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化段有轨电车整体道床的施工方法_2

文档序号:8539933阅读:来源:国知局
拼装时按轨节表所列的钢轨长度、轨距、轨枕间距、扣件类型、接头相错量及短轨枕位置进行组装,最后采用轨距拉杆进行连接构成轨道框架。其施工工序为:先布置拼装平台,然后进行摆放轨枕,再摆放钢轨,然后调整轨枕间距,之后安装扣轨弹簧,最后安装钢轨支承架。具体为:
[0038]①摆放轨枕:
[0039]A.在轨排拼装台位组装轨枕。其组装的顺序为:摆放轨枕一安装铁垫板下橡胶垫板一安装铁垫板一上连接螺栓一安装弹簧垫圈一带螺母并拧紧。
[0040]B.根据组装台位上标注的间距线粗调轨枕间距。
[0041]②摆放钢轨
[0042]A.摆放枕上橡胶垫板、轨下橡胶垫板。
[0043]B.在轨排拼装台位摆放钢轨。
[0044]③调整轨枕间距
[0045]A.用白油漆在钢轨轨腰内侧(曲线在外股钢轨轨腰内侧)标注轨枕位置。
[0046]B.方正轨枕并使轨枕应与线路中轴线垂直。
[0047]④安装扣轨弹簧,最后安钢轨支承架。
[0048]然后进行步骤(2),整体道床基底清理及施工排水,并实施施工排水,并铺设道床底板。而为了提高减震效果,可在道床地板下设置橡胶弹性元件。
[0049]然后进行步骤(3),整体道床钢筋网铺设。整体道床钢筋网采取在铺轨基地下料、加工,现场绑扎焊接成型的作业方式,纵向钢筋按两相邻伸缩缝长度配料。钢筋通过汽车运至施工现场,分散布置后,人工抬运钢筋散布在道床底板上。人工绑扎固定,调整钢筋网格间距。
[0050]在每根走行正下方的轨道结构底层结构钢筋中选取2根纵向钢筋与轨道结构底层横向钢筋焊接,作为排流条;道床块内每隔5m左右选I根横向钢筋与所有交叉的纵向钢筋焊接;为保证杂散电流排流顺畅,每道床块两端各采用一根50mmX8mm镀锌扁钢与所有纵向钢筋焊接后引出道床,作为连接端子。所有纵向钢筋纵向电气连通,如有搭接,应搭接焊,焊接长度不小于钢筋直径的6倍,焊缝高度不小于6mm,所有搭接焊均为双面焊,严禁虚焊。镀锌扁钢在道床顶面左右两侧各引出150mm,并在其端部打Φ 12孔。在每6.25m的道床块中央的位置处,将底层横向钢筋与所交叉的所有纵向钢筋全部焊接,连接端子利用圆钢连接,安装后用沥青漆将连接端子露出道床的部分进行涂刷。
[0051]然后进行步骤(4),将轨排运至铺设地点,架立铺设轨排并调整。须采用上承式钢轨支承架。支撑架配置数量:50kg/m-25m钢轨,1600根/km轨道配置11套。具体为:
[0052]①轨排铺设
[0053]架设钢轨支承架时:
[0054]A.使得钢轨支承架立柱所在的基底为平整坚硬面。
[0055]B.为避免钢轨低接头,使得接头处支承架间距应适当加密。
[0056]C.钢轨支承架如与预留管沟有矛盾时,调整支撑架位置。
[0057]②初步调整轨道位置
[0058]A.用直角道尺和万能道尺,并辅以目测调整钢轨的标高、轨距、水平及方向。
[0059]B.调整轨枕位置:
[0060]a.当轨枕位置与轨道横穿设备发生矛盾时,调整相邻几根轨枕间距避让。
[0061]b.轨枕承轨槽边缘距结构缝不小于50mm,如轨枕不能按设计位置布置时,可在相邻三根轨枕间调整。
[0062]用钢轨支承架将轨排架起后,以铺轨基标粧为依据,通过直角道迟和万能道尺(道尺在使用前应校正,其精度允许误差为0.5mm),旋转立柱来调整钢轨的高度,并借轨卡螺栓来调整钢轨方向,逐次进行调整作业,直至达到要求标准。
[0063]然后进行步骤(5),轨道精调。轨道精调是关键的一道工序,它对能否达到要求的最终轨道位置起着决定性作用。
[0064]使用轨检小车(轨道精调机)逐一检测每根轨枕处的轨顶高程、轨道中线位置、线间距、轨道平顺度等几何型位。根据轨检小车显示的数据,用扳手调整螺杆调整器。通过转动螺杆调整器,来精确调整轨道的高低、方向、水平、超高。精确调整轨道位置是一项十分细致的工作,每一螺杆调整器都要逐一调整,一个螺杆调整器的调整往往对邻近螺杆调整器的调整有影响,需要反复多次,逐次迫近,才能达到施工的精度要求。
[0065]然后进行步骤(6),安装整体道床模板。整体道床混凝土侧模采用建筑木模。安装模板前要复查道床标高及轨道中心线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检查预埋件及预留孔洞是否遗漏、位置是否准确,确保模板安装正确。
[0066]模板的内侧面要求平整,接缝严密,不得漏浆,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要经常检查,如发现变形、松动等现象,要及时修整加固。
[0067]然后进行步骤(7),灌筑道床混凝土。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为严格防止混凝土灌注及捣固操作中碰撞已调好的轨排,并要随时进行复调。因此监视和复调工作安排有经验的线路工担任。为了使混凝土灌注后的轨道符合线路的验收标准,同时考虑混凝土的收缩以及扣件尺寸的可能误差等因素,因此,钢轨的调整精度要更为高。工序为:再次检查和调整轨道一灌注混凝土(试件取样)一振捣混凝土一监视和调整轨道一混凝土养生一拆模一竣工整理。
[0068]具体的:
[0069]①.首先检查检查线路中线、钢轨位置、方向、水平、标高、轨距是否符合要求;检查模板、防迷流钢筋网、预埋件及管沟是否稳定牢固;检查防迷流钢筋网规格、尺寸、安装位置、焊接质量、导电要求等是否符合设计规定。
[0070]②.灌注及振捣混凝土:
[0071]A、混凝土应分层、水平、分台阶灌注,浇注层厚度为插入式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
1.25倍,浇注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其间隔时间应符合有关规定。
[0072]B、浇注混凝土时,应注意防止混凝土的分层离析,混凝土由料斗、漏斗内卸出进行浇注时,其自由倾落度一般不宜超过2m。应由专人监视、检查。当发现轨面尺寸(轨距、水平、高低、方向)超限、模板、支承架、防迷流钢筋网片、预埋件、预埋管、沟、孔、洞有变形移位时应立即停止浇注,并应在已浇注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好。
[0073]C、混凝土灌注因故中断应设垂直挡板,下一次灌注需在24小时之后,连续两次捣固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0074]D、在施工缝处继续浇注混凝土时,已浇注的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应小于2.5Mpa,同时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浇注混凝土前应清除垃圾水泥薄膜,表面上松动砂石和软弱混凝土层,还应凿毛,用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一般不宜少于24h。残留在混凝土表面的积水应清除。从施工缝处开始继续浇注混凝土时,要注意直接靠近缝边下料。机械振捣前宜向施工缝处逐渐推进,并距SO-1OOcm处停止振捣,但应加强对施工缝接缝的捣实工作,使其紧也彡口口。
[0075]E、应加强轨枕底部及周围混凝土的捣实,使道床与轨枕结合良好。
[0076]F、道床混凝土初凝前,表面需抹面平整,排水坡度符合设计要求,水沟纵坡和线路坡度一致并平顺。
[0077]G、抹面平整度允许误差为±2mm,标高允许误差+5mm、-10mm。抹面时及时清理钢轨、轨枕、扣件等表面的灰浆。
[0078]然后进行步骤(8),竣工整理。具体的:
[0079]①清刷钢轨:用铁铲或钢刷清刷洒在钢轨上的混凝土。
[0080]②整修道床表面:道床表面碰掉部分用1:1水泥砂浆修补填抹密实。
[0081]③扣件涂油:将覆盖扣件覆盖物拆除,清刷扣件表面及承轨槽内粘附的灰浆,然后将扣件涂油。
[0082]④道床整修工作完成后,对道床进行彻底清扫,并用水清洗,达到美观整洁。
[0083]⑤道床混凝土施工完成后,对轨道状态进行测量,作好记录,并把测量控制基标完整地保护起来,作为竣工资料和竣工测量依据。
[0084]此外,步骤(2)中的弹性元件,可为带橡胶的弹性元件,固定于道床地板,参见附图2-4所示:
[0085]橡胶弹性元件,包括上盖板1、上铁件2、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