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隔震轨道板系统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10223346阅读:来源:国知局
〇〇〇臟_11〇〇臟、11〇〇臟 _1200mm、1200mm-1300mm、1300mm-1400mm、HOOmm-1500mm、 1500mm-1600mm、1600mm-1700mm、1700mm-1800mm、1800mm-1900mm、1900mm-2000mm、2000mm-2100mm、2100mm-2200mm、2200mm-2300mm、2300mm-2400mm、2400mm-2500mm、2500mm-2600mm、 2600mm-2700mm> 2700mm-2800mm> 2800mm-2900mm> 2900mm-3000mm;
[0065] 优选地为:1500mm-1600mm、1600mm-1700mm、1700mm-1800mm、1800mm-1900mm、 1900mm-2000mm、2000mm-2100mm、2100mm-2200mm、2200mm-2300mm、2300mm-2400mm 或者 2400mm-2500mm;
[0066] 特别优选地为 1700mm-1800mm、1800mm-1900mm、1900mm-2000mm、2000mm-2100mm 或 者2100mm-2200mm。
[0067] 预制混凝土轨道板1、灌注层2、弹性减隔震板3和底座板的总厚度为:30〇111111-335mm、335mm-370mm、370mm-405mm、405mm-440mm、440mm-475mm、475mm-510mm、5IOmm-545mm、545mm-580mm、580mm_615mm、615mm_650mm、650mm_685mm、685mm_720mm、720mm_ 755mm、755mm-790mm、790mm-825mm、825mm-860mm、860mm-895mm、895mm-930mm、930mm-965mm 或者965mm_l 000mm;
[0068] 优选地为:475mm-510mm、510mm-545mm、545mm-580mm、580mm-615mm、615mm-650mm、 650mm-685mm、685mm-720mm、720mm-755mm、755mm-790mm、790mm-825mm;
[0069] 特别优选地为:545mm-580mm、580mm-615mm、615mm-650mm、650mm-685mm或者 685mm-720mm 〇
[0070]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预制混凝土轨道板的厚度占总厚度20%-50%,灌注层2厚度占总厚度2%-30%。,弹性减隔震板3的厚度占总厚度5%-30%,底座板4 的厚度占总厚度20 %-60 %。
[0071] 其中,预制混凝土轨道板1厚度占总厚度的范围是:20 %-21.5 %、21.5 % -23 %、 23%-24.5%,24.5%-26%,26%-27.5%,27.5%-29%,29%-30.5%,30.5%-32%,32%~ 33.5%,33.5%-35%,35%-36.5%,36.5%-38%,38%-39.5%,39.5%-41%,41%~ 42.5%、42.5%-44%、44%-45.5%、45.5%-47%、47%-48.5%或者48.5%-50%;
[0072] 优选地为:27·5%-29%、29%-30·5%、30·5%-32%、32%-33·5%、33·5%-35%、 35%-36.5%、36.5%-38%、38%-39.5%、39.5%-41%或者41%-42.5% ;
[0073] 特别优选地为:30·5%-32%、32%-33·5%、33·5%-35%、35%-36.5%或者 36.5%-38%〇
[0074] 灌注层 2占总厚度的范围为:2%-3%、3%-4.5%、4.5%-6%、6%-7.5%、7.5%-9%、9%-10·5%、10·5%-12%、12%-13·5%、13·5%-15%、15%-16·5%、16·5%-18%、 18%-19.5%,19.5%-21%,21%-22.5%,22.5%-24%,24%-25.5%,25.5%-27%,27%~ 28.5%或者28.5%-30% ;
[0075] 优选地为:6%-7·5%、7·5%-9%、9%-10·5%、10·5%-12%、12%-13·5%、 13.5%-15%^15%-16.5%^16.5%-18%^18%-19.5%^19.5%-21% ;
[0076] 特别优选地为:9%-10·5%、10·5%-12%、12%-13·5%、13·5%-15%或者15%-l6·5% o
[0077] 弹性减隔震板3的厚度占总厚度的范围为:5%-6%、6%-7.5%、7.5%_9%、9%-10.5%,10.5%-12%,12%-13.5%,13.5%-15%,15%-16.5%,16.5%-18%,18%~ 19.5%,19.5%-21%,21%-22.5%,22.5%-24%,24%-25.5%,25.5%-27%,27%~ 28.5%^28.5%-30% ;
[0078] 优选地为:7·5%-9%、9%-10·5%、10·5%-12%、12%-13·5%、13·5%-15%、 15%-16.5%、16.5%-18%、18%-19.5%、19.5%-21%或者21%-22.5% ;
[0079] 特别优选地为:12%-13·5%、13·5%-15%、15%-16·5%、16·5%-18%或者18%-l9·5% 0
[0080] 底座板 4 的厚度占总厚度范围为:20%-22%、22%-24%、24%-26%、26%-28%、 28%-30%^30%-32%^32%-34%^34%-36%^36%-38%^38%-40%^40%-42%^42%-44%、44%-46%、46%-48%、48%-50%、50%-52%、52%-54%、54%-56%、56%-58% 或 者58 %-60 % ;
[0081] 优选地为:30%-32%、32%-34%、34%-36%、36%-38%、38%-40%、40%-42%、 42%-44%、44%-46%、46%-48%或者48%-50% ;
[0082] 特别优选地为:36 % -38 %、38 % -40 %、40 % -42 %、42 % -44 % 或者44 % -46 %。
[0083] 为了能够更好的表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轨道板系统的性能,现按照下表中的数据 准备轨道板系统并进行测量,具体数据详见下表:
[0084]

[008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 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 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 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 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主权项】
1. 一种减隔震轨道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混凝土轨道板、弹性减隔震板、灌注 层和底座板;所述弹性减隔震板粘结在所述底座板上,所述弹性减隔震板灌注有所述灌注 层,所述灌注层上粘结有所述预制混凝土轨道板。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隔震轨道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注层表面的邵氏A硬 度为40°-95°。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隔震轨道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混凝土轨道板的重 量为2T-6T。4. 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减隔震轨道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减隔震板 的表观密度为150kg/m3-800kg/m3。5. 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减隔震轨道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减隔震板 的压缩刚度为0.01MPa/mm-5.OMPa/mm。6. 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减隔震轨道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减隔震板 的拉伸强度为0.010MPa-40.OMPa。7. 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减隔震轨道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减隔震板 的断裂伸长率为5.00 % -800 %。8. 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减隔震轨道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板的表面 平整度为〇. 〇lmm-3mm。9.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减隔震轨道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混凝土轨道板、 所述灌注层、所述弹性减隔震板和所述底座板的长度均为2000mm-5000mm,所述预制混凝土 轨道板、所述灌注层、所述弹性减隔震板和所述底座板的宽度均为1000mm-3000mm;所述预 制混凝土轨道板、所述灌注层、所述弹性减隔震板和所述底座板的总厚度300mm-1000mm。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减隔震轨道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混凝土轨道板的 厚度占总厚度20%_50%,所述灌注层厚度占总厚度2%-30%;所述弹性减隔震板的厚度占 总厚度5%-30%,所述底座板的厚度占总厚度20%-6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减隔震轨道板系统。该轨道板系统包括:底座板、弹性减隔震板、灌注层和预制轨道板。轨道交通路施工中,在路基上制作底座板;弹性减隔震板粘结在底座板上;预制混凝土轨道板通过灌注层与减震垫板结合。底座板、弹性减隔震板、灌注层和预制轨道板作为整体形成减隔震轨道板系统,具有施工便捷,行车舒适和减震降噪的特性。
【IPC分类】E01B1/00, E01B19/00
【公开号】CN205134104
【申请号】CN201520915465
【发明人】王继军, 孙美蓉, 姜媛, 张松琦, 刘伟斌, 刘海涛, 王释纬, 李志伟, 张远庆
【申请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 京嘉联创(北京)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铁科首钢轨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4月6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17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