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接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9486阅读:7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套接件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种套接件结构,属工具配套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市面上所见的具有二扳动头的手工具,其基本结构乃在于一手工具在二端具有二扳动头,且一般而言二端之扳动头具有不同的规格尺寸以套合二种不同规格之套筒,此即为此类形手工具主要之特征,手工具在扳动头处大都埋设有一钢珠,在扳动头内埋设钢珠的主要目的乃在于可使扳动头与套筒之间卡合更为紧固,但此套合结构亦产生另一问题,即卡合更紧固相对于手工具的扳动头与套筒套合或脱离时需再相当用力套入或拔出,此即为此类形具有二扳动头手工具之缺失。
另一具有二扳动头的结构,其主要乃在于二端之扳动头均分别开一槽孔,在槽孔内套入一作动杆、弹簧及钢珠等基本元件,如此当扳动头欲套合或脱离套筒时,钢珠即缩入作动杆的珠穴内,套筒即可较快速与扳动头分离,此结构即可改善上述扳动头与套筒间需用力拔出之困扰,但此种结构产生另一缺失若此手工具已套入套筒,现欲使套筒与手工具之扳动头脱离,此时即需用手伸入套筒内按压位于扳动头内之作动杆使钢珠缩入作动杆的珠穴内,套筒即可与扳动头快速脱离不需用力拔出,但此时若手工具之扳动头系为较小之规格,较小规格之扳动头即套合较小之套筒,此套筒可能仅为10mm之套筒,而此结构需用手伸入套筒内按压作动杆,但一般人之手指并无法伸入10mm左右之套筒内部,除非再取用另一较小之铁条伸入按压作动杆,因此该结构之手工具仅能配合较大之套筒而实施之,此即为该结构主要之缺失。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套接件结构,其主要包括有一基座、作动杆、钢珠与弹性元件,其特征在于在基座二端凸伸二扳动头,在二扳动头内均开设有圆槽洞,二圆槽洞互为相通,在二圆槽洞垂直方向均开设一珠槽,二圆槽洞可分别套入一作动杆及弹性元件,作动杆与另一作动杆并相互顶抵,作动杆相对于套接件扳动头之珠槽位置开设有双向珠穴,并在基座扳动头的珠槽位置套入一钢珠,藉此,当按压一作动杆,作动杆顶抵另一作动杆,作动杆即在圆槽洞内位移,如此钢珠即缩入作动杆的双向珠穴内,套接件即可具将套筒迅速脱离及套合之功效。
其中,二圆槽洞间可具较小直径之通孔,通孔使二圆槽洞可互为相通。
其中,作动杆与另一作动杆的顶抵结构可为一作动杆凸伸一顶杆,另一作动杆即凹入一顶孔,一作动杆的顶杆即通过套接件的通孔顶抵在另一作动杆的顶孔内。
其中,套接件二端凸伸的扳动头可具不同的规格,因此一套接件即可套合二种规格之套筒旋动之。
其中,套接件的基座可在外周缘具环齿,套接件整体再置于棘轮扳手的容置槽内,棘轮扳手原先之正逆转结构即可旋动于基座的环齿上,如此本实用新型即可运用在棘轮扳手上。
其中,套接件的基座在一侧可凸伸一适当长度之扳杆,利用扳杆之长度为力矩直接旋动套筒。
其中,套接件的基座在一侧可凹入一槽孔,此时一长杆即可套入基座的槽孔内,利用长杆之长度为力矩直接旋动套筒。
其中,二作动杆可合并成一作动杆,在作动杆二端具双向珠穴,再在作动杆适当位置具凸缘以供二弹性元件顶抵,在套接件内亦无通孔,作动杆一端可套合一套圈,使之作动杆与扳动头之圆槽洞不产生晃动。其中,套接件的基座设一四角座,扳动头独立成一元件,扳动头再套入基座的四角座内。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在套接件一端之扳动头套合套筒时,按压另一端扳动头之作动杆,如此套接套筒之扳动头即可具与套筒分离与套合的功效,因此按压另一扳动头并无套筒大小的限制,本实用新型在实施时即具较大的扩充性。


图1本实用新型套接件结构分解图。
图2本实用新型套接件结构分解图。
图3本实用新型套接件外观立体图。
图4本实用新型套接件剖视图。
图5本实用新型之套接件按压动作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之套接件按压动作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于棘轮扳手示意图。
图8本实用新型实施于扳杆示意图。
图9本实用新型实施于扳杆示意图。
图10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分解图。
图11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剖视图。
图12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按压动作示意图。
图13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分解图。
图14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剖视图。
图15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按压动作示意图。
图中标号如下
10基座 101四角座 102槽孔 11扳动头12扳头 13圆槽洞 14圆槽洞 15通孔16珠槽 17珠槽 18环齿19扳杆20作动杆21双向珠穴 22顶杆30作动杆31双向珠穴 32顶孔 33凸缘40钢珠 50弹性元件 60棘轮扳手61容置槽70长杆 80套圈具体实施方式
,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述如下首先,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套接件结构,其主要包括有一基座10,在基座10二端凸伸二扳动头11、12,在二扳动头11、12内均开设有圆槽洞13、14,圆槽洞13、14具适当深度,二圆槽洞13、14间并具较小直径通孔15,通孔15使二圆槽洞13、14可互为相通,在二圆槽洞13、14垂直方向均开设一珠槽16、17,二圆槽洞13、14可分别套入一作动杆20、30及弹性元件50,圆槽洞13、14内均先套入弹性元件50后再套入作动杆20、30,二作动杆20、30相对于套接件扳动头11、12的珠槽16、17位置开设有双向珠穴21、31,一作动杆20凸伸一顶杆22,另一作动杆30即凹入一顶孔32,一作动杆20的顶杆22即通过套接件的通孔15顶抵在另一作动杆30的顶孔32内,并在基座扳动头11、12的珠槽16、17位置套入一钢珠40,钢珠40即卡合在套接件扳动头11、12的珠槽16、17与作动杆20、30的双向珠穴21、31所围成的空间内,当整体组合后即如图3所示之外观结构,剖视时即如图4所示。
当作动时,请参阅图5所示,若套接件扳动头12已套合套筒,此时即按压一作动杆20,作动杆20迫使弹性元件50被压缩,作动杆20亦顶抵另一作动杆30,作动杆30即在套接件圆槽洞14内作一小距离的位移,铜珠40即因作动杆30的位移而缩入作动杆30的双向珠穴31上端内,此时因钢珠40已缩入,套接件扳动头12即可具有将套筒迅速脱离及套合的功能作用,套筒与套接件间即不需再用力拔出,当套筒已脱离,再放开作动杆20,因弹性元件50的弹力即回复至图4之剖视状态。
请参阅图6所示,图6即为在套接件扳动头11套合套筒的情况,此时即按压作动杆30,钢珠40即可缩入作动杆20之双向珠穴21的下端,套接件扳动头11即可具有将套筒迅速脱离及套合的功能作用。
套接件二端凸伸的扳动头11、12在设计时可具不同规格,且一般而言在手工具套合套筒的四角端约有四种规格,因此一套接件即可套合二种规格的套筒旋动。
当本实用新型实施于棘轮扳手60时,请参阅图7所示,套接件基座10于外周缘具环齿18,套接件整体再置于棘轮扳手60的容置槽61内,棘轮扳手60原先之正逆转结构即可旋动在基座10的环齿18上,如此本实用新型即可运用在棘轮扳手60上。
当本实用新型实施于扳杆时,请参阅图8所示,套接件基座10于一侧凸伸一适当长度的扳杆19,利用扳杆19的长度为力矩直接旋动套筒,如此本实用新型即可运用在扳杆上。
当本实用新型实施于另一类型扳杆时,请参阅图9所示,套接件基座10于一侧凹入一槽孔102,此时一长杆70即可套入基座10的槽孔102内,利用长杆70的长度为力矩直接旋动套筒,如此本实用新型即可运用在另一种扳杆上。
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请参阅图10所示,作动杆20、30合并成一作动杆30,在作动杆30二端具双向珠穴31,再在作动杆30适当位置具凸缘33以供二弹性元件50顶抵,在套接件内亦无通孔15,此时作动杆30一端可套合一套圈80,使作动杆30与扳动头12之圆槽洞14不产生晃动,当整体组合后剖视即如图11所示。
当作动时,请参阅图12所示,按压作动杆30,弹性元件50被压缩,作动杆30整体在圆槽洞13、14内位移,钢珠40即因作动杆30的位移而缩入作动杆30的双向珠穴31上端内,此时因钢珠40已缩入,套接件扳动头12即可具有将套筒迅速脱离及套合的功能作用,套筒与套接件间即不需再用力拔出。
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请参阅图13所示,作动杆20、30亦合并成一作动杆30,在作动杆30二端具双向珠穴31,再在作动杆30适当位置具凸缘33以供二弹性元件50顶抵,在套接件内亦无通孔15,此均与第二实施例结构相同,但套接件基座10设一四角座101,扳动头12独立成一元件,扳动头12再套入基座10的四角座101内,当整体组合后剖视即如图14所示,此时作动杆30一端亦可套合一套圈80,使作动杆30与扳动头12之圆槽洞14不产生晃动。
当作动时,请参阅图15所示,按压作动杆30,弹性元件50被压缩,作动杆30整体在圆槽洞13、14内位移,钢珠40即因作动杆30的位移而缩入作动杆30的双向珠穴31上端内,此时因钢珠40已缩入,套接件扳动头12即可具有将套筒迅速脱离及套合的功能作用,套筒与套接件间即不需再用力拔出。
权利要求1.一种套接件结构,包括有基座、作动杆、钢珠与弹性元件,其特征在于于基座二端凸伸二扳动头,于二扳动头内均开设有圆槽洞,二圆槽洞互为相通,在二圆槽洞垂直方向均开设一珠槽,二圆槽洞可分别套入作动杆及弹性元件,作动杆与另一作动杆并相互顶抵,作动杆相对在套接件扳动头的珠槽位置开设有双向珠穴,并在基座扳动头的珠槽位置套入钢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套接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二圆槽洞间设有使二圆槽洞互为相通的较小直径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套接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作动杆与另一作动杆的顶抵结构可设为一作动杆凸伸一顶杆,另一作动杆即凹入一顶孔,一作动杆的顶杆即通过套接件的通孔顶抵在另一作动杆之顶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套接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套接件基座在外周缘具有环齿,套接件整体再置于棘轮扳手的容置槽内,棘轮扳手正逆转结构旋动在基座的环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套接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套接件基座在一侧凸伸有予定长度的扳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套接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套接件基座的一侧凹入一槽孔,一长杆套入基座的槽孔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套接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二作动杆合并成一作动杆,在作动杆二端具双向珠穴,再在作动杆予定位置设有供二弹性元件顶抵的凸缘,在套接件内无通孔,作动杆一端可套合一套圈。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一种套接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套接件基座设一四角座,扳动头独立成一元件,扳动头再套入基座的四角座内。
专利摘要一种套接件结构,包括有基座、作动杆、钢珠与弹性元件,在基座二端凸伸二扳动头,于二扳动头内均开设有圆槽洞,二圆槽洞互为相通,在二圆槽洞垂直方向均开设一珠槽,二圆槽洞可分别套入作动杆及弹性元件,作动杆与另一作动杆并相互顶抵,作动杆相对在套接件扳动头的珠槽位置开设有双向珠穴,并在基座扳动头的珠槽位置套入钢珠。
文档编号B25B23/00GK2502852SQ01264300
公开日2002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01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01年9月30日
发明者魏照 申请人:魏照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