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齿形部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3496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工具齿形部件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具齿形部件结构。
背景技术
各类工具利用杠杆原理旋锁螺固件,达到扭紧或旋松的效果,故螺固件可装配、组合各类产业的零组件。 一般工业成品因结构差异而需要使用各式螺固件,施以强弱不同程度的扭力组装固定,为了确实控制工具对螺固件实施的扭力,工具业界开始了扭力控制结构的开发与研究,各种扭力控制结构逐渐实施、应用于扳手、螺丝起子、转接工具等工具
项目中;
其中如美国专利证号第7 1 5 0 2 1 2号『扭力螺丝起子』专利,该结构概为一调整块、 一刻度块、 一弹性件、 一对齿形对应啮合的齿形部件,该结构可以刻度块为设定的参考基准,以六角扳手调动调整块推抵弹性件对齿形部件施以不同程度的压迫力量,用以设定螺丝起子所能达到的预设扭力,当施力超过预设扭力时,该上下啮合的齿形部件会产生滑移跳位而无法再继续进行操作,故使用者便可由此了解螺固件已经旋锁至适当程度;
然而,这类扭力控制结构中,由于该齿形部件每个齿的斜率较大,故该齿形部件在作业中扭力到达极限而产生滑移跳位时,上下齿受自身尖细状的结构与较大的斜率而导致无法顺畅滑移跳位,故不时发生扭力已达到预设范围,但因齿形部件上下齿未能实时跳位而导致螺固件旋锁的误差;而且,尖细齿于滑移跳位时是彼此以尖锐表面相互摩擦,久之容易因此磨耗,使彼此无法紧密啮合,连带影响其对扭力的控制程度。
由此可知,现有齿形部件使用上存在易导致扭力误差,易造成结构
磨损,縮减使用寿命,影响手工具扭力控制精确程度的缺点,就整体而言,其实用性差,仍有加以改良的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 陷,而提供一种工具齿形部件结构,其大大减少结构磨损,提高组件使 用寿命和扭力控制的精确度。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工具齿形部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其本体为一齿形部件,该齿 形部件配合实施于扭力工具上,该齿形部件上设有多个卡掣缘,各卡掣 缘由一斜边与一弧边共同形成,该斜边与弧边相交的角度是介于2 0度 到5 5度之间,借此利于本体滑移、跳位,并能减少跳位时本体的磨耗, 维持使用寿命与正常运作。
前述的工具齿形部件结构,其中齿形部件是配合实施于扭力扳手、 扭力起子或扭力转接工具内。
前述的工具齿形部件结构,其中齿形部件设于一扭力转接工具内, 该扭力转接工具设有一柄部,该柄部开设一中空的容置部,该容置部一 端则形成一嵌合段,另一端则形成一螺纹段,该柄部开设一通孔,该通 孔令容置部呈对外连通的态样,该柄部是借容置部设置一控制部以及一 驱动部,该齿形部件是组设于控制部与驱动部之间,该驱动部则通过一 卡掣端与齿形部件的卡掣缘对应啮合,该扭力转接工具可利用适当对象 伸入通孔内调整控制部以达到预设扭力的功效。
前述的工具齿形部件结构,其中控制部包括外周形成螺纹的一垫体、 一调整件以及一扭力控件,该垫体设有一穿孔,该调整件设有一调整孔, 并同置于螺纹段,该扭力控件两端则分别抵于调整件与齿形部件上;该
驱动部则配合一弹性件及至少一迫紧件组设于嵌合段,用以加强驱动部 对柄部的结合力量。
前述的工具齿形部件结构,其中齿形部件配合组设另一齿形部件, 该齿形部件上亦设有多个卡掣缘,该二齿形部件的卡掣缘相对并相互交 错,使卡掣缘间留有一定间隙,并令位于上方的齿形部件在作业中只能 朝单方向滑移、跳位。
由于该齿形部件的卡掣缘是以斜边与弧边采用2 0度至5 5度的适 当角度相交形成,卡掣缘外表面呈缓和的结构曲线且斜率较为平缓,故有利齿形部件更为顺畅地滑移、跳位,避免卡掣缘与卡掣端于扭力达到 预设值时无法顺利跳位造成误差的缺点,且斜边、弧边相交的曲线轮廓 能在跳位中减少卡掣缘与卡掣端相互的摩擦,避免齿形部件与卡掣端的 相互磨耗,维持组件使用寿命,维护其正常运作,长期保持扭力转接工 具对扭力控制的精确程度。
此外,该齿形部件又可配合组设另一齿形部件,该齿形部件上亦设 有对应数量的卡掣缘,该二齿形部件的卡掣缘是相对并相互交错,使卡 掣缘间留有一定间隙,让位于上方的齿形部件在作业中只能朝单方向滑 移、跳位,而使扭力工具具有可持续扳动以及可扭力控制的不同扳动方 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其大大减少结构磨损,提高组件使用寿命和 扭力控制的精确度。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工具齿形部件结构的外观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配合实施于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透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调整扭力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动作状态示意图。
图7至图9是本发明滑移跳位的连续动作状态示意图。
图IO是本发明实施于第二实施例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齿形部件与卡掣件相啮合的侧面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齿形部件l、 5 卡掣缘2、 6 斜边3、 7
弧边4、 8 扭力转接工具l0
柄部11 容置部110
嵌合段111 螺纹段112 通孔113
控制部12 垫体121
穿孔1211螺纹l212
调整孔12 2 1
螺纹12 2 2 卡掣端131
迫紧件1 3 3
六角扳手2 0
调整件1 2 2
扭力控件1 2 3 弹性件1 3 2
驱动部1 3
气动枪3 0
螺固件4 0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是有关一种工具齿形部件结构,请先参阅图1所示,其本体 为一齿形部件l,该齿形部件1上设有四个卡掣缘2,各卡掣缘2是以 一斜边3及一弧边4相交而形成,该斜边3与弧边4相交的角度是介于 2 0度到5 5度之间,而该齿形部件1可配合实施于各式具有扭力控制 的工具之上,如扭力扳手或扭力起子或扭力转接工具;
请再配合参照图2至图4所示,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是以扭力转 接工具l O作为说明
该扭力转接工具l 0设有一柄部1 1,该柄部l 1内开设一中空的 容置部110,该容置部1 1 0 —端形成一嵌合段111,另一端则形 成一螺纹段112,该柄部1 1开设有一通孔113,该通孔1 1 3令 容置部l 1 O呈可对外连通的态样,该柄部l l是借容置部l 1 O设置 一由多项组件构成的控制部l 2以及一可套接螺固件的驱动部1 3,该 齿形部件l则设于控制部l 2与驱动部1 3之间;该控制部l 2包括一 垫体1 2 1、 一调整件1 2 2以及一扭力控件12 3,该垫体1 2 1设 有一穿孔12 11,该调整件1 2 2设有一调整孔12 2 1,两者外周 布满螺纹l 2 12、 1 2 2 2并同置于螺纹段1 1 2内,该扭力控件l 2 3在本实施例中为弹簧,该扭力控件l 2 3的两端则分别抵于调整件 1 2 2与齿形部件1上;该驱动部l 3相对于套接螺固件一端设有一卡 掣端1 3 1,该卡掣端1 3 1配合齿形部件1的卡掣缘2对应成形,使 卡掣端l 3 1与卡掣缘2能够彼此对应啮合,该驱动部l 3另穿设一弹 性件13 2,并于弹性件1 3 2两侧各配合设置一迫紧件133,使该 驱动部1 3置于嵌合段1 1 1内时可受弹性件1 3 2对迫紧件1 3 3的 向外推力,加强驱动部l 3对柄部1 l的结合力量;
6再请参照图5至图9所示,先如图5所示,该扭力转接工具1 0于 使用前是以一六角扳手2 0从通孔1 1 3经穿孔1 2 1 l伸入调整孔l 2 2 1内,调动调整件l 2 2靠螺纹1 2 12、 1 2 2 2于螺纹段1 1 2向上、下位移改变扭力控件l 2 3对齿形部件1的压迫程度,借由调 整控制部1 2及齿形部件1以预设所需的扭力,接着便如图6,将扭力转 接工具l O组装于施力工具之上,如本实施例所示的气动枪3 0,以对 螺固件4 0进行旋锁作业,当对螺固件4 0的旋锁达到预设扭力范围时, 该齿形部件1便不再受扭力控件1 2 3的压迫所拘束,将如图7至图9, 其卡掣缘2将顺旋锁作用而沿卡掣端1 3 l滑移爬升,并在爬至卡掣端 1 3 1顶时顺势跳位,使作业因齿形部件1的跳位而告终,并提示使用 者已完成对螺固件4 0的旋锁;
因为该齿形部件1的卡掣缘2是以斜边3与弧边4采用2 0度至5 5度的适当角度相交形成,卡掣缘2外表面呈缓和的结构曲线且斜率较 为平缓,故利于齿形部件l更为顺畅地滑移、跳位,避免卡掣缘2与卡 掣端l 3 1于扭力达到预设值时无法顺利跳位造成误差的缺点,且斜边 3、弧边4相交的曲线轮廓能在跳位中减少卡掣缘2与卡掣端1 3 l相 互的摩擦,避免齿形部件1与卡掣端1 3 1的相互磨耗,维持组件使用 寿命,维护其正常运作,长期保持扭力转接工具l O对扭力控制的精确 程度。
请继续参照图10与图11所示,其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其中组件 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如下仅就不同结构叙述之
该控制部l 2的扭力控件1 2 3可为板片弹簧,而原设于驱动部一 端的卡掣端l 3 1、弹性件l 3 2、迫紧件l 3 3则可去除,改为以齿 形部件1配合组设另一齿形部件5 ,该齿形部件5亦设有对应数量的卡 掣缘6,该齿形部件l、 5是以卡掣缘2、 6相对交错,如图11,该卡 掣缘2、 6间留有一定间隙,使得齿形部件l在作业中,交会的弧边4、 8会相互卡抵而仅能朝斜边3、 7方向滑移、跳位,于是使扭力转接工 具10朝弧边4、 8交会方向转可持续扳动,朝斜边3、 7相依方向转 动则可达到扭力控制的扳动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己,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
7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 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综上所述,本发明在结构设计、使用实用性及成本效益上,完全符 合产业发展所需,且所揭示的结构亦是具有前所未有的创新构造,具有 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符合有关发明专利要件的规定,故依法提起 申请。
权利要求
1. 一种工具齿形部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其本体为一齿形部件,该齿形部件配合实施于扭力工具上,该齿形部件上设有多个卡掣缘,各卡掣缘由一斜边与一弧边共同形成,该斜边与弧边相交的角度是介于20度到55度之间。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工具齿形部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齿形部件是配合实施于扭力扳手、扭力起子或扭力转接工具内。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具齿形部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齿形部件设于一扭力转接工具内,该扭力转接工具设有一柄部,该柄部 开设一中空的容置部,该容置部一端则形成一嵌合段,另一端则形成一 螺纹段,该柄部开设一通孔,该通孔令容置部呈对外连通的态样,该柄 部是借容置部设置一控制部以及一驱动部,该齿形部件是组设于控制部 与驱动部之间,该驱动部则通过一卡掣端与齿形部件的卡掣缘对应啮合,该扭力转接工具可利用适当对象伸入通孔内调整控制部。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具齿形部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包括外周形成螺纹的一垫体、 一调整件以及一扭力控件,该垫体 设有一穿孔,该调整件设有一调整孔,并同置于螺纹段,该扭力控件两端则分别抵于调整件与齿形部件上;该驱动部则配合一弹性件及至少一迫紧件组设于嵌合段。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工具齿形部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齿形部件配合组设另一齿形部件,该齿形部件上亦设有多个卡掣缘, 该二齿形部件的卡掣缘相对并相互交错,使卡掣缘间留有一定间隙,并 令位于上方的齿形部件在作业中只能朝单方向滑移、跳位。
全文摘要
一种工具齿形部件结构,其本体为一齿形部件,该齿形部件配合实施于扭力工具上,该齿形部件上设有多个卡掣缘,各卡掣缘由一斜边与一弧边共同形成,该斜边与弧边相交的角度是介于20度到55度之间,借此利于本体滑移、跳位,并能减少跳位时本体的磨耗,维持使用寿命与正常运作。本发明大大减少结构磨损,提高组件使用寿命和扭力控制的精确度。
文档编号B25B23/14GK101486175SQ20081005206
公开日2009年7月22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14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14日
发明者谢智庆 申请人:谢智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