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空间无冲突点的交叉路口结构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8392991阅读:来源:国知局
交叉无冲突点,实施例所涉及的无冲突点的交叉路口结构占地面积小、工程量小、造价低、交通流线便捷、通行能力强、设计施工简便,既适用于新建道路交叉的建设,也适用于既有平交路口的改造升级,尤其适用于周围有密集建筑物的既有平交路口升级改造,是减少或避免拆迀的有效解决办法,是一种具有极强推广价值的集约型全互通交叉形式。
[0067]实施例二
[0068]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二为本发明提供的小空间无冲突点的交叉路口结构的第二实施例,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小空间无冲突点的交叉路口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交通流线图,由图3可知,本发明提供的小空间无冲突点的交叉路口结构的使用过程中:
[0069]进出口道车流互换通道Tl的地下U型槽层用于驶出交叉路口的车辆的通行,地面通行板层用于驶入交叉路口的车辆的通行。进出口道车流互换通道T3的地下U型槽层用于驶出交叉路口的车辆的通行,地面通行板层用于驶入交叉路口的车辆的通行。
[0070]具体的,WS车流、SE车流、EN车流和NW车流为右转车流,右转车流可直接右转。
[0071]WE车流、EW车流、SN车流和NS车流为直行车流:
[0072]WE车流从进出口道车流互换通道Tl上方左行斜交跨越,进一步从直行车流分离通道T2上方跨越,然后进入并穿越进出口道车流互换通道T3,进而驶出通道进入正常路段,整个过程中WE车流与其他方向车流不存在冲突。
[0073]Eff车流从进出口道车流互换通道T3上方左行斜交跨越,进一步从直行车流分离通道T2上方跨越,然后进入并穿越进出口道车流互换通道Tl,进而驶出通道进入正常路段,整个过程中EW车流与其他方向车流不存在冲突。
[0074]SN车流、NS车流分别进入并穿越直行车流分离通道T2,进而驶出通道进入正常路段,整个过程中SN车流、NS车流与其他方向车流不存在冲突。
[0075]WN车流、ES车流、SW车流和NE车流为左转车流:
[0076]WN车流从进出口道车流互换通道Tl上方左行斜交跨越,进一步从直行车流分离通道T2上方跨越,然后左转驶入正常路段,整个过程中WN车流与其他方向车流不存在冲突。
[0077]ES车流从进出口道车流互换通道T3上方左行斜交跨越,进一步从直行车流分离通道T2上方跨越,然后左转驶入正常路段,整个过程中ES车流与其他方向车流不存在冲突。
[0078]Sff车流从正常路段左转而后从直行车流分离通道T2上方跨越,然后进入并穿越进出口道车流互换通道Tl后驶出,进而进入正常路段,整个过程中SW车流与其他方向车流不存在冲突。
[0079]NE车流从正常路段左转而后从直行车流分离通道T2上方跨越,然后进入并穿越进出口道车流互换通道T3后驶出,进而进入正常路段,整个过程中NE车流与其他方向车流不存在冲突。
[0080]根据道路交叉的条件与实际可能的交通需求,进出口道互换通道和直行车流分离通道之前可设置掉头车道。
[0081]本实施例相对于第一实施例,WE车流、WN车流的纵面更加平顺,起伏少,而EW车流、Sff车流纵面起伏次数增加。
[0082]同样的,针对不同道路交叉的交通特性,E道路进出口道车流互换通道T3亦可作出相应的变化与调整,此类变化的任意排列组合形式仍属于本专利所述的无冲突点的交叉路口形式。
[0083]实施例三
[0084]根据道路交叉的条件,结合各方向行人与非机动车流量,可设置过街地下通道或者过街天桥。
[008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之不同点在于增加了慢行系统的布置。
[0086]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小空间无冲突点的交叉路口结构的慢行系统布置示意图,该慢行系统包括行人与非机动车道,具体为WE道路和NS道路两侧的慢行道,以及WE道路和NS道路的交汇处范围内位于WE道路中间的慢行道,以及WE道路中间的慢行道两端分别设置过街地下通道或者过街天桥连接交叉路口四个顶点的慢行道。
[0087]通过慢行统系通道可以将第1、I1、II1、IV象限慢行交通流连接起来,并且具备较佳的通达性。
[0088]由慢行系统的交通流线可以看出,慢行交通流可以安全、便捷、快速的通过道路交叉路口,整个过程与机动车不产生冲突,做到了机非分流、人车分流,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0089]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小空间无冲突点的交叉路口结构,包括相互交叉的WE方向的WE道路与SN方向的SN道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WE道路的两个平交口进出口道上分别设置进出口道车流互换通道Tl和T3,所述进出口道车流互换通道为地下通道,包括地下U型槽和地下U型槽中部顶端地面通行板两层,使进行左转或直行的车辆进入相反的车流方向的车道; 所述SN道路上与所述WE道路的交汇处设置有直行车流分离通道T2,所述直行车流分离通道T2为地下通道,包括地下U型槽和地下U型槽中部顶端地面通行板两层,所述地下U型槽一层用于S方向到N方向的SN车流以及N方向到S方向的NS车流通行,所述地面通行板一层用于其它方向车流进行左转或直行时的通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路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出口道车流互换通道Tl和T3位于道路中线两侧,所述直行车流分离通道T2位于道路交叉中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路口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出口道车流互换通道Tl的地下U型槽层用于驶入所述交叉路口的车辆的通行,地面通行板层用于驶出所述交叉路口的车辆的通行; 所述进出口道车流互换通道T3的地下U型槽层用于驶出交叉路口的车辆的通行,地面通行板层用于驶入所述交叉路口的车辆的通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路口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出口道车流互换通道Tl的地下U型槽层用于驶出所述交叉路口的车辆的通行,地面通行板层用于驶入所述交叉路口的车辆的通行; 所述进出口道车流互换通道T3的地下U型槽层用于驶出所述交叉路口的车辆的通行,地面通行板层用于驶入所述交叉路口的车辆的通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路口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交叉路口结构还包括慢行系统,所述慢行系统包括: 所述WE道路和所述NS道路两侧的慢行道; 及所述WE道路和所述NS道路的交汇处范围内位于所述WE道路中间的慢行道; 及所述WE道路中间的所述慢行道两端分别连接交叉路口四个顶点的慢行道。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小空间无冲突点的交叉路口结构,WE道路的两个平交口进出口道上分别设置进出口道车流互换通道T1和T3,进出口道车流互换通道为地下通道,包含地下U型槽和地下U型槽中部顶端地面通行板两层;SN道路上与WE道路的交汇处设置有直行车流分离通道T2,直行车流分离通道T2为地下通道,包含地下U型槽和地下U型槽中部顶端地面通行板两层,地下U型槽一层用于S方向到N方向的SN车流以及N方向到S方向的NS车流通行,地面通行板一层用于其它方向车流进行左转或直行时的通行,通过设置通道将WE道路进口道的直行、左转交通与直行、左转进入出口道交通进行位置互换,直行车流在交叉路口中心处进行分离跨越,实现道路交叉路口无冲突点。
【IPC分类】E01C1-04
【公开号】CN104711913
【申请号】CN201510024426
【发明人】张鸿鸣, 韩杰
【申请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6月17日
【申请日】2015年1月19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