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角度定位的摇头式棘轮扳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8493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调角度定位的摇头式棘轮扳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棘轮扳手,特别是涉及一种方便使用的可调角度定位的摇头式棘轮扳手。
背景技术
如图1、2所示,现有一种摇头式棘轮扳手包含一棘轮头1、一柄体2、一弹簧3,及一钢珠4,该棘轮头1具有一与该柄体2枢接的枢接端部101,及多个设置于该枢接端部101上的棘齿102,该柄体2具有一朝向所述棘齿102的容置孔201,该弹簧3是装设于该容置孔201内,该钢珠4是装设该容置孔201内并与该弹簧3抵接,如此,当该棘轮头1相对于该柄体2转动至预定的角度位置时,该弹簧3即可迫使该钢珠4抵住所述棘齿102,而定位该棘轮头1。
然而,在实际使用时,由于该钢珠4并无法与所述棘齿102互相嵌卡,因此,该棘轮头1并不会被锁固定位于预定的角度位置上,导致使用者在握住该柄体2施力时,往往会发生该柄体2相对于该棘轮头1转动的意外,而发生不可预期的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操作且可将棘轮头有效地定位的可调角度定位的摇头式棘轮扳手。
本实用新型可调角度定位的摇头式棘轮扳手,包含一棘轮头、一柄体,及一定位装置。该棘轮头具有一定位端部,及多个设置于该定位端部上的第一卡合部。该柄体具有一朝向该定位端部的第一端部,及一沿一轴向相反于该第一端部的第二端部,该第一端部具有二沿一与该轴向垂直的横方向间隔设置的耳片、一界定于所述耳片之间的容置空间、一沿该横方向设置的操作孔、一沿该轴向连通该容置空间与该操作孔的连通孔,及一相反于该连通孔并与该操作孔连通的容置孔,该棘轮头的定位端部是装设于该容置空间内,并与所述耳片枢接。该定位装置包括一可移动地装设于该操作孔的操作销、一可移动地装设于该连通孔的卡块、一装设于该容置孔内的弹簧,及一可移动地装设于该容置孔并与该弹簧抵接的限位件,该操作销可沿该横方向在一解锁位置与一上锁位置之间移动,该操作销具有一可移动地装设于该操作孔内的安装段、一形成于该安装段上且朝向该卡块的凹陷面、一由该凹陷面界定出且朝向该卡块的凹槽,及一设置于该安装段上且朝向该第二端部的限位槽,该卡块具有一朝向该定位端部的卡合端部、一相反于该卡合端部的被驱动端部,及至少一设置于该卡合端部上的第二卡合部,当该操作销移动至该上锁位置时,该凹陷面是抵紧该卡块的被驱动端部,而迫使该卡合端部沿该轴向朝该定位端部移动至该第二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卡合部互相嵌卡,同时,该限位槽是对应于该容置孔,该弹簧迫使该限位件沿该轴向移动与该限位槽嵌卡,当该操作销移动至该解锁位置时,该凹陷面是松释该卡块的被驱动端部,使该第二卡合部松开所述第一卡合部,同时,该限位槽与该容置孔是互相错开,该安装段迫使该限位件缩入该容置孔内。
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角度定位的摇头式棘轮扳手,包含一棘轮头、一柄体,及一定位装置,其中该棘轮头,具有一定位端部,及多个设置于该定位端部上的第一卡合部;该柄体,具有一朝向该定位端部的第一端部,及一沿一轴向相反于该第一端部的第二端部,该第一端部具有二沿一与该轴向垂直的横方向间隔设置的耳片、一界定于所述耳片之间的容置空间、一沿该横方向设置的操作孔、一沿该轴向连通该容置空间与该操作孔的连通孔,及一相反于该连通孔并与该操作孔连通的容置孔,该棘轮头的定位端部是装设于该容置空间内,并与所述耳片枢接;及该定位装置,包括一可移动地装设于该操作孔的操作销、一可移动地装设于该连通孔的卡块、一装设于该容置孔内的弹簧,及一可移动地装设于该容置孔并与该弹簧抵接的限位件,该操作销是沿该横方向在一解锁位置与一上锁位置之间移动,该操作销具有一可移动地装设于该操作孔内的安装段、一形成于该安装段上且朝向该卡块的凹陷面、一由该凹陷面界定出且朝向该卡块的凹槽,及一设置于该安装段上且朝向该第二端部的限位槽,该卡块具有一朝向该定位端部的卡合端部、一相反于该卡合端部的被驱动端部,及至少一设置于该卡合端部上的第二卡合部,当该操作销移动至该上锁位置时,该凹陷面是抵紧该卡块的被驱动端部,而迫使该卡合端部沿该轴向朝该定位端部移动至该第二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卡合部互相嵌卡,同时,该限位槽是对应于该容置孔,该弹簧迫使该限位件沿该轴向移动与该限位槽嵌卡,当该操作销移动至该解锁位置时,该凹陷面是松释该卡块的被驱动端部,使该第二卡合部松开所述第一卡合部,同时,该限位槽与该容置孔是互相错开,该安装段迫使该限位件缩入该容置孔内。
借此,本实用新型不但可方便于使用者进行上锁或解锁的操作,更可将将棘轮头有效地定位于预定的角度位置上。


图1是现有摇头式棘轮扳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是该摇头式棘轮扳手的使用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可调角度定位的摇头式棘轮扳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该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立体图;图5是该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组合剖视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一操作销是移动至一上锁位置;图6是一类似图5的视图,说明该操作销是移动至一解锁位置;图7该较佳实施例的操作示意图,说明当该操作销移动至该解锁位置时,该较佳实施例的一棘轮头可相对于一柄体在180度的角度范围内摆动;图8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说明当该操作销移动至该上锁位置时,该棘轮头可定位于预定的角度位置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角度定位的摇头式棘轮扳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前述以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一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明白。
参阅图3、4、5,为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角度定位的摇头式棘轮扳手的一较佳实施例,该摇头式棘轮扳手包含一棘轮头10、一柄体20、一波形弹簧30、一枢接轴40,及一定位装置50。
该棘轮头10具有一定位端部11,及多个设置于该定位端部11上的第一卡合部12。该定位端部11具有一绕一横方向Y设置的外周面111,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合部12均是为卡条,且,所述第一卡合部12是沿该横方向Y等间隔地设置于该外周面111上。
该柄体20具有一朝向该定位端部11的第一端部21,及一沿一与该横方向Y垂直的轴向X相反于该第一端部21的第二端部22,该第一端部21具有二沿该横方向Y间隔设置的耳片211、一界定于所述耳片211之间的容置空间212、一沿该横方向Y设置的操作孔213、一沿该轴向X连通该容置空间212与该操作孔213的连通孔214,及一沿该轴向X相反于该连通孔214并与该操作孔213连通的容置孔215,该第二端部22具有一可用于锁固螺丝之类的工作件的开口卡槽221。在本实施例中,该棘轮头10的定位端部11是装设于该容置空间212内,并经该枢接轴40而与所述耳片211枢接。
该波形弹簧30(wavy spring)是装设于所述耳片211的其中一者与该棘轮头10的定位端部11之间。
该枢接轴40是沿该横方向Y贯穿所述耳片211、该棘轮头10的定位端部11与该波形弹簧30,使该棘轮头10可相对于该柄体20枢转。
该定位装置50包括一可移动地装设于该操作孔213的操作销51、一可移动地装设于该连通孔214的卡块52、一装设于该容置孔215内的弹簧53,及一可移动地装设于该容置孔215并与该弹簧53抵接的限位件54。
该操作销51可沿该横方向Y在一解锁位置(见图6)与一上锁位置(见图5)之间移动,该操作销51具有一第一操作端部511、一相反于该第一操作端部511的第二操作端部512、一连接于该第一、二操作端部511、512之间且可移动地装设于该操作孔213内的安装段513、一形成于该安装段513上且朝向该卡块52的凹陷面514、一由该凹陷面514界定出且朝向该卡块52的凹槽515,及一设置于该安装段513上且朝向该第二端部22的限位槽516。
该卡块52具有一朝向该定位端部11的卡合端部521、一相反于该卡合端部521的被驱动端部522,及多个设置于该卡合端部521上的第二卡合部52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卡合部523均是为卡条,且,所述第二卡合部513是沿该横方向Y等间隔地设置于该卡合端部521朝向该定位端部11的一端面上。
借此,如图5所示,当使用者按压该该操作销51的第一操作端部511,而使该操作销51移动至该上锁位置时,该第一操作端部511是缩入该柄体20的第一端部21的操作孔213内,该第二操作端部512则是伸出该操作孔213,且,该凹陷面514是移动至抵紧该卡块52的被驱动端部522,而迫使该卡合端部521沿该轴向X朝该定位端部11移动至所述第一、二卡合部12、523互相嵌卡,同时,该限位槽516是对应于该容置孔215,使该弹簧53可迫使该限位件54沿该轴向X移动与该限位槽516嵌卡。如此,该操作销51即可定位于该上锁位置,并迫使所述第一、二卡合部12、523互相嵌卡,而有效地将该棘轮头10定位于预定的角度位置上。
相反地,如图6所示,当使用者按压该该操作销51的第二操作端部512,而使该操作销51移动至该解锁位置时,该第二操作端部512是缩入该操作孔213内,该第一操作端部511则是伸出该操作孔213,且,该凹陷面514是移动至该凹槽515的最深处对应于该卡块52的被驱动端部522,而松释该被驱动端部522,使所述第二卡合部523松开所述第一卡合部12,同时,该限位槽516是移动至与该容置孔215互相错开,使该安装段513可迫使该限位件54缩入该容置孔215内。
如图7所示,当使用者将该操作销51按压至该解锁位置(见图6)时,该棘轮头10即可相对于该柄体20在180度的角度范围内摆动,此后,如图8所示,当使用者将该棘轮头10转动至预定的角度位置后,使用者即可立即将该操作销51按压至该上锁位置(见图5),而将该棘轮头10有效地定位于预定的角度位置上,如此,使用者即可全力地握住该柄体20施力,并借由该棘轮头10锁固或拆卸螺丝之类的工作件。
经由以上的说明,可再将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归纳如下使用者借由按压该操作销51,即可使该操作销51快速在该上锁位置(见图5)与该解锁位置(见图6)之间切换,如此,本实用新型不但可方便于使用者操作,更重要的是,当使用者将该操作销51切换至该上锁位置时,该操作销51可迫使该卡块52的第二卡合部523与该棘轮头10的第一卡合部12互相嵌卡,而有效地将该棘轮头10定位于预定的角度位置上,进使该棘轮头10完全不会再相对于该柄体20转动,因此,本实用新型可有效防止使用者在对该柄体20施力时,发生该柄体20相对于该棘轮头10转动的意外。
归纳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角度定位的摇头式棘轮扳手,不但可方便于使用者进行上锁或解锁的操作,更可将将棘轮头有效地定位于预定的角度位置上,所以确实能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以上所述内容,只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实用新型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可调角度定位的摇头式棘轮扳手,包含一棘轮头、一柄体,及一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棘轮头,具有一定位端部,及多个设置于该定位端部上的第一卡合部;该柄体,具有一朝向该定位端部的第一端部,及一沿一轴向相反于该第一端部的第二端部,该第一端部具有二沿一与该轴向垂直的横方向间隔设置的耳片、一界定于所述耳片之间的容置空间、一沿该横方向设置的操作孔、一沿该轴向连通该容置空间与该操作孔的连通孔,及一相反于该连通孔并与该操作孔连通的容置孔,该棘轮头的定位端部是装设于该容置空间内,并与所述耳片枢接;及该定位装置,包括一可移动地装设于该操作孔的操作销、一可移动地装设于该连通孔的卡块、一装设于该容置孔内的弹簧,及一可移动地装设于该容置孔并与该弹簧抵接的限位件,该操作销是沿该横方向在一解锁位置与一上锁位置之间移动,该操作销具有一可移动地装设于该操作孔内的安装段、一形成于该安装段上且朝向该卡块的凹陷面、一由该凹陷面界定出且朝向该卡块的凹槽,及一设置于该安装段上且朝向该第二端部的限位槽,该卡块具有一朝向该定位端部的卡合端部、一相反于该卡合端部的被驱动端部,及至少一设置于该卡合端部上的第二卡合部,当该操作销移动至该上锁位置时,该凹陷面是抵紧该卡块的被驱动端部,而迫使该卡合端部沿该轴向朝该定位端部移动至该第二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卡合部互相嵌卡,同时,该限位槽是对应于该容置孔,该弹簧迫使该限位件沿该轴向移动与该限位槽嵌卡,当该操作销移动至该解锁位置时,该凹陷面是松释该卡块的被驱动端部,使该第二卡合部松开所述第一卡合部,同时,该限位槽与该容置孔是互相错开,该安装段迫使该限位件缩入该容置孔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角度定位的摇头式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该操作销更具有一第一操作端部,及一相反于该第一操作端部的第二操作端部,该安装段是连接于该第一、二操作端部之间,当该操作销移动至该上锁位置时,该第一操作端部是缩入该柄体的操作孔内,该第二操作端部是伸出该柄体的操作孔,当该操作销移动至该解锁位置时,该第二操作端部是缩入该柄体的操作孔内,该第一操作端部是伸出该柄体的操作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角度定位的摇头式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该棘轮头的定位端部具有一绕该横方向设置的外周面,所述第一卡合部均是为卡条,且,所述第一卡合部是沿该横方向等间隔地设置于该外周面上,该卡块具有多个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二卡合部均是为卡条,且,所述第二卡合部是沿该横方向等间隔地设置于该卡合端部朝向该定位端部的一端面上。
4.如权利要求1述的可调角度定位的摇头式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该摇头式棘轮扳手还包含一装设于所述耳片的其中一者与该棘轮头的定位端部之间的波形弹簧。
5.如权利要求1述的可调角度定位的摇头式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该摇头式棘轮扳手还包含一沿该横方向贯穿所述耳片与该棘轮头的定位端部的枢接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角度定位的摇头式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该柄体的第二端部具有一开口卡槽。
专利摘要一种可调角度定位的摇头式棘轮扳手,包含一具有定位端部、多个第一卡合部的棘轮头、一具有第一、二端部的柄体,及定位装置,该第一端部具有二与该定位端部枢接的耳片、一容置空间、一操作孔、一连通该容置空间与该操作孔的连通孔及一与该操作孔连通的容置孔,该定位装置包括一装设于该操作孔的操作销、一装设于该连通孔的卡块、一装设于该容置孔内的弹簧及一装设于该容置孔的限位件,该操作销具有一凹陷面,该卡块具有一被驱动端部及多个第二卡合部,当该操作销移动至一上锁位置时,该凹陷面抵紧该被驱动端部,迫使所述第一、二卡合部互相嵌卡,当该操作销移动至一解锁位置时,该凹陷面松释该被驱动端部,使所述第二卡合部松开所述第一卡合部。
文档编号B25G1/00GK2908051SQ200620113628
公开日2007年6月6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29日
发明者蔡明宗 申请人:史丹利七和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