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式工具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1963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手持式工具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手持式工具机,具有马达壳体和独立的、借助弹性的减振 器被固定在马达壳体上并以形状配合方式紧固于减振器上的把手壳。
背景技术
这一类型的手持式工具^L已在WO2004/039541A1中被/>开。为了阻 止在这种工具机工作时所产生的振动传递至把手壳,该文献建议了一种减 振器。该减振器在马达壳体一侧具有支架并且在把手壳一侧具有安装板, 在支架和安装板之间沿轴向设有一个环形的緩冲元件。减振器的这三个构 件在轴向上彼此叠置并且在轴向上被呈螺丝形式的多个紧固件穿过。该安 装板以形状配合方式被紧固在紧固件上,阻止了固定在安装板上的后把手 在緩冲元件损坏时会脱离马达壳体。上述布置结构要求沿轴向和沿径向有很大的结构空间,而且构造复 杂。较柔软的緩冲元件在周边区未得到保护,而且在工作种暴露在恶劣的 环境条件之下。发明内容本发明的任务是对上述类型的工具机作进 一 步的改进,从而在简化结 构的同时,确保緩冲和固定功能。此任务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特征的手持式工具机来完成。 为此,提出一种手持式工具机,它的减振器包括配属于马达壳体的固 定套筒、同轴围绕固定套筒的弹性的緩冲套筒、以及也同轴围绕固定套筒 和緩冲套筒但配属于把手壳的把手支架。由把手支架和把手壳组成的、基和马达壳体组成的、基本上为刚性的组件上。在所建议的减振器的同轴结 构中,固定套筒、弹性的緩冲套筒和把手支架沿径向叠置,从而构成薄壁 结构。由把手支架和把手壳组成的、基本上为刚性的组件以形状配合但有间隙的方式固定在由固定套筒和马达壳体组成的、也同样基本上为刚性的 组件上,这使得这两个刚性组件允许自由弹性的减振性相对变形,从而有 效进行隔振。有间隙的形状配合结构将把手壳装在马达壳体上,而不影响 隔振效果。由于上述两个组件之间的直接形状配合固定,所以可以放弃附 加的紧固件。特别是,减振器不需要具有用于容纳这样的紧固件的几何匹 配结构,这有助于其结构体积的缩小。所述緩冲套筒的布置可以只考虑所 希望的緩冲效果,其功能不会被单独的紧固件所影响。在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中,把手壳在轴向上朝向马达壳体地与减振器 重叠并且留有间隙地直接固定在马达壳体上。在此,固定链只由两个环节 组成,即把手壳和马达壳体,而所有其它环节如固定套筒、緩冲套筒和把 手支架从此固定链中被免除。所达到的固定功能不但局限于緩冲套筒受 损,而且消除了对固定套筒或把手支架的损害。此外,该把手壳的外侧重 叠结构起到了对减振器的保护作用。减振器的所有构件对外由把手壳的重 叠区所覆盖。减振器远离脏物、湿气、紫外线或其它不利的环境影响。在另 一个优选改进方案中,马达壳体在固定套筒附近具有径向外露的 环槽。把手壳的径向内指的环形凸缘有间隙地插入环槽中。在马达壳体的 周围区域内设置环槽同环形凸缘一起获得了高承载能力。固定套筒和环形 凸缘一起构成迷宫式密封,这种密封加强了对减振器的遮盖防护功能。在又一个合适的实施方案中,把手支架具有至少一个径向内指的锁紧 凸起,锁紧凸起有间隙地插入固定套筒的锁紧槽口。在保留省地的、同轴 的且径向叠置的结构的情况下,间接通过把手支架和固定套筒之间的直接 相互作用,实现了把手壳相对马达壳体的位置固定。在此,也可出现直接 的、紧贴的且留有间隙的形状配合连接,而无需额外的固定环节。把手壳 和马达壳体不需要处于直接的、紧固的相互作用中。按相对机器纵轴线的 最大半径来看,减振器可以呈环形布置在马达壳体和把手壳的外轮廓区域 内。在这种同轴且径向叠置的结构中,在外侧的套筒状把手支架对易损坏 的緩冲套筒起到保护作用。在另 一个优选改进方案中,锁紧凸起连同緩冲套筒的径向緩沖段被由 外向内插入锁紧槽口中,其中该径向的緩冲段充填锁紧凸起和锁紧槽口之 间的间隙。因此,这里根本不涉及自由间隙,而是有关这样的间隙,即它 允许通过径向内凸的緩沖段的弹性变形。避免了可能置留有阻碍运动的脏 物的间隙、空腔等。在优选的改进方案中,沿轴向在把手支架和马达壳体之间设有一个特 别是环绕的间隙,从该间隙中,緩冲套筒的接合边缘沿径向延伸超过把手 支架轮廓和马达壳体轮廓。緩沖套筒此时提供多重功能。在外有冲击负荷 或撞击负荷的情况下,緩冲套筒的柔软胶弹性材料在接合边缘区域内减小 了机器负荷。减振器材料的防滑触感特性提高了机器壳体的握持性。同时, 接合边缘也作为针对马达壳体和把手之间的环绕间隙的密封结构,从而有 效防止脏物和湿气的入侵。作为替换方案或附加方案,还可设置一条延伸 超过把手支架轮廓的、位于把手支架外侧的、尤其是与緩沖套筒成一体且 材料一致地形成的接合边缘,此接合边缘有助于握持性的改善以及减小冲 击负荷。在另一个合适的改进方案中,緩冲套筒具有轴向緩冲段,它在轴向上 位于支架的端面和面向马达壳体的端面之间。除了在工作时主要承受剪切 力的、同轴且径向叠置的緩沖器部分外,还可设置承受拉应力和压应力的 部分。出现了更多的自由度,用于从结构上适应振动性能和緩冲性能。在一个有利的实施方案中,緩冲套筒及把手支架和/或緩沖套筒及固定 套筒是以双组份注塑成型构件的形式一体制成的。除降低了制造成本和安 装成本外,还避免了特别是各构件之间的位置偏差。还可以从结构上精确 规定各构件之间的清晰限定的接触面,并且由于消除了脏物和湿气的入 侵,所以此接触面在较长的工作时期内保持稳定。在把手支架和/或固定套 筒的套筒段内的缺口此时适当地由緩冲套筒材料填充。除各构件的粘性材 料连接之外,还有确保各构件相互之间的位置长期稳固的形状配合。在一个优选的实施形式中,由把手支架和緩冲套筒组成的组件以两个 固定连接的半罩形式构成。特别是两个半罩的分界面就轴向而言与马达壳体的两个壳罩的分界面成一定角度,特别是成90度角。两个分界面相互 成角度布置的结构使两个半罩也可用作马达壳体的两个壳罩的连接件,降 低了装配成本。磨损的减振器可以通过以零件形式制成的半罩的简单更换 来替换。两个半罩的相互连接可适当地通过螺丝或通过装入围绕的外侧夹 紧环而得以完成。


以下,将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图l为局剖侧视图,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手持式工具机如角磨机,它具有减振器的第 一 实施例形式;图2是在相邻的减振器区域内的、图1所示的马达壳体的一个壳罩的 分解透视图;图3是根据图1的局部in的视图,示出了同轴布置而径向叠置的减振 器构造以及以包套减振器的形式将把手壳直接定位在马达壳体上的构造;图4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分解图,其包括由两个独立半罩组成 的减振器和固定在对应于马达壳体的固定套筒上的定位机构;图5是图4所示结构的纵剖面图,示出了在减振器区域内的各构件配 合的细节;图6表示图4所示结构的一个变型方案,示出了用螺丝紧固的减振器 的两个半罩;图7为在减振器区域内的图6所示结构的剖视图,示出了一体成形的 另一接合边缘的细节。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以局剖侧视图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手持式工具机,例如角磨机。在 工具机的马达壳体l中装有未详细示出的电动机,电动机借助同样未示出 的、被安置在传动装置壳体30内的锥齿轮传动装置,驱动诸如切割轮32 之类的刀具。切割轮32安装在被驱动绕轴线33旋转的刀具轴31上,轴 线33大致垂直于近似为圆筒形(在这里略呈锥形)的马达壳体1的纵轴线 29。在马达壳体l的、与传动装置壳体30相反的一侧,设有把手壳3,该 把手壳可以容纳驱动电机的各控制件并且构成工具机的后把手。在工作时,驱动电机和切割轮32产生振动,这种振动传给马达壳体l 和安装在马达壳体上的构件。为了将振动与把手壳3隔断开,该把手壳借 助弹性的减振器2被固定在马达壳体1上。具有橡胶弹性,的减振器2允许 马达壳体1相对把手壳3作振动相对运动。减振器的弹性挠曲是这样设计 的,即振动被显著减小地传递给把手壳3。此外,还有安置在减振器2中 的橡胶弹性材料的緩沖作用。把手壳3相对马达壳体1的相对位置规定出轴向7,该轴向在所示的 实施例中大致平^f亍于马达壳体1的纵轴线29。把手壳3沿轴向7在朝向马 达壳体1的方向上叠套在减振器2上,并且把手壳被有间隙地直接固定在 马达壳体1上。对此的进一步细节将结合图2和图3作详细描述。把手壳3和马达壳体1之间的间隙一方面允许上述两个构件之间的隔^展式相对运 动。另一方面,有间隙地固定在马达壳体1上的结构避免了把手壳3在减 振器2磨损或损坏时脱离马达壳体1。减振器2的结构就像是位于轴向7上的管段,该管段大致与纵轴线29 同轴并紧密围绕马达壳体1或把手壳3的周围轮廓。为此,减振器2由一 个配属于马达壳体1的固定套筒4、 一个同轴围绕固定套筒4的弹性緩冲 套筒5、和一个也同轴围绕固定套筒4和緩冲套筒5但配属于把手壳3的 把手支架6构成。同轴结构是这样选择的,即固定套筒4和把手支架6连 同它们之间的緩冲套筒5沿径向从里到外地叠置构成。把手壳3与把手支 架6固定连接并且与后者一起构成一个组件,该組件就緩冲套筒5的胶弹 性的挠曲性来说总体上基本是刚性的。上述情况对由马达壳体1和从马达 壳体端侧凸出的固定套筒4组成的组件也适用,此组件同样相对緩冲套筒 5的挠曲性来说基本上是刚性的。两个构件之间的隔振减振性相对运动基 本上被局限至緩冲套筒5的变形。代替此处示出的角磨机,也可以少见定其它相似的、尤其具有电机驱动 装置的手持式工具机,如钻孔机等。图2表示在减振器区域内的、如图1所示马达壳体1的单独壳罩26。 一个在此未示出的对置壳罩大致镜面对称地按照同样方式构成,并且在装 配状态下与在此示出的壳罩26组合形成马达壳体1,包括成型于其上的减 振器2。可以看出,固定套筒4按照与马达壳体1成一体的方式构成。但 由两个部分构成的方案也可能是适合的。就轴向7而言,在固定套筒4和马达壳体l之间设有一条径向外露的 环形环槽8,该环形环槽在轴向7上在朝向马达壳体1的那侧以端壁35为 界,在相反方向上在朝向固定套筒4的那侧以环绕的环形外凸缘34为界。把手支架6具有圆筒形的套筒段19,在其远离马达壳体1的端侧上连 接有一个径向外突的、环绕的环形外凸缘36。固定套筒4和把手支架6的 套筒段19具有许多通孔20和21。对应于图l和图3所示的结构,緩冲套 筒5、把手支架6以及固定套筒4是按照双组分注塑成型构件的形式一体 形成的,把手支架6的套筒段19和固定套筒4在径向上在两侧被緩冲套 筒材料包围。在注塑成型期间,緩冲套筒5材料穿过通孔20和21,从而 造成緩沖套筒5与固定套筒4以及与把手支架6的形状配合式紧密连接。 与固定套筒4同马达壳体1为一体且材料相同地构成相关地,所示的壳罩26与减振器2的对应半罩成一体地按照双组分注塑成型构件的形式制成。 但以下做法也可能是合适的,在相应的几何结构设计的情况下,固定套筒 4、緩冲套筒5和把手支架6作为相互独立的零件来制造。图3以放大视图表示图l中的细节III,其包括如图2所示的马达壳体 1以及也在图2中示出的、处于装配状态的减振器2。据此可以看出,緩 沖套筒5的横截面大致呈S形,固定套筒4在径向上在内侧和外侧都完全 被緩冲套筒5的材料包围。对于把手支架6的套筒段19来说,情况也是 如此,在这里,为了产生所需的弹性挠曲,緩冲套筒5的较大材料横截面 沿径向位于固定套筒4和把手支架6之间。环形外凸缘34和把手支架6 的套筒段19具有相互间隔一段距离的端面18和17,緩冲套筒5的一体成 形的轴向緩冲段16无间隙地位于上述两个端面之间,设置该緩冲段是为 了承受轴向7的压缩应力。把手支架6的环形外凸缘36在径向上延伸超过緩冲套筒5的材料, 并且无间隙地与把手壳3的内环形槽37接合。把手支架6是按照与把手 壳3分开的方式制造的。由于环形外凸缘36无间隙地嵌入环形内槽37中, 所以在把手壳3和4巴手支架6之间建立起基本为刚性的且不可变动的连 接。以下的实施方式也是适当的,它允许把手壳3相对把手支架6绕图1 所示的纵轴线29具有可变的转角位置,在这里,环形外凸缘36和环形内 槽3 7的协同作用建立起把手壳3和把手支架6之间的抗弯曲连接。从图3的视图中还可以看出,减振器2在径向上外侧接近马达壳体1 的圆周轮廓和把手壳3的圆周轮廓地环绕,并且在轴向7上从外面被把手 壳3的一个剖示部分包套住, 一直套到马达壳体l。在把手壳3在减振器 2上没有其它机械连接结构的情况下,把手壳3在其朝向马达壳体1的端 部上在其剖示的周壁内侧具有径向内指的环形凸缘9,该环形凸缘留有自 由间隙地插入马达壳体1的环槽8中。环形凸缘9离环槽8的底部有一定 径向距离,并且分别与端壁35和与环形外凸缘34轴向间隔开。不过,径 向内指的环形凸缘9以这样的深度嵌入环槽8中,即环形凸缘9就轴向7 而言覆盖住马达壳体1的环形外凸缘34。环形凸缘9与环槽8之间的轴向 间隙和径向间隙允许由马达壳体1和固定套筒4组成的组件相对由把手壳 3和把手支架6组成的组见做自由振动式相对运动。当固定套筒4、緩沖 套筒和/或把手支架6磨损或损坏或甚至断裂时,把手壳3以防脱离的方式 被直接固定在马达壳体1上,其做法是环形凸缘9以形状配合方式但有间隙地嵌入环槽8。图4表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在此实施例中,以透视图示出的马 达壳体1对应于图1所示的马达壳体,并且它具有包括两个半罩22和23 的减振器2。马达壳体1由两个壳罩26和27组成。分界线41表示一个在 图5中详细示出的两个壳罩26和27之间的分界面25。与轴向7相关地, 在固定套筒4的两侧均设有一个径向外凸的环形凸缘38和39。在这两个 环形凸缘38和39之间,固定套筒4在两个正相对的位置上各设有一个呈 开放缺口形式的锁紧槽口 11。减振器2的两个半罩22和23是与马达壳体1分开制造的,分界面24 位于这两个半罩之间。两个半罩22和23均以双组分注塑成型构件的方式 独立于把手壳3(图l)及马达壳体1地一体制成,并且包括了緩冲套筒5的 半罩和把手支架6的半罩。緩冲套筒5和把手支架6也可相互独立地以独 立半罩的形式制成。两个半罩22、 23在内表面上分别居中设有径向内凸 的锁紧凸起10,锁紧凸起在安装状态下插入固定套筒4的对应的锁紧槽口 11中。为了使两个半罩22和23相互固定连接,设有环绕的、大致为圆筒 形的夹紧环28,此夹紧环在安装状态贴靠在两个半罩22和23的对应的、 环绕的圆柱形外表面40上。图5以纵剖视图表示处于安装状态下的如图4所示的结构。套筒状的 把手支架6的两个正对着的锁紧凸起IO是径向内指的,并且由外向里有 间隙地插入固定套筒4的各自相应的锁紧槽口 11中。与图3所示的环形 凸缘9和环槽8之间的自由间隙相似,在这里,锁紧凸起10和锁紧槽口 11之间留有径向自由间隙和轴向自由间隙也可能是适当的。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两个锁紧凸起10与緩沖套筒5的径向緩冲段一 起由外向里穿过锁紧槽口 11。此外,緩冲套筒5的径向内凸的緩冲段12 完全包围住锁紧凸起10并与锁紧凸起一起一直伸到固定套筒4的内部。 径向内凸的緩沖段12填满了锁紧凸起IO和锁紧槽口 ll之间的间隙,并 且由于其弹性挠曲,允许由马达壳体1和固定套筒4组成的组件相对由在 此未示出的把手壳3(图l)和把手支架6组成的刚性组件运动。锁紧凸起 IO沿径向插入锁紧槽口 11的接合造成有间隙的形状配合,这种形状配合 在緩冲套筒5失效时防脱离地将由把手壳3(图l)和把手支架6组成的组件 固定在由马达壳体1和固定套筒4组成的组件上。在轴向7上,在把手支架6和马达壳体1之间留有间隙13,该间隙被一体成形的橡胶弹性緩冲套筒5的材料填充。此时,緩沖套筒5的材料是 这样成形的,即形成了凸出于把手支架6轮廓和马达壳体l轮廓之外的、 横截面为圓形的环绕的接合边缘14。同时,也由此形成了緩沖套筒5的轴 向緩冲段16,该轴向緩冲段可弹动地位于马达壳体1和把手支架6的端面 17和18之间。除了密封作用外,还承受沿轴向7作用的压缩应力。此外, 在轴向7上由两个环形凸缘38和39以及在径向上由把手支架6的周壁和 固定套筒4限定的空间至少几乎被緩冲套筒5的材料填满。此时,两个环 形凸缘38和39也完全被緩冲套筒5的材料包围。从图5的视图中还可以看出,位于减振器2的两个半罩22和23之间 的分界面24就纵轴线29而言相对如图4所示的马达壳体1的两个壳罩26 和27之间的分界面25转动了 90度角。分界面25在这里位于图示平面内, 而分界面24垂直于该平面。夹紧环28在外侧围绕并夹固减振器2的两个 半罩22和23。由这两个半罩22和23紧箍住一体形成在马达壳体1上的 固定套筒4,所以这两个半罩也在固定套筒4的区域内将马达壳体1的两 个壳罩26, 27(图4)紧箍在一起。与上述的半罩22、 23箍紧功能无关地,以下措施也可能是有利的, 在在此所示的和以下^^开的实施例中,可以代替两个壳罩26、 27地采用 一体的罐形马达壳体1。夹紧环28的外表面大致与马达壳体1的和把手3(图l)的外表面齐平, 也可用作使用者的握持面。对此,夹紧环28的外表面的相应表面结构或 握持层可能是合适的。在此未示出但在图1中示出的把手壳3如图3所示被固定在把手支架 6的环形外凸缘36上,但在轴向上只延伸至夹紧环28。此外,这两个构 件至少近似具有相同的外周轮廓。把手可3以其环形内槽37(图3)可绕绕 纵轴线29转动地延伸于在此示出的环形外凸缘36上。为了锁定所选的转 动位置,在把手支架6的自由端上一体形成有多个切口 45。按照图4和图5的实施例在其它特征和附图标记方面与如图1至图3所示的实施例相同。图6和图7表示按照图4和图5的结构的一个变型方案。按此方案, 两个半罩22和23相互之间用螺丝连接在一起。从图6的分解图中可以看 出,两个半罩22和23以相互旋转对称的方式构成,在它们彼此相对的端 面上各有一个空心销42和一个孔43。在安装状态下,每个空心销42插入到对置的孔43中。在由外朝内的切向上,在两个孔43中分别插入一个螺 丝44并将该螺丝拧入空心销42中,由此一来,在形成了两个半罩22和 23的相互固定连接以及它们同马达壳体1的固定连接。从图7的纵剖视图中还可以看到,除了位于马达壳体1和减振器2之 间间隙13中的接合边缘14外,还设有另一条接合边缘15,接合边缘15 是与减振器2的缓冲套筒5成一体且材料一致地形成的。接合边缘15在 径向上朝外超过把手支架6的轮廓并且在圆柱形外表面40之外围绕把手 支架6。借助在把手支架6上的> 用接合边缘15和緩冲套筒5的材料填充 的、未示出的孔,接合边缘15与緩冲套筒5连成一体。图6和图7所示 的实施例的其它特征和附图标记与图4和图5所示实施例的特征和附图标 记一样。
权利要求
1.一种手持式工具机,具有马达壳体(1)和独立的、借助弹性的减振器(2)被固定在所述马达壳体(1)上并以形状配合方式紧固于所述减振器上的把手壳(3),其特征是,所述减振器(2)包括配属于所述马达壳体(1)的固定套筒(4)、同轴围绕所述固定套筒(4)的弹性的缓冲套筒(5)、以及也同轴围绕所述固定套筒(4)和所述缓冲套筒(5)但配属于所述把手壳(3)的把手支架(6),由所述把手支架(6)和所述把手壳(3)组成的、基本上为刚性的组件以形状配合且留有间隙的方式被直接紧固在由所述固定套筒(4)和所述马达壳体(1)组成的、基本上为刚性的组件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工具机,其特征是,所述把手壳(3) 沿轴向(7)朝向所述马达壳体(1)地搭接在所述减振器(2)上并且留有间隙地 被直接紧固在所述马达壳体(l)上。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式工具机,其特征是,所述马达壳体(l) 在所述固定套筒(4)的旁边具有径向外露的环槽(8),所述把手壳(3)的径向 内指的环形凸缘(9)有间隙地插入所述环槽(8)中。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工具机,其特征是,所述把手支架(6) 具有至少 一 个径向内指的锁紧凸起(10),所述锁紧凸起(10)有间隙地插入所 述固定套筒(4)的锁紧槽口 ( 11)中。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持式工具机,其特征是,所述锁紧凸起(IO) 与所述緩沖套筒(5)的径向緩沖段(12)—起由外到内地被插入所述锁紧槽口 (ll)中,所述径向緩冲段(12)充填所述锁紧凸起(10)和所述锁紧槽口(11)之 间的间隙。
6. 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手持式工具机,其特征是,在轴向(7) 丄在所述把手支架(6)和所述马达壳体(1)之间设有一个特别是环绕的间隙 (13),所述緩冲套筒(5)的接合边缘(14)沿径向从所述间隙突出超过所述把 手支架(6)的轮廓和所述马达壳体(1)的轮廓。
7. 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持式工具机,其特征是,设 有一条超过所述把手支架(6)轮廓的、位于所述把手支架(6)外側的且特别是 与所述緩冲套筒(5)成一体且材料一致地形成的接合边缘(15)。
8. 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持式工具机,其特征是,所 述緩冲套筒(5)具有轴向緩冲段(16),所述轴向緩冲段在轴向(7)上位于所述把手支架(6)的端面(17)和对应于所述马达壳体(1)的端面(18)之间。
9. 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持式工具机,其特征是,所 述緩冲套筒(5)和所述把手支架(6)是以双组份注塑成型构件的形式独立于 所述把手壳(3)—体制成的。
10. 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持式工具机,其特征是, 所述緩沖套筒(5)和所述固定套筒(4)特别是与所述马达壳体(1)一起以双组 份注塑成型构件的形式 一 体制成的。
11. 根据权利要求9和IO所述的手持式工具机,其特征是,所述緩冲 套筒(5)、所述把手支架(6)和所述固定套筒(4)是以双组份注塑成型构件的 形式一体制成的,所述把手支架(6)的套筒段(19)和所述固定套筒(4)在径向 上在两侧被所述緩冲套筒(5)的材料包围,所述套筒段(19)和所述固定套筒 (4)具有多个通孔(20, 21),所述緩冲套筒(5)的材料填充所述通孔。
12. 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持式工具机,其特征是, 由所述把手支架(6)和所述緩冲套筒(5)组成的组件以两个紧固相连的半罩 (22, 23)的形式制成。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手持式工具机,其特征是,所述两个半罩 (22, 23)的分界面(24)关于轴向(7)相对所述马达壳体(1)的两个壳罩(26, 27) 的分界面(25)成一个角度,尤其成90度角。
14. 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手持式工具机,其特征是,所述两 个半罩(22, 23)用螺丝相互连接。
15. 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手持式工具机,其特征是,所述两 个半罩(22, 23)通过位于外面的环绕的夹紧环(28)相互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持式工具机,其特征是, 所述把手壳(3)可相对所述把手支架(6)转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持式工具机,具有马达壳体(1)和独立的、借助弹性减振器(2)被固定在马达壳体(1)上并以形状配合方式紧固在减振器上的把手壳(3)。减振器(2)包括配属于马达壳体(1)的固定套筒(4)、同轴围绕固定套筒(4)的弹性的缓冲套筒(5)、以及也同轴围绕固定套筒(4)和缓冲套筒(5)但配属于把手壳(3)的把手支架(6)。由把手支架(6)和把手壳(3)组成的、基本上为刚性的组件以形状配合且留有间隙的方式直接固定在由固定套筒(4)和机壳(1)组成的、基本上为刚性的组件上。
文档编号B25F5/00GK101282822SQ200580051799
公开日2008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29日
发明者A·艾森哈特, H·法尔讷 申请人:Aeg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