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车用隔声屏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56555发布日期:2023-03-29 10:03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行车用隔声屏障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隔声屏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行车用隔声屏障。


背景技术:

2.为提升高速或者高架行车安全性,并减少行车噪声对周边生活区的影响,需要在生活区外侧护栏处设计有隔声屏障,随着路面主体结构施工,路面系逐渐具备施工条件,在确认好隔声屏障施工范围后,在隔声屏障安装过程中,逐渐发现一些外观质量问题,经过对隔声屏障的外观质量问题分别进行分析,最终发现导致隔声屏障外观质量差的主导因素有:接缝宽度不均匀、起鼓、吸音面板破损、弧形隔音板安装不到位和吸音面板有色差五个因素;
3.对症结影响程度判断:现场抽样美观性较差的护角接缝,经调查护角厚度为3mm,其在现场运输或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碰撞容易产生变形,导致护角接缝间距2~3cm,形成了错台且间距不均匀最大间距为3.5cm,施工工序中加入调直措施,后期发现即使前期调直,施工时也容易产生变形;调查隔声屏障起鼓的原因时,发现与标杆处屏体冲突,向外凸起,如果不采取相应的措施,会导致隔声屏障无法安装,或者起鼓较大,甚至导致隔声屏障的破损;而屏体位置无标杆时,通常是隔声屏障生产加工时的误差,或者是运输、安装过程中轻微的擦碰,引起的微小起鼓,对隔声屏障观感影响较小,通过分析调查不同原因下导致起鼓高度,发现与标杆处屏体冲突的起鼓一般较大,通常10~11cm,而其他原因导致起鼓可以忽略不计,约为2~3mm,为了更好的描述与标杆处屏体冲突隔声屏障起鼓的影响,采用“相对标准偏差公式(rsd值)”,计算出与标杆处屏体冲突隔声屏障起鼓影响程度rsd值为97.14%,对症结影响程度高,确定为要因;
4.综上所述,现有的隔声屏障在施工时护角接缝较大,并且容易起鼓或者无法安装,甚至出现损坏,导致隔声屏障外观质量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行车用隔声屏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隔声屏障在施工时护角接缝较大,并且容易起鼓或者无法安装,甚至出现损坏,导致隔声屏障外观质量差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行车用隔声屏障,包括钢立柱,所述钢立柱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脚,所述钢立柱设置有若干个,所述钢立柱通过安装脚固定连接于路沿边护的顶部,所述钢立柱外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护角,所述钢立柱相邻之间设置有连接架,所述路沿边护顶部位于连接架的背面设置有标杆,所述标杆通过基座与路沿边护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架内侧的下端设置有下吸音板,所述下吸音板外侧固定连接有,所述位于路沿边护的顶部,所述连接架和下吸音板的底部对应所述基座开设有切割缺口,所述切割缺口内侧设置有屏体钢板。
7.优选的,所述连接架内侧位于下吸音板的顶部设置有透明玻璃窗,所述连接架内
侧位于透明玻璃窗的顶部设置有上吸音板。
8.优选的,所述屏体钢板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外侧开设有安装孔,所述连接片位于连接架和下吸音板的两侧。
9.优选的,所述连接护角上端开设有卡口,所述卡口与安装脚下端的加强筋板相互配合。
10.优选的,所述连接护角的上端通过铆钉与钢立柱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护角的下端通过铆钉与固定连接连接,所述连接护角位于相邻所述之间。
11.优选的,所述切割缺口的尺寸大于所述基座的外轮廓尺寸。
12.优选的,所述连接护角两侧各大于所述钢立柱的两侧3cm。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行车用隔声屏障,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4.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连接护角和屏体钢板,将连接护角的上端与钢立柱固定装配,再将连接护角的下端与屏障护角固定连接,进而通过连接护角对护角连接缝进行修饰,通过屏体钢板与切割缺口的配合,对下吸音板的切割处起到了密封的作用,防止下吸音板内部的吸音棉外漏,进而通过连接护角和屏体钢板保证了整体的外观质量,大幅度提升施工质量,由于观感缺陷率的降低,导致后期返工的成本也相应减少,无需后期配置大量人员对现场质量进行整修,提升社会效益;
15.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切割缺口,当连接架的安装位置位于标杆处时,根据标杆底部的基座所处位置,在连接架和下吸音板的底部开设切割缺口,使切割缺口对基座容纳,防止基座对下吸音板造成抵压而鼓起,甚至损坏,也防止了基座在安装后无法对连接架进行安装的情况发生。
16.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为人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附图说明
17.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行车用隔声屏障的等轴测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行车用隔声屏障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行车用隔声屏障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行车用隔声屏障中连接护角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行车用隔声屏障中屏体钢板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钢立柱1、安装脚2、路沿边护3、连接护角4、连接架5、标杆6、基座7、下吸音板8、透明玻璃窗9、上吸音板10、切割缺口11、屏体钢板12、连接片13、安装孔14、卡口15、铆钉16、屏障护角17。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行车用隔声屏障,包括钢立柱1,钢立柱1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脚2,钢立柱1设置有若干个,钢立柱1通过安装脚2固定连接于路沿边护3的顶部,钢立柱1外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护角4,钢立柱1相邻之间设置有连接架5,路沿边护3顶部位于连接架5的背面设置有标杆6,标杆6通过基座7与路沿边护3固定连接,连接架5内侧的下端设置有下吸音板8,下吸音板8外侧固定连接有17,17位于路沿边护3的顶部,连接架5和下吸音板8的底部对应基座7开设有切割缺口11,切割缺口11内侧设置有屏体钢板12,将连接护角4的上端与钢立柱1固定装配,再将连接护角4的下端与屏障护角17固定连接,进而通过连接护角4对护角连接缝进行修饰,通过屏体钢板12与切割缺口11的配合,对下吸音板8的切割处起到了密封的作用,防止下吸音板8内部的吸音棉外漏,进而通过连接护角4和屏体钢板12保证了整体的外观质量,大幅度提升施工质量,由于观感缺陷率的降低,导致后期返工的成本也相应减少,无需后期配置大量人员对现场质量进行整修,提升社会效益。
26.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连接架5内侧位于下吸音板8的顶部设置有透明玻璃窗9,连接架5内侧位于透明玻璃窗9的顶部设置有上吸音板10,通过下吸音板8、透明玻璃窗9和上吸音板10形成隔声屏障。
27.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屏体钢板12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片13,连接片13外侧开设有安装孔14,连接片13位于连接架5和下吸音板8的两侧,,使屏体钢板12两侧的连接片13位于连接架5和下吸音板8的外侧,进而对下吸音板8的切割处起到了密封的作用,防止下吸音板8内部的吸音棉外漏,最后将连接片13通过安装孔14配合铆钉16与下吸音板8固定即可。
28.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连接护角4上端开设有卡口15,卡口15与安装脚2下端的加强筋板相互配合,提高连接护角4装配紧密度。
29.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连接护角4的上端通过铆钉16与钢立柱1固定连接,连接护角4的下端通过铆钉16与17固定连接连接,连接护角4位于相邻17之间,通过连接护角4对护角连接缝进行修饰。
30.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切割缺口11的尺寸大于基座7的外轮廓尺寸,使切割缺口11对基座7容纳,防止基座7对下吸音板8造成抵压而鼓起,甚至损坏,也防止了基座7在安装后无法对连接架5进行安装的情况发生。
31.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连接护角4两侧各大于钢立柱1的两侧3cm,保证美观的同时也保证了对护角连接缝的修饰效果。
3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使用时,将钢立柱1通过安装脚2固定在路沿边护3上,再将内侧设置有下吸音板8、透明玻璃窗9和上吸音板10的连接架5通过钢立柱1装配在路沿边护3的顶部,进而通过下吸音板8、透明玻璃窗9和上吸音板10形成隔声屏障,然后再将连接护角4的上端通过铆钉16与钢立柱1固定装配,使连接护角4上端的卡口15与钢立柱1外侧的加强筋板相互配合,再将连接护角4的下端通过铆钉16与屏障护角17固定连接,进而通过连接护角4对护角连接缝进行修饰,根据现场实施,最终发现护角接缝少修饰件的问题约90%得到了解决,达到88
°
≤折角≤92
°
,与护角标准误差小于2mm的目标,满足施工要求,对策有效,当连接架5的安装位置位于标杆6处时,根据标杆6底部的基座7所处位
置,在连接架5和下吸音板8的底部开设切割缺口11,使切割缺口11对基座7容纳,防止基座7对下吸音板8造成抵压而鼓起,甚至损坏,也防止了基座7在安装后无法对连接架5进行安装的情况发生,当切割缺口11开设完成后,在切割缺口11的内侧装配屏体钢板12,使屏体钢板12两侧的连接片13位于连接架5和下吸音板8的外侧,进而对下吸音板8的切割处起到了密封的作用,防止下吸音板8内部的吸音棉外漏,最后将连接片13通过安装孔14配合铆钉16与下吸音板8固定即可,进而通过连接护角4和屏体钢板12保证了整体的外观质量。
3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