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架桥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115800阅读:来源:国知局
寸计算得到。
[0049]在实施例一中,优选地,预制构件的安装槽306为图3和图4中所示的长方形的安装槽,长方形支撑槽为钢制,且如图所示,该长方形的安装槽306的在横向上的长度大于支撑柱305在对应方向(横向)上的长度。安装槽为一对挡板,该一对挡板之间的宽度可根据预制构件的宽度进行调整,挡板的高度优选小于等于0.5m。安装槽为预制构件安装位的一种,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为其他形式。
[0050]当实施例一的自动架桥系统包括多个架桥单元时,多个架桥单元中的智能操作平台可集成为一体,以便于对多个移动平台、多个调整平台做协同控制。
[0051]实施例二
[0052]前述的自动架桥系统的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53](I)根据所需要建造桥梁的宽度和高度,选择移动平台的尺寸型号和数量。具体地,当桥墩纵向净跨径< 1m时,可以选择I台或两台移动平台;当桥墩纵向净跨径多1m时,可以选择2台或2台以上移动平台。其中,纵向是指沿桥梁的长度方向。
[0054](2)选好移动平台的尺寸型号及数量以后,需要调整移动平台的位置并限定架桥时移动平台的移动方向。具体地,首先调试移动平台与智能操作平台之间的无线连接是否正常,之后移动平台上的第一红外测量仪将监测结果通过第一无线收发器向第三无线收发器发送,智能操作平台根据所述监测结果控制一个或多个移动平台在与桥梁横向平行的同一直线上移动。其中,监测结果包括移动平台与桥墩的位置偏差、偏移等数据。其中,横向是指沿桥梁的宽度方向。
[0055](3)计算支撑模块的高度并假设支撑模块。之后根据桥梁高度H、移动平台高度Ii1以及调整平台高度h 2,计算所需要搭建的钢结构支撑模块高度h3,计算公式为h3 =H-1ifh2 0.5,单位为m,然后在各移动平台搭建高度为匕的支撑模块。其中,0.5为公式的参数,其用于对调整平台、支撑模块、移动平台在安装时的嵌合高度进行匹配和调整,以及调整系统与桥梁之间的余量。该参数0.5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0056](4)待支撑模块搭建完成以后,在支撑模块上部安装调整平台。调整平台的基座、支撑柱、安装槽为一整体,在安装时,只需将基座安装于支撑模块上即可。
[0057](5)待调整平台安装完成以后,调试智能操作平台,使智能操作平台的第三无线收发器与各架桥单元的调整平台上的第二无线收发器进行无线连接。此步骤主要用于调试智能操作平台与调整平台之间的无线连接是否正常,以便于进行数据的传输。
[0058](6)之后智能操作平台向调整平台发出指令,通过第二红外测量仪进行监测,调整并确定各架桥单元最后的水平高度一致,以保证各预制构件在各架桥单元上的水平高度一样,进而保证架桥的精确度。具体可以通过判断各架桥单元的预制构件安装位(安装槽)的水平高度是否一致来确定各架桥单元的水平高度是否一致。
[0059]实施例三
[0060]前述的自动架桥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当使用的架桥单元为一个时):
[0061](I)准备并安装预制构件。架好并调试好架桥单元以后,架桥单元位于桥墩的纵向一侧,通过起吊结构将预制构件吊至架桥单元顶部的预制构件安装位中,并通过自动锁死器锁死固定预制构件在预制构件安装位中的位置,此时,预制构件的长度方向与桥墩的纵向方向平行。
[0062](2)调整预制构件为准备进入两个横向桥墩之间的状态。根据预制构件的长度和两个横向桥墩之间的距离,由智能操作平台向调整平台发出指令,架桥单元的调整平台旋转一预定角度a,其中,预制构件在当前位置时恰好斜向进入两个横向桥墩时需旋转的角度为b,b在1-10°之间,a^b ;之后对支撑柱进行锁死固定,避免其再旋转。
[0063](3)移动平台带动调整平台、预制构件运行至待架设的位置。智能操作平台向移动平台发出指令,移动平台沿平行于桥墩横向的方向移动并运行至一预定位置;在该预定位置时,预制构件长度的中点C,与两个横向桥墩顶部放置预制构件位置的中点连线的中间点(V在同一竖向线上。在该步骤中,参见图6所示的两个横向桥墩的俯视图,一个桥墩顶部放置预制构件的位置为Cl1,另一个桥墩顶部放置预制构件的位置为d2,山的中点为c i,d2的中点为(^(^与02连线的中间点为c。。在前述的预定位置时,参照图7,预制构件长度的中点C与前述的C。在同一竖向线上。
[0064](4)预制构件被顶升并回转至与桥墩的横向平行的位置,此时,预制构件位于两个横向桥墩的正上方。完成上述操作步骤(3)后,智能操作平台向调整平台发出指令,使架桥单元的支撑柱上升,当上升至预制构件安放高度的0-0.1m以上时,停止上升;再向调整平台发出旋转指令,松开对支撑柱的锁死和固定,使调整平台按_a的角度反向旋转至与桥墩的横向平行的位置。
[0065](5)预制构件回落并置于桥墩上。步骤⑷中的旋转完成以后,由智能操作平台向调整平台发出指令,松开对支撑柱的锁死和固定,使支撑柱回缩,直至预制构件贴住桥墩顶部的支撑结构,后松开对预制构件安装位的锁死和固定。
[0066](6)完成预制构件的架设以后,智能操作平台向移动平台发出指令,撤回架桥单
J L ο
[0067]实施例四
[0068]当实施例三中的架桥单元为多个时,在步骤(I)中,多个预制构件在各架桥单元的预制构件安装位中安放的位置相对应,以便于架设完成后的预制构件在桥墩上的位置相对应;
[0069]在步骤(2)中,多个架桥单元的调整平台同步旋转一预定角度a;在步骤(3)中,多个移动平台同步运行至一预定位置;在步骤(4)中,多个架桥单元的支撑柱同步上升;各调整平台同步按_a的角度反向旋转;在步骤(5)中,多个架桥单元的支撑柱同步回缩;在步骤(6)中,多个架桥单元依次或同步撤回。在上述的步骤中,多个架桥单元的操作同步进行,可有效保证多个预制构件的架设位置相对应。
[007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架桥系统能够不受桥梁、高架上部净空高度的限制。自动架桥系统以单个架桥单元为主体,每个架桥单元均包括移动平台、支撑模块、调整平台以及智能操作平台四个部分。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首先架桥系统在桥墩纵跨一侧托起预制构件,然后调整平台旋转一定角度,使预制构件一起旋转,之后调整平台的支撑柱顶托起预制构件,待预制构件高度超过桥墩上部支承结构后,调整平台回转,待预制构件与桥墩纵向跨径平行且在同一垂直于水平面的平面时,支撑柱下降,直至预制构件与桥墩支承结构贴住。本实用新型具有智能化、自动化、精确化等特点。
[0071]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自动架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架桥单元,每个所述架桥单元包括: 移动平台,其设置有第一红外测量仪和第一无线收发器; 支撑模块,其竖直设置于所述移动平台上; 调整平台,其设置于所述支撑模块上,所述调整平台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的基座、支撑柱和预制构件安装位,所述支撑柱为可伸缩和可旋转的柱体;所述调整平台上进一步设有第二红外测量仪、第二无线收发器和自动锁死器,所述自动锁死器用于打开或锁定所述支撑柱和所述预制构件安装位的位置; 智能操作平台,其包括控制器和第三无线收发器,所述第三无线收发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无线收发器和所述第二无线收发器进行无线通信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架桥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平台包括移动轮和平台,所述移动轮为橡胶轮胎或履带或钢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架桥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模块的高度取决于预制构件需要安装的高度、移动平台高度以及调整平台高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架桥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柱的上下伸缩量程为0-0.5m,旋转角度范围为0-180° ; 和/或; 所述预制构件安装位为设置于所述支撑柱上的长方形安装槽,所述长方形安装槽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支撑柱在对应方向上的长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架桥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自动架桥系统包括多个所述架桥单元时,多个所述架桥单元中的所述智能操作平台集成为一体,对多个移动平台、多个调整平台做协同控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架桥系统,其以单个架桥单元为主体,每个架桥单元包括:设置有第一红外测量仪和第一无线收发器的移动平台;竖直设置于移动平台上的支撑模块;设置于支撑模块上的调整平台,其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的基座、支撑柱和预制构件安装位,支撑柱为可伸缩和可旋转的柱体;调整平台上进一步设有第二红外测量仪、第二无线收发器和自动锁死器,自动锁死器用于打开或锁定支撑柱和预制构件安装位的位置;智能操作平台,其包括控制器和第三无线收发器,第三无线收发器分别与第一无线收发器和第二无线收发器进行无线通信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智能化、自动化、精确化等特点。且本实用新型能够不受桥梁、高架上部净空高度的限制。
【IPC分类】E01D21/00
【公开号】CN204780626
【申请号】CN201520494658
【发明人】郭亚兵, 施曙东, 王晓杰, 罗芳艳, 岳国柱, 姚凯, 闫国杰, 冯宇飞, 苏君明, 邓国民, 钱婷, 邱轶, 徐韵淳, 李军代, 刘钢
【申请人】上海浦东路桥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1月18日
【申请日】2015年7月9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