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机插育秧地膜专用开孔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0644阅读:4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稻机插育秧地膜专用开孔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具,尤其涉及一种地膜育秧的工具。
背景技术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应用,“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插秧形式正在被机械化插秧所代替,机械插秧的优点逐步被广大农民朋友所接受,机械插秧的面积逐年增加,目前机插秧所需的秧苗多数采用塑料托盘育秧方式,成本较高,每亩水稻田约需要10元的育秧托盘费,推行地膜育秧是大面积推行机械插秧的前提。在地膜育秧的过程中,必须使用带孔的地膜,而市面上所供应的地膜均为普通无孔地膜,目前农民们只能将地膜摊平后用尖锐的钉状物在地膜上手工打孔,这种开孔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开孔不均,费工费时,劳动强度大,对于地膜开孔农民十分头痛。宋国祥在专利号为200420062882.6中公开了一种手动地膜打孔机,“它包括机架、绕制框、待加工地膜、开孔衬板、开孔模板和手动开孔针,在机架上等高地设有一组圆弧钩,待加工地膜的安装轴支承在圆弧钩上;绕制框通过转轴支承在机架上,在转轴的一端设有转动手轮,且转轴与待加工地膜的安装轴平行,绕制框为长方形框;开孔衬板、开孔模板均可转动地连接在机架的上横杆上,开孔模板和开孔衬板分别位于绕制框的两侧,在开孔模板上均匀地开有模孔,在开孔衬板上设有导通孔,导通孔的分布与开孔模板上模孔位置相对应,且导通孔的孔径≥开孔模板上的模孔孔径;在绕制地膜时,开孔衬板和开孔模板均偏移绕制框,绕制框可自由转动,实现地膜卷制,当地膜绕制结束,开孔衬板和开孔模板则置于绕制框的两侧,两者间用快接件连接,绕有地膜的绕制框位于开孔衬板和开孔模板之间,对绕制的地膜开孔时,防转杆处于限转位置,限定开孔衬板、绕制框、开孔模板的结合件转动,用手动开孔针依据开孔模板上的模孔逐一开孔。”这种手动地膜打孔机虽然能对地膜打孔,但使用比较麻烦,打孔需通过模板手工逐个开孔,费工费力,同时地膜在秧床复膜时,已开设的透水孔容易反弹闭塞,不利苗床吸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水稻机插育秧地膜专用开孔器,使用它既能使地膜与秧床贴合,又能对地膜进行快速打孔。
本实用新型所述水稻机插育秧地膜专用开孔器,包括滚桶、固定在滚桶表面上的锥形钉和转动轴,转动轴的中心线与滚桶的中心线重合,转动轴设置在滚桶的两端。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在转动轴上装有拉环。
其使用方法是将地膜摊复在秧床上,通过拉环,使滚桶沿地膜滚动,在滚动的过程中,滚桶既能压迫地膜与秧床贴合,进一步提高秧床的平整度,又能对地膜快速打出均匀的透水孔,还能在秧床表面压出均匀的蓄水孔穴,且地膜透水孔四周的飞边也被压粘在秧床上,能保证透水孔不反弹闭塞,用本实用新型对地膜进行现场最终开孔,既快又好,2个人作业一天即可完成10亩秧床的地膜开孔任务,既省力又省工,便于农民操作,这种地膜开孔器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操作简单快捷,技术要求低,10亩秧床可满足1000亩大田水稻机插的秧苗;采用本实用新型后,无需塑料托盘育秧,每亩机插水稻田仅省去育秧塑料托盘就可节省成本10~12元,因而经济实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滚桶;2-锥形钉;3-转动轴;4-拉环;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述水稻机插育秧地膜专用开孔器,由滚桶1、固定在滚桶表面上的锥形钉2、转动轴3和拉环4组成,转动轴3与滚桶1的中心重合,转动轴3固定安装在滚桶1的两端,在两转动轴3上都装有一拉环4。
权利要求1.一种水稻机插育秧地膜专用开孔器,其特征是包括滚桶(1)、固定在滚桶(1)表面上的锥形钉(2)和转动轴(3),转动轴(3)的中心与滚桶(1)的中心重合,转动轴(3)设置在滚桶(1)的两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水稻机插育秧地膜专用开孔器,其特征是在转动轴(3)上装有拉环(4)。
专利摘要一种水稻机插育秧地膜专用开孔器,由滚桶、固定在滚桶表面的锥形钉、转动轴和拉环组成,转动轴与滚桶的中心重合,转动轴设置在滚桶的两端;其使用方法是将地膜摊复在秧床上,通过拉环,使滚桶沿地膜滚动,在滚动的过程中,滚桶既能压迫地膜与秧床贴合,进一步提高秧床的平整度,又能对地膜快速打出均匀的透水孔,还能在秧床表面压出均匀的蓄水孔穴,能保证透水孔不反弹闭塞,用它对地膜进行现场最终开孔,既快又好,2个人作业一天即可完成10亩秧床的地膜开孔任务,这种地膜开孔器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操作简单快捷,技术要求低,经济实用。
文档编号B26F1/24GK2801433SQ200520072300
公开日2006年8月2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29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29日
发明者汤和平, 朱和平 申请人:朱和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