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横坡坡度控制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47197阅读:498来源:国知局
一种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横坡坡度控制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轨道测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横坡坡度控制尺。
【背景技术】
[0002]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施工方法主要为框架轨排法,混凝土浇筑前框架轨排均须已精调完毕,轨排下方和轨枕四周以及框架横梁与钢轨交叉部位下方阻断了工人的视线和操作的连续性,道床板顶面坡度、道床板顶面与承轨台面相对高差和表面平整度的质量控制全凭工人的个人经验,不仅质量合格率低,而且施工速度慢,给无砟轨道工程质量管理和成本控制带来了极大难度。

【发明内容】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横坡坡度控制尺。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横坡坡度控制尺,包括搭放横梁、连接竖杆、找平底梁、防滑套、螺栓、固定环;所述搭放横梁为圆形不锈钢钢管;所述固定环通过螺栓固定在搭放横梁上。
[0005]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竖杆和找平底梁是方形不锈钢钢管,连接竖杆和找平底梁通过焊接固定在一起,每个找平底梁上焊接有两个连接竖杆。
[0006]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竖杆的另一端焊接有固定环,固定环的松紧通过螺栓调节。
[0007]进一步的,所述搭放横梁两端固定有防滑套,防滑套的材质是橡胶。
[0008]有益效果: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横坡坡度控制尺。在无砟轨道道床板混凝土浇筑振捣完半小时内使用坡度尺完成第一次刮面后紧跟着进行第二次和第三次人工混凝土表面精细找平抹面,不仅对道床板顶面坡度、道床板与承轨台高差和平整度等技术指标控制起到了良好的效果,确保了坡度符合设计要求,表面排水顺畅,不积水,还优化了资源配置,节约了劳力和工时。
[0010]【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0012]图中,1-连接竖杆、2-找平底梁、3-搭放横梁、4-固定环、5-螺栓、6_防滑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横坡坡度控制尺,包括搭放横梁3、连接竖杆1、找平底梁2、防滑套6、螺栓5、固定环4 ;所述搭放横梁3为圆形不锈钢钢管;所述固定环4通过螺栓5固定在搭放横梁3上。
[0014]其中,所述连接竖杆I和找平底梁2是方形不锈钢钢管,连接竖杆I和找平底梁2通过焊接固定在一起,每个找平底梁2上焊接有两个连接竖杆I。所述连接竖杆I的另一端焊接有固定环4,固定环4的松紧通过螺栓5调节。所述搭放横梁3两端固定有防滑套6,防滑套6的材质是橡胶。
[0015]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横坡坡度控制尺是通过轨顶标高来控制混凝土的顶面标高。道床板混凝土振捣完成后,采用置于钢轨顶面的坡度尺控制混凝土表面高程,并控制表面的排水坡度。混凝土施工前前框架轨排均须已精调完毕,坡度尺巧妙利用其钢轨顶标高作为控制点。无论坡度尺前后左右如何移动,其搭放在钢轨上的工作横梁和与混凝土接触的找平底梁就如同平行四边形的两个边始终保持平行,能及时发现并调整混凝土的布料不均匀性,确保坡度的准确。
[0016]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主权项】
1.一种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横坡坡度控制尺,其特征在于:包括搭放横梁、连接竖杆、找平底梁、防滑套、螺栓、固定环;所述搭放横梁为圆形不锈钢钢管;所述固定环通过螺栓固定在搭放横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横坡坡度控制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竖杆和找平底梁是方形不锈钢钢管,连接竖杆和找平底梁通过焊接固定在一起,每个找平底梁上焊接有两个连接竖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横坡坡度控制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竖杆的另一端焊接有固定环,固定环的松紧通过螺栓调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横坡坡度控制尺,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放横梁两端固定有防滑套,防滑套的材质是橡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横坡坡度控制尺,包括搭放横梁、连接竖杆、找平底梁、防滑套、螺栓、固定环;所述连接竖杆和找平底梁通过焊接固定在一起;所述连接竖杆和找平底梁是方形钢管;所述连接竖杆的另一端焊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通过螺栓固定在搭放横梁上;所述搭放横梁两端固定有防滑套。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巧妙,使用方便。
【IPC分类】E01B35-02
【公开号】CN204455746
【申请号】CN201520093920
【发明人】王安, 张尚东, 刘长义, 文辉, 刘万河, 宫旭东, 李贵峰
【申请人】中交隧道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8日
【申请日】2015年2月1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