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锁抱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8017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锁抱箍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传动轴行业中的专用装配工具,尤其涉及一种用于DO型移动节装 配的自锁抱箍。
背景技术
传动轴总成的一端为移动节,通过实轴600与另一端相连。参见图l,DO型移动节 (简称DO节)是一种结构比较特殊的移动节,由具有6个直球道的轴叉100以及装于其内 的6个钢球300(图1中只示出一个),球笼400,以及内星轮500(钢球300、球笼400、内星 轮500的组合件简称钢球组件)组成,而且轴叉100与钢球组件之间有着严格的组配要求, 一般都是由专业制造商成套提供后,再用于总成装配。有些产品的D0节与实轴600的轴向 约束,是通过一弹性挡圈200挡在内星轮500的内端面实现的(见图l)。因此,在装配时, 必然有一个先将钢球组件从轴叉100中取出,将内星轮500及弹性挡圈200装到实轴600 后,再回装到轴叉100中的过程。而将钢球组件从轴叉100内取出时,如无特殊工具,钢球 会滚落。 一般是取一容器来装钢球,等内星轮500、弹性挡圈200全部装好后,由一名操作 工手提实轴,另一名操作工将6个钢球与球笼复位,并两手环抱以防钢球脱落,最后两人协 作,将钢球组件装回轴叉100中。可见,上述方式操作繁琐,装配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锁抱箍,不仅方便DO节钢球组件从 轴叉中取出,装配,以及再次回装到轴叉中,而且在整个过程中,钢球、球笼与内星轮都始终 在一起,完全做为一体来装配,从而使操作大为简化。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种自锁抱箍,包括左、右抱环,左、右抱环一端铰接,另一端通过自锁结构连接, 两抱环的中央设一用于约束钢球组件的空腔,所述空腔边缘设有挡片,所述自锁结构包括 按钮,上、下锁杆,及第一弹簧,上、下锁杆上设有可相配合的锁钩,左抱环上设上锁杆,右抱 环上设按钮、与按钮固定连接的下锁杆,所述按钮还与弹簧一端连接,所述空腔底部还设挡 板。 优选地,在左抱环上还设有辅助定位键,在右抱环的对应位置上设配合键槽。 优选地,左、右抱环围成的内壁上设有与钢球组件匹配的球道。 优选地,所述挡片为对称设置。 优选地,在左抱环上设有顶销,一端与第二弹簧连接,另一端顶在右抱环上。 将本实用新型扣在轴叉口部并倒置,由于左、右两个抱环内壁上设有专门的球道, 在非锁紧状态下,钢球组件可以很容易地完全滑落抱箍中,单手略微用力将抱箍合上,抱箍 将自锁,钢球组件被约束在包箍中,不能移动,因此能够将钢球组件与抱箍一起上线装配 (先将内星轮连同钢球、球笼一起压装到实轴上,再装弹性挡圈等)。当要回装于轴叉时,手 提实轴,将抱箍同样扣在轴叉开口上,按下按钮,两抱环的开口处被顶销顶开,轻转抱箍,使钢球能对到轴叉球道位置,钢球组件就会顺着轴叉球道滑入轴叉内,然后用双手将抱箍拉 开较大开口 (可横穿实轴),即可将抱箍取下,再用于下一件的装配。可见,借助本实用新 型,在装配时能够完全省去将钢球分离再回装的过程,而且,无需两人协作就能完成,因此 可明显提高了装配效率。

图1为DO型移动节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图2中A-A向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打开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包括本体,本体由左、右抱环1、2组成,左、右抱环1、2 —端通过转轴3 铰接,另一端通过自锁结构连接,见图2,图4。左右抱环内壁上设有专门的球道,在左右抱 环中间段正对球道的位置,各设挡片4,左右抱环底面设有挡板5,挡板5的内侧设一较大的 圆孔,以避免装弹性挡圈时与挡板5干涉。当左、右抱环1、2闭合时,中央形成刚好能容纳 钢球组件,并与之配合的空腔,因此能将钢球组件完全包在里面。自锁结构由上、下锁杆8、 9,和第一弹簧11组成,见图3。左抱环1设上锁杆8,右抱环2上设下锁杆9与第一弹簧11 连接。上锁杆8上有第一锁钩81,与下锁杆9上的第二锁钩91配合。下锁杆9上还连接 着打开锁紧用的按钮6,按钮6底部顶在第一弹簧11上,因此,按钮6受压后能带动下锁杆 9向下移动,使锁钩81与91脱离,从而解除锁紧。优选地,在左抱环1上还设有辅助定位 键7,在右抱环2的对应位置上设配合键槽IO,用于锁紧时导向和锁紧后的辅助定位,提高 两抱环锁紧和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在左抱环1开口处还设有顶销12,当抱箍锁紧时,顶销 12—端与右抱环2抵触,另一端连接受压的第二弹簧13。而在非锁紧状态时,弹簧释放,顶 销12顶出,使两抱环能保留适当的开度,钢球组件可顺利地落入或脱离抱箍,见图5(从抱 箍非锁紧状态示意图可看出,抱箍被顶开时,两挡片将不再阻挡钢球)。 挡片4的位置是可适当调整的(先松开固定挡片的两个螺钉)。首次使用时,要将 钢球组件先装入抱箍并锁紧,然后将挡片4调至恰好即能压到钢球,两抱箍又能锁紧的位 置,然后再将压挡片的螺钉拧紧。这时,合上抱箍后,虽然只有对称的两个钢球被挡片压住, 但由于六个钢球共同受到球笼窗口的约束,因此所有钢球在抱箍内都不能移动。 优选地,抱箍闭合时,左右抱环的上端面构成一沉孔14(见图4),与轴叉的外圆相 配,以方便将抱箍对扣在轴叉口上和相对转动,从而实现钢球组件整体在抱箍与轴叉内腔 间的转移。 将本实用新型扣在轴叉开口上,将轴叉倒置,把轴叉内的钢球组件一次性倒出,由 于左、右两个抱环内壁上设有专门的轨道,钢球组件可以很容易地完全滑落到抱箍中,当钢 球组件落入空腔后,闭合左、右抱环1、2,将钢球组件连同抱箍锁在一起,并做为一体上线装 配。当钢球组件和弹性挡圈在实轴上装好后,再将抱箍同样扣在轴叉开口上,按下按钮6,互 锁的两锁钩脱离,两抱环被顶销12顶开,轻转抱箍,使钢球能部分对准轴叉球道范围,钢球组件就会沿着轴叉内的球道滑入轴叉内,再将左右抱环拉开,即可将抱箍横跨实轴取下,再 用于下一件的装配。 本实用新型通过自锁结构和与钢球组件相配合的空腔,不仅方便钢球组件倒入并 锁紧,从而实现一体式的后续装配;也方便了钢球组件装回轴叉,再将抱箍取下。装配时完 全省去了将钢球分离再回装的过程,而且钢球组件回装轴叉一个人就能完成,不仅减化了 操作流程,而且明显提高了生产效率。
权利要求一种自锁抱箍,其特征是包括左、右抱环(1,2),左、右抱环(1,2)一端铰接,另一端通过自锁结构连接,两抱环的中央设一约束钢球组件的空腔,所述空腔边缘设有挡片(4),所述自锁结构包括按钮(6),上、下锁杆(8,9),及第一弹簧(11),上、下锁杆(8,9)上设有可相配合的锁钩(81,91),左抱环(1)上设上锁杆(8),右抱环(2)上设按钮(6)、与按钮(6)固定连接的下锁杆(9),所述按钮(6)还与弹簧一端连接,所述空腔底部还设挡板(5)。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自锁抱箍,其特征是在左抱环(1)上还设有辅助定位键 (7),在右抱环(2)的对应位置上设配合键槽(10)。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锁抱箍,其特征是左、右抱环(1,2)围成的内壁上设有与 钢球组件匹配的球道。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锁抱箍,其特征是所述挡片(4)为对称设置。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自锁抱箍,其特征是在左抱环(1)上设有顶销(12),顶销 (12) —端与第二弹簧(13)连接,另一端顶在右抱环(2)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锁抱箍,包括左、右抱环,左、右抱环一端铰接,另一端通过自锁结构连接,两抱环的中央设一用于约束钢球组件的空腔,所述空腔边缘设有挡片,所述自锁结构包括按钮,上、下锁杆,及第一弹簧,上、下锁杆上设有可相配合的锁钩,左抱环上设上锁杆,右抱环上设按钮、与按钮固定连接的下锁杆,所述按钮还与弹簧一端连接,所述空腔底部还设挡板。本实用新型可做为传动轴行业中移动节装配的辅助工具,对于移动节结构为轴叉内含有钢球、球笼、内星轮组件(简称钢球组件),且装配时需要先取出钢球组件,装于实轴后再回装到轴叉时,借助此实用新型,可大大简化操作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文档编号B25B27/00GK201437229SQ200920075319
公开日2010年4月14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27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27日
发明者方黎明, 林学锋, 王玉民, 陈冬云 申请人:上海纳铁福传动轴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