挡板和锚固备母的双重锚固组合方式进行预应力锚固,通过利用角钢架体、固定板、悬吊板和调节螺杆进行支撑调节,设置悬挂式固定架体,有效解决了竖向长束无粘结预应力钢棒易发生垂弯、折损、刮伤等一系列问题,同时提高了施工效率,取得了显著的施工效果。
51.本发明的刚构桥竖向长束无粘结预应力钢棒施工方法的具体实施例为:
52.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刚构桥竖向长束无粘结预应力钢棒施工方法是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刚构桥竖向长束无粘结预应力钢棒施工系统的基础上进行的,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53.s1、在已浇筑墩柱段内预先预埋定位悬吊架;
54.s2、将制作好的钢棒组定位安装在所述定位悬吊架上;
55.s3、对定位悬吊架分段进行混凝土浇筑,并在最后一段混凝土浇筑时预埋张拉用
的锚固盒;
56.s4、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取出锚固盒,并在锚固盒所形成的张拉槽位置安装张拉组件对钢棒组进行竖向张拉,张拉完毕后将各钢棒组锁紧;
57.s5、在张拉槽内浇筑封锚混凝土。
58.s2中,钢棒组的制作方法如下:
59.①
按照设计图纸计算出每根竖向预应力筋的长度及钢棒总体数量,作为下料依据。
60.②
根据钢棒长度,计算单根钢棒理论伸长量,并确定出钢棒固定端及张拉端螺纹加工长度,以保证钢棒丝扣具有足够长度进行应力锚固。无粘结预应力钢棒的理论伸长量(mm)可参照《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92-2016)按下式进行计算:
[0061][0062]
式中:f
pm
—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
[0063]
l
p
—无粘结预应力筋的长度(mm);
[0064]ap
—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
[0065]ep
—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mm2)。
[0066]

根据计算的下料参数,由专业厂商进行无粘结预应力钢棒加工制作,加工严格按照《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标准进行。钢棒加工完成后由相应资质的试验检测单位对无粘结预应力钢棒及锚具进行力学性能试验检测,并出具相关报告。
[0067]

无粘结预应力钢棒采用螺纹锚具,可提前完成锚具组装后再进行预应力筋整体安装。下面以本工程φ16-3根一组的钢棒组和方式,进行钢棒组装方法及要求说明。
[0068]
1)按设计要求将待安装的同一部位、长度的钢棒进行分类编组。
[0069]
2)按照螺旋筋(φ0.8mm)+锚垫板(17mm厚连接钢板)+锚固螺母(m17*1.5-25mm厚高强螺母)+锚固挡板(8mm厚连接钢板)+锚固备母(m17*1.5-17mm厚高强螺母)的先后顺序进行固定端及张拉端锚具组装。
[0070]
固定端锚具组装:先套设螺旋筋,再将锚垫板从三支钢棒端头同时穿入,然后旋紧锚固螺母,将锚固挡板推至与锚固螺母紧密贴合,最后旋紧锚固备母,保证锚固备母外钢棒有10mm的外露螺纹长度。
[0071]
张拉端锚具组装:同固定端锚具组装方式基本相同,先套设螺旋筋,再安装锚垫板并旋入锚固螺母,螺母旋入螺纹长度控制在6cm左右,其中锚固挡板及锚固备母先不进行安装,待张拉后再进行安装锚固。
[0072]
s1及s3中,定位悬吊架的制作及长束钢棒组安装方法如下:
[0073]

在钢棒预埋段的上一节段墩柱混凝土浇筑前,沿墩顶四周按2m间距等距离预埋5*5cm等边角钢立杆,预埋可采用与墩柱钢筋焊接的方式定位,预埋深度不少于30cm,外露长度不少于1.5m,预埋应保证杆件垂直,偏差不得大于5mm。
[0074]

预埋完成后进行节段混凝土的浇筑,浇筑时应适当加强预埋部位的振捣,确保预埋件周围混凝土充分振捣密实。
[0075]

在预埋段钢筋绑扎前进行角钢立杆的焊接接长,并提前测算出立杆长度,保证立杆顶部标高高出钢棒设计标高10~15cm。角钢接长可采用贴设5mm连接钢板的方式进行
帮焊,帮焊长度不少于30cm。立杆接长完成后采用φ20mm普通钢筋作为横杆,按照1.5m一道的间距进行横纵连接形成固定架体,并采用水准仪配合钢尺在立杆上测放出钢棒设计标高。
[0076]

固定架体安装完成后,进行固定架体上的固定板及悬吊板加工。固定板及悬吊板采用5*5cm等边角钢加工而成,加工长度比固定架体横向间距长5cm即可,其中固定板两端分别开有一个20*50mm的条形螺杆孔,悬吊板中间按钢棒位置开有40*18mm卡槽,两端分别开有一个φ20mm的螺杆孔。
[0077]

按设计测放出钢棒位置,将固定板按照放样位置准确焊接在固定架体横杆上,然后在固定板每个螺杆孔顶部设置一个m18调节螺母,将φ18mm长20cm的螺杆从调节螺母及固定板穿入,并对应穿设悬吊板,悬吊板应设在固定板下方10cm处,底部采用两个m18螺母进行锁紧。接着利用钢棒张拉端螺母将组装好的钢棒卡入悬吊板卡槽,形成钢棒悬挂定位。通过固定板条形螺杆孔进行钢棒位置的微调,旋转调节螺杆进行钢棒上下标高的精准调节。
[0078]

钢棒标高位置调整准确后,再次校正固定端锚垫板位置,并沿钢棒每2m一道逐层设φ16mm直条钢筋与钢棒绑扎定位,最终达到长束无粘结预应力钢棒精准定位的效果。
[0079]
s3中,对定位悬吊架进形分段浇筑及锚固盒的安装方法如下:
[0080]
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进行混凝土的分层浇筑,浇筑前采用土工布填塞张拉槽锚固盒,防止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流入。浇筑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同步对称进行,采用φ30及φ50mm插入式振捣棒振捣,振捣过程中对钢棒固定端及张拉端锚下部位应适当加强振捣,但严禁触碰钢棒及锚具,防止其移位或破损,振动延续时间以混凝土获得良好的密实度,表面平坦泛浆为止。
[0081]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覆盖土工布进行洒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天,且当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及时进行锚固盒的拆除,并将φ16mm橡胶管截成6cm一段,套设在钢棒张拉端丝扣上进行防护。夏季高温施工应覆盖薄膜及土工布,设置喷淋水管持续进行喷淋养护;冬季施工应覆盖薄膜、棉被及防雨彩条布,并采取在箱室内升火炉、设小太阳等措施进行内箱升温,达到养护效果。
[0082]
在最后一次混凝土浇筑时,根据设计的张拉槽尺寸,在墩顶采用5mm连接钢板制作锚固盒,锚固盒底面按照设计位置开有钢棒孔位,锚盒两侧焊有φ16mm钢筋吊环,方便后续脱模、拆除。
[0083]
5mm厚聚乙烯泡沫张拉槽锚固盒安装时先解除张拉端锚固螺母,沿钢棒穿设与锚垫板大小及形状均相同的板,让泡沫板与锚垫板表面紧贴。然后将锚固盒孔位对准钢棒进行穿设,并上紧锚固螺母,形成锚垫板+聚乙烯泡沫板+锚固盒的无缝组合形式。
[0084]
通过设置聚乙烯泡沫板,填充了锚垫板与张拉槽锚固盒间缝隙,有效防止了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浆体的渗入,及后期施工中造成的锚垫板表面污染,减少了后续张拉槽清理工作,避免了在应力锚固时,因螺母与锚垫板间混凝土浮浆、细石子等杂物清理不干净,发生钢棒回缩,造成应力损失的风险。
[0085]
s4中,钢棒的张拉与锁紧的施工方法如下:
[0086]
张拉平台安装:待混凝土龄期和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后,清理张拉槽,采用穿心千斤顶进行张拉,在千斤顶端头设置定型钢马镫,通过张拉连接套筒将竖向预应力钢棒及穿心
引伸杆旋紧连接。具体方法如下:
[0087]

按同样要求旋紧锚固螺母与锚垫板,保证紧贴。
[0088]

采用2cm连接钢板自制钢马凳作为张拉平台,马凳顶部应开设引伸杆孔槽,方便引伸杆传入,马凳四面开有孔洞,方便进行螺母的锚固。
[0089]

穿设螺母锚固锁紧扳手,然后将钢马凳张拉平台顶部槽孔对准钢棒位置进行安装,张拉平台安装必须保证马凳四脚可靠稳定的支撑在混凝土面上。
[0090]

在张拉平台上安装穿心式千斤顶,千斤顶中心通过张拉平台槽孔对准钢棒中心,然后按同样方式将张拉连接套筒与钢棒及引伸杆旋紧连接。
[0091]

在引伸杆顶部穿入张拉锚板,并旋紧张拉锁母,直至张拉设备及组件全部安装完成。
[0092]
竖向钢棒张拉:1、竖向无粘结预应力钢棒采用单支单端张拉,张拉前混凝土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达到设计强度90%)。2、张拉必须在两侧腹板对称同步进行,同一腹板处的竖向无粘结预应力钢棒先张拉中间束,再张拉两边束。3、张拉采用张拉力和伸长量双控,以张拉力控制为主,伸长量校核,实际伸长量与理论伸长量的差值控制在6%以内。
[0093]
张拉程序执行如下规定:
[0094]0→
0.1

1.00(同步旋紧锚固螺母)

持荷2s后锁紧锚固螺母
[0095]

钢棒张拉前,首先在千斤顶标尺上读出伸长量初始值a,并做好记录;
[0096]

开动油泵,施加张拉应力,待油表读数达到张拉控制力10%对应的压力值时,立即关闭油泵,读出伸长值b,并做好记录;
[0097]

开动油泵,继续施加应力,同时旋转锁紧手柄进行锚固螺母的同步锁紧,待油表读数达到100%张拉控制力对应的压力值时,立即关闭油泵,读出伸长值c,并做好相应记录;
[0098]

持荷2s后,利用锁紧手柄将锚固螺母进行锁紧。
[0099]
根据量测伸长值进行实际伸长量δl的计算,δl=c-b-a,实际伸长量与理论伸长量的差值应控制在
±
6%以内,若不在此范围内,应立即停止张拉,并分析原因,待问题排除后,再开始张拉。钢棒全部张拉完成后,及时安装锚固挡板及锚固备母,形成双重锚固体系。
[0100]
s5中,对张拉槽进行浇筑封锚混凝土的施工方法如下:
[0101]
张拉锚固完成后应尽快进行张拉端的封锚保护,防止锚垫板及钢棒长时间外露造成污染及锈蚀。封锚采用与箱梁同强度的混凝土,封锚前采用空压机吹尽张拉槽内杂物,洒水湿润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利用振捣棒振捣密实,混凝土封锚完成后,采用木抹子将混凝土四周抹平,并覆盖塑料薄膜进行保水养护。
[0102]
本发明的刚构桥竖向长束无粘结预应力钢棒施工方法操作简单,通过设置定位悬吊架,为钢棒组提供支撑与固定,有效解决了竖向长束无粘结预应力钢棒易发生垂弯、折损、刮伤等一系列问题,同时提高了施工效率,取得了显著的施工效果。
[0103]
以上所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