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3376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动力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力工具,尤其涉及一种可选择实现的多种功能的枪钻类动 力工具。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枪钻类动力工具中,通常包括电钻、电动螺丝刀和冲击钻。电动螺丝刀是用于将螺钉拧紧到工件上的一种常用的电动工具。其通常包括过载 离合器结构,该离合器由离合器主动件和从动件构成,主动件与减速齿轮为一体,而从动件 旋转固定在机壳内并可相对于机壳轴向移动。一工作弹簧通过从动件作用在主动件的端面 齿上,使主动件在旋转方向上固定进而可以传递转矩使螺丝刀旋转。作业时,电机的转矩 通过行星齿轮减速机构传递到螺丝刀,使之旋转,螺丝刀头和螺钉头槽配合,从而螺钉被迅 速拧紧。随着螺钉拧紧,主动件上受到的阻力矩迅速增加,并通过端齿产生一轴向推力,当 阻力矩超过脱扣预设值后,该轴向推力迫使从动件向前进一步压缩工作弹簧而与主动件脱 离,当主动件失去从动件的支撑后被旋转驱动,从而行星齿轮减速机构无输出,主动件随电 机输出轴还有转动的趋势,随后在工作弹簧的回复力作用下又啮合,如此周而复始,螺钉不 再受到扭矩作用,而电机仍在转动。通过这种结构,拧紧的螺钉既达到规定扭力,又不会被 拉裂,电机也不会产生过载、堵转、损坏或烧毁。冲击钻主要是用于在脆性材料的工件上打孔,其具有震动机构,该震动机构由相 对端面具有犬牙状齿的动凸轮和静凸轮组成。动凸轮安装在输出轴中间部位,静凸轮固定 在机壳上,动、静凸轮之间设有弹簧用来使两者相互分开。进行冲击钻孔时,使钻头垂直压 到工件表面上,并在轴向施加适当压力,这样克服弹簧的弹力使动、静凸轮相互啮合,启动 电机,电机的转矩通过动、静齿轮传递到输出轴。输出轴在旋转过程中会对与机壳相对固定 的静凸轮产生一轴向向后的推力,使冲击钻后移,当动凸轮转到啮合齿脱啮时,冲击钻后移 一个齿高的距离。脱啮瞬时,由于持续的外加轴向力,使静凸轮随冲击钻迅速冲击动凸轮, 从而对工件表面产生强大的冲击力。如此周而复始,便产生了持续的旋转加冲击的复合运 动。脆性材料在反复的强力冲击下破碎,随着钻头的旋转,碎屑由钻头沟槽排出,于是在砖 石、混凝土构件上打出孔。电钻是用于在工件上进行钻孔,在作业过程中,钻轴持续地作旋转运动。通常,使 用者在进行作业时需要进行不同类型的操作,如拧螺丝、拧螺栓、钻孔等。如此,需要使用者 准备多种不同类型的电动工具,还要不断地更换来进行操作的话将非常麻烦。美国专利US 6,142,242揭示了一种可选择实现电钻、电动螺丝刀、和冲击钻的动 力工具。该电动工具具有一个功能切换元件,通过旋转该元件到不同的圆周位置,可相应 实现电钻、电动螺丝刀、和冲击钻的功能。其中,在实现电动螺丝刀和其他功能切换的机构 中,机壳内设有轴向延伸的限制块,其可抵住离合器从动件而使离合器主动件无法被旋转 驱动,功能切换元件内设置有可与该限制块轴向配合的凸块。当实现电钻或冲击钻功能时, 功能切换元件内的凸块与限制块配合而使限制块抵住离合器从动件;当实现电动螺丝刀功能时,功能切换元件内的凸块与限制块脱离配合,从而使离合器主动件可被旋转驱动而实 现离合器功能。然而,US 6,142,242专利中所揭示的功能切换元件距离离合器机构较远,如此, 使位于功能切换元件和离合器机构之间的离合切换机构整体构形较长,占用机壳内空间较 多,不利于工具的小型化和紧凑化的设计方向。此外,功能切换元件与离合器机构之间的传 递元件较多,而这些元件存在的制造公差累积后会降低操作的精准度,使用时本应该被锁 紧的内齿圈可能还是会出现打滑的现象,从而使可靠性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力工具,其能够在螺丝刀功能和其他功能之间进行切换, 该切换结构简单、紧凑,便于生产制造,同时可靠性较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动力工具,包括机壳,具有工 作端;马达,设置在机壳内,并输出旋转动力;输出轴,设置在机壳内并朝机壳的工作端延 伸以与外接工作头配接来输出扭矩;行星齿轮减速机构,设置在马达和输出轴之间,将马达 输出的旋转动力传递到输出轴上,所述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包括内齿圈;抵压机构,包括抵压 件以及与抵压件的一端抵接的中间件,所述抵压件的另一端与内齿圈抵压以限制内齿圈旋 转,在输出轴的输出扭矩达到预设输出扭矩时,所述抵压件与内齿圈脱离配合;扭力罩,可 旋转的设置于机壳工作端,能够调节抵压机构对内齿圈的压力;功能切换罩,沿输出轴轴向 位于机壳和扭力罩之间,所述功能切换罩和中间件之间设有止挡件,所述功能切换罩可选 择的带动所述止挡件旋转到限制中间件轴向远离内齿圈的第一位置以及允许中间件轴向 远离内齿圈的第二位置。优选的,所述止挡件可拆卸的安装在功能切换罩上。优选的,所述止挡件为设置在所述功能切换罩的内圆周上的干涉块,所述中间件 的外圆周上设有凹槽,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干涉块与凹槽在圆周方向错开;在所述第二位 置,所述干涉块与凹槽在圆周方向相对。优选的,所述动力工具还包括齿轮箱,所述齿轮箱具有直径较大的收容所述行星 齿轮减速机构的套筒,以及直径较小的延伸筒,所述套筒和延伸筒之间形成有轴肩,所述轴 肩上设有轴向通孔,所述抵压件可移动地至少部分收容在所述通孔中。优选的,所述中间件周向固定的套设在所述延伸筒上。优选的,所述动力工具还包括设置在齿轮箱上的支撑座和支撑板,以及套设在输 出轴上的可选择地相互啮合的第一凸轮块和第二凸轮块,所述支撑板的端面上设有凹槽, 所述支撑座上设有与所述凹槽相配的凸起,当所述凹槽与凸起啮合时,所述第一凸轮块和 第二凸轮块能够相互啮合。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相对于齿轮箱轴向固定,所述支撑座相对于齿轮箱周向固定, 所述支撑板可在扭力罩的带动下随着扭力罩旋转。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相对于齿轮箱轴向固定,所述支撑座相对于齿轮箱周向固定, 所述支撑板可在功能切换罩的带动下随着功能切换罩旋转。优选的,所述凸起至少设置两个,沿支撑座的圆周方向均勻分布且位于不同径向 位置,从而所述支撑板旋转一周只有一个位置可使得凸起和凹槽相互啮合。[001 8] 优选的,所述抵压机构还包括与所述扭力罩通过螺旋配合而轴向移动的螺纹块,以及设置在螺纹块和中间件之间的提供抵压件按压力的按压弹簧。[0019]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切换罩与中间件可选择地直接抵靠,并且通过在旋转方向上运动来实现离合器功能的切换,通过这种结构,可以缩小整个离合切换机构的轴向尺寸、节省机壳内部空间,使机壳内的元件排布能够更紧凑;同时功能切换罩和中间件之间不存在过渡元件,从而避免制造公差对操作精准度的影响,确保了较高的可靠性。


[0020] 图l是本实用新型动力工具优选实施方式中的立体图。[0021] 图2是图l中的动力工具的立体分解图。[0022] 图3是图2中动力工具的运行组件的立体分解图。[0023] 图4是图3中运行组件中的齿轮箱的立体图。[0024] 图5是图l中的动力工具的剖视图,其中功能切换罩位于离合位置。[0025] 图6是沿图5中A-A线示意的方向的剖视图。[0026] 图7与图5相似,其中功能切换罩位于钻进位置。[0027] 图8是沿图7中B-B线示意的方向的剖视图。[0028] 图9 t亏图4相似,其中功能切换罩位于震动位置。[0029] 图lo是沿图9中C—C线示意的方向的剖视图。[0030] 其中,[0031] 1.运行组件2.机壳3.工具夹头[0032] 4.电池包5.按钮开关11.电机[0033] 16.输出轴2l连接罩22 NL轮箱[0034] 24扭力罩26;h能切换罩[11 E包机轴[0035] 121第一行星轮122第一内齿圈[31第二行星轮[0036] 132第二内齿圈141第三行星轮[42第三内齿圈[0037] 151抵压件153按压垫片[56按压弹簧[0038] 157 1螺纹块171第一凸轮块[72第二凸轮块[0039] 173震动弹簧181支撑座[82支撑板[0040] 21 1 块221套筒222王伸筒[0041] 225轴肩233肋条244 块[0042] 251通孔261干涉块264之位件[0043] 265弹簧267凹槽t421 5~旨[0044] 1531,l~瞎1532阻挡拿1533突起[0045] [712 5键1812.自部tsl3 起[0046] 1823,l~瞎2221环槽2222轴向卡槽[0047] 2223沉孔具体实施方式
[0048]在本实用新型动力工具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动力工具为三功能枪钻,其可选择地 实现电钻功能(工作模式为钻进模式)、电动螺丝刀功能(工作模式为离合模式)、和冲击 钻功能(工作模式为震动模式)。参照图1和图2所示,该动力工具包括机壳2、马达、电池包4、和运行组件1。机 壳2由左右对称的两个半壳体通过螺钉(未图示)合拢组装而成,其具有水平部分和与水 平部分大致垂直的手柄部分。在手柄部分的上部设有按钮开关5,电池包4可拆卸地插接到 机壳手柄部分的底部,运行组件1部分固定收容在机壳2的水平部分内。运行组件1由后 向前(以图面的左侧为后)依次包括电机11、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用于实现电动螺丝刀功能 的过载离合器机构、抵压机构、用于实现冲击钻功能的震动机构、延伸出机壳前端的输出轴 16、以及套设在输出轴前端的工具夹头3,机壳前端可视为机壳工作端。其中工具夹头3用 于在动力工具实现不同功能时分别夹持不同的工作头,如在实现电钻功能时夹持建工钻和 冲击钻功能时夹持麻花钻、在实现电动螺丝刀功能时夹持螺丝刀头。参照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中的马达为电机11,电机11具有 自电机壳体向前延伸出的电机轴111。一连接罩21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到电机壳体的前端, 并通过一对径向延伸的凸块211固定在机壳2中。一齿轮箱22与连接罩21相对固定连接, 其具有向后延伸的直径较大的套筒221,用于收容行星齿轮减速机构。齿轮箱22的前部延 伸设有一直径较小的延伸筒222,套筒221和延伸筒222之间形成轴肩225。延伸筒222的 外圆周上设有一环槽2221,自环槽2221沿轴向向其前部开设有轴向卡槽2222。一扭力罩 24套设在齿轮箱的延伸筒222外,可在实现电动螺丝刀功能时通过旋转调节来选择输出轴 的最大的输出扭矩。参照图5和图6并配合参照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该齿轮减速机构具 有三级减速系统,其包括由第一行星轮121、第一内齿圈122与第一行星架组成的第一行星 齿轮组、由第二行星轮131、第二内齿圈132及第二行星架组成的第二行星齿轮组、由第三 行星轮141、第三内齿圈142及第三行星架组成的第三行星齿轮组。电机轴111延伸位于若 干第一行星轮121的中央并与各第一行星轮啮合,第一内齿圈122与齿轮箱22保持固定, 第二内齿圈132可被操作轴向运动与不同的行星齿轮组啮合,第三内齿圈受抵压机构的按 压而相对于机壳2保持固定。这样电机11运行时,通过三级减速系统最终由输出轴16输 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减速机构由三级减速系统构成来获得所想要的输出转速,在其他实施 方式中,视所需要输出的转速,减速机构可以只包括一级或二级减速系统,也可以包括更多 级减速系统。抵压机构用于轴向按压第三内齿圈142来使其旋转固定在机壳2内。第三内齿圈 在其前端面上轴向凸伸出若干凸齿1421。在本实施方式中,抵压机构包括抵压件151,其中 齿轮箱22的轴肩225上设有若干轴向延伸的通孔251,抵压件151为钢柱,其收容在齿轮箱 22上的相应通孔251中,当钢柱的前端面与齿轮箱22的轴肩225齐平时,钢柱的后端凸露 在齿轮箱22的通孔251外并可与第三内齿圈的凸齿1421相抵靠来形成对第三内齿圈142 的按压以避免其被旋转驱动。当然,本领域人员很容易想到的是收容抵压件的通孔可以设 置在其它元件上,如可安装在齿轮箱上的其它盘状元件。抵压机构还包括在轴向上由前向 后顺序布置的螺纹块157、与螺纹块抵靠的螺旋形按压弹簧156、与按压弹簧和每一钢柱的 前端面抵靠的按压垫片153,按压垫片153设置在抵压件151和按压弹簧156之间,可将弹性力传递到抵压件,故也可称之为中间件。其中螺纹块157外周设置有可与扭力罩M的 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按压垫片153套设在齿轮箱的延伸筒222上,其内圆周上设有突起 1533,可与延伸筒222上的肋条233配合以确保圆周方向相对固定。通过这种结构,在实现电动螺丝刀功能时,根据工件的不同,通过旋转调节扭力罩 24来预先设定输出轴16最大的输出扭矩。调节过程中,螺纹块157与扭力罩M通过螺旋 配合而沿轴向向后运动,按压弹簧156被压缩,并通过按压垫片153将按压力传递到抵压件 151上,使其能够紧压第三内齿圈142。作业时,螺丝刀头将螺钉钉入工件内,当螺丝刀头所 受的负载达到预设扭矩值时,即螺钉头部已抵触到工件表面时,表明电机经减速齿轮机构 输出的转矩和预设值相当,如此,在电机的进一步驱动下,第三内齿圈的凸齿1421就能推 动钢柱前移而被旋转驱动,从而使得电机的转矩无法输出给输出轴。第三内齿圈142在旋 转过程中不断与抵压件151啮合与脱啮,如此往复,螺钉不再受到扭矩作用,而电机仍在转 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内齿圈142和抵压件151共同构成了离合器机构,其中第三内齿 圈构成离合器的主动件,而抵压件则构成离合器的从动件。参照图7和图8并配合参照图3和图4所示,当该动力工具选择实现其他功能时, 比如电钻或冲击钻功能时,就需要使离合器机构无法工作,如此需要相应的离合切换机构 来屏蔽离合器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离合切换机构包括供使用者操作的功能切换罩26, 其中功能切换罩26轴向固定在机壳上并位于机壳和扭力罩M之间环绕齿轮箱22设置, 其可沿圆周方向滑移。功能切换罩26的内圆周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径向向内延伸的干涉 块沈1,相应的按压垫片153的外圆周上设有至少一个与干涉块相配的凹槽1531,当干涉块 261与凹槽1531在圆周方向上位置相对时,允许按压垫片153轴向运动,当干涉块与 凹槽1531在圆周方向上位置错开时,限制按压垫片153轴向运动。当需要实现离合器功能 时,通过操作功能切换罩沈旋转到其干涉块261与按压垫片153上的凹槽1531在圆周方向 上正对的位置,这样,第三内齿圈142可以被旋转驱动而使抵压件151沿轴向运动。当不需 要实现离合器功能时,旋转调节干涉块261与按压垫片153上的凹槽1531错开的位置,此 时,按压垫片153外圆周上相邻两凹槽1531之间的部分形成阻挡块1532,卡在干涉块 的位置处,阻止按压垫片153轴向向前运动。由于第三内齿圈142需要轴向向前推开抵压 件151才能被旋转驱动,所以在此状态下,第三内齿圈142无法被旋转驱动,从而离合器机 构无法工作。当然,干涉块也可以与功能切换罩分开设置,即可以在功能切换罩26和按压 垫片153之间设置一个单独的止挡件,止挡件可旋转或者随着功能切换罩沈旋转从而限制 和允许按压垫片153的轴向运动。参照图9和图10并配合参照图3和图4所示,震动机构包括套设在输出轴16上 的可相互啮合的第一凸轮块171和第二凸轮块172。其中第一凸轮块171的后部设有径向 凸伸出呈“十”字分布的四个凸键1712,可与设置在齿轮箱22的延伸筒222内的四个沉孔 2223配合,通过这种结构,使第一凸轮块171可靠的固定在齿轮箱22内。第二凸轮块172 通过常见方式旋转固定在输出轴16上,如通过扁方配合。第一凸轮块171和第二凸轮块 172的相对端面上呈圆周分布有可相互啮合的连续的犬牙状凸牙。震动机构还包括一震动 弹簧173,其前端与第二凸轮块172抵靠,使第二凸轮块的前端与输出轴16的凸肩抵靠而确 保与输出轴轴向固定,而震动弹簧173的后端则与固定设置在齿轮箱22内的轴承抵靠,通 过这种结构可确保在常态下,第二凸轮块172始终被推离第一凸轮块171,从而在两者的牙顶间形成有间距。当实现冲击钻功能时,需要使输出轴16按压到工件上时可轴向后退到第一凸轮 块171和第二凸轮块172处于可啮合的状态;而当实现其他功能时,如电钻功能和电动螺丝 刀功能,则需要限制第一和第二凸轮块171、172之间啮合,即两者处于始终无法啮合的状 态。通常需要通过调节震动切换机构来实现第一和第二凸轮块之间啮合状态的切换。在本 实施方式中,震动切换机构由设置在齿轮箱前部的支撑座181和支撑板182构成。支撑座 181具有径向向内延伸的肩部1812,可以与设置在齿轮箱22延伸筒222部的轴向卡槽2222 配合以确保支撑座181周向固定在齿轮箱上,支撑座181可通过其肩部在轴向卡槽中相对 于齿轮箱轴向运动。支撑座面向电机的端面上设有若干个沿圆周方向均勻分布的位于不同 直径处的凸起1813,支撑板的端面上设有与凸起相配的凹槽1823,从而确保支撑板沿周向 旋转360度只有一个位置可使得凸起和凹槽相互啮合。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得知, 支撑板上只设置一个凸起,相应的支承座上也只设置一个凹槽也可以实现支撑板沿周向旋 转360度只有一个位置可使得凸起和凹槽相互啮合,但是为了使得支撑板和支承座之间的 受力均勻,凸起至少设置两个,沿圆周方向均勻分布且位于不同径向位置。支撑板套设在齿 轮箱的延伸筒222上,呈圆环状,其可卡在齿轮箱前部的环槽2221内来确保支撑板轴向固 定在齿轮箱上。支撑板还具有设置在外圆周面上的凹槽1824,其与设置在扭力罩内圆周上 的凸块244相互配合,以确保支撑板可随着扭力罩一起旋转。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 想到将支撑板随着功能切换罩26 —起旋转,即功能切换罩的内圆周上设置可沿轴向延伸 的干涉条,干涉条与支撑板相配以使得支撑板可随着功能切换罩一起旋转,这样只要将功 能切换罩26旋转到相应的位置就可以实现三种模式的选择。当不需要实现冲击钻功能时, 支撑座的凸起与支撑板的凹槽错开,如此,作业时,当工作头被按压到工件上时,输出轴16 无法后退,从而第一和第二凸轮块171、172间保持间隙而无法啮合。当需要实现冲击钻功 能时,旋转扭力罩使支撑板上的凹槽与支撑座的凸起正对位置,这样,作业时,输出轴16可 后退而令支撑板上的凹槽与支撑座的凸起啮合,第一和第二凸轮块171、172啮合,从而可 对输出轴施以轴向的震动。此外,参照图8所示,在功能切换罩沈和齿轮箱之间内还设有弹簧265和受弹 簧抵压的定位件264,其中定位件具有突起,可嵌入设置在功能切换罩沈的内圆周上的对 应相应工作模式的凹槽沈7,这样在功能切换罩沈旋转到相应的工作模式时可提供“嗒”、 “嗒”的确认声。以下将对本实施方式中各功能切换作详细说明。参照图5和图6所示,图中功能切换罩沈位于离合位置,此时,该动力工具处于 离合模式。功能切换罩26旋转过程中转到干涉块与按压垫片153上的凹槽相互错开的位 置。当经第三级减速系统后输出的扭矩超过预设的扭矩值时,第三内齿圈142克服按压弹 簧156的按压力而轴向推动钢柱以使其凸齿1421与钢柱脱离啮合后轴向向前伸出通孔并 通过按压垫片153使按压弹簧156进一步被压缩。第三内齿圈142与钢柱脱啮瞬时,而后 又脱啮旋转,如此循环往复,经第二级减速系统的输出转速始终无法传递到输出轴上,从而 使离合器功能发生作用。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抵压件可以是由若干个钢球并排组成,或 由钢球和钢柱构成。参照图7和图8所示,功能切换罩沈旋转到了钻进位置,该动力工具处于钻进模式。此时,支撑板上的凹槽与支撑座的凸起相互错开,从而当工作头按压到工件上时,输出 轴无法轴向后退而使得第一和第二凸轮块171、172的牙顶之间保持间距,即震动机构无法 对输出轴施以轴向的震动。这样在作业时,输出轴无法轴向后退,从而震动机构仍处于限制 输出轴轴向震动的限制震动状态。离合切换机构的按压垫片153卡在功能切换罩沈的干 涉块上,阻挡抵压件轴向向前运动,从而避免第三内齿圈142被旋转驱动,即离合器功能无 法实现。参照图9和图10所示,扭力罩被旋转调节到震动位置,功能切换罩沈仍处于钻进 位置,此时,该动力工具处于震动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支撑板上的凹槽与支撑座的凸起正 对,通过这种设置,当工作头按压到工件上后,输出轴16、支撑座就可以一起轴向后移,第二 凸轮块172也跟随输出轴16同步后移。这样,作业时,通过第一和第二凸轮块不断地啮合 和脱啮,震动机构能够给予输出轴持续的震动。由于此时功能切换罩沈仍处于钻进位置, 按压垫片153的相邻两凹口间的阻挡块仍然抵靠在功能切换罩沈上而使离合器功能无法 实现。上述对各元件的定义并不仅限于实施方式中提到的各种具体结构或形状,本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可对其进行简单地熟知地替换。如机壳可以是与前壳等与其相对固定的构 件一体形成;马达可以用汽油机或柴油机等来替代电机;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震动切换 机构包括支撑座、支撑板,这些元件主要用于传递轴向力,对其结构并无特别要求,可视不 同机壳的内部格局来相应改变构形,可以增加新的元件,也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元件。另外, 上述实施方式中震动切换机构是通过限制第二凸轮块的轴向后退距离来实现震动功能的 切换,当然,震动切换机构也可以通过限制第一凸轮块轴向前推的距离来实现震动功能的 切换,如‘242专利所揭示的通过旋转切换件,来选择其前端面的凸齿与第一凸轮块后端面 的凸轮齿顶配合从而轴向前推第一凸轮块,使之与第一凸轮块处于可啮合状态;另外,也可 以通过在旋转方向上固定第一凸轮块来实现震动功能的切换。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切换罩沈与中间件可选择地直接抵靠,并且通过在旋转方向 上运动来实现离合器功能的切换,通过这种结构,可以缩小整个离合切换机构的轴向尺寸、 节省机壳内部空间,使机壳内的元件排布能够更紧凑;同时功能切换罩和中间件之间不存 在过渡元件,从而避免制造公差对操作精准度的影响,确保了较高的可靠性。
权利要求1.一种动力工具,包括机壳,具有工作端;马达,设置在机壳内,并输出旋转动力;输出轴,设置在机壳内并朝机壳的工作端延伸以与外接工作头配接来输出扭矩;行星齿轮减速机构,设置在马达和输出轴之间,将马达输出的旋转动力传递到输出轴 上,所述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包括内齿圈;抵压机构,包括抵压件以及与抵压件的一端抵接的中间件,所述抵压件的另一端与内 齿圈抵压以限制内齿圈旋转,在输出轴的输出扭矩达到预设输出扭矩时,所述抵压件与内 齿圈脱离配合;扭力罩,可旋转的设置于机壳工作端,能够调节抵压机构对内齿圈的压力;功能切换罩,沿输出轴轴向位于机壳和扭力罩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切换罩和中 间件之间设有止挡件,所述功能切换罩可选择的带动所述止挡件旋转到限制中间件轴向远 离内齿圈的第一位置以及允许中间件轴向远离内齿圈的第二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件可拆卸的安装在功能切换 罩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件为设置在所述功能切换罩 的内圆周上的干涉块,所述中间件的外圆周上设有凹槽,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干涉块与凹 槽在圆周方向错开;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干涉块与凹槽在圆周方向相对。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工具还包括齿轮箱,所述 齿轮箱具有直径较大的收容所述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的套筒,以及直径较小的延伸筒,所述 套筒和延伸筒之间形成有轴肩,所述轴肩上设有轴向通孔,所述抵压件可移动地至少部分 收容在所述通孔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件周向固定的套设在所述延 伸筒上。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工具还包括设置在齿轮箱上 的支撑座和支撑板,以及套设在输出轴上的可选择地相互啮合的第一凸轮块和第二凸轮 块,所述支撑板的端面上设有凹槽,所述支撑座上设有与所述凹槽相配的凸起,当所述凹槽 与凸起啮合时,所述第一凸轮块和第二凸轮块能够相互啮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相对于齿轮箱轴向固定,所 述支撑座相对于齿轮箱周向固定,所述支撑板可在扭力罩的带动下随着扭力罩旋转。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至少设置两个,沿支撑座的圆 周方向均勻分布且位于不同径向位置,从而所述支撑板旋转一周只有一个位置可使得凸起 和凹槽相互啮合。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相对于齿轮箱轴向固定,所 述支撑座相对于齿轮箱周向固定,所述支撑板可在功能切换罩的带动下随着功能切换罩旋 转。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抵压机构还包括与所述扭力罩通 过螺旋配合而轴向移动的螺纹块,以及设置在螺纹块和中间件之间的提供抵压件按压力的按压弹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力工具,包括机壳,具有工作端;设置在机壳内的马达和输出轴;行星齿轮减速机构,设置在马达和输出轴之间,将马达输出的旋转动力传递到输出轴上,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包括内齿圈;抵压机构,包括抵压件以及与抵压件的一端抵接的中间件,抵压件的另一端与内齿圈抵压以限制内齿圈旋转,在输出轴的输出扭矩达到预设输出扭矩时,抵压件与内齿圈脱离配合;扭力罩,可旋转的设置于机壳工作端,能够调节抵压机构对内齿圈的压力;功能切换罩,沿输出轴轴向位于机壳和扭力罩之间,功能切换罩和中间件之间设有止挡件,功能切换罩可选择的带动止挡件旋转到限制中间件轴向远离内齿圈的第一位置以及允许中间件轴向远离内齿圈的第二位置。
文档编号B25F3/00GK201881359SQ20102063791
公开日2011年6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30日
发明者范晓云 申请人: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