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状工具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2647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筒状工具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筒状工具箱,尤指一种由两壳体组合形成的筒状工具箱,其于前述壳体的外表面形成置放工具的工具槽,使用者能快速取用工具,且由前述两壳体所形成的筒状空间亦可置放其它工具、零件或杂物,有效地利用工具箱的空间,达到节省空间的功效且增加其方便性。
背景技术
请参考图10与图11,为公知工具箱80的立体图。公知工具箱80是由上盖81、下盖82、绞链83,扣部84及提把85组合而成,其中前述上盖81与下盖82的内表面设有复数个可置放各种上具的工具槽86,前述工具箱80的上盖81与下盖82后端之间由一绞链83作为上盖81与下盖82之间的枢纽,而前述扣部84设置于前述上盖81前端的两侧,且前述下盖82前端两侧分别设有一凹槽87相对于前述扣部84,该凹槽87作为与前述扣部84扣接用,以封闭上盖81与下盖82。
当前述上具箱80闭合时,如图9所示,由前述上盖81的扣部84扣住前述下盖81的凹槽87,即形成一可提式的工具箱80。欲取用工具箱80内部的工具时,则解除前述扣部84与凹槽87的扣接状态,且再展开上盖81,即可取用上盖81与下盖82的内表面所卡放的各种工具例如鎚子、尖嘴钳、斜口钳、一字型起子、十字型起子等等。
公知工具箱于使用时,使用者须开启盒盖才能取用工具,不具有取用的便利性;并且,公知工具箱的工具槽均为特定工具所做的设计,若再额外购买所需的工具时,则无法置放于此工具箱内收藏,而需另购工具盒收藏,造成使用者额外的支出及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筒状工具箱,于前述筒状工具箱的外表面面积形成置放空间以置放工具,且同时前述筒状工具箱内部形成另一置放空间可置放其它的工具、零件及杂物,有效地利用空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筒状工具箱主要包含一第一壳体,该第一壳体的侧边至少设有一第一扣接装置;一第二壳体,该第二壳体的侧边至少设有一第二扣接装置;及一底座,该底座与前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底部嵌接;前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外表面设有复数个工具槽,且前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由前述第一扣接装置与第二扣接装置扣接,形成一筒状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筒状工具箱,还可以是一第一壳体,该第一壳体的一侧边至少设有一第一扣接装置;一第二壳体,该第二壳体的一侧边至少设有一第二扣接装置;及一底座,该底座与前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底部嵌接;前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外表面设有复数个工具槽,且前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一侧边由一绞链连接,而前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另一侧边则由前述第一扣接装置与第二扣接装置扣接,形成一筒状体。
上述筒状工具箱,进一步包含一提把,该提把可与前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侧边插接。
上述筒状工具箱,进一步包含一耳部,该耳部设于前述第一般体与第二壳体的顶端且具有一穿孔,该耳部供前述提把插接。
上述筒状工具箱,其中前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外型可为圆弧型体或方型体或其他几何造型。
上述筒状工具箱,其中前述底座可为一旋转式底座。
上述筒状工具箱,其中前述提把两端分别向外侧延伸一直杆,该直杆为与前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内侧壁连接。
上述筒状工具箱,其中前述提把两端分别向内侧延伸一直杆,该直杆为与前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外侧壁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具箱,还可以是
一筒状体,该筒状体为一体成型的中空体,前述筒状体的外表面设有复数个工具槽;及一底座,该底座与前述筒状体的底部嵌接。


图1为本实用新型筒状工具箱的外观立体图。
图2为图1线X-X剖面图。
图3为图1线Y-Y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筒状工具箱提把设置的另一种实施例。
图5为本实用新型筒状工具箱提把设置的再一种实施例。
图6为本实用新型筒状工具箱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连接方式的又一实施例。
图7为本实用新型底座的另一实施例的图1线Y-Y剖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筒状工具箱的外观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筒状工具箱的外观立体图。
图10为公知工具箱的外观立体图。
图11为公知工具箱开启上盖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显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筒状工具箱的外观立体图,主要包含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20、底座30、耳部40及提把50,其中前述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为中空壳体,具有减轻工具箱重量及降低成本功效,且该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为半圆弧型体,此圆弧型体的外表面设有复数个置放工具的工具槽11,且由前述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组合形成一圆筒状体的容置空间12,而前述底座30为设置于前述第一般体10与第二壳体20所组合形成的圆筒状体的底部,而前述耳部40为设置于前述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的圆弧型体的顶端,且该耳部40设有一穿孔,该穿孔为供前述提把50穿伸用,而前述提把50为连接前述耳部40的穿孔,以供使用者便于提携筒状工具箱。
请继续参考图1,其中前述提把50两端各向外侧延伸一直杆51,该直杆51为穿过前述耳部40的穿孔而与前述耳部40插接,而前述复数个工具槽11的两侧设有复数个凸点(图未示),该凸点为固定工具用,使工具置放于前述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的表面工具槽内时,由此凸点紧靠于工具,而使工具不会脱落。
请参考图2并配合参考图1,为显示图1由线X-X的剖面图,其中前述第一壳体10的两侧边各设有一第一扣接装置,而前述第二壳体20的两侧边各设有一配合前述第一壳体10的第一扣接装置的第二扣接装置,前述第一扣接装置例如为一扣部13与凹槽14,而前述第二扣接装置例如为第一穿孔21与第二穿孔22。
请继续参考图2,前述扣部13为具有韧性材质的弯曲型体,且于该扣合13的前端设有一卡扣部15,而前述凹槽14设置于前述第一壳体10的内侧侧边;前述第一穿孔21为设置于前述第二壳体20的侧边前端,而前述第二穿孔22为设置于前述第二壳体20的内侧侧边,且该第一穿孔21与第二穿孔22之间为连通,当前述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组合时,前述第一扣接装置的扣部13穿过前述第二壳体20的第一穿孔21,并再由前述第二穿孔22穿出,最后利用前述扣部13的卡扣部15扣住前述第一壳体10的第二扣接装置的凹槽14,使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扣接更紧密。
请参考图3,为显示图1由线Y-Y的剖面图,其中前述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的底端设有一凹槽16,而前述底座30配合前述凹槽16设有一凸部31,该凸合31插入前述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的底端的凹槽16而与前述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的凹槽16嵌合,形成一固定式底座30,使该筒状工具箱1可以置放其它工具及零件。请参考图4,为显示本实用新型筒状工具箱的提把设置的另一种实施例,其中该提把50的两端各向内侧延伸一直杆51,该直杆51为由外向内穿过前述耳部40的穿孔而与前述耳部40插接,此种方式的设置可使提把50的提取面积增加,使使用者更便于提握。
请参考图5,为显示本实用新型筒状工具箱的提把设置的再一种实施例,在此一实施例中,前述提把50为直接与前述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的侧壁插接,且该提把50可与前述第一壳体10及第二壳体20的外侧壁或内侧壁插接,此种实施方式与前述实施方式不同处在于并无设置耳部40,使制造容易且减少构件的成本。
请参考图6,为显示本实用新型筒状工具箱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连接方式的又一实施例,在此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的一侧边之间由一绞链60来连系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之间的活动,而前述第一壳体10的另一侧边设有一第一扣接装置,而前述第二壳体20的另一侧边设有配合前述第一壳体第一扣接装置的第二扣接装置,前述第一扣接装置例如为扣部13与凹槽14,而前述第二扣接装置例如为第一穿孔21与第二穿孔22。前述第一扣接装置13为具有韧性材质的弯曲型体,且于该扣合13的前端设有一卡扣部15,而前述凹槽14设置于前述第一壳体10的内侧侧边;前述第一穿孔21为设置于前述第二壳体20的侧边前端,而前述第二穿孔22为设置于前述第二壳体20的内侧侧边,且该第一穿孔21与第二穿孔22之间为连通,当前述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欲组合时,前述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的一侧边由前述绞链60连接,而另一侧边则由前述第一扣接装置的扣部13穿过前述第二壳体20的第一穿孔21,并再由前述第二穿孔22穿出,最后利用前述扣部13的卡扣部15扣住前述第一壳体10的第二扣接装置的凹槽14,使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扣接更紧密。
请参考图7,为显示本实用新型筒状工具箱的底座的另一种实施例,其中前述底座为一可旋转式的底座70,该底座70具有一凸合71与底盘72,前述凸邻71的二侧设有一凹槽73,而前述底盘72的二侧亦设有一凹槽74,而于二凹槽73、74间设有一滚轮75,使前述底座70可以旋转,使使用者可旋转底座70更便于使用工具。
请参考图8,为显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筒状工具箱的外观立体图。本实用新型的筒状工具箱1,主要包含一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20、底座30、耳部40及提把50,其中前述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为三角型体,该三角型体的表面面积设有复数个置放工具的上具槽11,且由前述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组合形成一方型筒状体的容置空间12,其余组件的配置、功能及变更实施方式均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请参考图9,显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筒状工具箱的外观立体图,主要包含一筒状体90、底座30、耳部40及提把50,其中前述筒状体90为一体成型,且前述筒状体的外表面设有复数个置放工具的上具槽11,而前述底座30为设置于前述筒状体90的底部,而前述耳部40为设置于前述筒状体90的顶端,且该耳部40设有一穿孔,该穿孔为供前述提把50穿伸用,而前述提把50为连接前述耳部40的穿孔41,以供使用者便于提携筒状工具箱。
在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之后,熟悉该项技术人士可清楚的了解,在不脱离下述申请专利范围与精神下可进行各种变化与改变,而本实用新型亦不受限于说明书的实施例的实施方式,例如本实用新型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可为相互对称的任意型体,亦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有相同的功效。
权利要求1.一种筒状工具箱,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一第一壳体,该第一壳体的侧边至少设有一第一扣接装置;一第二壳体,该第二壳体的侧边至少设有一第二扣接装置;及一底座,该底座与前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底部嵌接;前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外表面设有复数个工具槽,且前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由前述第一扣接装置与第二扣接装置扣接,形成一筒状体。
2.一种筒状工具箱,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一第一壳体,该第一壳体的一侧边至少设有一第一扣接装置;一第二壳体,该第二壳体的一侧边至少设有一第二扣接装置;及一底座,该底座与前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底部嵌接;前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外表面设有复数个工具槽,且前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一侧边由一绞链连接,前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另一侧边则由前述第一扣接装置与第二扣接装置扣接,形成一筒状体。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筒状工具箱,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提把,该提把与前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侧边插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筒状工具箱,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一耳部,该耳部设于前述第一般体与第二壳体的顶端且具有一穿孔,该耳部供前述提把插接。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筒状工具箱,其特征在于,其中前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外型为圆弧型体或方型体几何造型。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筒状工具箱,其特征在于,其中前述底座为一旋转式底座。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筒状工具箱,其特征在于,其中前述提把两端分别向外侧延伸一直杆,该直杆为与前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内侧壁连接。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筒状工具箱,其特征在于,其中前述提把两端分别向内侧延伸一直杆,该直杆为与前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外侧壁连接。
9.一种工具箱,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一筒状体,该筒状体为一体成型的中空体,前述筒状体的外表面设有复数个工具槽;及一底座,该底座与前述筒状体的底部嵌接。
专利摘要一种筒状工具箱,包含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底座、耳部及提把,其中前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组合形成一可置放零件及物品的筒状体,且前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外表面上设有置放工具的工具槽。
文档编号B25H3/02GK2620618SQ0324401
公开日2004年6月16日 申请日期2003年4月8日 优先权日2003年4月8日
发明者李建隆 申请人:特力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